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T2联合晚期钆增强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阔 周宁天 +2 位作者 吴丹 魏赟晨 占伊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晚期钆增强(LGE)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133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晚期钆增强(LGE)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133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晚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LGE⁃CMR)扫描。根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n=17)和非MACE组(n=116),对比两组临床资料、sST2、LGE评分情况。COX回归分析血清sST2、LGE评分与NIDCM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sST2、LGE评分对NI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血清sST2、LGE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提示血清sST2、LGE升高是NIDC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sST2、LGE评分联合预测NIDCM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0.733,特异度为0.839,曲下线面积(AUC)为0.824,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sST2、LGE与NIDCM患者预后存在密切联系,二者联合应用在NIDCM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晚期钆增强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ept法和SAX法测量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初始T_(1)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平 周晖 +4 位作者 唐海雄 李文韬 周漠玲 陈荣 周高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需包括短轴全部心肌(the whole short axis,SAX),操作复杂且耗时,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拟对比中间层间隔壁(conservatively within the midventricular septum,ConSept)法和SAX法获得的初始T_(1)值诊断心肌弥漫性病变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3.0T心脏磁共振扫描的38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根据NIDCM患者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将ROI分别放置在ConSept或SAX进行初始T_(1)值测量,比较两种方法区分病变心肌和健康心肌的能力以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心肌初始T_(1)值的差别。结果:NIDCM组采用ConSept或SAX法测得的初始T_(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LGE阳性组的初始T_(1)值均大于LGE阴性组(均P<0.05)。ConSept法和SAX法测得的中间层T_(1)值与基底层、心尖层T_(1)值无明显差别(均P>0.05),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0.954]。结论:与SAX法相比,ConSept法是一种等效且更简便的测量心肌初始T_(1)值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 纵向驰豫时间 心肌弥漫性纤维化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心肌应变分析在缺血性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慧晓 徐怡 +3 位作者 祝因苏 朱晓梅 刘王琰 唐立钧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9期667-673,共7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tracking,MRFT)定量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及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在双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上的不同。材料与方... 目的利用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tracking,MRFT)定量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及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在双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上的不同。材料与方法收集NIDCM组25例和ICM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并有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采用MR-FT技术,获得两组患者的双室心功能及心肌应变参数。以上参数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不同参数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及逻辑回归分析。对右室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对区分两组的诊断性能。结果与ICM组相比,NIDCM组双室射血分数均下降,左室整体径向、环向、纵向应变、右室整体纵向、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纵向应变均降低(P<0.01)。所有患者左室整体环向、纵向应变与左室射血分数有相关性(P<0.001)。ICM组左室整体径向应变与左室射血分数有相关性(P<0.01)。所有患者LGE阳性节段较阴性节段的径向、环向、纵向应变峰值均降低[ICM:(32.77±27.40)%和(52.22±29.16)%,(-26.16±14.90)%和(-31.43±12.80)%,(-18.29±9.80%)和(-23.54±11.70)%,P<0.001;NIDCM:(14.99±20.47)%和(22.36±21.92)%,(-11.53±7.77)%和(-14.70±8.31)%,(-11.85±7.20)%和(-13.94±7.99)%,P<0.001]。与ICM组相比,NIDCM组所有LGE阴性节段径向、环向、纵向应变峰值均降低[(14.99±20.47)%和(32.77±27.40)%,(-11.53±7.77)%和(-26.16±14.90)%,(-11.85±7.20)%和(-18.29±9.80)%,P<0.01]。结论 MR-FT能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评估NIDCM和ICM的双心室心功能,尤其在右心室方面分析两种疾病的不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皓冬 王全伟 +4 位作者 杨欣宇 刘宁 商子傲 李奭惠 佟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9-672,共4页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目前被定义为左心室(LV)舒张和收缩性降低,且不能归因于负荷条件或冠状动脉灌注缺陷所致的心肌病。通过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成像)检测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和内径增大(高于平均预...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目前被定义为左心室(LV)舒张和收缩性降低,且不能归因于负荷条件或冠状动脉灌注缺陷所致的心肌病。通过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成像)检测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和内径增大(高于平均预测值两个标准差)就足以诊断[1]。在一般人群中,NIDCM发生率为1/2500[2],易发生终末期心力衰竭(ESHF)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源性狭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施勉 苏文刚 +1 位作者 卞申国 张新贵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760-761,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选取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肽受体阻断药、β...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选取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肽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地高辛等;治疗组34例,应用常规药物+曲美他嗪20 mg,tid,po,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2%,71.9%(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曲美他嗪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疗效明显,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 扩张型 缺血性 心功能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反流对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郭嘉城 唐俊楠 +3 位作者 曹昶 张力 张辉 张金盈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1期1959-1961,共3页
