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文人韩邦庆生平思想考评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雪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6-49,共4页
《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是清末明初的落寞文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涤荡、较量的背景下,他的内心是矛盾徬徨的。他批判传统试图颠覆传统,同时又无时无刻受着传统的约束,有时甚至是有意识地维护传统... 《海上花列传》的作者韩邦庆是清末明初的落寞文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涤荡、较量的背景下,他的内心是矛盾徬徨的。他批判传统试图颠覆传统,同时又无时无刻受着传统的约束,有时甚至是有意识地维护传统;他崇尚西方文化,希望学习西方文化以求富国强民,同时又处处以文化大国形象自居,排斥西方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 中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邦庆佚诗佚文钩沉 被引量:2
2
作者 方迎九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7-240,共14页
韩邦庆是近代创办个人文学期刊的第一人,也是吴语小说和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家,本文辑录新发现的韩邦庆佚诗佚文,以备学界共享。
关键词 韩邦庆 文学期刊 吴语小说 狭邪小说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邦庆《太仙漫稿》的“接受”与“创新”美学
3
作者 徐炯 董国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韩邦庆的文言短篇小说《太仙漫稿》诸篇,在《海上奇书》中连载,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大众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被动与能动昭示了晚清中国小说的接受美学。他的"出新"、"独造"的美学追求,反映为对中国古代文... 韩邦庆的文言短篇小说《太仙漫稿》诸篇,在《海上奇书》中连载,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大众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被动与能动昭示了晚清中国小说的接受美学。他的"出新"、"独造"的美学追求,反映为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别样翻新、对传统题材的另类书写,他在世故人情中突破寻常情理塑造女性形象,将致力写实的小说与注重隐喻的寓言融合,在实践中构建了属于韩邦庆的小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邦庆 接受 出新 独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海上花》对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女性形象的再创作
4
作者 陈思思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9,共2页
张爱玲将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国语版与英文版,使《海上花列传》越过方言障碍,传播到全国及海外。由于两人在性别、经历、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进行了事实上的再创作。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海上花列传》中... 张爱玲将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国语版与英文版,使《海上花列传》越过方言障碍,传播到全国及海外。由于两人在性别、经历、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进行了事实上的再创作。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海上花列传》中的女性形象增加了一些陌生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韩邦庆 方言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邦庆与近代第一部文学期刊《海上奇书》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艳秋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5,共5页
1892年,近代的第一部文学期刊《海上奇书》在上海创刊,它也是第一部专门的小说期刊,创办人和编辑为韩邦庆一人。对于"小说界革命"后大量兴起的小说杂志而言,《海上奇书》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它不仅是专为刊登小... 1892年,近代的第一部文学期刊《海上奇书》在上海创刊,它也是第一部专门的小说期刊,创办人和编辑为韩邦庆一人。对于"小说界革命"后大量兴起的小说杂志而言,《海上奇书》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它不仅是专为刊登小说而设的小说专刊,而且首开在报刊上连载原创章回小说的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邦庆 《海上奇书》 小说期刊
原文传递
韩邦庆:以信为本 以誉培元
6
作者 杨文平 《乡音》 2020年第5期45-45,共1页
诚信为经商之本,美誉乃兴商之元。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协常委韩邦庆,2010年11月任藁城信誉楼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以来,立足本职、履职尽责,精彩地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行业当排头、履职展新风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 诚信为经商之本,美誉乃兴商之元。石家庄市藁城区政协常委韩邦庆,2010年11月任藁城信誉楼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以来,立足本职、履职尽责,精彩地诠释了一名政协委员行业当排头、履职展新风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信誉楼百货集团创建于1984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邦庆 信誉楼 政协委员
原文传递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被引量:53
7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学 文字传统 现代性 批判性 现代文学 新感觉派 左翼文化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审美范畴 郁达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失败的窃火——中国第一种小说期刊《海上奇书》论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燕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海上奇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种小说期刊,它的创刊在新闻出版史和小说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向细密化分工,出现了以刊载小说为主的专业刊物。同时,它的问世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小说创作方式和传播模式... 《海上奇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种小说期刊,它的创刊在新闻出版史和小说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向细密化分工,出现了以刊载小说为主的专业刊物。同时,它的问世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小说创作方式和传播模式的诞生,对于研究刊载其上的晚清方言小说《海上花列传》也具有版本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奇书 韩邦庆 小说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上花》的雅俗品格
9
作者 申明秀 《华文文学》 2012年第5期123-128,共6页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有四重阅读障碍,首先是语言,其次是题材与内容之俗,再次是主旨之雅,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作品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与细节写实的平淡风格。《海上花》①接近曹雪芹八十回版《红楼梦》的艺术品质,这注定了其曲高和寡...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有四重阅读障碍,首先是语言,其次是题材与内容之俗,再次是主旨之雅,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作品对人性的细腻刻画与细节写实的平淡风格。《海上花》①接近曹雪芹八十回版《红楼梦》的艺术品质,这注定了其曲高和寡的命运,而难以像高鹗版《红楼梦》那样雅俗共赏,风行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邦庆 张爱玲 海上花 雅俗 世情小说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花列传》创作动机诸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丽萍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近真”的笔法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格调为当时上海社会写真,是近代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但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众说纷纭,胡适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成书时间及作品本身入手,认为这决不是一部“谤书”;王...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近真”的笔法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格调为当时上海社会写真,是近代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但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众说纷纭,胡适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成书时间及作品本身入手,认为这决不是一部“谤书”;王燕从韩邦庆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入手分析韩邦庆借此书行敲诈之术的可能性,两人都本着从客观出发的原则,力图恢复韩邦庆写作《海上花列传》时真实心态,还历史以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谤书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花列传》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雪梅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7-129,共3页
