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动态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缪欢
姜振学
+7 位作者
吴建发
伍秋姿
石学文
邓泽
唐相路
吴伟
陶传奇
郑洪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4,共16页
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但页岩气运移现象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查明深层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为例,基于页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赋存于顺层低角度裂缝中方解石脉包裹...
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但页岩气运移现象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查明深层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为例,基于页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赋存于顺层低角度裂缝中方解石脉包裹体特征、储层孔隙结构,查明了页岩气运移通道及运移能力,并结合典型气藏解剖,划分了龙马溪组页岩气动态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藏流体势场指示运移方向与气体组分指示方向一致,表明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且赋存于顺层裂缝中的流体包裹体揭示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存在2期运移,分别发生在生烃高峰和后期抬升阶段;②现今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存在满足页岩气运移的孔隙,且龙马溪组页岩孔隙以满足菲克扩散的孔隙为主,其次为满足滑脱渗流的孔隙和满足达西渗流的孔隙;③页岩气运移对页岩气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区可划分出高抬升过渡带富集型、断裂散失背斜过渡带富集型、断裂散失向斜核部富集型、高部位富集型、弱运移能力断裂散失型5种页岩气动态富集模式。结论认为,在地质历史时期,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多期次的运移现象决定了现今的页岩气富集程度与富集区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深层
页岩
气
页岩气运移
动态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多重流动机制各向异性的页岩气运移数值模拟
2
作者
赵静
古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研究多重流动机制各向异性对页岩气运移的影响,基于Biot线弹性孔隙介质模型,考虑黏性流动、气体流动动态效应和表面吸附扩散等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应力依赖模型,建立流-固耦合的视渗透率模型,对应力约束边界条件下的页岩...
为研究多重流动机制各向异性对页岩气运移的影响,基于Biot线弹性孔隙介质模型,考虑黏性流动、气体流动动态效应和表面吸附扩散等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应力依赖模型,建立流-固耦合的视渗透率模型,对应力约束边界条件下的页岩气运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流动各向异性对页岩气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均对页岩气运移有显著影响:固有渗透率各向异性可明显改变页岩气运移开始时间和流通量大小,其影响随页岩储层渗透率增加而放大;当固有渗透率较小时,动态效应各向异性会削弱气体流动的动态效应,对页岩气运移开始时间和流通量的影响十分显著,但在固有渗透率较大时其影响可以忽略;表面吸附扩散各向异性的影响与固有渗透率各向异性相似。准确评估页岩气的运移能力和产能应考虑运移过程中的流动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运移
多重流动机制
流动各向异性
视渗透率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运移主控因素
3
作者
王国臻
姜振学
+3 位作者
张原豪
陈瑞华
宫厚健
贺世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3-1235,共13页
页岩气的运移是页岩气富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地质作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研究页岩气运移现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包含地层倾角与物性要素的抽象物理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查明了其对气体运移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典...
页岩气的运移是页岩气富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地质作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研究页岩气运移现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包含地层倾角与物性要素的抽象物理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查明了其对气体运移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典型页岩气藏剖面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实际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气藏古压力、古含气量演化数学方程,并将方程计算结果作为初始条件,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页岩气藏宏观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倾角控制了层理面受到的正应力与顺层方向的气体压力梯度,地层倾角越大,地层层面上所受的压实越弱,顺层面方向上压力梯度就越大,气体运移能力就越强;气体在运移过程中总是沿着物性优势通道运移,通道与围岩物性级差越大,控制油气运移的作用就越强;长宁背斜页岩气运移主要受控于地层抬升,导致垂向扩散量相对较少,低部位气藏对高部位有侧向运移补给;天宫堂末次构造早期正断层活动导致下倾方向渗流损失较大,尽管后期逆断层抑制了垂向扩散损失,但气藏含气量仍然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运移
CFD模拟
原文传递
中国式页岩气关键地质问题与成藏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
147
4
作者
郭彤楼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基于对中国南方和美国页岩气地质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式页岩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中国式页岩气地质特点包括:构造演化阶段多,构造类型复杂,断裂发育,页岩层系连续分布面积小,寒武系、志留系两套主要页岩层系现今...
