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统计与遥感反演相结合的有机质预测制图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才武 张月丛 夏建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8-1575,共8页
土壤水分对土壤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影响,而以往有机质遥感反演制图中却很少将水分作为预测建模的变量。为了使遥感制图更加符合野外实际环境,提高有机质预测制图精度,在充分考虑土壤样点空间自相关、异相关与野外复杂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通... 土壤水分对土壤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影响,而以往有机质遥感反演制图中却很少将水分作为预测建模的变量。为了使遥感制图更加符合野外实际环境,提高有机质预测制图精度,在充分考虑土壤样点空间自相关、异相关与野外复杂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地统计获得研究区水分的空间分布数据,结合遥感反射率,建立多因子预测模型,得到了吉林省黑土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有机质遥感制图中,水分因素的加入,使模型的建立更加符合野外实际情况,显著提高了有机质预测制图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 遥感反演 水分 有机质 预测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均值算法模型的区域土壤数值化分类及预测制图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鹏飞 宋轩 +1 位作者 刘晓冰 陈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46-1853,共8页
根据封丘县土壤发生学特点遴选质地、有机质、土壤颜色、pH值、电导率和土壤发生层厚度等作为土壤属性向量,运用K-均值算法模型,对研究区40个土壤剖面样本实施数值化分类,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算法模型输出的5个中心土壤... 根据封丘县土壤发生学特点遴选质地、有机质、土壤颜色、pH值、电导率和土壤发生层厚度等作为土壤属性向量,运用K-均值算法模型,对研究区40个土壤剖面样本实施数值化分类,并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算法模型输出的5个中心土壤剖面的系统分类归属。基于40个样本土壤剖面与各中心剖面的类型之间的分类距离,应用地统计学手段预测研究区空间任意位置的土壤与各中心剖面的分类距离,完成研究区土壤数值化连续分类并实现可视化表达。在此基础上,运用去模糊化手段,"硬化"连续分类边界,获得可与传统土壤制图互为参比的研究区土壤预测图,并对输出结果进行了土壤发生学解释。研究表明,土壤数值化分类手段与地统计学随机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区域土壤的空间预测,且预测图比传统土壤图蕴含更加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数值化分类 预测制图 K-均值算法 分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c-均值算法在区域土壤预测制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1-577,共7页
基于模糊c-均值算法和地统计学空间插值,在面积约为1km2的研究区内进行区域土壤预测制图。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研究区123个剖面和土钻样点,通过分析它们在形态学上的特征和定量属性,建立了9类诊断特征土层。通过FCM算法模型,获得4类最佳... 基于模糊c-均值算法和地统计学空间插值,在面积约为1km2的研究区内进行区域土壤预测制图。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研究区123个剖面和土钻样点,通过分析它们在形态学上的特征和定量属性,建立了9类诊断特征土层。通过FCM算法模型,获得4类最佳分类数,模糊指数为1.7。类别数目与研究区受地形、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主要成土过程决定的土纲下土壤类型数目一致。将经过对称对数比转换的隶属度成分数据进行单一模糊类别隶属度土壤预测制图,4种类别土壤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渐变过渡特征,制图结果较理想。在单一类别隶属度土壤图的基础上生成最大隶属度土壤图,与常规土壤调查土壤图具有共同参比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模糊C-均值算法 对称对数比转换 土壤空间预测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回归分析在土壤属性预测制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冰 程道全 +2 位作者 刘鹏飞 宋轩 陈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高程、地面曲率和复合地形指数(CTI)作为表层土壤缓效钾含量空间预测的环境协变量,系统探讨了空间回归分析技术在土壤属性预测制图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缓效钾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阈值约为10 000 m,...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高程、地面曲率和复合地形指数(CTI)作为表层土壤缓效钾含量空间预测的环境协变量,系统探讨了空间回归分析技术在土壤属性预测制图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缓效钾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阈值约为10 000 m,与坡度、高程和地面曲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尽管空间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普通回归模型相近,但前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征土壤缓效钾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分异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属性 土壤缓效钾 环境协变量 空间回归模型 土壤预测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c-均值算法的水耕人为土土系预测制图 被引量:2
5
作者 白浩然 赵美芳 +4 位作者 王飞 张培育 谢龙涛 朱燕香 潘剑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4-1133,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模糊c-均值算法(fuzzy c-means,FCM)在平原农区水耕人为土土系预测制图中的应用。[方法]挖掘28个标准土壤剖面,深度100 cm,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各大成土因素对水耕人为土土系空间变异的影响,遴选13种土壤类...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模糊c-均值算法(fuzzy c-means,FCM)在平原农区水耕人为土土系预测制图中的应用。[方法]挖掘28个标准土壤剖面,深度100 cm,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各大成土因素对水耕人为土土系空间变异的影响,遴选13种土壤类型诊断依据。结合FCM对所有土壤剖面样点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利用2种地统计学插值方法对其输出结果进行插值,并去模糊化得到土系预测图。利用土钻采集48个土系类型验证点,计算土系预测图与验证样点的混淆矩阵。[结果]28个土壤剖面共被分为10种土系类型,与手动检索建立的土系类型一致。比较利用2种插值技术得到的土系预测图,发现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获取的土系预测图更为准确、合理。选择基于IDW方法获取的土系预测图进行制图精度验证,发现验证点参与模糊连续聚类或不参与模糊连续聚类,其Kappa系数均为0.61,总分类精度均为0.65,满足土壤制图精度的基本要求。[结论]FCM算法与地统计学插值方法相结合能很好地实现平原农区水耕人为土土系的制图预测。在土壤诊断依据选择合理的前提下,可以广泛应用于平原农区景观变化较小区域土系的空间预测与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算法 平原农区 水耕人为土 土系预测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平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预测
6
