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治疗肺癌脑转移 被引量:3
1
作者 姜镕 李笑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插管,区域性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股动脉穿刺(BALT、SIM或TERUMO导管)分别超...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插管,区域性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股动脉穿刺(BALT、SIM或TERUMO导管)分别超选择至颈内动脉、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证实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稀释后的联合化疗药(包括鬼臼噻酚甙、嘧啶亚硝脲、卡铂、羟基喜树碱、5-氟脲嘧啶、吡柔比星),1次/月,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头部MRI,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期间每月测定1次血象及肝、肾功能,进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监测,必要时予以保护性治疗。结果62例患者动脉内插管均获成功,患者的颅内高压症状于化疗药物灌注后24~48h不同程度减轻。头部MRI及胸部CT检查显示,62例中59例颅内转移瘤不同程度缩小,15例脑肿瘤直径<3cm,脑水肿消失。治愈好转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0.65%(50/62)。结论应用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药物可经导管直接进入肿瘤供养动脉,迅速杀死肿瘤细胞,而且全身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低于Ⅱ度。故对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颅内动脉区域性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输注 动脉 脑肿瘤 支气管动脉 动脉 动脉灌注治疗 颅内动脉灌注 肺癌脑转移 超选择性 SELDINGER技术 化疗药物治疗 经皮股动脉穿刺 支气管动脉插管 动脉区域性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顶顶 陈维涛 +5 位作者 刘翔宇 韦永祥 刘开东 高永月 杭春华 李劲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1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Karnof...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1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观察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Karnofsky评分及不良反应,随访终点为肿瘤再次出现复发或转移。结果:经2个周期治疗后,11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疾病控制和客观反应人数分别为10例和8例,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个月,11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皮肤过敏,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结论:采用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恶性脑胶质瘤 贝伐珠单抗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ACNU、VM-26治疗丘脑、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耿锋 李安民 +4 位作者 张志文 吴东雷 杨非 赵飞 陆昌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2期15-16,共2页
目的研究丘脑及脑干等不适于手术切除治疗的脑胶质瘤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ACNU、VM-26的治疗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治疗组选择位于丘脑及脑干的脑胶质瘤50例,肿瘤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ACNU、VM-26联合灌注化疗。对照组选择丘脑及脑干脑... 目的研究丘脑及脑干等不适于手术切除治疗的脑胶质瘤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ACNU、VM-26的治疗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治疗组选择位于丘脑及脑干的脑胶质瘤50例,肿瘤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ACNU、VM-26联合灌注化疗。对照组选择丘脑及脑干脑胶质瘤20例,应用传统经静脉注射卡莫司汀(卡氮芥,carmustine,BCNU)及口服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脲,MeCCNU)治疗,并行疗效对比。结果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治疗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高于对照组,无变化(NC)、恶化(PD)低于对照组,生存率、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ACNU、VM-26治疗丘脑及脑干等不适于手术切除治疗的脑胶质瘤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化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A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的关系探讨
4
作者 张顶顶 李劲松 +6 位作者 刘涛 庄宗 凌海平 张玉华 戴嵬 陶震楠 杭春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91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1)和VEGFR 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1)和VEGFR 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神经肿瘤学反应评估标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将获得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者定义为治疗有效组,未达到疾病控制者为治疗无效组,各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VEGFR 1/2蛋白的表达量,利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比较两组间VEGFA、VEGFR 1/2蛋白表达量及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与贝伐珠单抗治疗无效组相比,贝伐珠单抗治疗有效组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量(分别为5.71±2.21和1.86±0.90,t=4.27,P=0.003)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6.7±16.7)个/400倍镜和(23.4±5.7)个/400倍镜,t=3.50,P=0.009]均明显增加,而VEGFR 1和VEGFR 2的表达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量和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复发 贝伐单抗 内动脉超选择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保尔佳动脉内灌注治疗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鎔 田会铭 吕大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9-480,共2页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更重要...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保尔佳及化疗药物通过特殊导管直接灌注肿瘤滋养动脉内,使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化疗时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能通过严格控制灌注药物的速度,使其与不同分期的肿瘤细胞充分接触,高效杀伤癌细胞;也为以往不能手术的患者创造再手术的机会,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提高中晚期颅内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我们对30例原发和继发颅内恶性肿瘤进行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的联合应用,CR+PR达到80%以上,这一应用的推广在颅内恶性肿瘤治疗远期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佳 超选择性 颅内动脉灌注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颅内动脉注化学药物治疗脑恶性肿瘤8例
6
作者 杨军 张复生 宋贵忠 《中级医刊》 1994年第6期57-57,共1页
超选择颅内动脉注化学药物治疗脑恶性肿瘤8例杨军,张复生,宋贵忠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职工医院(014010)我科自1991年1月以来,对8例脑恶性肿瘤实施了30次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化疗。通过越选择性颅内颈内动脉、大脑前... 超选择颅内动脉注化学药物治疗脑恶性肿瘤8例杨军,张复生,宋贵忠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职工医院(014010)我科自1991年1月以来,对8例脑恶性肿瘤实施了30次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化疗。通过越选择性颅内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插管灌注,更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内动脉灌注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