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则徐、魏源革新派和洋务派军事思想析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敏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9-211,共3页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革新派反侵略的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端。他们既主张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又注意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心灵胆壮、技精械利...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革新派反侵略的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端。他们既主张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又注意认识和了解西方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心灵胆壮、技精械利”的建军思想;提出了“以守为战”,“以战为擒”以及水陆配合、积极主动的海岸防御思想。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理论为宗旨,提出了许多促使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主张购买和制造近代武器装备,使中国军队进入火器时代;主张“外送内引”,发展近代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主张适应新的装备情况,进行兵种改革,并确立近代海军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派 洋务派 军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社党革新派”历史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辉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9年第3期52-56,共5页
“中国民社党革新派”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活跃一时的党派。它有独立的政纲和较完整的组织系统,其党部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也有分部,在当时产生过一定的历史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党派,过去一直缺乏专文研究。本文旨在对其产生的由来,进... “中国民社党革新派”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活跃一时的党派。它有独立的政纲和较完整的组织系统,其党部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也有分部,在当时产生过一定的历史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党派,过去一直缺乏专文研究。本文旨在对其产生的由来,进行的主要活动,分裂及最终消亡的历史,作——初步探索。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社党革新派 中间路线 民主社会党 国民党政府 民主宪政 伪国大 新政协 各民主党派 张君 解放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汉的“大史剧”与苏联革新派戏剧
3
作者 陈世雄 《福建艺术》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八年抗战,田汉的话剧、电影和戏曲创作都取得了新成就,其中,以戏曲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共有十四部之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抒发情感、刻画性格见长的作品,如湘剧《武松与潘金莲》(1942年作,当年首演)、京剧《武松》(1... 八年抗战,田汉的话剧、电影和戏曲创作都取得了新成就,其中,以戏曲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共有十四部之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抒发情感、刻画性格见长的作品,如湘剧《武松与潘金莲》(1942年作,当年首演)、京剧《武松》(1944年据湘剧《武松与潘金莲》改编)和京剧《情探》(1945年据《焚香记》传奇改编,当年首演);一类是人物较少、短小风趣、戏味很浓的作品,如湘剧《旅伴》(1939年作,据《拜月记》改编,当年首演)、湘剧《新会缘桥》(1942年作,据《老汉驭妻》改编,当年首演);一类是人物众多、场面壮阔、篇幅较长的历史剧,即所谓“大史剧”,如京剧《土桥之战》(1937年作,1939年首演)、京剧《新雁门关》(1937年作,当年首演)、京剧《江汉渔歌》(1938年作,原名为《渔父救国》,1939年改编为大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革新派 戏剧 苏联 《武松》 戏曲创作 《情探》 潘金莲 改编 京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民社党革新派居港首要之政治分歧 被引量:1
4
作者 汤传志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革新民社党成立后 ,为寻求发展 ,其党派首要纷纷赴港活动 ,但随着时局的发展和多方面情况的变化 ,这些居港首要产生了意见分歧 ,最终由于在路线主张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导致分裂。
关键词 民社党革新派 居港首要 政治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十九世纪革新派在音乐上的表层把握——以詹姆斯·惠斯勒的作品为例
5
作者 谭晓璐 赵君 《艺术家》 2018年第9期27-29,共3页
