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1
作者 魏明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78-181,共4页
分析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显微外科手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6例为常... 分析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显微外科手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6例为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36例为细节护理。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发现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以及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进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的同时,在实施细节性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下,病人可以得到比较细致和综合的护理服务,可以使病人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充分地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显微镜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江丽芬 林美端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5期87-89,105,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3年6月)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3年6月)和观察组(2023年7月—2024年1月),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末次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the WHO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 QOL-BREF)]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末次干预后,观察组WHO QOL-BREF各维度分值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结论对于行颅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
3
作者 冯承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80-183,共4页
既往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开颅夹闭术为主,该术式侵入性大、并发症多,近年来显微技术的进步,使得该病实现了更精准、更安全地治疗。然而,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围术期予以精心的护理,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细节护理强调个性化、全... 既往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开颅夹闭术为主,该术式侵入性大、并发症多,近年来显微技术的进步,使得该病实现了更精准、更安全地治疗。然而,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围术期予以精心的护理,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细节护理强调个性化、全面化护理,其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该护理模式尚未在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本次我院引入细节护理模式,旨在分析其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展开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重建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慧 黄舒心 +4 位作者 吴玥 姬将 文萌萌 薛晓娟 肖新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工作站处理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7例患者69个动脉瘤共夹闭63个,术后CTA除5例图像质量不佳,余均可轻清晰显示瘤夹位置、残余瘤体、载瘤动脉瘤通畅性;术后CTA见2例夹闭不全,2例新发动脉瘤,9例血管广泛痉挛显影浅淡;脑出血3例,脑积水5例,脑梗死1例,以上结果与放射科工作站一致。两种方法重建3D-CTA对于夹闭后载瘤动脉瘤管径大小呈现无统计学差异,且一致性高。结论 3D-Slicer软件对于夹闭术后CTA的图像后处理结果令人满意,可作为一种备选的工具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3D-Sli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庆丰 王帅中 黄庆先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IAC)患者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全麻下行IAC术的患者68例,年龄39~5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 目的评价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IAC)患者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全麻下行IAC术的患者68例,年龄39~5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各34例。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监测给药前(T_(0))、插管即刻时(T_(1))、插管后5 min(T_(2))、拔管即刻时(T_(3))、拔管后5 min(T_(4))的HR、DBP、SBP。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R+D组患者的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拔管时SAS评分短(低)于D组;T_(1)~T_(4)时的HR、DBP、SBP水平和术后第1天的MBP、NSE、S100β水平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IAC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右美托咪定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在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效果
6
作者 罗越岭 袁波 谭占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夹闭术患者术后接受高氧与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漯河市源汇区人民医院接受IA夹闭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术后对照组接受...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夹闭术患者术后接受高氧与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漯河市源汇区人民医院接受IA夹闭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术后对照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脑血管痉挛(CVS)发生情况、预后、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SPV)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可改善IA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并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尼莫地平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脑血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护理中的应用探索
7
作者 黄亚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202-206,共5页
本项研究致力于解析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 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共计40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依按护理方式被分为两组,各20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而另一组还额外接受了中... 本项研究致力于解析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 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共计40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依按护理方式被分为两组,各20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而另一组还额外接受了中心静脉压力监测。结果 在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后,可以确认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有中心静脉压力监测辅助护理的患者,在NIHSS评分和QOL评分上的提升比起只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来,有着更为明显的改善,且这种差别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1)。实验组患者的拆线时间、下床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压力监测,可以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力监测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并发症发生率 NIHSS评分 康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陆小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讨论分析围术期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比较... 讨论分析围术期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指标好转,P<0.05,差异显著。结论 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护理干预 随机对照研究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生活质量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分为人数各占一半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 探究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分为人数各占一半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和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84%低于对照组5.26%(P<0.05)。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68.42%(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采取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精细化手室护理 循证优化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炎 杭春华 +2 位作者 茅磊 纪祥军 李桃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诊...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诊治资料,2组患者均于发病3 d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进行常规治疗,其中42例术后行常规腰椎穿刺术引流作为对照组,42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记录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评分评价其预后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流速(Vm)。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8%(χ~2=11.02,P<0.01);观察组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2.62±2.24)d、(11.74±2.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的(16.85±2.46)d、(14.88±2.68)d(t=8.23、5.90,P均<0.01)。