作者 纪佳辰 高超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作为衡量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土壤特性,阳离子交换量(CEC)在土壤分析的成果中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数据缺失,要么因不同测定方法而结果各异。因此,构建一种基于土壤其他性质来预估CEC的模型变得尤为关键。选择长江下游安徽段沿江平... 作为衡量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土壤特性,阳离子交换量(CEC)在土壤分析的成果中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数据缺失,要么因不同测定方法而结果各异。因此,构建一种基于土壤其他性质来预估CEC的模型变得尤为关键。选择长江下游安徽段沿江平原圩区,通过以研究区的各种土壤属性变量与阳离子交换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变量自身的空间结构特性等为依据,建立关于研究区域的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数据分析模型,利用SOC、质地、围垦历史和土地利用等因子,预测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研究区内土壤CEC含量普遍较高,尤其以长江沿岸最为显著,呈现自上游向下游递增的趋势。此外,交换性盐基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Ca2+和Mg2+含量在长江沿岸逐渐减少,而K+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TEB含量在长江沿岸附近较高,但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盐基饱和度BS以高水平为主,长江沿岸呈现递减趋势。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预测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土壤属性的认识,而且还为区域土壤质量评价与农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长江下游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提供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性能 盐基离子 长江下游冲积平原 预测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野外Vis-NIR光谱的土壤有机质预测与制图 被引量:21
7
作者 郭燕 纪文君 +1 位作者 吴宏海 史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5-1140,共6页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在分析吸收光谱和光谱指数与SOM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SOM的建模预测并借助地统计学方法进行SOM空间变异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建模效果好的指标分别为特征波段(R2=0.91,RPD=3.28),归一化光谱指数(R2=0.90,RPD=3.08),特征波段与3个光谱指数组合(R2=0.87,RPD=2.67),全波段(R2=0.95,RPD=4.36)。光谱指标的克里格制图与实测SOM制图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变异趋势,不同的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NIR光谱 野外型光谱仪 土壤有机质 预测制图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地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质预测性制图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兴成 颜家均 +2 位作者 刘洪斌 陈心佩 宋美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149,共8页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精确地预测其空间分布是必要的.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仅仅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较大的采样密度下的预测.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实现较小采样密度下大区域土壤有机质精确预...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精确地预测其空间分布是必要的.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仅仅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较大的采样密度下的预测.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实现较小采样密度下大区域土壤有机质精确预测,本研究应用预测土壤制图技术,在西南地区的一个面积为3 200km2的典型低山丘陵区,收集和分析了2 000个土壤样点(1 600个建模点,400个检验点),辅助以环境因子(地形因子、植被指数和土地利用),通过逐步回归构建了区域土壤有机质与环境因子的预测模型(R2=0.453,F=440.3,p<0.05),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进行了预测性制图.利用验证集对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与克里格插值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低山丘陵区较小采样密度下,由于线性回归模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其预测结果优于常用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制图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地形湿度指数 土地利用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土壤预测制图中地形变量提取的适宜分辨率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卫祥 吕成文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3-519,共7页
地形变量是土壤预测制图中重要的预测变量之一,为了满足中尺度土壤预测制图的精度要求,又能够减少数据的冗余,需要选择合适分辨率范围的地形变量。基于ASTER GDEM数据,对不同地形起伏状况的3个样区,通过重采样得到30 m、60 m、90 m、12... 地形变量是土壤预测制图中重要的预测变量之一,为了满足中尺度土壤预测制图的精度要求,又能够减少数据的冗余,需要选择合适分辨率范围的地形变量。基于ASTER GDEM数据,对不同地形起伏状况的3个样区,通过重采样得到30 m、60 m、90 m、120 m、150 m共5组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分别选取土壤预测制图中常用的高程、坡度、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4组地形变量,通过地形信息熵、局部方差均值以及比例尺和空间分辨率的关系,选取巢湖流域用于土壤预测制图的地形变量提取的适宜分辨率范围。研究表明:对于特定比例尺的土壤预测制图,地形变量的提取需要综合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土壤预测制图的比例尺,二是地形变量提取的分辨率。中尺度土壤预测制图地形变量提取的适宜分辨率为30m,既能保留有实际意义的地形信息,又能满足土壤预测制图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预测制图 地形变量 适宜分辨率
原文传递
DEM栅格分辨率对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及其制图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孝林 赵玉国 +3 位作者 秦承志 李德成 赵量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1-977,共7页