目的研究三尖瓣反流(TR)对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NIDCM合并中至重度MR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中至重度TR将患者分为MR不合并中至重度TR组(A组)和MR合并中至重度T... 目的研究三尖瓣反流(TR)对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NIDCM合并中至重度MR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中至重度TR将患者分为MR不合并中至重度TR组(A组)和MR合并中至重度TR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2.4±5.8)个月。B组RVEDD大于A组,LVEDD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或重度TR是NIDCM合并中至重度MR患者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三尖瓣反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群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斌 《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92-393,共2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碎裂QRS波群可能是一项对于多种心脏病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的心电指标,因其无创易得,故近年备受重视。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碎裂QRS波群可能是一项对于多种心脏病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的心电指标,因其无创易得,故近年备受重视。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收缩期泵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发性疾病,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疾病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QRS波群 临床意义 碎裂 血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疾 房性心律失常 心肌收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8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分为缺血性组和非缺血性组,各59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于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分为缺血性组和非缺血性组,各59例。另选取同期50例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内径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超声心动参数、二维斑点追踪参数以及ROC曲线分析左室射血分数及二维斑点追踪诊断效能。结果:缺血性组、非缺血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缺血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缺血性组(P<0.05);三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E/e’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组、非缺血性组患者GLS、GRS、GC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非缺血性组患者GRS、GCS值显著低于缺血性组(P<0.05);非缺血性组与缺血性组GL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的灵敏度、特异度为52%、71%,GLS为52%、64%,GRS为67%、75%,GCS为66%、67%。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定量分析心肌纵向、径向运动情况,GRS检测可准确鉴别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初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扩张型心肌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9
作者 刘忠芬 刘怡红 +2 位作者 杜宗雷 王玉其 孙晓斐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6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患者根据心室内...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6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患者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分为2组:IVD≤65 ms组(n=10)和IVD>65 ms组(n=52),主要终点定义为随访期内的全因死亡。结果:IVD>65 ms组患者有较长的心室内延迟时间[(129±68)ms vs.(58±9)ms;P<0.05],较高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1%vs.10%;P=0.05),更长的QRS间期[(145±29)ms vs.(129±23)ms,P<0.05]较高的病死率(56%vs.10%;P<0.01).IVD≤65 ms组中1例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而IVD>65 ms组中有12例发生,且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也发生在组IVD>65 ms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VD>65 ms组患者有较低的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VD是唯一具有显著差异的死亡预测因子(P<0.01)。结论:高IVD是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扩张型 缺血性 左心室收缩不同步 超声心动图 心电描记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缺血性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左后娟 张焱 +3 位作者 马飞 李瑞 段全炉 王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鉴别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1例IDCM患者(IDCM组)和43例NIDCM患者(NIDCM组),另选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鉴别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41例IDCM患者(IDCM组)和43例NIDCM患者(NIDCM组),另选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2D-STE检测两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环向应变(GCS)、径向应变(GRS)。比较各组上述各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F及2D-STE参数鉴别NIDCM与IDCM的诊断效能。