基于对中国南方和美国页岩气地质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式页岩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中国式页岩气地质特点包括:构造演化阶段多,构造类型复杂,断裂发育,页岩层系连续分布面积小,寒武系、志留系两套主要页岩层系现今的热演化程度和埋深没有对应关系。通过对影响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裂缝、构造类型、页岩气运移、含气量等)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中国式页岩气的富集机理:"沉积相带、保存条件"是控制页岩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控制页岩气选区;"构造类型、构造作用"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控制甜点区的选择。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下一步攻关方向为:1与美国页岩气发展刚好相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要从超压区向常压区甚至低压区发展;2四川盆地内应从中深层向深层发展,开展埋深大于4 000 m页岩层系成藏富集机理,特别是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攻关;3借鉴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经验,推动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气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气
构造作用
保存条件
页岩
气成藏
页岩气运移
页岩
气富集
页岩
气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固体变形与表面扩散的页岩气藏数值模拟
5
作者
潘荣莹
古斌
张正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49,156,共6页
页岩气在页岩纳米孔隙中的运移对气藏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研究了单轴应变条件下,同时考虑岩层变形、气体流动及其相互作用时的页岩气运移。基于经典的Biot孔隙弹性理论考虑固体变形,并引入考虑多种流...
页岩气在页岩纳米孔隙中的运移对气藏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研究了单轴应变条件下,同时考虑岩层变形、气体流动及其相互作用时的页岩气运移。基于经典的Biot孔隙弹性理论考虑固体变形,并引入考虑多种流动机制的视渗透率模型修正传统的Darcy渗流模型,重点讨论表面吸附扩散、气藏初始孔隙率和固有渗透率对基质渗透率和流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页岩中的表面吸附扩散对页岩视渗透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随着压力的降低,该影响更加明显,忽略表面吸附扩散将给出更低的视渗透率;(2)随着页岩气藏初始孔隙率的升高,Knudsen数和视渗透率升高,而随着初始渗透率的升高,Knudsen数和视渗透率降低;(3)Knudsen数、视渗透率和固有渗透率的变化取决于孔隙压力、解吸附、Knudsen扩散和表面吸附扩散等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运移
表面吸附扩散
孔隙度
视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动态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缪欢
姜振学
吴建发
伍秋姿
石学文
邓泽
唐相路
吴伟
陶传奇
郑洪扬
机构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4,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层页岩纳米孔隙介质表面性质及其流体赋存的限域效应”(编号:42372144)
“海相富气页岩低阻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机理”(编号:42072151)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基金项目“川南深层页岩低电阻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编号:2022-KFKT-15)。
文摘
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但页岩气运移现象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查明深层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藏为例,基于页岩气藏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赋存于顺层低角度裂缝中方解石脉包裹体特征、储层孔隙结构,查明了页岩气运移通道及运移能力,并结合典型气藏解剖,划分了龙马溪组页岩气动态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气藏流体势场指示运移方向与气体组分指示方向一致,表明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且赋存于顺层裂缝中的流体包裹体揭示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存在2期运移,分别发生在生烃高峰和后期抬升阶段;②现今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存在满足页岩气运移的孔隙,且龙马溪组页岩孔隙以满足菲克扩散的孔隙为主,其次为满足滑脱渗流的孔隙和满足达西渗流的孔隙;③页岩气运移对页岩气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区可划分出高抬升过渡带富集型、断裂散失背斜过渡带富集型、断裂散失向斜核部富集型、高部位富集型、弱运移能力断裂散失型5种页岩气动态富集模式。结论认为,在地质历史时期,页岩气存在运移现象,多期次的运移现象决定了现今的页岩气富集程度与富集区的优选。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深层
页岩
气
页岩气运移
动态富集模式
Keywords
Southern Sichuan Basin
Low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Deep shale gas
Shale gas migration
Dynamic accumuation model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多重流动机制各向异性的页岩气运移数值模拟
2
作者
赵静
古斌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过程测试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872324)。
文摘
为研究多重流动机制各向异性对页岩气运移的影响,基于Biot线弹性孔隙介质模型,考虑黏性流动、气体流动动态效应和表面吸附扩散等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应力依赖模型,建立流-固耦合的视渗透率模型,对应力约束边界条件下的页岩气运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流动各向异性对页岩气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流动机制的各向异性均对页岩气运移有显著影响:固有渗透率各向异性可明显改变页岩气运移开始时间和流通量大小,其影响随页岩储层渗透率增加而放大;当固有渗透率较小时,动态效应各向异性会削弱气体流动的动态效应,对页岩气运移开始时间和流通量的影响十分显著,但在固有渗透率较大时其影响可以忽略;表面吸附扩散各向异性的影响与固有渗透率各向异性相似。准确评估页岩气的运移能力和产能应考虑运移过程中的流动各向异性。
关键词
页岩气运移
多重流动机制
流动各向异性
视渗透率模型
数值模拟
Keywords
Shale gas migration
Multiple flow mechanisms
