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罗培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陈都 段东奎 刘宏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 观察分析美罗培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 观察分析美罗培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美罗培南组(29例)和常规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临床疗效、心肌损伤、血流动力学、sTREM-1、氧化应激、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血流动力学、sTREM-1、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心肌损伤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但美罗培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其中过氧化氢酶、白细胞计数、心肌损伤、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sTREM-1水平,美罗培南组患者的低于常规组;而总抗氧化能力、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水平,美罗培南组患者的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罗培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在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应用可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sTREM-1水平,改善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情况,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白细胞计数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2
作者 曾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分析重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8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革兰阴性菌血培养阳性患者纳入A组(18例),将革兰阴性菌血培养阴性患者纳入B组(10例)。观察两组重症患者... 分析重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28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革兰阴性菌血培养阳性患者纳入A组(18例),将革兰阴性菌血培养阴性患者纳入B组(10例)。观察两组重症患者性别、年龄、院内感染、院外感染、ICU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免疫功能等,并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A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占9例,肺炎克雷伯菌占6例,铜绿假单胞菌占3例;B组患者肺炎链球菌占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例,克柔念珠菌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感染或院内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卧床时间长、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差、ICU住院时间长、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尿管留置时间长占比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差、长期入住ICU作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免疫功能差、基础疾病多、长期入住ICU均可提高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发生风险,应对患者加强营养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增强免疫力,以降低血流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革兰氏阴性杆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碳青霉烯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婕 陈新月 +2 位作者 高云 田卫伟 贡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60-163,172,共5页
近年来,碳青霉烯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的临床检出率居高不下。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CHINET)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主要CRO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 近年来,碳青霉烯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的临床检出率居高不下。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CHINET)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主要CRO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鉴于CRO的预防和治疗形势日益严峻,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将其风险等级提升至最高水平[1]。血液病是发生CRO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碳青霉烯类药物 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房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柏淑禹 王颖捷 苏爱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844-846,8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36例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36例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础疾病以恶性肿瘤(41.7%)及糖尿病(41.7%)、心力衰竭(22.2%)为主。易患因素中,中心静脉置管或输液港应用≥7 d患者比例最高,占63.9%。原发血流感染27例,占75%。原发感染病灶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肝胆系统为主。继发性血流感染9例,占25%,主要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3例(36.1%),死亡8例(22.2%)。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检出率皆为50%。结论肿瘤、糖尿病患者是老年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易患人群。老年院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预后凶险。减少侵袭性操作、维持内环境平衡、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老年人 医院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原文传递
引起血流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蛋白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文芳 肖代雯 +4 位作者 杨永长 谢春宝 张航峰 闫慧 钟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建立引起血流感染的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蛋白指纹图谱,为血流感染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在血培养分析仪报阳后8小时内抽取报阳血培养基3 ml,经离心、红细胞裂解液溶解红细胞及无菌去离水洗涤后,留取细菌悬液,应用表面增强激... 目的建立引起血流感染的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蛋白指纹图谱,为血流感染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在血培养分析仪报阳后8小时内抽取报阳血培养基3 ml,经离心、红细胞裂解液溶解红细胞及无菌去离水洗涤后,留取细菌悬液,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和Au蛋白芯片检测细菌蛋白,采用Ciphergen Proteinchip软件自动采集数据。每个标本重复测定4次评价SELDI-TOF-MS检测细菌蛋白的重复性。结果在分子量5~20 kD范围内不同种细菌具有不同的蛋白指纹图谱;同种细菌具有相似的蛋白指纹图谱,主要蛋白峰分子量的变异系数<0.1%;同一株细菌蛋白指纹图谱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主要蛋白峰分子量的变异系数<0.05%。结论在分子量5~20 kD范围内不同种细菌具有特征性蛋白指纹图谱,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蛋白指纹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稀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崔北辰 张明清 王海英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CR GNB)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血流感染患者228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CR ... 