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文化下的颜色隐喻研究——基于Stroop范式
1
作者 鲍凯歌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本研究选取来自江苏某高校30名本科生,采用2 (国界:中/外) * 2 (颜色:红/白) * 2 (效价:积极/消极)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基于情绪stroop范式进行实验,研究不同文化下的被试对红白两种颜色的心理反应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被试对红色积... 本研究选取来自江苏某高校30名本科生,采用2 (国界:中/外) * 2 (颜色:红/白) * 2 (效价:积极/消极)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基于情绪stroop范式进行实验,研究不同文化下的被试对红白两种颜色的心理反应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被试对红色积极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红色消极词的反应时,说明红色与积极情绪联结程度较高;被试对白色积极词的反应时显著慢于白色消极词的反应时,说明白色与消极情绪联结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Stroop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绿野仙踪》看英汉颜色词“灰色”的隐喻认知差异
2
作者 林丽霞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6-73,79,共9页
从《绿野仙踪》颜色词“gray”的隐喻义入手,通过语料对比,从隐喻认知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产生的隐喻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英语中“灰色”的隐喻认知偏向中性,甚至包含褒义的语义认知,而汉语“灰色”的隐喻认知偏向... 从《绿野仙踪》颜色词“gray”的隐喻义入手,通过语料对比,从隐喻认知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产生的隐喻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英语中“灰色”的隐喻认知偏向中性,甚至包含褒义的语义认知,而汉语“灰色”的隐喻认知偏向贬义、消极的语义。这反映了英汉两个语种人群不同的认知过程和文化价值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野仙踪》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的概念隐喻表征:来自大小与颜色隐喻的证据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惠兰 何先友 +1 位作者 赵雪汝 张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9-949,共11页
采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从多重隐喻角度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权力的大小隐喻及颜色隐喻,包括2个实验。实验1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大小隐喻表征。实验1a发现在高权力用大号字体、低权力用小号字体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1b... 采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从多重隐喻角度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权力的大小隐喻及颜色隐喻,包括2个实验。实验1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大小隐喻表征。实验1a发现在高权力用大号字体、低权力用小号字体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1b发现被试进行高权力与大方块属性词联结、低权力与小方块属性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颜色隐喻表征。实验2a发现高权力用金色、低权力用灰色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b发现被试进行高权力与金色方块属性词联结、低权力与灰色方块的属性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结果表明: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中,抽象的权力概念可以通过大小、颜色进行隐喻表征。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倾向于将高权力用大、金色进行隐喻表征,而将低权力用小、灰色进行隐喻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大小隐 具身认知 概念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颜色隐喻及其翻译:“red”与“红色”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二春 李彩萍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96-98,共3页
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颜色词隐喻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并对异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英汉红色词语的互译,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对等直译,换词译法,增词译法,换形意... 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颜色词隐喻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并对异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英汉红色词语的互译,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对等直译,换词译法,增词译法,换形意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汪珍 胡东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天色、脸色两大主题颜色隐喻的译法进行探讨,可凸显作品中的篇章隐喻,有效避免翻译中图形背景的错位,进而构成主题凸显的句型,使译本达到和原作一样的篇章隐喻效果,以促进文学译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鲁迅小说选》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莱尔译本 篇章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颜色隐喻对比视阈下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的交互阐释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毅 王薇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33-137,共5页
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这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学界已普遍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 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这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学界已普遍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方式。有必要在搜集和归纳大量表示颜色概念的隐喻表述的基础上,验证隐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与个性,探索颜色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特点,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及深层的文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对比研究 体验哲学 文化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的法律隐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风景 张翼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人类在熟悉、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之后,可将之投射于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白色、黑色、灰色、红色、绿色、黄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在法律领域,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法... 人类在熟悉、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之后,可将之投射于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白色、黑色、灰色、红色、绿色、黄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在法律领域,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现象,极大地丰富了法律的表现力;同时,颜色法律隐喻可改变社会成员对法律的束缚性、约束性、压迫性的消极意象,增强法律的娱人、化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隐 法律概念 法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娅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90-92,共3页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迥异,风俗习惯、文化沉淀相异,观察角度不同,对颜色的感受往往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情感隐喻差异。本文以英汉表示情感的颜色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国文化之异同。