绘画与音乐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一经结合便妙趣横生。惠斯勒属于西方19世纪革新派,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性,结合整个西方艺术史来看,他的绘画能代表西方印象主义画派在音乐上的表层把握,他成功地将音乐创作的手法用于绘画创作中,在... 绘画与音乐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一经结合便妙趣横生。惠斯勒属于西方19世纪革新派,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性,结合整个西方艺术史来看,他的绘画能代表西方印象主义画派在音乐上的表层把握,他成功地将音乐创作的手法用于绘画创作中,在作品的总体构思中,音乐性起着独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派 惠斯勒 绘画 音乐 表层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国前中国资产阶级革新派的社团政党观
6
作者 孙宏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3-80,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产生了许多新式社团和政党,活跃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舞台。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而资产阶级革新派的社团政党观则是其直接思想前提。
关键词 中国资产阶级 政党观 革新派 社团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国 阶级根源 思想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新派先贤祠中的一员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大年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1-217,共7页
革新派先贤祠中的一员刘大年一、法国年鉴学派名家马可·布洛赫说:“如果有一天,革新派的历史学家们决定为自己建立先贤祠的话,那么,那位来自莱茵河畔的先哲的银髯飘然的半身塑像一定会端然坐在殿堂之首列。”马可·布洛赫... 革新派先贤祠中的一员刘大年一、法国年鉴学派名家马可·布洛赫说:“如果有一天,革新派的历史学家们决定为自己建立先贤祠的话,那么,那位来自莱茵河畔的先哲的银髯飘然的半身塑像一定会端然坐在殿堂之首列。”马可·布洛赫的话表明马克思的明晰的科学思想是一切追求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革新派 历史主义 翦伯赞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思想体系 郭沫若 历史唯物主义 蒋介石
原文传递
论明代革新派的“情本论”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伟 《文艺评论》 201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实际上,革新派的“主情”潮流与明代心学是互为表里的,这是与复古派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复古派文人虽然也身处心学潮流之中,但他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更加遵循文学的内在逻辑,多取法秦汉、盛唐,以之作为创作的准则。革新派则并... 实际上,革新派的“主情”潮流与明代心学是互为表里的,这是与复古派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复古派文人虽然也身处心学潮流之中,但他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更加遵循文学的内在逻辑,多取法秦汉、盛唐,以之作为创作的准则。革新派则并非如此,革新意味着对传统的摒弃,因此他们关注的是文学的当下存在,甚至有重新创设文学传统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派 明代 情本论 文学创作 文学传统 内在逻辑 文学思想 复古派
原文传递
明代革新派文人“尚俗”观的形成及完善
9
作者 韩伟 《兰台世界》 2017年第18期97-101,共5页
"尚俗"是明代革新派文人的主要特征。革新派文人的"尚俗"倾向具有文学和心学的双重基因,以李东阳、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为其提供了文学准备,发端于王阳明,成型于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思想,为其提供了... "尚俗"是明代革新派文人的主要特征。革新派文人的"尚俗"倾向具有文学和心学的双重基因,以李东阳、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为其提供了文学准备,发端于王阳明,成型于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思想,为其提供了思想动力。徐渭、汤显祖、袁宏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使革新派的"尚俗"思想走向纵深。最终,王骥德以"尚俗"而不"滞俗"的美学追求,使革新派的"尚俗"思想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革新派 文学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另一个家园——谈革新派代表性画家陈老铁的水墨画
10
作者 徐恩存 《艺术市场》 2011年第11期88-93,共6页
任何事物,一旦进入到艺术之中,它都象征了一个世界。陈老铁的水墨艺术,以强烈的色彩、拙重的笔触、率性的表达,营造了一幅幅陌生世界的图景。可以说,陈老铁把传统绘画的水墨结合产生的宁静悠远与含蓄蕴藉,给予了最彻底的解构与颠覆,画... 任何事物,一旦进入到艺术之中,它都象征了一个世界。陈老铁的水墨艺术,以强烈的色彩、拙重的笔触、率性的表达,营造了一幅幅陌生世界的图景。可以说,陈老铁把传统绘画的水墨结合产生的宁静悠远与含蓄蕴藉,给予了最彻底的解构与颠覆,画面充斥着超越现实的荒谬与想象,如《早春》《妻妾成群》《明天会更好》《他和她们》等,构筑的是另一个家园,这个家园把现实非现实化了,画家变异的笔墨语言模糊了现实和梦幻之间的边界,他们从现实中来,却在另一个现实中成为梦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 家园 画家 革新派 《妻妾成群》 水墨艺术 含蓄蕴藉
