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上池血肿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牛平 邵艳波 +1 位作者 王耀山 何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研究鞍上池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1例首次头颅 CT所见符合典型鞍上池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 30例 ( 96 .8%) ,呕吐 2 2例( 71.0 %) ,一过性意识障碍 3例 ( 9.... 目的 研究鞍上池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1例首次头颅 CT所见符合典型鞍上池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 30例 ( 96 .8%) ,呕吐 2 2例( 71.0 %) ,一过性意识障碍 3例 ( 9.7%) ,昏迷 2例 ( 6 .5 %) ,脑膜刺激征阳性 2 6例 ( 83.9%) ,有局灶神经障碍 3例( 9.7%) ,2 8例 ( 90 .3%)全脑血管造影为阴性 ,病程中无内科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痊愈出院。结论 鞍上池血肿患者临床表现如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与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区别 ,病情相对较轻 ,并发症少 ,预后良好 ,恢复期短 ,全脑血管造影绝大部分阴性。此型病例大多数适合内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池血肿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上池的断层解剖与CT图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爱萍 张连才 +1 位作者 贾曼 李振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利用CT图像对蝶鞍区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方法 :将与CT扫描平面一致的颅脑断层标本和颅脑CT轴位扫描图像作对照 ,对 10 4例鞍上池的形态作分析。结果 :鞍上池在CT图像中 ,可表现为四角星形、五角星形和六角星形。结论 :鞍上池的形态... 目的 :利用CT图像对蝶鞍区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方法 :将与CT扫描平面一致的颅脑断层标本和颅脑CT轴位扫描图像作对照 ,对 10 4例鞍上池的形态作分析。结果 :鞍上池在CT图像中 ,可表现为四角星形、五角星形和六角星形。结论 :鞍上池的形态与CT轴位扫描时头部的体位有关。不同形态的鞍上池其毗邻关系、所含结构也各不相同。池的大小、出现的层面高度有明显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 鞍上池 X线计算体层摄影术 CT轴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并鞍上池转移1例报告
3
作者 陈培强 徐向英 周永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8期77-,共1页
患者男,20岁。全身乏力,多饮、多尿1年余,加重1月。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眼睑下垂,其它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B超示肝、胆、胰、脾、肾及肾上腺均无异常发现。胸部透视及心电图示无异常发现。CT检查:位于第三脑室后上方松... 患者男,20岁。全身乏力,多饮、多尿1年余,加重1月。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眼睑下垂,其它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B超示肝、胆、胰、脾、肾及肾上腺均无异常发现。胸部透视及心电图示无异常发现。CT检查:位于第三脑室后上方松果体区,示最大截面约为3.5cm×3cm略高密度占位CT值约为50Hu,边缘较税利与周围脑组织界限较清晰,内可见散在的斑块样钙化,周边可见絮状钙化。位于鞍上池内示最大截面约为1.0cm×1.0cm高密度占位,CT值约为40Hu,密度较均匀,边缘较清晰。第三脑室呈杯口样扩大,侧脑室扩大,第四脑室正常,鞍上池消失。强化扫描:松果体区占位及鞍上池占位同时均质性强化,且强化明显。CT诊断:松果体区实性占位,首先考虑生殖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 鞍上池 CT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全文增补中
15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患儿神经内镜造瘘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玮 《天津护理》 201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总结15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患儿神经内镜造瘘术的手术前后护理。术前充分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以及患儿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指导,教会患儿家长学会观察患儿颅... 总结15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患儿神经内镜造瘘术的手术前后护理。术前充分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以及患儿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指导,教会患儿家长学会观察患儿颅压增高的症状,保障患儿顺利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鞍上池蛛网膜囊肿 神经内镜造瘘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池的解剖学特点
5
作者 许德栋 刘达远 +2 位作者 徐鹏翔 范旭东 刘瑞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0781-10786,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池的解剖标志,为内镜下进行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5具经过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池,进行相关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蝶骨平台、鞍结节、鞍... 目的:观察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池的解剖标志,为内镜下进行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5具经过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池,进行相关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斜坡段等为骨性解剖标志,观察鞍上池骨性结构,磨除鞍底骨质,显露硬脑膜,沿中线打开颅底硬脑膜,观察硬膜下颅内各结构,额叶、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视交叉池、视神经、垂体上动脉、垂体、垂体柄、桥脑等为鞍上池内解剖标志。结论:明确了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池的解剖学标志,可根据相关解剖学结构标志进行该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大经鼻入路 鞍上池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异物经鼻腔插入至鞍上池患儿手术前后的护理