关键词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颜色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以“红”和“red”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爱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22-123,共2页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以"红"和"red"为例探讨汉英基本颜色词的语义认知建构以及颜色隐喻异同对比,旨在证明隐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共性和个性,以期加深对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关键词 基本颜 R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谈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以《红楼梦》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静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根据颜色隐喻的认知机制,对中西方五种基本颜色词的隐喻内涵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发现这五种基本颜色词中的大多数在汉语和英语中既有相似的隐喻内涵和认知共性,也存在不同的隐喻内涵和认知差异。因此,在对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中,尤其... 根据颜色隐喻的认知机制,对中西方五种基本颜色词的隐喻内涵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发现这五种基本颜色词中的大多数在汉语和英语中既有相似的隐喻内涵和认知共性,也存在不同的隐喻内涵和认知差异。因此,在对颜色隐喻的跨文化翻译中,尤其是翻译诸如《红楼梦》这种民族色彩浓郁、社会内涵丰富的经典名著时,可针对颜色隐喻社会文化内涵相同、不同、缺失三种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下颜色隐喻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庆梅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2期242-244,共3页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对外部世界感知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语言体验者的认知差异产生了颜色隐喻。通过对中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隐喻的异同,为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跨域 认知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对比与翻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海燕 《纺织教育》 2009年第5期60-61,74,共3页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颜色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决定了颜色隐喻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颜色隐喻进行文化认知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翻译颜色隐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文化认知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词隐喻的流失与补救——基于开发区网站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13
作者 赵颖 赵冉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88-92,共5页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对外部世界感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隐喻在汉译英过程中的流失现象是汉英语者的体验性不同所导致的认知差异。宣传图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对颜色流失现象发挥一定的补救作用,在宣传话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流失现象 体验性差异 图片隐 多模态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隐喻输入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惠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4-117,122,共5页
语言输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并争论的话题之一,语言中的隐喻形式以其自身的抽象性、标记性成为加大语言输入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汉语颜色隐喻为例,探讨人类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寻求影响隐喻输入的关键因素,追寻隐喻输入对对外汉... 语言输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者关注并争论的话题之一,语言中的隐喻形式以其自身的抽象性、标记性成为加大语言输入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汉语颜色隐喻为例,探讨人类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寻求影响隐喻输入的关键因素,追寻隐喻输入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语言输入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隐喻的认知与翻译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珍瑛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隐喻是由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产生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通过颜色来表达新的概念,映射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就形成了颜色隐喻。对译者来说,熟悉顔色隐... 隐喻是由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产生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通过颜色来表达新的概念,映射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就形成了颜色隐喻。对译者来说,熟悉顔色隐喻的认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中隐喻颜色词的汉译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小宁 谢世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33-39,共7页
莎剧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色彩外,还用于描写抽象事物,形成颜色词的隐喻,隐喻化的颜色词成为莎剧汉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莎剧中的隐喻颜色词为研究对象,进行语料统计与分析,在隐喻认知视角下,从隐喻映射的源域和目标域以及二者能够构成映... 莎剧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色彩外,还用于描写抽象事物,形成颜色词的隐喻,隐喻化的颜色词成为莎剧汉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莎剧中的隐喻颜色词为研究对象,进行语料统计与分析,在隐喻认知视角下,从隐喻映射的源域和目标域以及二者能够构成映射的条件,对隐喻颜色词的汉译进行分析,发现莎剧现有译本对隐喻颜色词的汉译策略可归结为两种:"理想映射对等翻译"和"曲折映射等效翻译",隐喻认知是一种指导翻译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莎剧 汉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颜色隐喻“白/white”的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长平 文倩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79-82,共4页
对中英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深入地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颜色隐喻的异同,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颜色同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跨域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红色”隐喻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曲海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第10期91-91,共1页
自然界是色彩斑斓的,因此有关的颜色词也很多。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都很丰富,一些颜色词在表达和隐喻意义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本文以基本颜色“红色”为例,试图通过汉英红色隐喻的比较研究,探讨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理解颜... 自然界是色彩斑斓的,因此有关的颜色词也很多。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都很丰富,一些颜色词在表达和隐喻意义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本文以基本颜色“红色”为例,试图通过汉英红色隐喻的比较研究,探讨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理解颜色的深层意义,遵守中英的习惯.掌握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准确判断颜色词的隐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高粱》中“黑色”的转喻和隐喻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莹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51-153,共3页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人类构建词义最重要的方式。以《红高粱》文本中运用"黑色"的语句为语料,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即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文本中"黑色"认知语义结构并总结其成...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人类构建词义最重要的方式。以《红高粱》文本中运用"黑色"的语句为语料,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即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文本中"黑色"认知语义结构并总结其成因,从而认识"黑"在特定文化的隐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经济法中颜色的法律隐喻
20
作者 班阿慧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9-92,共4页
经济法中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将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投射于经济法中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黑色、白色、灰色、红色、蓝色、绿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经济法中大量颜色法律隐喻的存在,体现了独... 经济法中法律术语、法律思维与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相结合,将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投射于经济法中相关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表达上,故出现了黑色、白色、灰色、红色、蓝色、绿色等的颜色法律隐喻。经济法中大量颜色法律隐喻的存在,体现了独特的经济法文化现象,极大地丰富了经济法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不仅有助于探寻经济法的起源,也可改变社会成员对经济法束缚性、压迫性的消极印象,增强法律的娱人、化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隐 法律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