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对象,以该区4km×3km的5m、10m、15m、20m、25m、30m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分布,进而比较不同分辨率DEM中土壤-景观模型及其... 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对象,以该区4km×3km的5m、10m、15m、20m、25m、30m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分布,进而比较不同分辨率DEM中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11km。范围内,随着DEM栅格分辨率降低,坡度、曲率、比汇水面积(对数)频度均表现出了向其中值区集中的趋势;地形因子的这一变化规律对土壤-景观模型的影响较小,例如模型的变量、变量系数及R^2在不同分辨率DEM中的差异很小;但地形因子的这一变化规律对模型预测制图的精度具有较大影响,各项指标均说明,模型在10-25mDEM中的制图精度较高,而在更高分辨率(5m)或更低分辨率(30m)DEM中较低。本研究结果对其他亚热带丘陵地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分辨率 土壤-景观模型 预测制图 土壤有机质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①——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韩杏杏 陈杰 +2 位作者 王海洋 巫振富 程道全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9,共8页
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作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掌握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对土壤肥力定向培养和农业生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辉县市5 922个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斑中心点为基础数据,并分别按8∶2、7∶3、6∶4的比例随机划分... 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作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掌握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对土壤肥力定向培养和农业生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辉县市5 922个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斑中心点为基础数据,并分别按8∶2、7∶3、6∶4的比例随机划分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以土壤类型作为辅助定性变量,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模拟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自然环境变量(坡向、曲率、坡度、高程、土壤质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社会经济因子(排水能力、灌溉状况)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当训练集与检验集中样点数量的比例为8∶2时,对应的随机森林模型总体上预测精度较高;②选用80%基础数据作为训练集时,预测得到的地图与已有图件相比,相关性达到0.859;③当用303个实地数据验证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95。通过对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发现土壤质地是研究区农用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因此,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模拟输入变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预测图件与实际情况相符,但对有机质含量精细的差异不能很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土壤有机质 耕地预测制图 辉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获取土壤制图所需土壤-环境关系知识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杨琳 朱阿兴 +5 位作者 李宝林 秦承志 裴韬 刘宝元 李润奎 蔡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4-791,共8页
在没有土壤普查专家及土壤图的地区,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是基于知识进行预测性土壤制图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c-means,FCM)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得到对土壤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 在没有土壤普查专家及土壤图的地区,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是基于知识进行预测性土壤制图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c-means,FCM)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得到对土壤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环境因子组合隶属度分布图;根据隶属度值确定野外采样点;将环境因子组合与土壤类型对应,进而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为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应用所得知识进行土壤制图,通过独立采样点对土壤图进行精度评价。本文在黑龙江鹤山农场一个研究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要少量的野外采样即可获得有效的土壤-环境关系知识,为预测性土壤制图提供必需的依据,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野外采样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土壤制图 土壤-环境关系知识 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 环境因子组合 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土壤制图在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莹莹 赵正勇 杨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1-67,共7页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制图则是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绘制准确的土壤空间信息是农林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30年,土壤养分预测性制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制图则是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绘制准确的土壤空间信息是农林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30年,土壤养分预测性制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介绍了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以及阐述土壤养分预测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土壤调查法、空间插值法、土壤-景观模型法、遥感影像法,并分析了当前在土壤制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讨论了未来土壤养分制图的发展前景,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土壤制图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土壤预测性制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 土壤养分 制图方法 预测性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ve Vegetation Mapping Approach Based on Spectral Data, DEM an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被引量:5
14
