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史》研究导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明言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2期83-87,共5页
翻开各类国内中国音乐史类的论文、著作与教材,映入我们[帘的均为作曲家、]奏家、音乐教育家的名字、实践及其成果。但是,音乐艺术本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对系统的健康运行、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 翻开各类国内中国音乐史类的论文、著作与教材,映入我们[帘的均为作曲家、]奏家、音乐教育家的名字、实践及其成果。但是,音乐艺术本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对系统的健康运行、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史》这个论域,目前国内尚未有人作出过专门研究。从现实音乐生活实践与历史的进程上看,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历史,本质上看就是音乐创作、表演、研究实践与音乐批评实践互动的历史。所以,对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展开专门研究,撰写《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史》。对于总结历史,了解音乐实践中出现问题、遇到麻烦的原因,寻找解开问题的"钥匙",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音乐批评 音乐批评 音乐批评文本 音乐批评事件 当代中国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札观乐”再解读——从中国古代音乐批评经典的角度
2
作者 李波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季札在“观乐”过程中围绕音声、歌词内容及其政治含义发表的评论足以说明“季札观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批评经典的文本属性。而以政治德行为批评依据,重视音声特点,推崇宏大之声、中和之美则是其音乐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孔子、... 季札在“观乐”过程中围绕音声、歌词内容及其政治含义发表的评论足以说明“季札观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批评经典的文本属性。而以政治德行为批评依据,重视音声特点,推崇宏大之声、中和之美则是其音乐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孔子、荀子及《礼记·乐记》之音乐批评思想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已有的考证成果,可将“季札观乐”的大致写成时代断定在战国初期。“季札观乐”与前后儒家音乐批评思想的明显不同则更能凸显其作为中国古代音乐作品批评论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季札观乐”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性审美:一种当代音乐批评范式的尝试性建构
3
作者 梁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从亚里士多德、鲍姆嘉通、海德格尔到朱光潜,大量哲学家都认定音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诗,因此,诗性就是使“诗”之所以是“诗”的“存在”。在音乐的领域,作曲家(音响诗人)通过从事诗的创作赋予诗以诗性,并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完满性的... 从亚里士多德、鲍姆嘉通、海德格尔到朱光潜,大量哲学家都认定音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诗,因此,诗性就是使“诗”之所以是“诗”的“存在”。在音乐的领域,作曲家(音响诗人)通过从事诗的创作赋予诗以诗性,并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完满性的语言中,使音乐音响成为音响诗。音乐批评者需要在对诗的诗性审美中洞见诗性的存在,并经批评文本揭示音乐中的诗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 诗性审美 海德格尔 音响诗人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行音乐批评的文化视角:身份认同与审美标准的嬗变
4
作者 周杨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细致的对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了考察,强调了音乐与社会之间的互惠动态,通过流行音乐的抒情演变、传统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以及对听众偏好所反映的波动文化地形的广泛探究,揭示了中国流行音乐中独特的文化细微差别,并努力在音乐织锦中绘制... 本文细致的对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了考察,强调了音乐与社会之间的互惠动态,通过流行音乐的抒情演变、传统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以及对听众偏好所反映的波动文化地形的广泛探究,揭示了中国流行音乐中独特的文化细微差别,并努力在音乐织锦中绘制出中国历史和当代社会的回声,阐释中国音乐曲折的演变历程。本研究试图通过其声音创新的棱镜,构建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细致理解,阐明了中国音乐演变过程固有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流行音乐 音乐批评 身份认同 审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典乐:萨义德音乐批评的起点
5
作者 李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音乐批评作为萨义德整体批评实践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认识萨义德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终其一生,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怀有持久的热爱,后者构成了萨义德音乐言说的起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静态的对象,更是与社会交织缠结的活动。因... 音乐批评作为萨义德整体批评实践的关键部分对于我们认识萨义德批评的丰富性非常重要。终其一生,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怀有持久的热爱,后者构成了萨义德音乐言说的起点。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静态的对象,更是与社会交织缠结的活动。因此,一般被认作是无异议的“西方古典乐”,从能指到所指都充斥着显而易见的历史性,萨义德对它的偏爱与他流亡的历史经验及由此生发的美学趣味密切相关。历史和萨义德对“西方古典乐”的上述“两个选择”成了理解萨义德音乐批评无可规避的问题,也为我们思索“古典乐”的起源及其被遗忘的过程、“西方”与“经典”的自明性关联、萨义德的动态经典观和知识分子批评家的公共责任,构筑了一个合适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音乐批评 西方古典乐 经典 流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体验与多元方法——主体间性视野下的音乐批评理论再思考
6
作者 朱滏荣 《当代音乐》 2024年第5期178-182,共5页
将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运用于音乐批评实践,是对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视角下音乐批评理论的再思考。通过对主体间性视野下的音乐批评理论的内涵、音乐文本、音乐体验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重新审视音乐批... 将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运用于音乐批评实践,是对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视角下音乐批评理论的再思考。通过对主体间性视野下的音乐批评理论的内涵、音乐文本、音乐体验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重新审视音乐批评活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间性,而且有助于重建音乐批评理论的学术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理论 音乐批评 视界融合 再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 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社会评价读后
