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7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书强 苏小卒 《江西科学》 2013年第1期63-66,89,共5页
介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地震区的工程应用现状。综合现有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已有试验研究现象出发,探讨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结合... 介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地震区的工程应用现状。综合现有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已有试验研究现象出发,探讨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成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讨论结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及所得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反应及其破坏机理并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伟斌 干钢 金伟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16-119,共4页
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抗轴心受压性能,但没有明显的抗弯优势这种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结构型式--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它充分发挥预应力束的高强抗拉性能和型钢混凝土的良好抗弯性能.在受力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承载能力... 针对型钢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抗轴心受压性能,但没有明显的抗弯优势这种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结构型式--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它充分发挥预应力束的高强抗拉性能和型钢混凝土的良好抗弯性能.在受力机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比较得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港产学研基地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邵宝奎 李晓明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65,共3页
深港产学研基地工程采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具有跨度大、断面小、技术复杂等特点。施工中千斤顶实施上压一下拉相结合的加荷方法,千斤顶加荷速度为5t/min。拆模后结构出现了反拱,存储了应力和挠度,混凝土裂缝符合规范要求,解决了高跨... 深港产学研基地工程采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具有跨度大、断面小、技术复杂等特点。施工中千斤顶实施上压一下拉相结合的加荷方法,千斤顶加荷速度为5t/min。拆模后结构出现了反拱,存储了应力和挠度,混凝土裂缝符合规范要求,解决了高跨比达到1/23的混凝土梁的变形和裂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预应力 竖向张拉 应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鲲鹏 李卫东 张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12期60-60,共1页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是将预应力技术和型钢混凝土梁结合起来,形成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该新型组合梁具有预应力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分析
5
作者 段素萍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阐述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特点,对火灾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预应力 耐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厚板约束效应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楼盖有效翼缘宽度计算方法
6
作者 张绍华 胡杰 +3 位作者 刘新新 王骁 周臻 黄林杰 《特种结构》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力学性能更复杂,按照现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所得效翼缘宽度会导致较大误差,且不能准确反映楼板对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贡献。因此,本文对一考虑厚板约束效应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楼...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体系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力学性能更复杂,按照现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所得效翼缘宽度会导致较大误差,且不能准确反映楼板对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贡献。因此,本文对一考虑厚板约束效应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楼盖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楼板厚度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楼盖体系有效翼缘宽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板厚的结构在弯矩和轴力作用下,跨中和支座处板内应力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有效翼缘宽度,对《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中梁的有效翼缘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在板厚一定时,板内应力随其距离梁中心位置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随着板厚增大,板内应力下降趋势明显增大;结构的有效翼缘宽度值随着板厚的增大而降低;利用有效翼缘宽度值修正的规范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较好地反映结构有效翼缘宽度随板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楼盖体系 有效翼缘宽度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7
作者 张明 胡旭 《中国厨卫》 202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文章以某学校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为例,对预应力钢筋材料选用、张拉与锚固、模板安装与固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与安装、后浇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分析了装配式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文章以某学校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为例,对预应力钢筋材料选用、张拉与锚固、模板安装与固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与安装、后浇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分析了装配式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显著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并且在环境保护、材料利用率和工人劳动强度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装配式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及施工
8
作者 程星 《砖瓦》 202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为满足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功能多元需求,以安徽省某公寓楼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类型、桁架、楼板及框支柱等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监测技术评价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位移和受力变化。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整... 为满足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功能多元需求,以安徽省某公寓楼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类型、桁架、楼板及框支柱等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监测技术评价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位移和受力变化。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整体位移最大值仅为2.78mm,应力变化最大仅为0.32MPa,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提出的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满足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预应力混凝土 桁架转化层 结构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宗豪 《砖瓦》 202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对设计具有较高要求。以广东省深圳市某会展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结构三维分析模型,研究大面积预应力混凝框架结构考虑施工过程的受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施... 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对设计具有较高要求。以广东省深圳市某会展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结构三维分析模型,研究大面积预应力混凝框架结构考虑施工过程的受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从左到右,位移和剪力逐步递减,最大位移和最大剪力主要集中在1轴~7轴,7轴~18轴的位移次之,18轴~21轴的位移最小;3种不同工况下的结构位移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但其位移极值有所不同,工况C的最大位移小于工况A和工况B,其张拉顺序为最优;选用两侧向中间张拉的施工方案,提出叠合浇筑支撑法施工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竣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框架结构 建筑设计 施工过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下T梁翼板后张法预应力交叉连续梁技术体系探析