原文传递
明代革新派“自然”观的心学基础及流变
11
作者 徐蔚 韩伟 《文艺评论》 2018年第2期55-61,共7页
对“自然”的追求是明代美学的基本原则,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试图使诗文恢复“自然之音”的诗学传统,李梦阳认为“诗者,天地自然之音”,谢榛总结称“自然妙者为上”,而革新派则主要通过对以民歌为代表的俗文学的倡导,借助对民歌... 对“自然”的追求是明代美学的基本原则,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试图使诗文恢复“自然之音”的诗学传统,李梦阳认为“诗者,天地自然之音”,谢榛总结称“自然妙者为上”,而革新派则主要通过对以民歌为代表的俗文学的倡导,借助对民歌、戏曲理论的言说,表达对“真情”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回归。与复古派相比,革新派文人以符合时代现实要求的方式,推进着音乐文学的发展,并深化对“自然之美”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革新派 明代 流变 心学 诗学传统 自然之美 天地自然
原文传递
田汉的“大史剧”与苏联革新派戏剧
12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08,共1页
陈世雄在《福建艺术》(2006.4)上发表了同题文章。文章认为,田汉抗日期间的“大史剧”的特点除了大场面、大气魄、大事件之外,还在于巧妙地将中国百姓所熟悉的人物和故事融人情节之中,因而更加通俗易懂,增强了抗战宣传效果。其... 陈世雄在《福建艺术》(2006.4)上发表了同题文章。文章认为,田汉抗日期间的“大史剧”的特点除了大场面、大气魄、大事件之外,还在于巧妙地将中国百姓所熟悉的人物和故事融人情节之中,因而更加通俗易懂,增强了抗战宣传效果。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抗日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受了俄罗斯、苏联文艺思潮的影响。苏联戏剧在上世纪30年代上半期曾分为尖锐的两大派:一派为“室外派”或“革新派”,另一派为“室内派”或“传统派”。“室外派”以维什涅夫斯基、包戈廷等人为代表,反对古典剧作的“旧形式”,主张富有群众场面的“室外剧”,在露天的空间里展开宏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派 苏联 戏剧 田汉 《福建艺术》 通俗易懂 宣传效果 文艺思潮
原文传递
“黑色”福斯——永远的音乐剧革新派
13
作者 慕羽 《舞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0-41,共2页
1966年,一部反映一位渴望新生活的不幸女子遭遇的音乐剧《生命的旋律》或名《甜蜜的查理特》脱颖而出,该剧根据意大利影片《卡比亚拉之夜》改编,剧中的歌曲“挥金如土的人”和“如果我的朋友能够来看我”很成功,而且还造就了歌舞明... 1966年,一部反映一位渴望新生活的不幸女子遭遇的音乐剧《生命的旋律》或名《甜蜜的查理特》脱颖而出,该剧根据意大利影片《卡比亚拉之夜》改编,剧中的歌曲“挥金如土的人”和“如果我的朋友能够来看我”很成功,而且还造就了歌舞明星格温·文顿。该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中的舞蹈设计,许多舞段新颖别致,精彩纷呈,因此它被誉为音乐剧舞蹈场面的经典。而这些经典的创编者就是鲍伯·福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革新派 黑色 舞蹈设计 意大利 旋律 改编 影片
原文传递
中国美术界高层高度评价革新派画家陈老铁的艺术成就
14
《艺术市场》 2012年第14期82-84,共3页
导语 所谓“张力”,就物理意义而言,是指两个物体互斥互吸之过程;而运用于艺术之上,则可见其先锋之力。1994年,以龙瑞、陈老铁.杨刚、刘骁纯为代表人物的艺术家.高举“张力”绘画革命的大旗,数次举办“张力联展”。震惊了其时... 导语 所谓“张力”,就物理意义而言,是指两个物体互斥互吸之过程;而运用于艺术之上,则可见其先锋之力。1994年,以龙瑞、陈老铁.杨刚、刘骁纯为代表人物的艺术家.高举“张力”绘画革命的大旗,数次举办“张力联展”。震惊了其时画坛,也留下现代水墨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一笔。其影响甚至波及今日之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成就 革新派 美术界 画家 评价 高层 中国 “张力”
原文传递
吴冠中、黄永玉、石齐、陈老铁 投资水墨革新派四家的作品升值空间会更大
15
作者 墨龙 《艺术市场》 2011年第9期36-39,共4页
中国水墨在走到黄宾虹、李可染之后,作为传统水墨文化已达到最强并强极盛极而衰的地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以东西方合璧形态出现的革新派水墨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因素已经成为拯救中国水墨生命力的最后一种文化动力。
关键词 革新派 水墨 升值空间 吴冠中 黄永玉 作品 投资 文化动力
原文传递
韩愈和永贞革新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子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4-28,共5页