7
作者 王玖玲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2期68-70,共3页
《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是明言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论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2年9月出版。针对这一部中国音乐批评的断代史,笔者结合各权威期刊发表的对此书带有评价性的文章,对学习此书产生的观点及疑问进行深入... 《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是明言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论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2年9月出版。针对这一部中国音乐批评的断代史,笔者结合各权威期刊发表的对此书带有评价性的文章,对学习此书产生的观点及疑问进行深入梳理,旨在以点概面地看《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的出版对中国音乐批评学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 音乐批评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相关学理问题之我见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燕迪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61,共10页
在当前中国的音乐生活中,音乐批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音乐批评实践中所出现的学理问题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作者在前人和他人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针对音乐批评的对象与定义、任务指向、特殊困难、标准与尺度、音乐... 在当前中国的音乐生活中,音乐批评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音乐批评实践中所出现的学理问题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作者在前人和他人理论反思的基础上,针对音乐批评的对象与定义、任务指向、特殊困难、标准与尺度、音乐批评家的资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音乐美学 音乐学学科理论 作曲家 作品 音乐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批评学的学科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宇辉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音乐批评是通过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的审视与考察,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和衡量尺度,在审美鉴赏基础上进行理论认识、审美分析和价值判断的科学研究活动。音乐批评学以音乐批评活动为对象,研究和认识音乐批评的本质和规律,由此成... 音乐批评是通过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的审视与考察,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和衡量尺度,在审美鉴赏基础上进行理论认识、审美分析和价值判断的科学研究活动。音乐批评学以音乐批评活动为对象,研究和认识音乐批评的本质和规律,由此成为音乐学学术系统内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就音乐批评学的学科体系建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音乐批评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学术历程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方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女性主义视角反思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基础上发展的,并成为美国"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的重要分支,影响了90年代之后美国音乐学的发展走向。自此,以前备受... 以女性主义视角反思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基础上发展的,并成为美国"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的重要分支,影响了90年代之后美国音乐学的发展走向。自此,以前备受忽视的女性和性别问题得到音乐学界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学术观点讨论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学术历程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音乐批评 美国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明言 《音乐探索》 2006年第2期31-38,共8页
文章从类型、历史、学科构建等方面对音乐批评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阐释。横向、纵向的对比研究,对音乐批评在我国更好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音乐批评 辞条 类型 历史 学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的阐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管建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4,共7页
音乐批评应该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当今它对于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功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解释学中寻求音乐批评的人文学科基础与方法,并将音乐批评与当今各种文化批评视界相融合,既扩大音乐批评广阔的文... 音乐批评应该成为音乐学术研究的基本理念,当今它对于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功用价值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解释学中寻求音乐批评的人文学科基础与方法,并将音乐批评与当今各种文化批评视界相融合,既扩大音乐批评广阔的文化视野,也探求中国音乐批评在今后全球文化相互影响中对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解释学 主体性批评 边缘批评 后殖民批评 文化批评 认识论批判 跨文化并置 解释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曼的音乐批评观:语境·内涵·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璐凡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90-96,共7页
科尔曼的音乐批评实际上是一种反对音乐学界盛行的"实证主义"与"形式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构想,提倡研究者摆脱对于"客观真理"追求的束缚,更加积极地让主体介入研究中,寻求意义的解读。它是促进战后英美... 科尔曼的音乐批评实际上是一种反对音乐学界盛行的"实证主义"与"形式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构想,提倡研究者摆脱对于"客观真理"追求的束缚,更加积极地让主体介入研究中,寻求意义的解读。它是促进战后英美音乐学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曼 音乐批评 历史音乐 音乐分析 实证主义 形式主义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音乐批评文本形式“乐判”试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雯婧 明言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3,167,共15页