10
作者 黄国春 俞香 +1 位作者 王尉铭 高路恒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5期139-142,共4页
文章在说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下T梁翼板后张法预应力交叉连续梁结构设计及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施工流程,包括现场结构柱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上部T梁翼板模板安装与支架整体安装、现浇梁板内部钢筋处理及预应力筋或预应力筋... 文章在说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下T梁翼板后张法预应力交叉连续梁结构设计及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施工流程,包括现场结构柱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上部T梁翼板模板安装与支架整体安装、现浇梁板内部钢筋处理及预应力筋或预应力筋管道布设、梁柱节点板下T梁翼板端头预应力筋处理、现场梁板柱混凝土整体浇筑与加强养护、梁柱节点板下T梁翼板端头预应力筋张拉锚固、预应力筋张拉端封锚处理、模板及支架拆除等。研究发现,在现浇混凝土梁柱节点处采用板下T梁翼板端预应力张拉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受力性能可靠,施工方便,建造成本可控,实现了预应力交叉梁高抗震性能节点构造设计与施工,整体技术方案较常规技术可节省45%左右的吊装工期,成本降低了20%左右,节点抗震效果更好,同时也符合绿色建造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板下T梁翼板 后张法预应力交叉连续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箍筋间距对型钢混凝土结构轴压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路军富 苗志豪 +1 位作者 王明胜 汤印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100,共7页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断层、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时易导致初期支护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出现相对滑移现象,使得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极易失稳。为提升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协同承载能力与变形延性,提出一种沿型钢翼缘表面环向...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断层、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时易导致初期支护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出现相对滑移现象,使得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极易失稳。为提升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协同承载能力与变形延性,提出一种沿型钢翼缘表面环向布置箍筋的结构形式,为探明箍筋间距对型钢及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开展4种不同工况的型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和数值分析,揭示箍筋间距对型钢喷射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无箍筋约束工况下,工字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接触界面极易发生分离破坏,二者无法协同承载,当设置环向箍筋约束时,型钢混凝土试件破坏模式为胀裂破坏,其环向箍筋对型钢翼缘和混凝土变形约束效果较好,从而增强了型钢混凝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2)环向箍筋约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箍筋间距的减小而增大,相较于无箍筋约束试件,环向箍筋间距为150 mm、100 mm、50 mm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8.78%、24.59%和31.16%;(3)减小环向箍筋间距对型钢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能力有较大提升,当布置箍筋间距75 mm时约束效果最优;(4)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支护结构抗变形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向箍筋间距 型钢混凝土结构 轴压性能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2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张海鹏 曾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抗裂等级(影响梁预应力筋数量)、梁柱节点形式对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6个试件均发生了“梁端弯剪破坏”,而节点和柱破坏轻微,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通过使用型钢混凝土柱实现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二级抗裂的节点试件强度退化、割线刚度退化较三级抗裂更快,抗震性能稍差;三种形式的节点中,形式2节点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较慢,抗震性能较好,且施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型钢混凝土 节点 抗震性能 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13
作者 于云龙 贺九洲 +3 位作者 杨勇 杨宏 喻晶 薛亦聪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9,共10页
为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创新将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技术集成应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提出部分预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PPSRC)梁。通过5个梁试件的受弯性能试验及5个梁试件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施加顺序、预应力度、预应力筋高度及预... 为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创新将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技术集成应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提出部分预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PPSRC)梁。通过5个梁试件的受弯性能试验及5个梁试件的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施加顺序、预应力度、预应力筋高度及预制混凝土种类对PPPSRC梁的破坏形态和截面应力发展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对各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承载及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施加于梁预制部分或施加于整个梁对PPPSRC梁受力性能影响较小,不同预应力施加顺序的试件开裂荷载与峰值荷载差值均在5%以内;预应力度和预制部分混凝土种类对PPPSRC梁的抗裂性能影响显著,其中PPPSRC梁的开裂荷载相较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梁最高可提高166%,而预制部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相比预制部分采用普通混凝土的试件开裂荷载可提高33%。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PPPSRC梁的受弯、受剪承载力以及开裂荷载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制装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受弯性能 受剪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厅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支撑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高湛 李华 魏文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支撑结构是换流站阀厅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制作的支撑具有良好的抗侧力和耐火性能,适合在阀厅结构中使用,目前对其鲜有研究。为探究不同形式型钢混凝土支撑的抗震性能,增加其在阀厅等结构中的使用,对典型的“K”型和“X... 支撑结构是换流站阀厅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采用型钢混凝土制作的支撑具有良好的抗侧力和耐火性能,适合在阀厅结构中使用,目前对其鲜有研究。为探究不同形式型钢混凝土支撑的抗震性能,增加其在阀厅等结构中的使用,对典型的“K”型和“X”型支撑结构进行了低周往复试验,并对设置两种支撑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支撑均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加载后期支撑节点处均出现明显破坏,梁柱主体保持完好。