作者 SONG Chuangye HUANG Chong LIU Hui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31-343,共13页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predictive vegetation mapp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spectral data, DEM an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 GAMs were used as a prediction tool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predictive vegetation mapp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spectral data, DEM an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 GAMs were used as a prediction tool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s well as spectral variables. Based on the fitted GAMs model, probability map of species occurrence was generated and then vegetation type of each grid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of species occurrence. Deviance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goodness of curve fitting and drop contribution calculat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predictor in the fitted GAMs models. Area under curve (AUC)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results maps of prob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UC values of the fitted GAMs models are very high which proves that integrating spectral data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based on the GAMs is a feasible way to map the vegetation. 2) Prediction accuracy varies with plant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with dense cover is better predicted than sparse plant community. 3) Both spectral variabl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pping the vegetation.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ame predictor in the GAMs models for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is different. 4) Insufficient resolution of spectral data, environmental data and confounding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other variables which a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im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mapp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s) SPO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Generalized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patial Predictions (GRASP) Huanghe River Del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lete Focal Plane Compression Based on CMOS Image Sensor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15
作者 姚素英 于潇 +1 位作者 高静 徐江涛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5年第1期83-89,共7页
In this paper, a CMOS image sensor(CIS) is proposed, which can accomplish both decorrelation and entropy coding of image compression directly on the focal plane. The design is based on predictive coding for image deco... In this paper, a CMOS image sensor(CIS) is proposed, which can accomplish both decorrelation and entropy coding of image compression directly on the focal plane. The design is based on predictive coding for image decorrelation. The predictions are performed in analog domain by 2×2 pixel units. Both the prediction residuals and original pixel values are quantized and encoded in parallel. Since the residuals have a peak distribution around zero,the output codewords can be replaced by the valid part of the residuals' binary mode. The compressed bit stream is accessible directly at the output of CIS without extra disposi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achieves a compression rate of 2. 2 and PSNR of 51 on different test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image sensor focal plane compression predictive coding entropy co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的地理加权回归残余Kriging方法
16
作者 孙思佳 刘付程 +1 位作者 周艺 李荣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和环境相关性特征,提出了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残余Kriging的近海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方法,并以苏北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数据为基础,分析和评估了其在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应用... 针对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和环境相关性特征,提出了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残余Kriging的近海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方法,并以苏北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数据为基础,分析和评估了其在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残余Kriging方法可获得比普通Kriging方法更高的粒度组分空间预测精度和底质类型制图精度,其底质类型的总体制图精度达到了89.6%,相应的Kappa系数为0.873,显示其底质的制图类型与样本的实测类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新方法综合考虑了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环境相关性,在定量化的沉积物粒度组分空间预测和底质类型制图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残余Kriging 空间预测制图 沉积物粒度组分 底质类型制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