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冰 应广宇 +3 位作者 胡华 陈高 张建民 王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99例前循环动...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的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9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科住院并采用翼点入路手术的7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问、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近期恢复情况、术后动脉瘤残留率等情况的差异。结栗:眶上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翼点入路组缩短37~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动脉瘤残留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具有损伤小、速度快的优点,可以作为翼点入路的良好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科手术 内动脉瘤/放射摄影术 血管 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程文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1564-156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科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7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 姚长义 杨明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827-182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立刚 崔恩东 +2 位作者 许振东 张维杰 李鹏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复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IC-EC动脉搭桥术,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患者生...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复杂大脑中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复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IC-EC动脉搭桥术,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患者生活能力。DSA检查明确血管重建后的通畅情况,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2周复查DSA,显示载瘤动脉闭塞完全,血流通畅,无死亡病例。术后7d、术后3个月mRS评分明显较术前降低,而ADL评分明显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d,而ADL评分明显高于术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术后3个月rCBF、rCBV明显高于术前,而rMTT、rTTP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CBF、rCBV明显高于术后7d,而rMTT、rTTP明显低于术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EC动脉搭桥术治疗MCA动脉瘤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分析
5
作者 马宗宾 刘会 闫涵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03-204,共2页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22例颅内动脉瘤均行瘤颈直接夹闭。恢复良好19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22例颅内动脉瘤均行瘤颈直接夹闭。恢复良好19例,轻残2例,重残1例。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闫伟 牟朝晖 +7 位作者 吴盛 凌晨晗 吴群 洪远 陈盛 蔡锋 张建民 陈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动脉瘤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313例患者共处理348个动脉瘤,其中术中完全夹闭326个、包裹6个,术后瘤颈残留16个,完全夹闭率为93.7%;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15例(4.79%)、慢性脑积水10例(3.19%);随访结果,预后良好209例(66.77%),预后不良93例(29.71%),死亡11例(3.52%)。结论:经翼点小骨窗入路可以处理多数类型的前循环动脉瘤。采用该手术方式较标准翼点入路方式术中动脉瘤夹闭率相近,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患者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内动脉瘤/放射摄影术 /外科学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显微科手术 脑缺血/并发症 脑积水/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缪伟锋 俞向荣 +2 位作者 吴一平 羊正祥 浦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治疗,n=18)与对照组(行显微外科手术,n=17)。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ugi—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i—Meyer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ugi—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畀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1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14/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4.752,P:0.021〈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9,P—o.012〈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具有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科 王晓健 +3 位作者 冯春国 程宏伟 程宝春 罗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9-501,共3页
颅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称为多发动脉瘤,其发生破裂的概率高于单发动脉瘤,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诊断有一定难度,治疗上尚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对近5年来2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处理方法作一报道,以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策略。
关键词 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尹凤云 陶秀波 石秀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7094-709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内动脉瘤/护理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出血性风险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敬斌 王木春 邓东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纽[... 【目的】探讨围术期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纽[术中给予负荷剂量(8ug/kg)替罗非班治疗,3min后改为维持剂量(0.1μg/kg·min)治疗,n=50]、B组(术前2~24h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60)、C组(术前3~5d给予75mg氯吡格雷+100mg阿司匹林治疗,n=50),观察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变化及半年后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术后A组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而B组与c组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三组GO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A组GOS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率为1∞%(50/50),B组随访率98.33(59/60),C组随访率96.00(48/50),随访结果显示A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可作为一种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患者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方案,其较双抗抗血小板方案及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方案更具优势,且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支架 手术期间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应用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124例疗效分析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3
11
