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辅助应用循证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
作者 刘艳 杨梦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辅助应用循证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本院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为参考组提供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提供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与参考组相比... 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辅助应用循证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本院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为参考组提供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提供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与参考组相比干预后研究组SAS、SDS明显更低;NIHSS评分更低,MMSE和BI评分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术后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 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提供循证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同时也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帮助患者恢复更好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鹏飞 贾晓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干...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干预,两组术后7d评价患者效果,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得到降低;观察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与低切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均伴有不同程度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观察组ET-1低于对照组(P<0.05);vWF及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RP、IL-2、IL-6及IL-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干预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较小,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干预 手术 内动脉瘤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风险评估
3
作者 李学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收治的3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50)采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n=150)采用介入栓塞术,对其长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收治的3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50)采用开颅夹闭术,观察组(n=150)采用介入栓塞术,对其长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均显著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动脉瘤复发率显著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恢复良好率上显著较高,在死亡和植物生存率上显著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血管痉挛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较低(P<0.05),其中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脑梗死、脑出血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较低(P<0.05),其中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长期疗效 并发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高危因素分析
4
作者 孙文强 张婕 王洪亮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94-1697,1702,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中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87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 目的探究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中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87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74)和复发组(n=13),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小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87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3.79%。其中2例癫痫,3例脑积水,2例脑梗死,3例脑血管痉挛,2例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Hunt-Hess分级、支架辅助、手术时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729,95%CI:1.245~2.447)、合并糖尿病(OR=2.147,95%CI:1.678~3.253)、合并高血压(OR=2.352,95%CI:1.740~3.411)、Hunt-Hess分级≥Ⅲ级(OR=1.953,95%CI:1.360~2.721)、无支架辅助(OR=1.785,95%CI:1.279~2.510)、手术时机≥24 h(OR=1.521,95%CI:1.190~1.938)是中小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中小型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复发率较高,年龄、并发症、Hunt-Hess分级、支架辅助、手术时机是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 内动脉瘤 并发症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俊儒 李光亮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神经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神经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参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7例,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多次破裂、Hunt-Hess分级、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动脉瘤多次破裂、Hunt-Hess分级、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依据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并发症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6 位作者 江澈 张建波 徐承澍 张锡武 陈状 武肖娜 罗高权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初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治疗的82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初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治疗的82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4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9%(4/82),发生术中血管痉挛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局部小穿支动脉受损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7±5.6)个月,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及永久性眼部并发症。病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及动脉瘤形态因素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并发症受药物反应、术中操作、血流动力学及治疗材料性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术者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动脉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段国礼 诸德源 +2 位作者 张晓曦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年龄≥60岁)520例,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影... 目的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年龄≥60岁)520例,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介入治疗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相关性血栓栓塞事件、术后早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分为并发症组68例和无并发症组(452例)。通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动脉瘤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207,95%CI:1.149~4.240,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OR=4.287,95%CI:2.048~8.971,P<0.01)、Fisher分级Ⅲ~Ⅳ级(OR=2.686,95%CI:1.483~4.865,P<0.01)、宽颈动脉瘤(OR=2.884,95%CI:1.511~5.505,P<0.01)、动脉瘤有小阜(OR=4.560,95%CI:2.500~8.321,P<0.01)、动脉瘤<3 mm(OR=5.748,95%CI:2.122~15.570,P<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高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微小动脉瘤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破裂 老年人 危险因素 血管内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17
8
作者 余泽 马廉亭 +3 位作者 杨铭 潘力 李俊 胡军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解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对 16 2例患者 171枚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出现 9例并发症 ,其中 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 ,立即中和肝素继续栓塞 ,2例GDC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 ,动脉瘤夹闭 ,2... 目的 探讨电解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对 16 2例患者 171枚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出现 9例并发症 ,其中 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 ,立即中和肝素继续栓塞 ,2例GDC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 ,动脉瘤夹闭 ,2例血栓形成 ,术中溶栓 ,术后均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 ,解痉及对症处理。结果  5例恢复良好 ,2例永久性轻度功能障碍 ,2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发生并发症与手术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并发症 内动脉瘤 治疗 微弹簧圈栓塞 GDC 术中 患者 内囊 动脉瘤破裂 对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力 段国礼 +4 位作者 赵瑞 黄清海 洪波 刘建民 许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 196例患者中有60例(5.02%)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26)、吸烟(P=0.038)、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P<0.001)、心血管疾病(P=0.002)、动脉瘤最大径(P<0.001)、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P=0.008)、支架类型(P=0.001)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OR=3.407,P<0.001)、心血管疾病(OR=3.175,P=0.003)、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3.139,P<0.001)和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OR=2.096,P=0.026)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心血管疾病、动脉瘤最大径>10 mm和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未破裂 神经系统 并发症 血管内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3
