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石膏的清热效用论治面游风
1
作者 于水情 周昕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7-89,共3页
面游风,西医称“脂溢性皮炎”,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皮肤病。该病常由风热或湿热邪气引起,因而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加入石膏以清热可收获不错的疗效。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跟师学习,以石膏的清热效用为基础... 面游风,西医称“脂溢性皮炎”,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皮肤病。该病常由风热或湿热邪气引起,因而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加入石膏以清热可收获不错的疗效。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跟师学习,以石膏的清热效用为基础,分别从脏腑、经络、部位三方面探究石膏在中药治疗面游风中发挥的清热作用,并论述了在治疗的不同阶段石膏的使用剂量,以期为临床中药治疗面游风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游风 脂溢性皮炎 辨证论治 石膏 清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经风热辨治面游风经验举隅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鹏飞 丛琳 +2 位作者 贾九丽 王晓晴 王丽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1期47-47,49,共2页
王丽芬副教授认为肺经风热为面游风的常见证型,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达邪",以桑菊饮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面游风 脂溢性皮炎 桑菊饮 肺经风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洗方治疗面游风56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杨巧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167-167,共1页
目的观察脂洗方治疗面游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面游风患者给予脂洗方外洗,疗程3周。结果痊愈28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28%。结论脂洗方外洗治疗面游风起效快,疗效确切。
关键词 面游风 中药 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理论治疗面游风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亚文 程宏斌 黄佳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159-16162,共4页
“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理论出自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中的《脉法》篇,其对疾病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程宏斌教授通过临床诊疗,总结了治疗面游风病症的经验,他在临床上将“面游风”分为“虚”、“实”两证,并基于“治病者取有余而... “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理论出自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中的《脉法》篇,其对疾病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程宏斌教授通过临床诊疗,总结了治疗面游风病症的经验,他在临床上将“面游风”分为“虚”、“实”两证,并基于“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理论,系统探究两证治疗“面游风”的诊疗思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游风 马王堆 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 临床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游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洪冠琳 孙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89-192,共4页
面游风,相当于西医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皮肤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对于容貌的重视,患者对于疗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了相关医疗技术的提高。本文通过总... 面游风,相当于西医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皮肤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对于容貌的重视,患者对于疗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了相关医疗技术的提高。本文通过总结目前此病的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探讨未来此病治疗的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及改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游风 脂溢性皮炎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余先华 马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6年第1期107-108,共2页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的"面游风"范畴,或者又叫"白屑风"。单独用西药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但治愈率不高,而且容易复发。笔者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的"面游风"范畴,或者又叫"白屑风"。单独用西药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但治愈率不高,而且容易复发。笔者于2013年3月-2013年9月对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1例典型面部脂溢性皮炎[1]患者随机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脂溢性皮炎 临床观察 白屑风 面游风 炎症性皮肤病 皮脂溢出 随机双盲对照 大便稀溏 皮脂分泌亢进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换肌丸加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生存质量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素清 任宇坤 《内蒙古中医药》 2018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祛风换肌丸加减治疗面部风热血燥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面部风热血燥型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汤药祛风换肌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祛风换肌丸加减治疗面部风热血燥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面部风热血燥型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汤药祛风换肌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25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15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相比较,治疗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换肌丸加减治疗风热血燥型脂溢性皮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换肌丸 面游风 风热血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方联合吡美莫司软膏在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华娟 游桦 陈英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前临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常选用具有杀菌消炎作用的外用软膏,吡美莫司软膏其渗透作用明显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患者用药后皮肤常见灼烧感,导致患者抓挠次数增多,增加了皮肤感染率,影响治疗[1]。