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曾而明 徐春华 +4 位作者 陈超 周小平 唐斌 严剑 洪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的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术侧...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的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术侧多发小梗塞灶1例,颈部血肿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未见肢体瘫痪、神志不清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TA、DSA检查示颈动脉通畅;随访6月~2年未见血管再狭窄、严重脑缺血表现。结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内动脉狭窄 外科治疗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南 金强 +2 位作者 高明涛 周锦 张铁铮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负荷剂量Dex 1μg/kg,然后以0.5μg/(kg·h)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切皮前(T4)、切皮后(T5)、气管拔管前(T6)和气管拔管后(T7)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计算应用负荷剂量Dex、气管插管、切皮和气管拔管等重要刺激前后MAP和HR的变化幅度[(T1-T0)/T0、(T3-T2)/T2、(T5-T4)/T4、(T7-T6)/T6],作为术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的指标。检测入手术室、术毕和术后1 d颈内静脉球血清S100β和NSE蛋白水平,并记录术前1 d,术后1、3和7 d的MMSE评分及认知功能。结果 2组T0时点和(T1-T0)/T0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T3-T2)/T2、(T5-T4)/T4、(T7-T6)/T6的MAP和HR,均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和NSE蛋白水平,2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和术后1 d均明显高于术前,且C组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2组术后1、3和7 d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可明显降低老年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S100β和NSE蛋白水平,但MMSE评分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右美托咪定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简易智能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3
作者 陶敏 刘冬霞 +1 位作者 李艳军 郑庆玲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39-40,共2页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d因...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最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符策锐 许环清 蒋顺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的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病人,并于围手术期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动脉超声检查法,详细记录术前、术中与术...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围手术期的脑、颈动脉超声的综合评估。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病人,并于围手术期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颈动脉超声检查法,详细记录术前、术中与术后检查结果,术前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率的准确性,比较DSA与TCD对侧支循环开放检出率、围手术期颈动脉超声与TCD检查指标。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50%~69%狭窄率灵敏度66.67%(6/9),特异度100.00%(51/51),准确性95.00%(57/60),Kappa值=0.77;TCD对前交通动脉开放检出率为91.07%,后交通动脉开放检出率为85.96%,颈内-颈外动脉开放检出率为87.50%;术前颈动脉超声显示狭窄部位管径明显变窄,并且血流速度较正常者升高,手术解除狭窄后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侧血管狭窄有效解除,同时上下切缘内膜获得良好固定效果,管腔之中无内膜漂浮等异常,血流通畅;颈动脉开放时与术后1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颈内动脉狭窄段PSV/颈总动脉PSV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狭窄部位内径明显大于术前(P<0.01);TCD检查显示,病人颈动脉开放时与术后1周患侧PSV、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脉动指数均明显高于麻醉后5~10 min(P<0.01),且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基础水平200%以上,为避免过度灌注,对狭窄近端颈总动脉进行重新夹闭,减小血压值10~30 min,最后流速恢复。结论:TCD+颈动脉超声可在CEA术前检查、术中监测与术后疗效评估中提供准确有效客观依据,对病人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 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致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
5
作者 霍晓川 罗俊生 +1 位作者 郭闻师 关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784-784,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以"反应迟钝、记忆力差2~3年"于2011年8月24日入我院,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图1)。患者在全麻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后第3天血管超声提示颈部包块。为... 1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以"反应迟钝、记忆力差2~3年"于2011年8月24日入我院,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图1)。患者在全麻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后第3天血管超声提示颈部包块。为明确病情,于术后第9天复查全脑血管造影评价手术效果。造影过程中,高压注射速度为5 ml/s,总量为7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吻合口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颖 钱维明 蒋丹青 《护理与康复》 201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叶建忠 张宏伟 +1 位作者 王守利 崔凤启 《系统医学》 2019年第5期93-94,103,共3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该次选择对象为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时间在2012年8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该次选择对象为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时间在2012年8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硬化狭窄症患者总有效率97.5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3 9,P<0.05)。观察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脑部并发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脑部并发症32.50%,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 2,P<0.05)。结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治疗 动脉硬化狭窄 早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功能状态指数分布特点及对瑞芬太尼用量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彦 胡志远 苗振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 探究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脑功能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分布特点以及对瑞芬太尼用量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 目的 探究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脑功能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分布特点以及对瑞芬太尼用量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SI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CSI分布、血流动力学指标、睫毛反射消失时的瑞芬太尼用量及其血浆浓度、丙泊酚用量、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麻醉前(T0)、临时阻断颈动脉前(T1)、临时阻断颈动脉后(T2)、显露颈动脉即刻(T3)、拔管前(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采用Pearson分析方法分析瑞芬太尼用量与CSI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的MAP和HR、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的MMSE评分、术后6~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惰性、脑耗能、脑排空、脑稳定、脑抑制、内专注、睫毛反射消失时瑞芬太尼用量及其血浆浓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记忆加工、困倦、脑内敛、术后24 