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肌松剂麻醉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监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权 刘尚明 +4 位作者 鄢建勤 袁贤瑞 姜维喜 罗端午 黄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肌松剂辅助麻醉对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科在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全麻下所行的120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面神经监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自发... 目的探讨肌松剂辅助麻醉对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科在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全麻下所行的120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面神经监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自发连续肌电图(online EMG)和间断面神经疑似组织电刺激诱发肌电图(triggered EMG)监测。结果多数患者online EMG监测未出现有指导意义的肌电信号。triggered EMG监测可示踪面神经的解剖行程,且不同刺激电流所诱发的肌电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肿瘤全切后,直接刺激面神经脑干端可诱发面肌动作电位的最小电流为0.4mA,最大为13.8mA。若面神经结构功能基本完整,刺激电流主要在0.4~4mA之间,相应术后近期面神经功能优良(H—BⅠ~Ⅱ级)率为63.3%(76/120),而刺激电流2mA以下诱发面肌电位波幅和/或波形下面积达0.1mV以上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优良率达100%。结论低剂量非去极化肌松剂辅助麻醉下面神经triggered EMG监测对术中面神经解剖定位、功能判定和术后功能预测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剂 神经 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曲库铵对耳外科手术面神经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孟秀丽 王军 张利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目的探讨肌松剂阿曲库铵对面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慢性中耳炎须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20例,全麻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利多卡因0.5—1mg/kg,丙泊酚2mglkg,氯化琥珀胆碱1.5mg/kg依次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 目的探讨肌松剂阿曲库铵对面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慢性中耳炎须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20例,全麻诱导均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利多卡因0.5—1mg/kg,丙泊酚2mglkg,氯化琥珀胆碱1.5mg/kg依次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行右手拇内收肌肌松监测,用Medtronic多功能神经监测仪行面神经功能监测。术中刺激面神经引出面肌收缩肌电图之前不用肌松剂,而以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注维持麻醉。记录神经肌肉接头完全不被阻滞时的刺激电流阈值,术中刺激面神经成功引出面肌收缩肌电图信号之后,再给予阿曲库铵0.5mg/kg,神经肌肉接头达100%阻滞后再次刺激面神经,记录能够引出肌电图信号的刺激电流闷值。结果术中给予阿曲库铵前后均能维持患者麻醉平稳,安静不动;阿曲库钱应用后达到100%神经肌肉接头阻滞时,刺激面神经时面部肌肉收缩的肌电图信号依然能够引出,但刺激电流阈值从(0.224-0.09)mA增大至(0.394-0.17)mA(t=-8+643,P=0.000)。结论阿曲库铵应用后周围神经肌肉阻滞达100%时依然可以进行面神经监测,但刺激电流阌值显著增大;可以在不用肌松剂的情况下,只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维持乳突根治手术的麻醉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面神经监测 乳突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对全麻术中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慧敏 刘锦星 +3 位作者 仇琳 刘文辉 陈欢 姜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需要监测面神经的颅颌面手术中,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进行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并确定其合适的肌松程度。方法:选择107例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需行颅颌面择期手术及面神经监测的患者,术中使用异丙酚... 目的:探讨在需要监测面神经的颅颌面手术中,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进行面神经监测的可行性,并确定其合适的肌松程度。方法:选择107例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需行颅颌面择期手术及面神经监测的患者,术中使用异丙酚、咪唑安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实施全凭静脉麻醉(TIVA)维持全麻,术中由外科医师分别在TOF%(T4/T1)及T1%(T1/T0)处于不同肌松区间时刺激面神经,记录不同肌松程度下面神经肌电图(EMG)的反应及数值,同时记录术中患者体动评分及是否存在呼吸机对抗。采用SPSS 26.0软件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面神经监测最佳肌松临床界值;χ2检验分析体动评分及麻醉机对抗与不同肌松程度的关系。结果:面神经监测有效的最佳肌松临床界值TOF%为15%,T1%为35%,T1%优于TOF%;TOF%>50%、T1%>60%时,患者在术中可能出现体动,呼吸机对抗增加。结论:全麻使用顺式阿曲库铵部分肌松状态下可有效进行面神经监测,适合的肌松范围推荐TOF%为15%~50%,T1%为3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 部分肌松 肌松监测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泵注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恒兴 熊利泽 +2 位作者 汪晨 林菁菁 曾毅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麻醉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进行面神经监测手术患者15例,麻醉快速诱导后,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术中监测面神经的肌电传导功能,观察患者血流...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麻醉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进行面神经监测手术患者15例,麻醉快速诱导后,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术中监测面神经的肌电传导功能,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发生情况以及停药后清醒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可有效监测面神经的肌电传导功能,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且无明显的体动现象;停药后清醒速度快。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是可行的,且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面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面神经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纪树芳 陈学华 +2 位作者 李卡凡 蔡小剑 许耀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面神经监测下完成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1例,术中在解剖定位的基础上用面神经监测仪确认面神经的走行,尤其经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过程中实时监测预防损伤面神经,记录开放...