作者 沈育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124例,其中按Hunt-Hess分级将患者进行分级,Ⅰ级37例,Ⅱ级42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观察患...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黄冈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124例,其中按Hunt-Hess分级将患者进行分级,Ⅰ级37例,Ⅱ级42例,Ⅲ级28例,Ⅳ级17例。观察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4例中,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119个,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5.97%,治愈70例,治愈率为56.45%;(2)4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为主,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95.18%,显著优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良好率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07,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基础病史、动脉瘤的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是否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发生并发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但是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良好预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及是否发生并发症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显微夹闭术时应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科手术 科缝合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2月龄婴儿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水华 陈朝晖 +2 位作者 范双石 邹欣 沈沉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婴幼儿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女,2月龄,行开颅探查颅内动脉瘤夹闭切除术,患儿相继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再次来院随访复查,随访发现患儿发育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精神营养好,智力同正常同龄儿。先后两次复查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联合本中心1例患儿,共有7例IAM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为1∶6,平均年龄为4.29个月。6例以癫痫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1例以嗜睡为首要临床表现。6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5例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出现异常,1例为硬膜下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FISHER分级为Ⅳ级,1例为Ⅱ级。7例动脉瘤瘤体大小平均为0.99 cm,其中本院病例动脉瘤瘤体最大为1.5 cm。7例手术治疗患儿中,6例(6/7,85.7%)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1例(1/7,14.3%)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切除术。7例术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例预后正常,4例出现部分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结论婴幼儿动脉瘤十分罕见,起病机理有别于成人,目前治疗以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预后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科手术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术麻醉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国鹏 肖昭扬 +1 位作者 王春梅 安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麻醉 全身 麻醉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群 盛传玲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4例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162-1163,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制性降压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效果的比较
16
作者 赵伟 巩红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368-5369,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控制性降压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A组(硝普钠+艾司洛尔组),B组(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艹组),均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10 min、40 min及术... 目的:比较不同控制性降压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A组(硝普钠+艾司洛尔组),B组(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艹组),均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10 min、40 min及术后拔气管插管前,与手术前基础心肌耗氧量、心率、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组间比较,控制性降压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艹复合行控制性降压,其作用与硝普钠+艾司洛尔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有相近的临床效果,可以成为新的控制性降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降压 控制性/方法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型]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颅内动脉瘤同时夹闭1例分析
17
作者 余光琴 梁玉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3002-3002,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78例的预见性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艳华 王冰 樊玉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3415-3416,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护理方法。方法:成立护理小组,组织系统学习有关动脉瘤专业知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咨询专家,估计动脉瘤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2002-08/2007-10开展的78例动脉瘤手术,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结果:... 目的:探讨动脉瘤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预防护理方法。方法:成立护理小组,组织系统学习有关动脉瘤专业知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咨询专家,估计动脉瘤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2002-08/2007-10开展的78例动脉瘤手术,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78例患者除2例术前已处动脉瘤Ⅴ级而死亡,其余7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因护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采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内动脉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眶上外侧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洁 艾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经眶上外入路组(n=52)...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经眶上外入路组(n=52)和经翼点入路组(n=44)。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近期预后,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瘤体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一例病死,经眶上外入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经翼点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46% vs 84.09%,χ2=0.389,P=0.746)。经眶上外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翼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翼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眶上外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颞肌萎缩、面神分支损伤、脑脊液漏等入路相关并发症,经翼点入路组2例出现颅内感染,5例颞肌感染,1例面神分支损伤,其中经眶上外入路组颞肌萎缩发生率为0低于经翼点入路组11.36%,差异有显著性(χ2=6.234,P=0.042)。术后复查显示,两组无一例出现动脉瘤残留。【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近期效果相当,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眼眶/外科学 急性病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8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飞 邱明 +3 位作者 张友平 杜世伟 聂庆彬 毛更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94-96,99,共4页
【目的】评估Solitaire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SolitaireAB支架治疗的86例(9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 【目的】评估Solitaire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SolitaireAB支架治疗的86例(91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根据Raymond分级、改良Rankin评分、DSA检查评价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结果】86例患者91枚动脉瘤中致密栓塞49枚(53.8%),瘤颈残余27枚(29.7%),部分栓塞15枚(16.4%)。栓塞术后复查DSA、MRA或CTA检查显示,48枚(55.1%)动脉瘤栓塞情况稳定,32枚(36.7%)动脉瘤内有进一步血栓形成,7枚(8.0%)动脉瘤可见动脉瘤内再通。3例患者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0~2分恢复良好者为77例(93.9%),3~6分者5例(6.1%),4例失访。【结论】Solitaire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提高致密栓塞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栓塞 治疗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