目的探讨急诊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CR GNB)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血流感染患者228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CR GNB组(60例)和Non-CR GNB组(168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1∶2的比例进行匹配,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血流感染患者发生CR GNB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28例患者中,男125例、女103例,年龄17~99岁,中位年龄为77岁,经PSM成功匹配59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前30 d内使用机械通气(OR=4.759,95%CI:1.184~19.127,P=0.028)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5.706,95%CI:1.974~16.493,P=0.001)、就诊前治疗时间越长(OR=1.050,95%CI:1.010~1.092,P=0.019)的急诊血流感染患者发生CR GNB血流感染的风险越高。结论就诊前30 d内使用机械通气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就诊前治疗时间越长是急诊血流感染患者发生CR GN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减少该类患者抗生素的错误选择,急诊诊治时需更谨慎合理、个体化的使用抗生素,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 血流感染 急诊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的质粒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延友 王其南 +1 位作者 杜继昭 黄文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4-351,共8页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分子量,介于1.0kb~132kb之间。 5.5kb、3.6kb、2.0kb在我院细菌中出现最为频繁,均各占总菌株的22%以上。这些质粒在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雷氏杆菌和变形杆菌中均有存在,在我院的院内感染中呈流行趋势。 通过质粒消除试验和药敏分析,5.5kb质粒可能与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有关;3.6kb质粒可能是编码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耐药的基因。2.0kb质粒可能决定氯霉素的耐药。35kb和11kb分别与5.5kb和3.6kb质粒在耐药方面的作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革兰氏阴性 杆菌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药敏分析及预后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二华 张畅 +5 位作者 唐亦舒 梁婷 邓娅青 李昕 江海波 成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合并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um,G-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药敏特征及预后,为降低AL患者感染相关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三家大型医院血液科1...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合并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um,G-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药敏特征及预后,为降低AL患者感染相关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三家大型医院血液科1055例合并血流感染的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G-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药敏数据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2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AL患者为G-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7株,44.53%)、肺炎克雷伯菌(138株,22.19%)、铜绿假单胞菌(81株,13.02%)。多数G-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率较高。疾病状态、Pitt菌血症评分≥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启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时间>48 h是AL患者合并G-菌血流感染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患者合并G-菌血流感染的合理抗菌治疗需充分了解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及药敏监测数据,及时应用覆盖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病原菌的广谱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及疗效调整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革兰氏阴性 血流感染 病原学 药物敏感性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和CRP联合检测在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丽娟 林江涛 +5 位作者 苏楠 陶新曹 李俊 李一鸣 陈炜 王锁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PCT、CRP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02-2012-05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入住的患者40例,均入ICU 48 h后血培养为革兰...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PCT、CRP水平动态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02-2012-05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入住的患者40例,均入ICU 48 h后血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血流感染.在入科的1、3、5、7、14 d抽取外周血检测PCT、CRP水平,根据确诊28 d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CRP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浆PCT、CRP水平与感染部位和细菌种类无相关关系(P〉0.05).存活组患者入院1、3、5 d PCT、CRP水平并不低于死亡组(P〉0.05),但7、14 d 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患者入院1、3、5 d PCT与CR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14 d PCT、CRP水平对28 d病死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PCTAUC=0.969,CRPAUC=0.948.入院14 d PCT〉1.01 μg/L和CRP〉68.5 mg/L者的中位生存期(16.8 d)远远小于PCT〈1.01 μg/L和CRP〈68.5 mg/L者(28.0 d).结论 动态监测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CT、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但PCT、CRP水平与感染部位和细菌种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 革兰阴性杆菌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氨曲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光辉 张婴元 +7 位作者 刘珂 花天放 郑丽叶 黄华瑞 陈楠 陈晖 吴菊芳 汪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6,66,共4页
以国产氨曲南注射剂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呼吸道、泌尿道、腹腔、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患者共71例,评价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以氨曲南进口品为对照药,在64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中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国产氨曲南治疗... 以国产氨曲南注射剂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呼吸道、泌尿道、腹腔、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患者共71例,评价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以氨曲南进口品为对照药,在64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中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国产氨曲南治疗各类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8.7%,细菌清除率为8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两组差异无显著性。MIC测定结果显示氨曲南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相仿,对大肠杆菌的活性明显高于环丙沙星。本研究结果显示国产氨曲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其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品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曲南 革兰氏阴性杆菌 感染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CT、IL-6联合超敏CRP检测对产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巧青 江丽 +2 位作者 陈细英 刘晅 陈丕绩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778-2779,27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早期诊断产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实行剖宫产分娩,且经临床表现及细胞培养证实为革兰氏阴性杆...