结果NIDCM组LVEF较IDCM组明显减低(P<0.05),余常规超声参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IDCM组与IDCM组G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GL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NIDCM组GCS和GRS均显著低于IDCM组[(-5.4±2.6)%vs.(-7.0±2.5)%,(7.5±4.5)%vs.(10.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截断值为33.5%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为0.620,敏感性为51%,特异性为72%;GLS截断值为-10.1%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为0.525,敏感性为51%,特异性为63%;GCS截断值为-6.7%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68%;GRS截断值为8.5%时,鉴别NIDCM与IDCM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01,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74%。结论IDCM患者和NIDCM患者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值均明显减低;2D-STE可用于鉴别IDCM与NIDCM,其中GRS检测可用于临床对IDCM与NIDCM的初步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 二维 扩张型心肌 缺血性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消融治疗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随访结果: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炜东 廖江延 +8 位作者 姜风雨 刘方舟 骆溢驹 廖洪涛 方咸宏 邓海 吴书林 詹贤章 薛玉梅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索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即刻成功率与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导管消融的室速且符合NIDCM诊断标准的患者。分... 目的探索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即刻成功率与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导管消融的室速且符合NIDCM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心内膜消融(ENDO ABL)组和心内外膜联合消融(ENDO-EPI ABL)组。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电生理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纳入21例患者,其中男17例,年龄(59.57±13.23)岁,ENDO ABL 7例,ENDO-EPI ABL 14例。经导管消融后,ENDO-EPI ABL患者有1例出现心包积液。ENDO-EPI ABL患者消融急性复发率明显低于ENDO ABL患者[0对42.9%(3/7),P=0.026]。经过(28.1±6.0)个月(中位时间20.0个月)的随访,总体无室速事件存活率为42.9%(9/21),4例ENDO ABL患者复发,其中3例术后急性复发;6例ENDO-EPI ABL患者复发。导管消融后无法诱发室速的患者无室速生存率更高[57.1%(8/14)对14.3%(1/7),P=0.023],ENDO ABL及ENDO-EPI ABL的长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7/14)对57.1%(4/7),P=1.000]。随访中8例(38.1%,8/21)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6例为ENDO-EPI ABL患者,2例为ENDO ABL患者;ENDO-EPI ABL患者2例(9.52%,2/21)死亡。结论ENDO-EPI ABL可以增加NIDCM合并室速患者的急性成功率,但远期成功率并无区别,导管消融后无法诱发任何室速与更高的无室速生存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射频导管消融 心内膜消融 心内外膜联合消融 无室性心动过速生存率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明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例DCM患者临床资料,40例ICM患者...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2例DCM患者临床资料,40例ICM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形态、心功能相关指标、心脏瓣膜反流情况,分析DCM和ICM典型超声影像图。结果:DCM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以球形为主占比72.73%(16/22),室壁运动以弥漫性减弱为主占比68.18%(15/22);ICM患者左心室形态改变以圆拱门形为主占比67.50%(27/40),室壁运动以节段性减弱为主占比82.50%(33/40),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搏输出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DCM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ICM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和右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高于ICM组,DCM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比例均显著低于ICM组而中、重度反流比例显著高于ICM组(P<0.0 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CM和ICM在两者的心脏形态、心功能相关参数和瓣膜反流方面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上述特征对DCM和ICM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缺血性心肌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宗雷 王玉其 孙晓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7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室收缩不同步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72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心室内延迟时间(IV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IVD≤65 ms组(20例)和IVD>65 ms组(52例),主要终点定义为随访期内的全因死亡。结果:与IVD≤65 ms组比较,IVD>65 ms组患者有较长的IVD[(129±68)ms∶(58±9)ms;P<0.05],较高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1%∶10%;P=0.05),较高的病死率(56%∶5%;P<0.01)。IVD≤65 ms组、IVD>65 ms组分别有1例、12例患者发生猝死;因进展性心力衰竭死亡的17例患者均发生在IVD>65 ms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VD>65 ms组患者有较低的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VD是惟一具有显著差异的死亡预测因子(P<0.01)。结论:高IVD是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扩张型 缺血性 左室收缩不同步 超声心动图 心电描记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徐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30-032,共3页