从对二十世纪以来《海上花列传》研究的论著与相关论文的梳理与归纳可知,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层化,同时也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关键词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上花列传》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旅顺 《沧桑》 2002年第4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红楼梦》 贾宝玉 韩邦庆 大观园 《儒林外史》 群芳谱 胡适 人物塑造 文人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海上花列传》传播情况之考辨与反思
13
作者 孙文成 李玲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3,共10页
在发掘和辨析大量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勾勒出《海上花列传》起伏变幻的传播轨迹,证实与学界定论相反,《海上花列传》在清末、民国的市场上其实销路颇广,并未“失落”。光绪年间,起初其销售状况不尽人意,但随后被多次翻印和发行,销量不... 在发掘和辨析大量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可以勾勒出《海上花列传》起伏变幻的传播轨迹,证实与学界定论相反,《海上花列传》在清末、民国的市场上其实销路颇广,并未“失落”。光绪年间,起初其销售状况不尽人意,但随后被多次翻印和发行,销量不俗,有一定影响力。宣统至1926年亚东本出版前,《海上花列传》陷入沉寂。1926年,亚东本发行,在胡适的大力推介下,《海上花列传》声名显著,风行一时。《海上花列传》的真实传播情况,启示我们打破成见、更新认知,关注《海上花列传》被消解的古典特质,正视《海上花列传》被否认的文坛影响,并反思当前《海上花列传》研究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传播 清末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设樊篱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元栋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2-42,共1页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体现在语言上是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方言。中国的小说常常用方言来写人物,比如清代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就全用吴语写作。“浣芳(口圼),出局去哉,阿招末,搭无娒装烟,单剩仔大阿金,坐来浪打瞌(目充)”,这种吴依...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体现在语言上是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方言。中国的小说常常用方言来写人物,比如清代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就全用吴语写作。“浣芳(口圼),出局去哉,阿招末,搭无娒装烟,单剩仔大阿金,坐来浪打瞌(目充)”,这种吴依软语在江浙沪一带,人们读来自然懂,甚而还能领略到说话人的神情姿态。然而这段说白倘让幽燕之地的大汉来看,不啻像在读天书。 方言的运用好处是在这一方言的流行区域,能最大程度发挥它语言上的感染力,但“画地为牢”式的弊端也由此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 方言 流行区域 江浙沪 人物语言 语言心理学 新闻传播 新闻标题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内心传统与现代的对峙——《海上花列传》中“败笔”之我见
15
作者 戴中洁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它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现代性的开拓两方面,对于小说中关于"狗头名士"和四书酒令的描写,多以"败笔"视之。如果从分析作者生平和其他创作文本出发,将韩邦庆本人和《海上花列... 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它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现代性的开拓两方面,对于小说中关于"狗头名士"和四书酒令的描写,多以"败笔"视之。如果从分析作者生平和其他创作文本出发,将韩邦庆本人和《海上花列传》的创作结合起来,对于小说何以出现所谓"败笔"的问题可能得到更深入的认识,从而窥探在小说文本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内心传统与现代的对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 传统 现代 对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都市与“狭邪”的交汇点——试论《海上花列传》都市叙述的主观性前提与客观基础
16
作者 李默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6-30,共5页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 都市叙述 穿插藏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上花列传》看“日常生活”的再发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春田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5期37-39,共3页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问世以后,经历颇为坎坷。最初连载于(《海上奇书》,1894年(光绪二十年)出单行本,其后无声无息,渐被遗忘。1926年亚东书局出版汪原放的标点本,附有名家胡适、刘半农的序言,可是这次仍只昙花一现,未能摆脱“行而不...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问世以后,经历颇为坎坷。最初连载于(《海上奇书》,1894年(光绪二十年)出单行本,其后无声无息,渐被遗忘。1926年亚东书局出版汪原放的标点本,附有名家胡适、刘半农的序言,可是这次仍只昙花一现,未能摆脱“行而不远”的命运。后来又有了张爱玲费时颇巨、用力甚勤的注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 文学研究 古代小说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花》的电影语言表达
18
作者 潘澄 《戏剧丛刊》 2008年第1期80-80,共1页
电影《海上花》是侯孝贤根据韩邦庆在十九世纪末描写晚清妓女生活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改编的。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媒介,电影《海上花》中侯孝贤用摄影啾说文字间流淌的情感表现出来了,也保持了小说含蓄的风格。
关键词 《海上花》 电影 语言表达 《海上花列传》 十九世纪末 情感表现 小说 韩邦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派小说之三:狭邪小说
19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6,共1页
晚清最后10年,在谴责小说这一主流之外,还有一部分小说是写士大夫与伶人、妓女生活的,鲁迅把这类小说叫做"狭邪小说"。早期的"狭邪小说"中最著名的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成书于1894年。
关键词 狭邪小说 《海上花列传》 旧派 谴责小说 士大夫 韩邦庆 伶人 妓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教士、上海文人与吴语写作的合流:《海上花列传》诞生之前的多元准备
20
作者 刘云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9,共12页
晚清吴语写作的繁盛,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本文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晚清历史文献与海外圣经公会和传教差会的原始档案,梳理分析19世纪传教士吴语著译对处于同一历史时空中的沪上文人吴语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而... 晚清吴语写作的繁盛,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本文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晚清历史文献与海外圣经公会和传教差会的原始档案,梳理分析19世纪传教士吴语著译对处于同一历史时空中的沪上文人吴语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而探索近代从《何典》开始、包括数量庞大的传教士方言著译实践、最终以《海上花》为高峰的吴语文学创作热潮,是通过何种历史文化网络被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的,以求对晚清方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清末民初文学语言变革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写作 传教士 口岸文人 《申报》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