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早期诊断产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实行剖宫产分娩,且经临床表现及细胞培养证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者100例(观察组),另选取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对照组),各种标本培养均为阴性,对所有产妇的血清PCT、IL-6、hs-CRP水平和阳性率,以及三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细菌感染诊断价值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清PCT、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3.58±0.15)ng/m L、(39.25±6.08)ng/L和(14.37±2.31)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36±0.11)ng/m L、(12.83±5.12)ng/L和(3.21±0.0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PCT、IL-6、hs-CRP阳性率分别为76.0%(76/100)、72.0%(72/100)和43.0%(43/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100)、15.0%(15/100)和4.0%(4/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95.75%;IL-6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60.3%;hs-CRP的敏感度为70.9%,特异度为92.2%。其中,IL-6的敏感度最高,PCT和hs-CRP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血清PCT、IL-6联合hs-CRP检测对诊断产妇产后是否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革兰氏阴性杆菌 产后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检测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艳 汪明 +1 位作者 乔斌 李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价值,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患者尿液内毒素含量,同时进行尿培养;检测患者血液白细胞和 CRP水平。结果379例泌尿系革...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价值,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患者尿液内毒素含量,同时进行尿培养;检测患者血液白细胞和 CRP水平。结果379例泌尿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中,上尿路感染132例,下尿路感染247例。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1.25(7.98,13.99)×10^9/L,81.36(76.64,83.50)mg/L和49.57(17.28,78.37)pg/ml,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0.24(7.94,12.24)×10^9/L,70.46(70.46,77.32)mg/L和21.18(21.18,37.31)pg/ml,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 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以39.7pg/ml为诊断 Cut-off值,内毒素用于分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90.3%。结论动态浊度法测定尿液内毒素含量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浊度法 内毒素 尿路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2014年福建省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东杰 胡辛兰 +1 位作者 吴长生 伍严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血流感染患者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采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 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血流感染患者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血培养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采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统计。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11.51%(2963/2574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1.0%。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已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耐药率分别为0.8%、6.1%;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9%、7.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7%、24.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1.4%、60.0%。结论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增高,临床应及时了解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 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至2014年中国云南地区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卯建 任玉吉 +1 位作者 单斌 邵天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24-28,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云南地区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地区28家医院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各医院按统一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采用WHONE... 目的了解中国云南地区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云南地区28家医院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各医院按统一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结果共分离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9 042株,其中肠杆菌科占82.4%,非发酵菌占17.6%。肠杆菌科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非发酵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大肠埃希氏菌49.29%、肺炎克雷伯菌13.17%、鲍曼不动杆菌4.04%和铜绿假单胞菌3.85%;肠杆菌科细菌对一代头孢菌素类敏感率低于6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近100%,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大于8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大于70%,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大于7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呈下降趋势.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敏感率明显低于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为妥布霉素85%、环丙沙星71.7%、阿米卡星8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3%、哌拉西林59.6%.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更为严重,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小于3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均小于40%.结论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大.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肠杆菌科,耐药现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杆菌 非发酵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产酶革兰氏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清华 汪能平 +1 位作者 赖福才 耿穗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75,77,共3页