中医学理论认为,面部溢脂性皮炎属于“... 目前临床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常选用具有杀菌消炎作用的外用软膏,吡美莫司软膏其渗透作用明显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患者用药后皮肤常见灼烧感,导致患者抓挠次数增多,增加了皮肤感染率,影响治疗[1]。中医学理论认为,面部溢脂性皮炎属于“白屑风”“面游风”的范畴,多因风热之邪侵犯机体,邪气淤阻肌肤,或因机体湿热之气过重而致湿热滞留所引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之邪 部脂溢性皮炎 中医学理论 吡美莫司软膏 清热利湿方 白屑风 面游风 渗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颗粒湿敷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观察
9
作者 秦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4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颗粒湿敷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S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21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面部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颗粒湿敷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S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2021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面部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地氯雷他定片加rh-EGF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颗粒湿敷治疗,持续用药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的73.33%(22/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红斑、鳞屑及瘙痒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颗粒湿敷联合rh-EGF凝胶可提高面部SD的治疗效果,加快皮损、瘙痒等症状消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游风 部脂溢性皮炎 中药复方颗粒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湿热证)临床观察
10
作者 何涯含 梁静妮 侯益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2期4532-4535,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湿热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中江县人民医院SD(湿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 目的观察苦参汤治疗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湿热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中江县人民医院SD(湿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苦参汤外洗,对照组予2%酮康唑洗剂外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IL-6、IL-8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症状评分、IL-6、IL-8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苦参汤治疗SD(湿热证)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6、IL-8水平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游风 脂溢性皮炎 湿热证 苦参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11
作者 闵娜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16期8-10,共3页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常出现在青少年的头皮、面部、胸背部及会阴部等地方,表现为红斑性皮疹、油腻性鳞屑和难以忍受的瘙痒。本文介绍青少年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帮助青少年恢复肌肤健康。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脂溢...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常出现在青少年的头皮、面部、胸背部及会阴部等地方,表现为红斑性皮疹、油腻性鳞屑和难以忍受的瘙痒。本文介绍青少年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帮助青少年恢复肌肤健康。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的认识脂溢性皮炎在中医中被称为“面游风”或“白屑风”,是一种常见且病程较长的浅表性、具有炎症特性的皮肤病。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脂溢性皮炎 白屑风 面游风 会阴部 皮肤病 浅表性 胸背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临床的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运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5Z期105-105,共1页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方法主要用中草药煎剂口服,部分病例配合中草药煎汤外洗。结果该方治疗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良好。结论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有较广泛的用处。
关键词 消风散 瘾疹 面游风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五花汤”治疗红斑性皮肤病验案3则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河辉 王子雄 是娴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63-64,共2页