评估缺血性和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运用超声心动图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2例,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3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回访两组患者,对比超声心动图,结... 评估缺血性和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运用超声心动图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2例,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3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回访两组患者,对比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诊断符合率>90.00%。结论 在鉴别诊断缺血性和扩张型心肌病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缺血性心肌 扩张型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哲涛 任静 +1 位作者 周鹏 王春华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由遗传、心肌代谢、心肌结构改变等所致,而非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磁共振(CMR)能够高分辨显示心肌组织特征,并能够提供客观的心功能参数。传统CMR图像观察及分析手段对图像的利用十分有限,而CMR影像组...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由遗传、心肌代谢、心肌结构改变等所致,而非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磁共振(CMR)能够高分辨显示心肌组织特征,并能够提供客观的心功能参数。传统CMR图像观察及分析手段对图像的利用十分有限,而CMR影像组学技术的出现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将综述CMR影像组学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 心脏磁共振 影像组学 诊断 预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长期疗效分析:单中心经验
16
作者 廖江延 张佳媛 +5 位作者 刘方舟 廖洪涛 方咸宏 邓海 薛玉梅 詹贤章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索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 目的探索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NICM-VT并行VT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电生理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长期疗效的因素。结果纳入106例患者(男79例,女27例),年龄为(45.3±15.9)岁。经过3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随访,39例患者VT复发,复发率为36.8%,8例死亡,病死率为7.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VT种类≥3种是VT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40,95%CI:1.011~1.067,P=0.006;HR=2.623,95%CI:1.250~5.479,P=0.011),未提示消融途径是VT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力衰竭再入院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236,95%CI:1.728~73.074,P=0.011)。结论在经导管射频消融的NICM-VT患者中,术中VT种类≥3种、年龄是VT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力衰竭再入院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友耿 黎春蕾 +2 位作者 高淑英 张青萍 毕小军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5-46,共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探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30030)超声科张友耿黎春蕾高淑英张青萍毕小军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冠心病一个较特殊的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它与扩...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探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30030)超声科张友耿黎春蕾高淑英张青萍毕小军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冠心病一个较特殊的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它与扩张型心肌病(DCM)鉴别诊断常较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性心肌 扩张型心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兰天 赵世华 +3 位作者 陆敏杰 蒋世良 尹刚 万俊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E-CMR)在缺血性心脏病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01至2012-08于我院行CE-CMR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且伴有左心室扩张和收缩...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E-CMR)在缺血性心脏病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01至2012-08于我院行CE-CMR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且伴有左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低的患者102例,分为两组:扩张型心肌病组28例与缺血性心脏病组74例,观察左心室壁心肌延迟强化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扫描结果:8例患者可见左心室壁延迟强化,其中1例为心内膜下强化,3例为肌壁间强化,3例为散在强化,1例为斑片状强化。缺血性心脏病组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扫描结果:66例患者可见左心室壁延迟强化,其中58例为透壁性强化,8例为心内膜下强化。结论: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能够为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钆对比剂延迟强化能够为两者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心脏 扩张型心肌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比较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硕 牛铁生 李晓东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5例因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低且超声提示心脏扩张的患者,在纠正心衰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5例因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低且超声提示心脏扩张的患者,在纠正心衰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明确诊断为ICM或DCM,结果 ICM组94例,DCM组8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对2组从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房室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ICM组与DCM组多项超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对于ICM,DCM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更低,DCM组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均大于ICM组,同时,DCM组的左室缩末容积及左室舒末容积均大于ICM组,同时,前者的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均小于后者。结论 ICM与DCM的心脏结构在超声的显示上有明显不同,前者心脏腔室内径相对较大,且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 扩张型心肌 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 肺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翠红 王蕾 +1 位作者 赵可辉 李胜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扩大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室壁变薄而心尖部不变薄,室壁活动呈弥漫性减弱;②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二尖瓣E/A:ICM组<1或>2,而DCM组>1(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 缺血性心肌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