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柯玉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9-0112,共4页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两组均每月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瘢痕高度、硬度、色素沉着、皮肤弹性、皮肤水分及油分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瘢痕高度、硬度、色素沉着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弹性、皮肤水分及油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硅凝胶贴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能有效改善瘢痕形态和皮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硅凝胶贴 面部增生性瘢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面部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平 王晶 刘小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0期3498-3500,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面部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通过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依...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面部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通过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创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这3个指标评价延续性护理在面部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疗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总得分为(86.43±3.49)分、治疗依从性为100.0%、患者创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5.13±3.12)分、53.3%、20.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激光治疗后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降低创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面部增生性瘢痕 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联合低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儿童面部增生性瘢痕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凯旋 马周瑞 +3 位作者 殷炜 黄志见 茅怡铭 朱振洪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低浓度曲安奈德注射在儿童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2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儿,瘢痕形成至开始治疗时间1个月-1年,平均3.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平均8.7分... 目的探讨CO_(2)点阵激光联合低浓度曲安奈德注射在儿童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2例面部增生性瘢痕患儿,瘢痕形成至开始治疗时间1个月-1年,平均3.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平均8.7分。1%曲安奈德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以1:2稀释,注射入瘢痕核心。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Surgical模式,光斑直径0.5mm,能量6-8J/cm^(2),间隔3mm行人工点阵打孔。治疗间隔时间30-60天。结果22例患儿行曲安奈德注射及人工点阵打孔1-3次,以瘢痕平坦软化为治疗终点,平均1.6次,经4-16月(平均8个月)随访,18例瘢痕软化平坦,3例瘢痕轻度增生,1例变化不明显,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终点温哥华瘢痕评分1-8分,平均3.2分。结论CO_(2)点阵激光结合低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儿童面部增生性瘢痕,患儿几乎无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点阵激光 曲安奈德 面部增生性瘢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551-551,共1页
2008年2月~2009年11月,我们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面部增生性瘢痕 疗效观察 注射治疗 2009年 皮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激光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及对VSS评分和瘙痒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茜 马瑛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研究瘢痕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激光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对VSS评分和瘙痒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西京医院整形科就诊的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15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经简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1例;A组采用手术... 目的:研究瘢痕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激光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对VSS评分和瘙痒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西京医院整形科就诊的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15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经简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1例;A组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B组采用瘢痕注射联合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C组采用瘢痕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激光的治疗方法;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3个月复诊时比较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分、瘙痒和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疗效等级、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236、P≤0.001,χ^(2)=9.590、P=0.008),C组临床痊愈比例、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临床痊愈比例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VSS量表瘢痕的厚度、瘢痕的色泽、瘢痕的血管分布、瘢痕的柔韧度评分及总分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瘢痕的厚度色泽、血管分布、柔韧度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其中C组治疗后瘢痕的厚度、瘢痕的色泽、瘢痕的血管分布、瘢痕的柔韧度的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A组、B组(P<0.05);C组T1、T2时间VSS量表瘢痕的厚度、瘢痕的色泽、瘢痕的血管分布、瘢痕的柔韧度评分及总分差值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三组治疗前NR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C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P<0.05);C组T1、T2时间NRS评分和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水疱、皮肤肿胀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其中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瘢痕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激光治疗能有效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显著降低VSS评分和瘙痒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增生性瘢痕 瘢痕注射 手术切除 激光治疗 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 瘙痒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面具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43例 被引量:9
6
作者 严刚 谢丽华 +4 位作者 李武全 陈斌 梅杜 支燕 付晋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7-429,共3页
对于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以往常采用外涂药物、贴硅胶片和应用弹力面罩等方法治疗.由于面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眼、鼻、口周瘢痕行局部压力治疗效果不佳;弹力面罩开孔处压力较小,影响疗效.本单位2005年开始研制透明面具,用于治疗面部... 对于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以往常采用外涂药物、贴硅胶片和应用弹力面罩等方法治疗.由于面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眼、鼻、口周瘢痕行局部压力治疗效果不佳;弹力面罩开孔处压力较小,影响疗效.本单位2005年开始研制透明面具,用于治疗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该法效果良好,使用后瘢痕表面平整,增生受抑,挛缩不明显,有利于固定面部;因材料透明,治疗过程中易观察、修整,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增生性瘢痕 治疗效果 透明 面具 烧伤后生性瘢痕 弹力面罩 解剖结构 口周瘢痕
原文传递
面部烧伤后增生期瘢痕的护理研究
7
作者 吴晓华 陈明珠 《临床医学美容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22-123,共2页
目的 寻找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压力法、硅凝胶法、压力联合硅凝胶法三种护理方法在面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压力联合硅凝胶应用的效果最佳,硅凝胶法其次,压力法再其次。结论:在面部增生性... 目的 寻找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压力法、硅凝胶法、压力联合硅凝胶法三种护理方法在面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效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压力联合硅凝胶应用的效果最佳,硅凝胶法其次,压力法再其次。结论:在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护理中,应优无选用综合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增生性瘢痕 护理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文艺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9期142-142,144,共2页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及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面部增生性瘢痕及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320例,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中,有80例治疗1次,76例治疗2次,104例治...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及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面部增生性瘢痕及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320例,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中,有80例治疗1次,76例治疗2次,104例治疗3次,60例治疗4次,痊愈率39%,显效率57.2%,有效率96.20%。结论:术前和术中有效的心理护理与沟通能够有效地解除面部瘢痕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障碍,降低患者感染和瘢痕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增生性瘢痕 痤疮凹陷性瘢痕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内垂直切口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13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军涛 王洪涛 +2 位作者 李军 高晓文 何亭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9-310,共2页
面部是烧伤的常见部位之一,面部深度烧伤后遗留的增生性瘢痕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极易因瘢痕挛缩导致五官移位或畸形。另外,由于面部皮肤的特殊性,皮片移植或远位皮瓣转移修复后,皮肤颜色等与周围健康皮肤有较大差异。应用... 面部是烧伤的常见部位之一,面部深度烧伤后遗留的增生性瘢痕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极易因瘢痕挛缩导致五官移位或畸形。另外,由于面部皮肤的特殊性,皮片移植或远位皮瓣转移修复后,皮肤颜色等与周围健康皮肤有较大差异。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临床医师可充分利用面部或相邻部位的正常皮肤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面部增生性瘢痕 面部深度烧伤 烧伤患者 垂直切口 置入 瘢痕挛缩 面部皮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