Flow anisotropy
Apparent permeability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运移主控因素
3
作者
王国臻
姜振学
张原豪
陈瑞华
宫厚健
贺世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3-123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相富气页岩低阻成因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机理”(编号:420721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积页岩储层多尺度孔缝系统对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的控制”(编号:42272137)联合资助。
文摘
页岩气的运移是页岩气富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地质作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研究页岩气运移现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包含地层倾角与物性要素的抽象物理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查明了其对气体运移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典型页岩气藏剖面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实际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气藏古压力、古含气量演化数学方程,并将方程计算结果作为初始条件,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页岩气藏宏观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倾角控制了层理面受到的正应力与顺层方向的气体压力梯度,地层倾角越大,地层层面上所受的压实越弱,顺层面方向上压力梯度就越大,气体运移能力就越强;气体在运移过程中总是沿着物性优势通道运移,通道与围岩物性级差越大,控制油气运移的作用就越强;长宁背斜页岩气运移主要受控于地层抬升,导致垂向扩散量相对较少,低部位气藏对高部位有侧向运移补给;天宫堂末次构造早期正断层活动导致下倾方向渗流损失较大,尽管后期逆断层抑制了垂向扩散损失,但气藏含气量仍然较低。
关键词
长宁地区
龙马溪组
页岩气运移
CFD模拟
Keywords
Changning area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gas migration
CFD simul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式页岩气关键地质问题与成藏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
147
4
作者
郭彤楼
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3)
国土资源部油气专项(2009GYXQ15-0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758)
文摘
基于对中国南方和美国页岩气地质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式页岩气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中国式页岩气地质特点包括:构造演化阶段多,构造类型复杂,断裂发育,页岩层系连续分布面积小,寒武系、志留系两套主要页岩层系现今的热演化程度和埋深没有对应关系。通过对影响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裂缝、构造类型、页岩气运移、含气量等)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中国式页岩气的富集机理:"沉积相带、保存条件"是控制页岩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控制页岩气选区;"构造类型、构造作用"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控制甜点区的选择。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下一步攻关方向为:1与美国页岩气发展刚好相反,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要从超压区向常压区甚至低压区发展;2四川盆地内应从中深层向深层发展,开展埋深大于4 000 m页岩层系成藏富集机理,特别是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攻关;3借鉴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经验,推动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气的发展。
关键词
页岩
气
构造作用
保存条件
页岩
气成藏
页岩气运移
页岩
气富集
页岩
气选区
Keywords
shale gas
tectonism
preservation condition
shale gas accumulation
shale gas migration
shale gas enrichment
shale gas play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固体变形与表面扩散的页岩气藏数值模拟
5
作者
潘荣莹
古斌
张正才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49,15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编号:C11372261)
文摘
页岩气在页岩纳米孔隙中的运移对气藏的产能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研究了单轴应变条件下,同时考虑岩层变形、气体流动及其相互作用时的页岩气运移。基于经典的Biot孔隙弹性理论考虑固体变形,并引入考虑多种流动机制的视渗透率模型修正传统的Darcy渗流模型,重点讨论表面吸附扩散、气藏初始孔隙率和固有渗透率对基质渗透率和流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页岩中的表面吸附扩散对页岩视渗透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随着压力的降低,该影响更加明显,忽略表面吸附扩散将给出更低的视渗透率;(2)随着页岩气藏初始孔隙率的升高,Knudsen数和视渗透率升高,而随着初始渗透率的升高,Knudsen数和视渗透率降低;(3)Knudsen数、视渗透率和固有渗透率的变化取决于孔隙压力、解吸附、Knudsen扩散和表面吸附扩散等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
关键词
页岩气运移
表面吸附扩散
孔隙度
视渗透率
Keywords
shale gas migration
surface sorptive diffusion
porosity
apparent permeability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页岩气运移证据及其动态富集模式——以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为例
缪欢
姜振学
吴建发
伍秋姿
石学文
邓泽
唐相路
吴伟
陶传奇
郑洪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多重流动机制各向异性的页岩气运移数值模拟
赵静
古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运移主控因素
王国臻
姜振学
张原豪
陈瑞华
宫厚健
贺世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中国式页岩气关键地质问题与成藏富集主控因素
郭彤楼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考虑固体变形与表面扩散的页岩气藏数值模拟
潘荣莹
古斌
张正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