韩愈因为写了《永贞行》等诗文,遂被加上“反对永贞革新”的罪名。对于此事,似应作认真考察,具体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永贞革新中一些兴利除弊的政治措施,同韩愈的言行主张往往是不谋自合的。其中有些措施,韩愈还肯定、称赞过。 永贞革... 韩愈因为写了《永贞行》等诗文,遂被加上“反对永贞革新”的罪名。对于此事,似应作认真考察,具体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永贞革新中一些兴利除弊的政治措施,同韩愈的言行主张往往是不谋自合的。其中有些措施,韩愈还肯定、称赞过。 永贞革新有一项利民措施,是罢逐持恩暴戾、残民邀宠的酷吏李实。 李实的罪行及其被罢逐的经过,《旧唐书》(一三五卷)本传有以下记载(《新唐书》卷一六七本传略同): (贞元)二十年春夏旱,关中大歉,(李)实为政猛暴,方务聚敛进奉,以固恩顾,百姓所诉,一不介意。因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永贞革新 《顺宗实录》 革新派 宫市 幸臣 王叔文 弊政 阳山 德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文学革新一隅
17
作者 张啸虎 《江西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115-119,11,共6页
被列宁誉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坚决的革新派,在文学上也是锐意革新的。而此两者之间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在诗文的创作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体现出可喜的创新精神... 被列宁誉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坚决的革新派,在文学上也是锐意革新的。而此两者之间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都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在诗文的创作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体现出可喜的创新精神。王安石关于文学革新的见解,同他关于政治改革的主张,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历来备受非难。程颢兄弟说他是“坏了后生学者”,吕诲诬蔑他“如少正卯之才,言伪而辩,行伪而坚”。宋代的道学家们视他为死敌,后世也对他毁誉参半。曾经有人说“秦之亡由商鞅,宋之亡由安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革新 作品 韩愈 杜甫 杜诗 革新派 欧阳修 受非难 政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玄论战的主旋律、插曲及其当代回响(上)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醒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科玄论战双方围绕科学与人生观这一主旋律展开论争,并就科学主义和反科学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普世及救世问题、现代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问题等插曲进行辩驳。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论争的当代回响做了... 科玄论战双方围绕科学与人生观这一主旋律展开论争,并就科学主义和反科学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普世及救世问题、现代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问题等插曲进行辩驳。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论争的当代回响做了某些反思,提出了几点有启发性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派 革新派 玄学派 演绎法 归纳法 科学方法 科学主义 批判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史上革新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的斗争
19
作者 石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1期68-74,共7页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的。在我国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总要带来一场教育改革,推动...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的。在我国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总要带来一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先秦法家 改良派 教育改革 教育革命 儒家 顽固派 大地主 封建教育 革新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葛桂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88-90,共3页
论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葛桂莲北宋中叶,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积贫"、"积弱"之势日益严重。为了挽救赵家王朝的统治危机,神宗在王安石等革新派的大力倡导下,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法运动,... 论元丰改制在中国古代官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葛桂莲北宋中叶,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积贫"、"积弱"之势日益严重。为了挽救赵家王朝的统治危机,神宗在王安石等革新派的大力倡导下,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法运动,即"照本变法"。元丰改制是照丰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丰改制 古代官制 熙丰变法 中国 民族危机 阶级矛盾 宋王朝 革新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