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伤椎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目的探讨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伤椎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3例,男性39例,女性74例;年龄63~75岁,平均68.1岁;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39例,摔伤63例。根据穿刺路径不同分为靶向穿刺组(58例)与常规穿刺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伤椎内骨水泥分布、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VAS及伤椎后凸角(Cobb角)。结果两组术后1 d VAS较术前均有降低[(2.6±0.3)分vs.(8.9±0.5)分、(2.8±0.4)分vs.(8.7±0.6)分,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VAS低于常规穿刺组[(0.9±0.2)分vs.(2.4±0.3)分,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椎骨水泥分布方面靶向穿刺组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的伤椎后凸角小于常规穿刺组[(15.1±1.6)°vs.(21.2±2.0)°,P<0.05]。结论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有助于改善伤椎骨水泥分布,在维持椎体高度及改善疼痛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且经mpMRI诊断后发现的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作为...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且经mpMRI诊断后发现的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应用于患者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同时进行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并对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中,靶向穿刺及前列腺系统穿刺确诊27例,阳性率为67.50%。靶向穿刺确诊患者21例(52.50%),系统穿刺确诊患者18例(45.00%),两种穿刺方法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系统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14.41%(69/479),靶向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47.57%(4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穿刺以及系统穿刺均显示为阳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比系统穿刺更高。结论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能够以较少的穿刺针数检出高危的前列腺癌,同时联合系统穿刺,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减少高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率。联合应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靶向穿刺可提高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助于减少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伤椎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3例,男性39例,女性74例;年龄63~75岁,平均68.1岁;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39例,摔伤63例。根据穿刺路径不同分为靶向穿刺组(58例)与常规穿刺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伤椎内骨水泥分布、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VAS及伤椎后凸角(Cobb角)。结果两组术后1 d VAS较术前均有降低[(2.6±0.3)分vs.(8.9±0.5)分、(2.8±0.4)分vs.(8.7±0.6)分,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VAS低于常规穿刺组[(0.9±0.2)分vs.(2.4±0.3)分,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椎骨水泥分布方面靶向穿刺组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的伤椎后凸角小于常规穿刺组[(15.1±1.6)°vs.(21.2±2.0)°,P<0.05]。结论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有助于改善伤椎骨水泥分布,在维持椎体高度及改善疼痛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且经mpMRI诊断后发现的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应用于患者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同时进行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并对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中,靶向穿刺及前列腺系统穿刺确诊27例,阳性率为67.50%。靶向穿刺确诊患者21例(52.50%),系统穿刺确诊患者18例(45.00%),两种穿刺方法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系统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14.41%(69/479),靶向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47.57%(4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穿刺以及系统穿刺均显示为阳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比系统穿刺更高。结论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能够以较少的穿刺针数检出高危的前列腺癌,同时联合系统穿刺,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减少高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率。联合应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靶向穿刺可提高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助于减少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