医院感染产酶革兰氏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分型研究Studiesonthetypesofβ┐lactamasesproducedbynosocomialGram┐negativebacili肖清华汪能平赖福才耿穗娜X... 医院感染产酶革兰氏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分型研究Studiesonthetypesofβ┐lactamasesproducedbynosocomialGram┐negativebacili肖清华汪能平赖福才耿穗娜XiaoQinghua,Wang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Β-内酰胺酶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舒巴坦复合制剂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抑菌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正鹏 施燕 +1 位作者 窦懿 王文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评估头孢舒巴坦复合制剂对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抑菌效应。方法收集引起血流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评估头孢舒巴坦复合制剂对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抑菌效应。方法收集引起血流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各30株,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第三代复合制剂头孢噻肟/舒巴坦(CTX/SBT)、头孢曲松/舒巴坦(CRO/SBT)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及单方制剂头孢噻肟(CTX)、头孢曲松(CRO)、头孢哌酮(CPZ)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结果复合制剂的抑菌效应均优于单方制剂,MIC50的降幅可达4-8倍。CTX/SBT的抑菌效果优于CRO/SBT和CPZ/SBT,其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降至32-64μg/m L,与CTX单药相比降低了8倍。结论 3种第三代头孢舒巴坦复合制剂对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均优于单方制剂,其中CTX/SBT的抑菌效果最好,尤其是针对产ESBLs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舒巴坦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抑菌效应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萌 李丽娟 苏楠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4-136,16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07例,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有创操作、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07例,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有创操作、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入住ICU率及机械通气和深静脉置管率、28d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及合并休克的比例均高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流感染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和白蛋白预测28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分别0.815,0.853,以白蛋白〈26.5g/L作为预测28d死亡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76.0%。白蛋白、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及是否合并肿瘤是预测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28d病死率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高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胞杆菌。合并肿瘤、低白蛋白血症和较高的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水平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杆菌 血流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曲南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永碧 曾凡荣 +2 位作者 朱勤岚 马厚勋 蒲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9-180,共2页
观察氨曲南治疗30例老年人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其抗菌活性。结果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72.20%,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59.2%),与舒普深(78.6%)、头孢他定(73.4%)以及丁胺卡那霉... 观察氨曲南治疗30例老年人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其抗菌活性。结果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72.20%,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59.2%),与舒普深(78.6%)、头孢他定(73.4%)以及丁胺卡那霉素(76.4%)相近,而较秦能(88.8%)弱。氨曲南1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疗程5~13天。结果治愈7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细菌清除率为74.2%。治疗中无明显毒副反应,无1例发生菌群失调。结论氨曲南作为窄谱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感染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不易产生群菌失调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氨曲南 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医院感染、耐药趋势与抗菌治疗 被引量:41
19
作者 何礼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1,98,共8页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NFGNB)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黄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细菌,近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储菌库和感染源主要是医院环境和物件以及住院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NFGNB)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黄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细菌,近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储菌库和感染源主要是医院环境和物件以及住院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临床感染类型分为菌(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烧伤和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和眼科术后感染。NFGNB耐药率增加,且呈多重耐药,其趋势是: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NFGNB对碳青霉烯类仍最敏感,但敏感率已经下降甚至明显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NFGNB显示较好抗菌活性,包括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耐碳青霉烯类的不动杆菌;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抗假单孢菌活性与碳青霉烯类相仿或略优;喹诺酮类对NFGNB耐药率不断增加,而氨基糖苷类仍保留较好活性。NFGNB感染临床诊断一旦建立并采集细菌标本后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要求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待细菌学诊断明确,尽早改为靶向(目标)治疗,选用针对性的敏感抗生素。在我国鉴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NFGNB的良好抗菌活性,在尚未威胁生命的中重度感染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 抗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阴性结核分枝杆菌血流感染成年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丽帆 边赛男 +4 位作者 刘晓清 张月秋 杨启文 侍效春 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总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检索并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HIV阴性... 目的总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检索并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HIV阴性,同时外周血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最终确诊为MTB BSI或外周血培养阴性但病原学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6999例送检外周血分枝杆菌培养患者中,最终筛选纳入28例MTB BSI患者(研究组)和32例外周血培养阴性但病原学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研究组女性患者比例(57%比25%,P=0.011)、体温峰值[(39.70±0.78)℃比(38.70±0.98)℃,P<0.001)]、累及1个以上器官患者比例(71%比3%,P<0.001)、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比例(32%比3%,P=0.008)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94.74(61.63~144.21)mg/L比59.97(28.88~104.50)mg/L,P=0.0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44(0.27~0.77)×10~9/L比1.03(0.52~1.42)×10~9/L,P=0.001]。结论 HIV阴性患者也可发生MTB BSI,尤其高热的女性患者,病变累及多个器官,合并严重并发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低而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时,需考虑合并MTB BSI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血流感染 HIV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