6
作者 陈卉 《天津护理》 2014年第6期547-548,共2页
我科于2013年7月22日收治1例筷子经鼻腔插入至颅内鞍上池的幼儿,由于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此区域出现异物的病例较少,但因其靠近大脑深部,其间神经、动脉、脑垂体等紧密相连,稍有不慎极易造成视力受损... 我科于2013年7月22日收治1例筷子经鼻腔插入至颅内鞍上池的幼儿,由于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此区域出现异物的病例较少,但因其靠近大脑深部,其间神经、动脉、脑垂体等紧密相连,稍有不慎极易造成视力受损,脑垂体功能障碍,颅内大出血等诸多不良后果.且患儿年龄小,欠合作,脑部发育不完全,异物为盲段插入,手术可视范围小难度大,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较多,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手术顺利,未出现并发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鞍上池 异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上池先天性囊肿1例
7
作者 刘传英 门光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0,166,共2页
关键词 颅咽 囊肿 鞍上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上池囊肿的扩大机制和治疗预后分析
8
作者 孙莲萍 梁秦川 +2 位作者 孙守庆 邱珊珊 夏泽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502-505,510,共5页
目的 探讨鞍上池囊肿(SAC)的扩大机制和手术入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2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SAC患儿,依据MRI影像分为局限型(49例)和扩展型(23例),伴有脑... 目的 探讨鞍上池囊肿(SAC)的扩大机制和手术入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2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SAC患儿,依据MRI影像分为局限型(49例)和扩展型(23例),伴有脑积水者49例。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行三脑室底-囊肿-桥前池造口术(EVCC) 60例,经颞部入路行囊肿-桥前池造口术(CC) 9例,显微镜下CC 3例。术中观察囊壁结构,桥前池有无粘连等,术后定期影像复查和评价疗效。结果 囊壁光滑与基底动脉间有裂隙状孔49例,平均年龄48.8个月,囊壁上有异位脉络丛组织17例,平均年龄9.7个月,后者发病就诊年龄显著早于前者(P=0.007)。术后随访3~60月,平均随访(16.8±13.6)个月,接受EVCC的囊肿缩小成功率为100%,CC为66.7%,脑积水加重5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好转。结论 囊肿的裂隙活瓣及异位脉络丛分泌脑脊液是鞍上池囊肿的主要扩大机制,EVCC可达到一次手术治愈的满意疗效。鞍上池囊肿常致梗阻性脑积水,但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交通性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池囊肿 神经内镜 裂隙活瓣 异位脉络丛 三脑室底-囊肿-基底造瘘术 囊肿-脑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儿童鞍上池囊肿的手术配合体会
9
作者 张春珊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6期689-690,共2页
鞍上池囊肿占颅内蛛网膜囊肿的5%~10%,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的症状,少数患者还有神经内分泌异常。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囊状部分切除及分流术等方式,但效果较差,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手术成为鞍上池囊肿的首选方... 鞍上池囊肿占颅内蛛网膜囊肿的5%~10%,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的症状,少数患者还有神经内分泌异常。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囊状部分切除及分流术等方式,但效果较差,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手术成为鞍上池囊肿的首选方法。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鞍上池囊肿患儿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术后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蛛网膜囊肿 神经内镜手术 鞍上池 经内镜治疗 配合体 神经内镜技术 神经内分泌异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造瘘术治疗小儿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附15例报告)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庆国 周煜 +4 位作者 韩彤 李亚斌 亢建民 闫学江 杨玉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囊肿造瘘联合囊肿桥前池造瘘术(VCC)在治疗小儿鞍上池蛛网膜囊肿(S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小儿鞍上池囊肿患者,全部病例应用神经内镜脑室囊肿联合囊肿脑池造瘘... 目的探讨脑室囊肿造瘘联合囊肿桥前池造瘘术(VCC)在治疗小儿鞍上池蛛网膜囊肿(S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5例小儿鞍上池囊肿患者,全部病例应用神经内镜脑室囊肿联合囊肿脑池造瘘手术,手术前后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脑积水症状缓解,鞍上池囊肿引起的内分泌改变,影像学脑积水缓解程度,囊肿缩小程度,视交叉和脑干恢复情况,导水管开放。结果全部病例造瘘手术顺利完成,术中观察到导水管开放,术后脑积水症状改善明显,内分泌症状中多饮多尿缓解最明显,影像学检查脑积水缓解,囊肿缩小,视交叉位置下降并后移,脑干位置部分恢复,造瘘口和(或)导水管可见脑脊液流动影像,上述指标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囊肿造瘘沟通脑室和囊肿以及囊肿与脑池的手术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由鞍上池囊肿引起的各类症状,该术式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池蛛网膜囊肿 儿童 脑积水 脑室囊肿脑造瘘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鞍上池囊肿42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裴傲 张亚卓 +2 位作者 宗绪毅 王新生 宋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通过内镜治疗的鞍上池囊肿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至53岁,平均年龄10.4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行走不稳、视力视野障碍。