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面神经监测下完成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1例,术中在解剖定位的基础上用面神经监测仪确认面神经的走行,尤其经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过程中实时监测预防损伤面神经,记录开放前后刺激阈值。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前移1例。完成完壁式手术的21例患者中,面隐窝进路开放后鼓室前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38~0.90mA,平均(0.66±0.16)mA,开放后面神经乳突段刺激阈值为0.16~0.43mA,平均(0.32±0.09)mA。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缺损4例。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即发性或迟发性面瘫。术后半年全部干耳。结论面神经监测仪能在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有效识别面神经,有助于扩大面隐窝的开放范围、彻底清除病灶而不增加面神经损伤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壁式鼓室成形术 面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面神经监测下腮腺手术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亚红 蔡勤芳 +1 位作者 陈惠荣 李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中的面神经实时监测下面神经肌电活动收集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 目的观察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中的面神经实时监测下面神经肌电活动收集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3μg/ml(A组)、4μg/ml(B组)、5μg/ml(C组)时,观察血压、心率及面神经肌电活动波形的振幅变化(振幅大于100mV监测有效),同时记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结果神经监护仪所收集的面神经电活动振幅均大于350mV,全组患者的面神经实时监控均未中断;不同血浆浓度丙泊酚输注时,面神经肌电反应波形的振幅无明显差异性。A组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BIS值在40~45之间。B、C组血压、心率比术前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1),BIS值在30~40之间。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既能维持腮腺肿物切除及面神经探查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又不会影响面神经功能的监测,而且苏醒迅速,神经监测手术中可以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锦星 黄慧敏 +2 位作者 董翔 劳蔚 施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S组)和全凭静脉组(V组)(n=35)。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0例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S组)和全凭静脉组(V组)(n=35)。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复合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V组则仅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使用肌松监测仪测定拇指内收肌的4个成串刺激(TOF)反应,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深度阻滞恢复时间(T1的出现时间)、T150%及TOF 90%恢复时间。术中采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2组患者在T150%时监测的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术中发生体动与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拔管时间。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S组T1的出现时间晚于V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T150%及TOF 90%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2组患者在T150%时均能成功获得面神经监测信号。2组均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V组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轻微体动。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均能满足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手术要求,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更早地获得面神经电生理信号,而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预防术中体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面神经监测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科手术中面神经监测仪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许安廷 丁寿玲 +2 位作者 丁元萍 荣宝刚 陈瑛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57-258,共2页
目的 :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2例耳科手术时 ,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面神经 ,并比较手术时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情况与面神经电流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6例面神经骨管完整患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4 1~ 0 .9... 目的 :探讨面神经监测仪在耳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2例耳科手术时 ,用面神经监测仪监测面神经 ,并比较手术时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情况与面神经电流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6例面神经骨管完整患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4 1~ 0 .97mA ;12例面神经骨管缺损但表面有黏膜及软组织覆盖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0 8~ 0 .2 6mA ;4例面神经直接暴露者的电流刺激阈值为 0 .0 6~ 0 .16mA。经统计学分析 ,3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耳科手术时应用面神经监测仪可判断面神经骨管状况及探测面神经走行 ,是耳科手术时防止面神经损伤的有效辅助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面神经 面神经监测 外科手术 耳鼻喉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剂量肌松麻醉下面神经监测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丽安 陈骏萍 胡宝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1期1751-1752,共2页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面神经监测可减少手术导致的医源性面神经损伤发生,避免患儿术后神经并发症。作者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观察亚临床剂量肌松麻醉下,面神经监测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是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面神经监测可减少手术导致的医源性面神经损伤发生,避免患儿术后神经并发症。