凉血五花汤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是赵炳南老先生的众多经验方中一首比较著名的方剂,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凉血五花汤由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及野菊花组成,具有凉血活血、疏风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发斑、... 凉血五花汤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是赵炳南老先生的众多经验方中一首比较著名的方剂,在中医皮肤科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凉血五花汤由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及野菊花组成,具有凉血活血、疏风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致的皮肤病。方中凌霄花凉血活血泻热为主,玫瑰花及红花理气活血化瘀,鸡冠花疏风活血,野菊花清热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五花汤 日晒疮 面游风 风热疮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的脂溢性皮炎辨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晶晶 李茂 郝平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收集整理《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脾胃与皮肤的生理功能认识,阐述"阳道实,阴道虚"这一脾胃生理病理特性在脂溢性皮炎发生、辨治及用药中的应用。"阳道实,阴道虚"即胃病多实、脾病多虚,脾胃这一生理病理功能是脂溢... 收集整理《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对脾胃与皮肤的生理功能认识,阐述"阳道实,阴道虚"这一脾胃生理病理特性在脂溢性皮炎发生、辨治及用药中的应用。"阳道实,阴道虚"即胃病多实、脾病多虚,脾胃这一生理病理功能是脂溢性皮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上应注重恢复脾胃正常功能。对以"阴道虚"即"脾不升清"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益胃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对以"阳道实"即"胃不降浊"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选用"宣白承气汤";对"阴阳夹杂"的患者即"脾胃虚实共见"的患者,可选用"除湿胃苓汤"为基础方加减。"阳道实,阴道虚"阐述了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可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并可用于脂溢性皮炎的辨证及用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面游风 阳道实 阴道虚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加减治疗上部疮疡和皮肤病38例小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业轩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4-15,共2页
1985~1987年,笔者应用银翘散加减内服为主治疗发于人体上部(胸廓以上)或病变以上部为主的疮疡、皮肤病38例,效果满意,现小结于下。一、临床资料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岁;病起于春末8例,夏季16例,初秋7例,初冬7例;诊... 1985~1987年,笔者应用银翘散加减内服为主治疗发于人体上部(胸廓以上)或病变以上部为主的疮疡、皮肤病38例,效果满意,现小结于下。一、临床资料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岁;病起于春末8例,夏季16例,初秋7例,初冬7例;诊断为颈痈3例,暑疖5例,瘾疹7例,风热疮4例,头面部湿疮,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各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加减 疮疡 风热疮 瘾疹 湿疮 颈痈 清热解毒散结 面游风 暑疖 疡科心得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中医内外治法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经验浅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颖 邓卫芳 王友球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8-59,71,共3页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又名脂溢性湿疹,好发于头皮、颜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域,成人和新生儿多见,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脂溢性皮炎是常见皮肤病,历代文献记载的病名有“头风白屑”“面游风”“白屑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又名脂溢性湿疹,好发于头皮、颜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域,成人和新生儿多见,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脂溢性皮炎是常见皮肤病,历代文献记载的病名有“头风白屑”“面游风”“白屑风”等,如清代祁坤《外科大成·面部》有:“面游风,初发微痒,次如蚁行。面目俱肿,更兼痛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面游风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针联合围刺治疗脂溢性皮炎案
17
作者 朴寿根 田雅云 +3 位作者 申善美 冯楠楠 杨佳曼 黄正瑜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2期97-98,共2页
该文采用脐针疗法联合局部围刺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治疗脂溢性皮炎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皮炎 面游风 脐针 天枢 围刺 八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溢1号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36例临床观察
18
作者 张源 《慢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12X期122-122,共1页
目的:观察脂溢1号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服用脂溢1号方汤剂治疗,治疗二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治愈8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结论脂溢1号方在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中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肺胃热盛 临床观察 面游风 中医皮肤科 临床疗效 目浮肿 外科真诠 皮脂溢出 风燥 血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疹
19
《医学文选》 1991年第5期56-57,共2页
因发病部位不同,俗称各异,若遍及全身者称漫淫疮;面部称面游风;耳部称旋耳疮;乳头部称乳头风;脐部称脐疮;阴囊部称绣球风、肾囊风;肘窝部和膝窝部称四弯风;背部称疮;手掌部称鹅掌风;小腿部称温臁疮;肛门部称圈癣;婴儿湿疹称奶癣、胎(疒... 因发病部位不同,俗称各异,若遍及全身者称漫淫疮;面部称面游风;耳部称旋耳疮;乳头部称乳头风;脐部称脐疮;阴囊部称绣球风、肾囊风;肘窝部和膝窝部称四弯风;背部称疮;手掌部称鹅掌风;小腿部称温臁疮;肛门部称圈癣;婴儿湿疹称奶癣、胎(疒呙)疮;也有恶疮、湿毒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湿疹 发病部位 旋耳疮 乳头风 面游风 肛门部 婴儿湿疹 鹅掌风 四弯风 乳头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的辨证论治
20
作者 于慎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89年第4期9-10,13,共3页
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不但对某些结缔组织疾病有时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并降低其副作用. 由于结缔组织病往往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症状十分复杂,除个别病种外,其他大多数病种... 现代临床实践证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不但对某些结缔组织疾病有时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并降低其副作用. 由于结缔组织病往往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症状十分复杂,除个别病种外,其他大多数病种很难硬性归属于中医某病,随其表现不同,他们(有时是同一种疾病)可分属于中医的阴阳毒、狐惑病、面游风、痹证、皮痹、脉痹、虚损、水肿、眩晕、痰核、症瘕……;另外,本类疾病虽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但仍各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狐惑病 面游风 脉痹 结缔组织疾病 阴阳毒 虚损 其他免疫抑制剂 痰核 症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