所有患者术前行 CT 和 M...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通过内镜治疗的鞍上池囊肿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至53岁,平均年龄10.4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行走不稳、视力视野障碍。所有患者术前行 CT 和 MRI 检查,均伴有脑积水。42例中39例行内镜下囊肿-脑室造瘘术,3例同时行囊肿-脑池造瘘术。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2例患者(4.8%)发生术后并发症。25例(59.5%)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4例患者(33.3%)症状改善,3例因复发脑积水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 CT 和/或 MR 检查示囊肿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造瘘口处和导水管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内镜下囊肿-脑室、脑池造瘘术是治疗鞍上池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池囊肿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鞍上池的横断面解剖与CT、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蓉 张绍祥 +3 位作者 张伟国 谭立文 李七渝 陈金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探讨鞍上池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与CT、MRI上的横断面解剖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做64层螺旋CT和MRI头部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各60例,获得5mm层厚横断面图像。从第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与CT、... 目的:探讨鞍上池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与CT、MRI上的横断面解剖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做64层螺旋CT和MRI头部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各60例,获得5mm层厚横断面图像。从第2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选取与CT、MRI相对应层面的头部薄层连续横断面标本图像,对照观察鞍上池在CVH、MRI与CT图像上的正常解剖形态、毗邻及内部结构。结果:CVH图像上,鞍上池表现为六角形和五角形两种形状。CVH薄层横断面图像能连续、清晰地显示鞍上池的正常形态、毗邻及内部结构。60例CT及MRI图像上,鞍上池全部显示,但解剖结构均不及CVH清晰。鞍上池在CT、MRI横断面图像上形状变化更大,以六角形最多,五角形次之,四角形最少,相应毗邻及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六角形鞍上池在CVH、CT、MRI上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五角形鞍上池部分相匹配,CVH图像上无四角形鞍上池。结论:通过与CT、MRI进行对照研究,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能为颅脑疾病的影像识别和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池 断面解剖 可视化人体 CT 磁共振成象
原文传递
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陈兴 刘锐 +2 位作者 钟帅 段磊 李守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鞍上池实体肿瘤的42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进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 目的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鞍上池实体肿瘤的42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进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病理确诊率、活检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CT图像上鞍上池病灶呈团块状,边界较清楚,其中41例患者CT呈高/稍高密度,1例钙化。MRI图像上病变亦呈团块状,信号均匀,增强影像中3例见"椒盐征",2例MRS像出现典型粗大乳酸峰。(2)4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35例(83.3%)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其中24例为生殖细胞瘤,1例为胚胎癌,6例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头颅CT示术区微量出血2例,余未见出血征象。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确诊率较高等优点,在鞍上池小体积实体肿瘤的精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活检 鞍上池 生殖细胞瘤
原文传递
鞍上池色素性神经鞘瘤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7-1048,共2页
患者女,45岁。因"视物不清3月余"入院。体检: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D)=3.0 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皱纹对称存在,眼睑无下垂,眼睑能闭合,眼球无外斜视,双眼活动不受限,双眼视物模糊,右眼眼前1米数指可,左眼粗测仅有光感;无眼震;... 患者女,45岁。因"视物不清3月余"入院。体检: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D)=3.0 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皱纹对称存在,眼睑无下垂,眼睑能闭合,眼球无外斜视,双眼活动不受限,双眼视物模糊,右眼眼前1米数指可,左眼粗测仅有光感;无眼震;可站立和缓慢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 神经鞘瘤 双眼视物模糊 鞍上池 外斜视 对称存在 混杂信号 数指 眼震 平扫
原文传递
完全位于鞍上池的Rathke裂隙囊肿三例
15
作者 潘军 漆松涛 +3 位作者 彭俊祥 陆云涛 樊俊 龙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2-503,共2页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广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的完全位于鞍上的有症状的Rathke裂隙囊肿(RCC)3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囊肿 鞍上池 外科手术治疗 南方医院 病理学