作者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观察亚临床剂量肌松麻醉下,面神经监测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耳蜗植入术 面神经监测 临床剂量 小儿 麻醉 肌松 医源性面神经损伤 神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连堃 陈晓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6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术中不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研究组... 目的分析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术中不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研究组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检测记录,不仅能够保证肿瘤的完全切除,而且能够更好地对面神经进行保护,尽量避免损害面神经,有利于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技术 神经 面神经功能 预后 保留率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监测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展 龙益兴 +2 位作者 林开春 朱能 应根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监测对手术并发症影响。方法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B组行无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经0.5~3年随访,观...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监测对手术并发症影响。方法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B组行无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经0.5~3年随访,观察并发症和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中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1例(7.1%);面瘫:A组0,B组2例(14.3%)。Frey综合征:A组0,B组0,出血量:A组(50.3±2.4)ml,B组(75.8±2.6)ml。手术时间:A组(1.3±0.2)h,B组(1.8±0.2)h。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走形准确判断,减少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面神经损伤 外科手术 面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海民 蒋秋华 +1 位作者 叶新运 曾海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3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室2007年1月-2012年1月普通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的25例患者(未监测组)与2012年2月-2016年2月术中行监测的27例患者(监测组)的听...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室2007年1月-2012年1月普通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的25例患者(未监测组)与2012年2月-2016年2月术中行监测的27例患者(监测组)的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未监测组的肿瘤全切少于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78)。未监测组死亡1例,监测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监测组仅1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少于监测组的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8,P=0.001)。两组术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82,P=0.004)。结论: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的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 解剖及功能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结合面神经监测在中耳胆脂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建洪 黄榆岚 +6 位作者 罗小邹 龙盈 刘梅 郭大燕 龚丽梅 邹爽 陈小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结合面神经监测在中耳胆脂瘤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104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双镜+面神经监测组35例、耳显微镜+面神经监测组35例和单纯耳显微镜组34例。对三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干耳占比、有无鼓膜穿孔、是否面瘫、术前...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结合面神经监测在中耳胆脂瘤术中的应用。方法纳入104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双镜+面神经监测组35例、耳显微镜+面神经监测组35例和单纯耳显微镜组34例。对三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干耳占比、有无鼓膜穿孔、是否面瘫、术前术后气骨导听力情况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镜+面神经监测组、显微镜+面神经监测组、单纯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34±11.87)min、(121.71±13.32)min、(130.56±19.97)min,术后胆脂瘤复发率分别为5.71%、25.71%、26.47%,双镜联合结合面神经监测组用时最短、复发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1个月干耳占比分别为85.7%、60%、61.7%,鼓膜穿孔数分别为4例、3例、5例,术后气骨导听力变化分别为(12.46±4.93)dB、(12.17±4.84)dB、(11.79±3.72)dB,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显微镜组术后出现1例短暂面瘫。结论双镜联合结合术中面神经监测可以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胆脂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Microscopy) 胆脂瘤 中耳(Cholesteatoma Middle Ear) 面神经损伤(Facial Nerve Injuries) 耳内镜检查(otoendoscopy) 双镜联合(dual-mirror combination) 面神经监测(facial nerve monitoring) 复发率(recurrence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穗俊 许耀东 +4 位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张志钢 刘翔 陈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均无面瘫,术后2例出现Ⅲ级面瘫,2个月内恢复;6例外伤性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Ⅰ级者4例;1例贝尔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Ⅲ级;7例颞骨恶性肿瘤,4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术后恢复至Ⅰ~Ⅲ级;5例岩尖胆脂瘤,2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II~Ⅲ级,术后9个月恢复正常;2例梅尼埃病患者,1例术后无面瘫,1例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5例第一鳃沟瘘管及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均无面瘫。结论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描记(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及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神经外科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媛 刘文科 惠旭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529,共4页