h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2、T3、T4时的MAP、HR明显低于T0时(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T4时的MAP、HR与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与记忆加工、困倦、脑内敛指数呈明显正相关,与脑惰性、脑耗能、脑排空、脑稳定、脑抑制、内专注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CSI监测指导CEA能够明显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及CSI的正常范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功能状态指数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项素娥 《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颈动脉硬化狭窄采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8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观察组为颈动脉内... 目的探讨对于颈动脉硬化狭窄采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8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观察组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且两组患者治疗均由本院独立完成。结果对照组患者脑部总并发症(37.5%)远远高于观察组的脑病总并发症(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局部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应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脑部并发症概率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狭窄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0
作者 陈伟 许鹏 李凤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4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需要采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尼卡地平联... 目的分析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需要采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监测并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阻断颈动脉时(T2)、控制性降压后1 min(T3)、控制性降压后5 min(T4)及控制性降压后15 min(T5)]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心脏指数、额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水平,手术时间、失血量与颈动脉阻断时间。结果T0、T1时,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心脏指数、rS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80.26±3.51)、(76.29±5.13)、(74.23±3.95)、(75.16±3.33)次/min,心脏指数分别为(3.25±0.08)、(3.19±0.05)、(3.15±0.06)、(3.14±0.05)L/(min·m2),rSO2分别为(70.16±3.68)%、(64.28±3.46)%、(61.28±3.54)%、(62.39±4.16)%;T2、T3、T4、T5时,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85.23±3.51)、(84.13±5.16)、(80.16±3.64)、(81.25±3.79)次/min,心脏指数分别为(3.31±0.05)、(3.32±0.04)、(3.34±0.05)、(3.25±0.08)L/(min·m2),rSO2分别为(75.16±3.25)%、(74.16±3.61)%、(71.25±4.56)%、(69.85±3.68)%。T2、T3、T4、T5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心脏指数、rS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阻断时间(2.23±0.2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25±0.1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给予患者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同时还可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预防术中发生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艾司洛尔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控制性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芳环 方玲琍 +3 位作者 曾威 胡春新 王瑞 张彦青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0,共2页
对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病人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可减少病人分期手术的风险。通过对 18例同期行CABG加CEA手术术后病人的护理 ,认为预防和护理脑部并发症、预防移植的冠状动脉再栓塞是术... 对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病人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可减少病人分期手术的风险。通过对 18例同期行CABG加CEA手术术后病人的护理 ,认为预防和护理脑部并发症、预防移植的冠状动脉再栓塞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应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氧血症、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进行预防性护理和监护 ;对于术前合并糖尿病的病人 ,应加强血糖监测和饮食指导。本组除 1例术后 31d死于脑栓塞外 ,其余均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后护理 临床资料 CEA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3例
12
作者 林凡 王凤林 +3 位作者 刘鹏 王非 曹德生 李京宏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方式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旁路移植、内膜剥脱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一例
13
作者 李京宏 王凤林 +3 位作者 刘鹏 尚学斌 李建新 景肖玲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旁路移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同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造影 二维超声心动图 颅内血管多发性狭窄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大磊 叶明 焦力群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720-1722,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围手术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对防治CEA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10月有CHS危险因素的CEA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围手术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对防治CEA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10月有CHS危险因素的CEA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3 d开始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其术后1周、3个月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出现CHS相关表现11例(29.7%),无癫痫发作(0.0%);术后3个月CHS相关表现全部消失,仍无癫痫发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出现CHS相关表现23例(60.5%),癫痫发作3例(7.9%);术后3个月后13例(35.1%)仍有轻度CHS相关表现,无癫痫发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抗癫痫药物可有效降低CEA后出现CHS相关表现和癫痫发作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 脑高灌注综合征 抗癫痫药物
原文传递
预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内膜剥脱术后升高的脑血流
15