文章以现代人音乐批评的视角,对唐代乐判史料作出全新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通过针对数十篇不同命题的乐判文本的分析解读后认为:“乐判”文体,乃盛唐时代诞生并盛行的一种实用文体。每个判题均涉及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国家礼仪秩序之要... 文章以现代人音乐批评的视角,对唐代乐判史料作出全新角度的审视与解读。通过针对数十篇不同命题的乐判文本的分析解读后认为:“乐判”文体,乃盛唐时代诞生并盛行的一种实用文体。每个判题均涉及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国家礼仪秩序之要害问题。判文既可作为选士铨选之考核,又可作为施政决策之依据,还可作为文人雅士的赋闲赏玩。判由、判词在唐朝的国家法律、乐律乐仪、音乐伦理、审美批评等各方指标之间权衡判断、作出结论。故,唐朝的“乐判”均可以视为唐人音乐批评的重要历史文献。后人透过这些判文的解读,便可以把握唐代的音乐制度、音乐理论、批评观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科举 乐判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雷的音乐批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茜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鉴赏家、文艺评论家,虽非音乐专家,但由于其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加之儿子傅聪专攻钢琴之故,因而不仅在在其《傅雷家书》中留有与儿子畅谈音乐的篇章,而且通过文学翻译为西洋音乐名词的译介、音乐批评术... 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鉴赏家、文艺评论家,虽非音乐专家,但由于其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加之儿子傅聪专攻钢琴之故,因而不仅在在其《傅雷家书》中留有与儿子畅谈音乐的篇章,而且通过文学翻译为西洋音乐名词的译介、音乐批评术语系统的确定起到了奠基作用。他非常推崇莫扎特的古典音乐风格,并通过对罗曼·罗兰作品的译介有意识地介绍西洋古典音乐。傅雷为西洋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古典精神 音乐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时何处不批评?——“何去何从”的音乐批评系列之三 被引量:4
16
作者 明言 《音乐探索》 2017年第2期41-43,共3页
笔者与居其宏老师就音乐批评的对象问题分歧已久。对此问题进行基本的"词语梳理"关乎本学科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操作之"大局",也关乎本学科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之"命运"。居其宏老师以为,现实生存着的主体... 笔者与居其宏老师就音乐批评的对象问题分歧已久。对此问题进行基本的"词语梳理"关乎本学科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操作之"大局",也关乎本学科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之"命运"。居其宏老师以为,现实生存着的主体对"当下"的各类音乐事项开展的理性审视活动,才是音乐批评的学科对象;笔者则以为,对既往的、历史的音乐事项的诸类评价,应当音乐批评学科的题中应有之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其宏 音乐批评 现实事项 历史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音乐批评中后殖民话语评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46,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所谓"新潮音乐")为契机的后殖民话语。这种后殖民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的,...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所谓"新潮音乐")为契机的后殖民话语。这种后殖民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的,显露出批评的后现代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音乐 文化批评 音乐批评 文化霸权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音、悟乐、喻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鸟瞰 被引量:6
18
作者 明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4期23-39,共17页
这是一篇对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进行宏观性鸟瞰的长文。作者把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三个阶段”。进而提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从本质上看,就是:“觉音、悟乐、喻理”;从特征上看,就是:“他律”观... 这是一篇对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进行宏观性鸟瞰的长文。作者把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三个阶段”。进而提出: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从本质上看,就是:“觉音、悟乐、喻理”;从特征上看,就是:“他律”观念为主;从成就上看,就是:历史贡献巨大;从局限上看,就是:基础理论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音乐批评 历史 一元 三元 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明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68-75,共8页
全文分为历史巡礼、成就归纳、问题总结三个部分。音乐批评的实践离不开批评理论的支撑,从理论上讲,凡以实践为价值实现的学科,均有其内在理论作为学理支撑。但是,也有人认为:音乐批评是一门实践学科,学科理论质素缺乏(甚或没有)。由于... 全文分为历史巡礼、成就归纳、问题总结三个部分。音乐批评的实践离不开批评理论的支撑,从理论上讲,凡以实践为价值实现的学科,均有其内在理论作为学理支撑。但是,也有人认为:音乐批评是一门实践学科,学科理论质素缺乏(甚或没有)。由于这种"心理定势"的"作祟",导致我们的音乐实践中,长期存在着对这个学科重"用"(批评实践)、不重"养"(学理建设)的问题。批评实践不能缺乏批评理论支撑,大力发展音乐批评理论学科,对于音乐批评实践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对于音乐艺术实践的繁荣与发展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音乐批评理论 当代中国音乐 历史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批评的功能——“音乐批评学”探索之三 被引量:6
20
作者 明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11,共7页
本文探讨的是音乐批评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使命。音乐批评虽然具备“形态解析”、“审美赏析”、“价值判断”、“意义诠释”、“工具武器”等功能。但是,音乐批评的核心功能还是在音乐文化整体中所起的审美调节的功能,它在音乐活动系统中... 本文探讨的是音乐批评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使命。音乐批评虽然具备“形态解析”、“审美赏析”、“价值判断”、“意义诠释”、“工具武器”等功能。但是,音乐批评的核心功能还是在音乐文化整体中所起的审美调节的功能,它在音乐活动系统中的四个元素(批评、创作、现实、研究)中,起着调节各方关系,协调相互运作,保障音乐艺术事业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音乐批评的文化使命就是:在正确理解音乐批评的功能的基础上,1、研究现实问题,探讨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2、发现优秀遗产,壮大音乐艺术的发展基础;3、客观深入地评价创作实践活动,为繁荣创作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批评 审美功能 文化使命 功能 审美调节 音乐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