听神经瘤手术目前已从拯救患者生命提升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而术中保护面神经对于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保护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实时精确辨认和定位面神经,还可评估面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目前... 听神经瘤手术目前已从拯救患者生命提升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而术中保护面神经对于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保护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实时精确辨认和定位面神经,还可评估面神经功能的完整性.目前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触发肌电图、自发肌电图及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本文将对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及其技术陷阱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生命质量 面神经功能 肌电图 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 经颅 患者术后
原文传递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耀东 陈穗俊 +6 位作者 郑亿庆 刘伟 区永康 刘翔 张少燕 徐秀娟 邓跃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一鳃沟瘘管,2例颈静脉区肿瘤,1例梅尼埃病均无出现面瘫,1例梅尼埃病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术前有面瘫6例中,1例岩尖胆脂瘤完全恢复,3例外伤性面瘫术后恢复至Ⅰ级,1例颞骨癌术中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和1例贝氏面瘫术后恢复至Ⅲ级。[结论]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侧颅底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可松对中耳-乳突手术面神经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冷同嘉 赵毅 +6 位作者 张炳熙 戴海江 杨庆文 张晓君 高玉红 李天佐 米京生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1期490-492,共3页
目的:评价中耳-乳突手术全麻时使用肌松剂本可松对面神经监测(FNM)的影响。方法:对44 例(45耳)中耳乳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行FNM。38 耳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麻组),7 耳采用局麻(局麻组)。并对全麻组中1... 目的:评价中耳-乳突手术全麻时使用肌松剂本可松对面神经监测(FNM)的影响。方法:对44 例(45耳)中耳乳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行FNM。38 耳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麻组),7 耳采用局麻(局麻组)。并对全麻组中10 例应用加速度仪(ACCG)作神经肌肉传导监测,观察FNM 诱导出面肌动作电位与尺神经-肌肉阻滞之不同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尺神经-肌肉阻滞之不同程度恢复阶段内(即T4/T1 值在18% ~98% 范围),都可消除肌颤对FNM 干扰。全麻组34 耳(89.5% )术中均可顺利诱发面肌动作电位,且麻醉平顺,可控性好。结论:对儿童或中耳-乳突病变复杂的成年患者,术中须行F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中耳乳突手术 本可松
原文传递
面神经监测在耳神经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高志强 《耳鼻喉学报》 1997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耳部外科手术 神经颅底 面神经监测
全文增补中
不同麻醉方法在听神经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聂颖 李韧韧 +4 位作者 冯毅刚 张良 杨明明 谢凡 张少填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比较无肌松剂辅助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这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听神经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麻醉科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无肌松剂辅助全麻下行听神经瘤切除加面神经... 目的探讨比较无肌松剂辅助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这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听神经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麻醉科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无肌松剂辅助全麻下行听神经瘤切除加面神经监测63例,其中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32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31例。比较2组患者人室(T0)、切皮(T1)、探查面神经走行(T2)、处理脑干面肿瘤(T3)、术毕(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l、体动及面神经监测情况。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术中MAP、HR平稳,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相同时间点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T2、T3时MAP较高、H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体动并收集到有意义的自发肌电信号,监测成功率100%。结论无肌松剂辅助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这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监测要求,麻醉效果亦可满足手术要求,其中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肌松剂 神经 面神经监测
原文传递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降低桥小脑角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新厂 王向阳 韩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降低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2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采用Hou... 目的:观察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降低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2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采用House-Brackmann标准对患者围术期面神经功能等级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试验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较对照组减轻,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保护桥小脑角脑膜瘤手术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明显,并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临床积极中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肿瘤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后并发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