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等效黏滞系数等指标显示,“X”型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优于“K”型的,但后者的延性耗能能力优于前者。整体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设置两种支撑对整体结构内力最不利,基底内力和柱顶位移的影响接近。故“K”型支撑是阀厅结构中更适宜的支撑形式,若对承载力有较高要求时可考虑采用“X”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厅结构 型钢混凝土支撑 低周往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新型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曾滨 许庆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是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抗震设计的关键点之一,由于节点剪力传递机理与构造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该文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新型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基于桁架模型和... 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是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抗震设计的关键点之一,由于节点剪力传递机理与构造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该文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新型框架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基于桁架模型和斜压杆模型,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预应力筋与型钢贡献的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开展了新型节点受力性能拟静力试验,分别选取了梁端破坏与节点剪切破坏两种破坏形式的节点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新型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型钢混凝土 节点 受剪机理 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16
作者 杨毅超 刘炜炜 +1 位作者 李文迪 潘钻峰 《建材发展导向》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体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程中几乎没有应用,并且尚未制定相关规范或设计手册。若想充分发挥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的性能优势,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必须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全面总结,...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体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程中几乎没有应用,并且尚未制定相关规范或设计手册。若想充分发挥缓粘结预应力框架梁-钢次梁结构的性能优势,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必须对其施工工艺进行全面总结,归纳施工要点,把握施工质量,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施工体系。该文通过调研,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叠合板、混凝土主梁-钢次梁及各部分之间连接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施工工艺研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 混凝土主梁-钢次梁 叠合板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在我国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书亭 王文康 +3 位作者 朱筱俊 徐义威 韩天成 董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6,共8页
为了提高大跨度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通常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耐久性和大跨度适用性,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在不显著降低承载力和刚度的前提下明显减小结构自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为了提高大跨度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通常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耐久性和大跨度适用性,其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在不显著降低承载力和刚度的前提下明显减小结构自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板)结构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即可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需求.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有效手段,我国地下大跨空间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密排框架(肋梁)结构、折板或拱形结构、变截面(加腋)板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Y形柱结构6种形式,相比之下,跨度较大时宜采用预应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结构 城市地下空间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空心结构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 工程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结构焊接施工工艺优化研究
18
作者 吕康星 《中国水泥》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为满足现代高大建筑多元化设计施工要求,型钢混凝土结构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如今建筑行业一席之地,其特点满足高烈度抗震、大跨度、层高高、造型多样等优点。型钢混凝土结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性能,焊接工艺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 为满足现代高大建筑多元化设计施工要求,型钢混凝土结构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如今建筑行业一席之地,其特点满足高烈度抗震、大跨度、层高高、造型多样等优点。型钢混凝土结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性能,焊接工艺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通过探讨型钢混凝土结构焊接变形、裂纹、施工效率等问题,提出焊接电流控制、顺序规划、速度参数等优化方案,对提升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 混凝土结构 焊接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熊学玉 高峰 徐晓明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17,共5页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介绍该结构形式在我国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总结预应力SRC结构在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分析中的若干问题,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思路,并对该...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介绍该结构形式在我国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总结预应力SRC结构在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分析中的若干问题,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思路,并对该结构形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 型钢混凝土 受弯性能 受剪性能
原文传递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20
作者 王新舟 《砖瓦》 202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诸多优点,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之一。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节点受力与变形,提出节点施工技术。研究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损伤区域较小,大部分区域的...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诸多优点,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之一。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节点受力与变形,提出节点施工技术。研究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损伤区域较小,大部分区域的损伤系数为0,最大损伤系数主要集中在柱脚位置和内置型钢的交接位置,数值为0.48;矩形截面组合柱与钢梁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结构变形呈现梯度变化,结构的最大变形为26.3mm;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关键包括型钢混凝土钢柱的安装以及钢结构的焊接,提出施工控制措施切实可行,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建筑工程 组合结构 数值分析 损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