原文传递
鞍上池区不规则形团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16
作者 肖翠萍 任翠萍 李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7-967,1119,共1页
患者 女,23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1年后体重开始增加,偶有头痛,无恶心、呕吐、头晕等,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球活动正常,无视力视野损伤。实验室检查: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 患者 女,23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1年后体重开始增加,偶有头痛,无恶心、呕吐、头晕等,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球活动正常,无视力视野损伤。实验室检查: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及皮质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性质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鞍上池 团块 促卵泡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 游离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原文传递
鞍上池蛛网膜囊肿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屈浙 宗绪毅 +2 位作者 李建华 钱涛 倪海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97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97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均伴有梗阻性脑积水。97例中13例发生误诊误治,其中男7例,女6例,初次就诊年龄1~31(6.3)岁,6岁以下10例,15岁1例,31岁1例,26岁1例,误诊为梗阻性脑积水11例,误诊为囊性颅咽管瘤2例。结果:13例中1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无效再次行神经内镜治疗,同时去掉分流管,恢复良好,1例分流术发生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并去骨片减压,1例分流后发生裂隙脑室,给保守观察,2例开颅手术切除病例稳定。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再次手术后病例,CT和(或)MRI扫描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缩小,部分恢复正常大小,手术后磁共振脑脊液造影造瘘口处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误治。目前公认最佳治疗方法是神经内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造瘘和三脑室底造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池 蛛网膜囊肿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鞍区及鞍上池占位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杰 杜柏林 付政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3-863,共1页
患儿男,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头痛。1个月前开始行走不稳,半月前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伴全身乏力等症状。CT示:鞍区及鞍上池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4.1 cm×3.9 cm,CT值约为22 HU,幕上脑室扩张。
关键词 鞍上池 占位病变 全身乏力 间断头痛 脑室扩张 星形细胞瘤 实性肿块 均匀强化 生殖细胞瘤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附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明军 徐如祥 +3 位作者 胡湘蜀 鲁明 张建 成良正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对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引导在神经内镜下行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造瘘和桥前池造瘘术17例。结果经过随访6个月~8年,17例术后均改善,其中12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减轻,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 目的对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的探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引导在神经内镜下行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造瘘和桥前池造瘘术17例。结果经过随访6个月~8年,17例术后均改善,其中12例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减轻,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神经内镜下行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造瘘和桥前池造瘘术,安全、有效、经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神经内镜 鞍上池蛛网膜囊肿
原文传递
经单侧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诊断及治疗
20
作者 李德坤 王斌 +1 位作者 程宏伟 孙炜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530-53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鞍上脑池积血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6例患者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经头颅CT发现为鞍上脑池积血。2例行... 目的探讨经单侧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鞍上脑池积血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6例患者术后出现意识障碍,经头颅CT发现为鞍上脑池积血。2例行单侧鼻腔蝶窦入路血肿清除术,1例死亡,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均痊愈。结论术中肿瘤塌陷过快牵拉瘤壁血管,导致肿瘤的异常供血血管破裂,可能是垂体巨腺瘤术后鞍上脑池积血的原因;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鞍上池 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