10
作者 朱刚 陈志 +1 位作者 缪洪平 王宪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8例病人,90个动脉瘤.结果100%闭塞70例、90%~95%闭塞13例、80%闭塞5例.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微弹簧圈移位3例,... 目的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8例病人,90个动脉瘤.结果100%闭塞70例、90%~95%闭塞13例、80%闭塞5例.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微弹簧圈移位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严重血管痉挛2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术中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程序相关性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力 吕楠 +4 位作者 赵瑞 黄清海 洪波 刘建民 许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 目的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缺血性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34例(2.8%)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其中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6例、术后症状性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P=0.002)、吸烟(P=0.050)、动脉瘤最大径>10 mm(P=0.005)与缺血性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OR=3.192,P=0.003)、吸烟(OR=2.956,P=0.022)、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915,P=0.004)为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并发症的永久性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8.8%(3/34)和2.9%(1/34)。结论高血压病、吸烟、动脉瘤最大径>10 mm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缺血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霍晓川 罗俊生 +3 位作者 孙霄云 郭文师 关宁 张振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51-2154,215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龄对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为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外科42例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统计学分析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龄对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为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一步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外科42例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统计学分析动脉瘤患者的Hunt-Hess分级、性别及年龄与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unt-Hess低分级与高分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男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0岁患者与≥60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Hunt-Hess低分级及年龄<60岁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性别对预后的影响不大。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术前Hunt-Hess分级与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预后有关,老年患者分级较高而预后差。性别对介入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立朝 许民辉 +1 位作者 杨东虹 邹咏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18-16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6例(70个),4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1例发生微弹簧圈误栓,5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6例(70个),4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1例发生微弹簧圈误栓,5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因并发症而死亡2例(3.03%),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3.03%),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业清 鲁刚 +5 位作者 葛亮 黄磊 万海林 王震宇 潘婷 张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华山医院连续介入治疗的942例患者(1 055枚动脉瘤)中确诊的37例(3.9%,37/942)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 37例患...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华山医院连续介入治疗的942例患者(1 055枚动脉瘤)中确诊的37例(3.9%,37/942)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 37例患者中术中症状性缺血并发症25例(2.6%,25/942),包括载瘤动脉内血栓形成16例(瘤颈部反复操作10例、过度栓塞4例、支架贴壁欠佳2例),瘤颈部分支闭塞3例(弹簧圈表面血栓形成或瘤颈部反复操作),远端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6例(导引导管内附壁血栓脱落5例、分支血管痉挛1例);术后症状性缺血并发症12例(1.3%,12/942),包括载瘤动脉内血栓形成7例(替罗非班应用不足3例、支架贴壁欠佳1例、支架串联重叠部位血栓形成1例、弹簧圈致栓1例、重度贫血1例),瘤颈部分支闭塞1例(弹簧圈表面血栓形成),远端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4例(均为球囊闭塞试验假阴性)。37例患者均经及时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痉挛或术中机械碎栓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仅2例≥2分,其余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均<2分)。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病因复杂,通过及时识别并联合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痉挛和机械碎栓等介入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缺血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伍杰 杨铭 +5 位作者 李俊 潘力 陈刚 祝源 秦杰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584例,血管内治疗244例(253枚动脉瘤),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7例(144枚动脉瘤),采用BALT的LEO支架27枚、Codman的Enterpr... 目的探讨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 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584例,血管内治疗244例(253枚动脉瘤),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7例(144枚动脉瘤),采用BALT的LEO支架27枚、Codman的Enterprise支架103枚、EV3的Solitaire支架19枚、LVIS支架1枚。结果 1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5%(13/137)。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其中3例死亡,支架诱发血栓栓塞2例(均为LEO支架),支架移位4例,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处理后,10例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而需要手术者具有良好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弹簧圈 支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相关并发症 被引量:7
16
作者 阮玉山 卢桂花 +6 位作者 罗昱 谭源福 张超元 周全 廖兴胜 余良 肖绍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8-418,共1页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0月-201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68例,其中男77例,女91例;平均年龄55.9岁。破裂动脉瘤136例,未破裂动脉瘤32例。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 栓塞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林 刘增品 +3 位作者 王铁刚 付凯亮 李林芳 刘怀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黄清海 张珑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 ,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 5例难治性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 目的 回顾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 ,以提高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10 5例难治性动脉瘤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GDC。结果  6例患者术中出现支架移位 ,1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穿支出血 ,1例发生支架塌陷 ,1例发生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弹簧圈突入小脑后下动脉 (PICA)起始部 ,10例发生血管痉挛 ,经对症处理 ,预后良好。结论 在支架植入过程中 ,联合采用多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支架和GDC联合应用治疗颅内夹层及宽颈动脉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血管内支架 内动脉瘤 并发症 介入治疗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附14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彬 杨海英 +3 位作者 孟庆海 毛露霞 高守乐 胡宝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内动脉瘤 栓塞疗法 治疗 并发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预防手术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20
作者 童耀英 俞向荣 崔志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151-1152,共2页
关键词 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并发症 预防 动脉瘤破裂出血 穿刺部位血肿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