观察组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G0S评分及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可较好地改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其疼痛,并改善其预后,同时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分级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腰大池持续引流 腰椎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中S100B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如泉 凌大林 +2 位作者 李树人 王保国 王恩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夹闭前后血中S1 0 0B蛋白含量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n=1 5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n =1 5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夹闭前后血中S1 0 0B蛋白含量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n=1 5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n =1 5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4h、术后第 1、2天取血测定S1 0 0B蛋白含量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 )异氟醚降压后 30min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 2± 1 2 3)mmHg降至 (5 8 8± 5 4 )mmHg ,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 1± 8 3)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加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显著性变化 ;(2 )异氟醚降压组与非降压组间同一时间点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降压组术后第 1天及第 2天血中S1 0 0B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 (F =2 94 4 ,P =0 0 1 8)。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能加重了术后脑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异氟醚 控制性降压 S100B蛋白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旭 陈锋 +3 位作者 周达全 曾月成 彭鹏 王志勇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术,研究组采用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 目的:探讨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术,研究组采用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统计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I分值较术前增高,NIHSS分值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BI分值高于对照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12%(4/36)低于对照组33.35%(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61.11%(22/36)高于对照组30.5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预后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内动脉瘤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章玲宾 樊理华 +5 位作者 卢向红 叶碎林 何仁洪 陈琴 游敏吉 徐巧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491-492,共2页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死率高达42%,而血压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此要求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右美托咪定...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死率高达42%,而血压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此要求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仅: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除有镇静、抗焦虑和止痛作用外.还具有增强围术期心血管稳定性、不抑制呼吸、可唤醒等作用。本研究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血流动力学 围麻醉期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内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艾永凯 肖建刚 +2 位作者 张先杰 韩佳 周裕凯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0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52例手术全部实施控制性降压麻醉,51例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术,1例实施动脉瘤包裹术。术毕13例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导管,其余均未清醒带管回ICU或神经外科ICU。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异氟醚或七氟醚 静吸复合麻醉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与腰大池引流术联合应用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脑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华民 齐平建 +4 位作者 于东 董虹廷 李钦涛 及时雨 刘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3784-3788,共5页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与腰大池引流术(lumbar cisterna drainage,LD)联合应用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饱和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与腰大池引流术(lumbar cisterna drainage,LD)联合应用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饱和度、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微量泵输注30 mg/d尼莫地平,对照组行腰椎穿刺,观察组行LD,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不同时间节点脑氧供需指标及脑氧饱和度(rSO2),比较MMP-9、sICAM-1、sVCAM-1水平、CVS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术后1周至术后2周,两组VMCA水平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脑脊液压力及RBC水平持续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至T4阶段,两组SjvO2、CjvO2、CaO2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至T4阶段,两组Ca-jvO2、CERO2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至T4阶段,两组rSO2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且T2、T3时间点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观察组MMP-9及sICAM-1、sVCAM-1水平及CVS发生率、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颅内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尼莫地平联合LD,于改善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氧饱和度、降低CVS风险、减轻脑损伤及颅内炎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腰大池引流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脑氧饱和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伍琼珍 杨慧茹 王小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320-132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3月间在本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GCS)预后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进行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3月间在本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格拉斯哥(GCS)预后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分析患者手术后1、3、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GCS预后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的平均血压比对照组患者稍低。结论:专业的全方位护理有利于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康复,而且可以有效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如泉 陆峥 +3 位作者 王保国 王恩真 王硕 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83-386,共4页
为研究异氟醚麻醉复合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 0例 ,所有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异氟醚麻醉组 (ISO组 ,n =1 5 )和尼莫地平输注组 (NIMO组 ,n =1 5 )。ISO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NIMO组... 为研究异氟醚麻醉复合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 0例 ,所有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异氟醚麻醉组 (ISO组 ,n =1 5 )和尼莫地平输注组 (NIMO组 ,n =1 5 )。ISO组术中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NIMO组在诱导后使用微量泵开始持续匀速输注尼莫地平 2 0 μg/ (kg·h) ,直至手术结束 ,同时吸入 1MAC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硬膜切开时、动脉瘤夹闭前、夹闭后、关硬膜时、缝皮时测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 2 0 μg/ (kg·h)可显著降低血压 ,但降低幅度均在临床安全范围内 ,心率无显著变化 ;输注尼莫地平后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 ,而心输出量、心脏收缩加速度均显著增加。提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持续输注 2 0 μg/ (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持续输注 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异氟醚 麻醉 MAC 提示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缪建中 温来友 +2 位作者 吴震 陈建庆 冯东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处理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续锦 彭玉荣 李艳萍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76-477,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配合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出血 治疗手段 医师 护士 麻醉医师 显微镜下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建军 官测林 +2 位作者 沈东伟 胡方进 蓝佛琳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6期20-21,共2页
目的:对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未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为对照组,出现症状性脑... 目的:对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未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为对照组,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为观察组,并分析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夹闭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瘤、既往颅内动脉瘤破裂史、血钙水平、手术时机选择、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夹闭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瘤、既往颅内动脉瘤破裂史、Fisher 3级、Hunt-Hess 4级是独立因子(P<0.01)。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夹闭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瘤、既往颅内动脉瘤破裂史、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Logistic回归法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