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海燕 卢运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73-175,共3页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浸润性宫颈癌多由高危型HPV感染所致。筛查准确率、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提高的同时,感染检出率也提升,继而降低HPV感染宫颈癌。但与此同时,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率有所提升。宫...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浸润性宫颈癌多由高危型HPV感染所致。筛查准确率、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提高的同时,感染检出率也提升,继而降低HPV感染宫颈癌。但与此同时,非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病率有所提升。宫颈腺癌是此类疾病中的常见病理分型,包括集中常见类型。由于发病率不高、症状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常规筛查及时发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尽早明确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病理学在今后该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由此,本文从发病机制入手,总结不同分型腺癌的病理学特点,旨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非hpv感染 病理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非HPV相关性胃型腺癌的临床特征
2
作者 黄宗燕 李巧芬 +3 位作者 陈佩琳 向慧敏 曾向阳 肖松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0-1411,共12页
目的:宫颈胃型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无相关性,早期诊断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非HPV相关性胃型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总结相关经验,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识别... 目的:宫颈胃型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无相关性,早期诊断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非HPV相关性胃型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总结相关经验,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识别能力。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23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收治的21例宫颈胃型腺癌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HPV/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结果,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诊断方式,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18)分期,治疗情况及随访结局等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回归法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18~67(48.4±12.0)岁。首发症状为明显阴道流液13例,阴道排脓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3例,同房出血2例,经期延长1例,下腹坠胀1例。除2例无性生活者外,其余患者均行TCT、HPV检测,其中HPV阴性17例、阳性2例(16型1例、未分型1例);TCT阴性13例,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2例,不典型腺细胞无具体指定(atypical glandular cells-not otherwise specified,AGC-NOS)1例,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1例,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2例。术前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6例(6/12)、CA125升高4例(4/21)、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升高3例(3/13)、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升高1例(1/19)。术前行B超检查者21例,考虑宫颈恶性肿瘤9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1例;行盆腔MRI检查者17例,考虑宫颈恶性肿瘤9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2例;行盆腔CT检查者9例,考虑宫颈恶性肿瘤7例。术前病理检查1次者9例,确诊率为33.3%(3/9),2次者7例,确诊率为71.4%(5/7),3次者5例,确诊率为100%(5/5);总确诊率为61.9%(13/21)。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ⅠB3期2例,ⅡA1期1例,ⅡA2期1例,ⅡB期2例,ⅢC1p期7例,ⅢC2p期4例。宫旁浸润7例,阴道残端癌残留2例,深间质浸润(浸润深度≥1/2)19例,淋巴管或血管间隙浸润15例(71.4%),神经侵犯9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例。随访时间为13.5(3.5~28.0)个月,13例未复发,7例复发(6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5~28.0(22.7±1.8)个月,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3.5~28.0(20.4±2.3)个月。患者OS与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管或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均无关(均P>0.05)。Cox回归分析示年龄、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管或血管间隙浸润、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DFS、OS均无关(均P>0.05)。结论:宫颈胃型腺癌临床上罕见,容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率低,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预后差。临床上对HPV阴性伴有明显阴道流液者,应警惕此病,可采用多次多点、获得较深组织的活检方式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胃型腺癌 非hpv感染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与特殊类型宫颈腺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钟林 周琦 +2 位作者 王海霞 何密斯 邹冬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宫颈特殊类型腺癌分为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型和非HPV感染相关型,探讨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美国SEER数据库共468例宫颈特殊类型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HPV感... 目的:本研究将宫颈特殊类型腺癌分为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相关型和非HPV感染相关型,探讨不同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美国SEER数据库共468例宫颈特殊类型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HPV感染相关型(HPV-associated adenocarcinoma,HPVA)组和非HPV感染相关型(non-HPV-associated adenocarcinoma,NHPVA)组,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K-M法、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NHPVA组比HPVA组期别更晚(P=0.001),肿瘤分化更差(P<0.05)。肿瘤相关死亡率在NHPVA组(70/205,34.1%)明显高于HPVA组(53/263,20.2%),NHPVA组总体预后差于HPVA组(P=0.001)。5个病理亚型间预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浆液性癌预后最差。结论:基于是否感染HPV对宫颈特殊类型腺癌进行分类能预测患者预后,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将对临床工作产生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管型腺癌 hpv感染相关型 非hpv感染相关型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1甲基化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林珺 黄勉 +2 位作者 金琼 沈张 吴三山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甲基化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的267例非16/18型H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 目的探讨宫颈癌甲基化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的267例非16/18型HR-HPV阳性的女性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PAX1检测、TCT检测,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转诊阴道镜检出率。结果PAX1检测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43.90%,阳性预测值为28.99%,阴性预测值为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200,P<0.05);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6.20%,特异度为14.00%,阳性预测值为21.70%,阴性预测值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045,P<0.05)。两种筛查方法比较TCT的灵敏度高于PAX1检测,PAX1检测的特异度高于TCT检测,PAX1检测与金标准的Kappa值大于TCT与金标准的Kappa值,PAX1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优于TCT与金标准;TCT检测阳性转诊阴道镜检率为88.01%(235/267),PAX1检测阳性转诊阴道镜检率为63.30%(169/267),PAX1检测与TCT检测比较,阴道镜检率减少24.72%。结论对于非16/18型HR-HPV感染人群采用PAX1检测,可以降低长期随访人群的恐慌,避免过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检测 16/18型高危型hpv感染 HR-hpv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5
作者 周钰伟 汪延 +4 位作者 王岳鹏 曾觅觅 陈永菊 黄志权 黄子贤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8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例经CO_(2)激光治疗的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患儿于全身麻醉下切取左唇病变组织行病理活检,诊断为面部乳头状瘤;全麻下使用CO_(2)... 目的探讨CO_(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例经CO_(2)激光治疗的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患儿于全身麻醉下切取左唇病变组织行病理活检,诊断为面部乳头状瘤;全麻下使用CO_(2)激光对病变组织分次进行手术消融,术后予以红霉素软膏涂布于术区,共治疗3疗程。患儿手术期间或术后无并发症,面部容貌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文献回顾表明,目前CO_(2)激光已广泛应用于切除各种体表病变,临床上多使用功率10~50 W、波长10.6μm的连续式CO_(2)激光对表浅组织病变进行治疗,可实现对病变组织的精确汽化切除,出血量少,效果良好。结论CO_(2)激光用于切除患儿面部乳头状瘤,精准微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婴幼儿 颌面部 非hpv感染 面部软组织发育 浅表组织病变 CO_(2)激光 精准治疗 微创治疗 分期手术 容貌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宫颈腺癌特异性预后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6
作者 周丽 刘亚 +7 位作者 季星利 李晓妹 彭豆豆 崔家旗 邓丹 马立 陈婷婷 杨帆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目的分析HPV感染相关型(HPVA)和非HPV感染相关型(NHPVA)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2015年确诊的1219例HPVA和701例NHP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 目的分析HPV感染相关型(HPVA)和非HPV感染相关型(NHPVA)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2015年确诊的1219例HPVA和701例NHP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构建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宫颈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列线图评估多指标联合预测疾病进展的价值。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图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判别能力。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PVA患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FIGO分期,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方式是CSS的独立影响因素。NHPVA患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M分期,FIGO分期,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与否是CS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HPVA和NHPVA的个体化预测生存率列线图,一致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确立了HPVA和NHPVA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预测效果良好,具有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生存预后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hpv感染相关型 非hpv感染相关型 生存分析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