作者 兰怡娜 吕晋浩 +2 位作者 马笑笑 娄昕 马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arterialspinlabeling,3D-pCASL)预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后升高的脑血流... 目的利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arterialspinlabeling,3D-pCASL)预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后升高的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为CAS和CEA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提供影像学预测指标,从而为术前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材料与方法从2015年11月到2017年2月,共连续纳入18例[平均年龄(61.6±8.2)岁,15例男性]有症状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患者,其中11例患者接受了CAS,7例患者接受了CEA。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7 d,术后连续24 h、48 h、72 h、96 h进行了连续四次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以及3D-pCASL,扫描仪器为同一台3.0 T MR (GE Discovery MR750)扫描仪。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术后升高的CBF分别与术前的软脑膜侧支血流和前向脑血流的相关性,以及降低的前向血流与侧支血流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侧支血流和CAS术后升高的CBF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877,P=0.000),但与CEA术后升高的CBF无相关性(r=-0.099,P=0.833),尽管CEA术前有更高的侧支血流(P<0.05);在两者前向血流基本相同的前提下(P>0.05),前向血流和CEA术后升高的CBF呈显著的负相关(r=-0.905,P=0.005),但和CAS术后升高的CBF无相关性(r=-0.317,P=0.342)。结论软脑膜侧支血流和前向血流对CAS和CEA术后升高CBF的影响不同,这或许能为术前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支架植入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血流量 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一例
16
作者 刘亮 董方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437-1438,共2页
患者男,57岁,因右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d右眼视力突然下降,于2010年1月7日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急诊会诊。患者因间断胸闷4年于2010年1月4日入我院心外科。既往史:高血压5年,血压最高170/80mmHg(1mmHg=0.1... 患者男,57岁,因右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d右眼视力突然下降,于2010年1月7日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急诊会诊。患者因间断胸闷4年于2010年1月4日入我院心外科。既往史:高血压5年,血压最高170/80mmHg(1mmHg=0.133kPa),发现高血脂2年,均未规律治疗,吸烟20年,20支/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视力突然下降 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急诊 规律治疗 高血压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脑卒中的手术配合
17
作者 郭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71-72,共2页
脑卒中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所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有效预防和... 脑卒中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所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眼部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佳 勇强 +3 位作者 孟忻 辛晨 高新晓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眼部缺血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1例明确诊断为单侧中度及以上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对其中16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眼部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眼部缺血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1例明确诊断为单侧中度及以上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对其中16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眼部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有31例患侧出现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矇和视物模糊,13例(13眼)有明显眼部缺血的体征。41例患者41只患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7.02±1.71)cm·s(-1),较对侧眼的(9.75±2.81)cm·s(-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例进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1.30±1.59)cm·s(-1),较术前的(6.70±1.37)cm·s(-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度及以上颈内动脉狭窄会引起眼部缺血,表现为一过性黑矇、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眼缺血综合征。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明显改善眼部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眼部缺血 视网膜中央动脉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重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园园 耿雪 +3 位作者 呼海娟 柳磊 李召彬 张朝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1990年1月到2018年4月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颈动脉血管重建为颈动...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1990年1月到2018年4月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颈动脉血管重建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Meta分析CABG+CEA/CAS同期手术与分阶段手术或单纯行CABG患者的早期(术后30 d)脑卒中、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总计117 6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CABG+CEA/CAS分阶段手术,CABG+CEA/CAS同期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加(OR=1.52,95%CI:1.30~1.79, I^2=28%,P<0.00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73~1.76, I^2=0%,P=0.59),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OR=0.12,95%CI:0.06~0.26,I^2=32%,P<0.00001)。对比单纯行CABG,CABG+CEA/CAS同期手术在脑卒中发生率(OR=1.51,95%CI:0.77~2.96,I^2=0%,P=0.23)和心肌梗死发生率(OR=0.73,95%CI:0.40~1.33, I^2=9%,P=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率显著增加(OR=3.23,95%CI:1.44~7.24, I^2=0%,P=0.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建与CABG同期进行可行、有效,但需要严格筛查手术病例,以避免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支架置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脑动脉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型术的护理体会
20
作者 郭惠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59-160,共2页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发病原因,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CAS)三种方法。CAS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度及程度,释放支...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发病原因,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CAS)三种方法。CAS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狭窄部位、长度及程度,释放支架;一方面使狭窄的血管扩张、恢复正常血流量;另一方面支架将斑块固定,防止脱落,减少脑梗死的再发病率。因其微创、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易于推广,是CEA一种有希望的替代疗法,而且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型 动脉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 动脉穿刺置管 护理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