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1
作者 王莉 任增果 +7 位作者 杨科 秦利涛 娄桂予 郭谦楠 张冰 霍晓东 廖世秀 刘宏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明确2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揭示疾病发生机制,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2个耳聋家系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等,绘制遗传图谱。... 目的 明确2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揭示疾病发生机制,为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2个耳聋家系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等,绘制遗传图谱。从2个家系先证者及相关成员的外周静脉血,进行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检测到的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OSBPL2基因存在首次报道的c. 564_565 ins G突变;家系2先证者POU3F4基因存在首次报道的c. 520G>T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诊断标准,突变位点均为致病性,且符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现象。结论 基因检测结果为上述两个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有力依据,首次报道的突变丰富了人类耳聋基因突变数据库。家系1检测结果可作为OSBPL2基因与耳聋发生相关的临床证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全外显子组测序 OSBPL2基因 POU3F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丽君 黄金龙 万伟东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02-104,120,共4页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和非综合征性单纯腭裂(CPO)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是指不伴发其他系统器官畸形的,不在综合征之内的唇裂、唇裂合并腭裂或单纯腭裂的总称,是一种多 基因易感性疾病,有复杂的遗传特点,绝大多数不符合盂德...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和非综合征性单纯腭裂(CPO)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是指不伴发其他系统器官畸形的,不在综合征之内的唇裂、唇裂合并腭裂或单纯腭裂的总称,是一种多 基因易感性疾病,有复杂的遗传特点,绝大多数不符合盂德尔遗传模式。目前认为环境及遗传因素共同 作用引起发病,研究热点、难点仍为唇腭裂的基因定位,国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个 可能的染色体易感位点,如3p21.2、6p23-p25、16p13.3(MMP25)、2p13和16q22-q24,可能的易感基因为 TGFα、TGFβ3、MSX1、MTHFR、RARA和BCL3等,同时基因.基因的相互作用也受到关注,一些环境因素 经检测证实为影响唇腭裂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母亲吸烟、饮酒、服用抗癫痫药物、止吐药物、孕前孕期 服用维生素、母亲的新陈代谢情况和接触农药等,但总体上文献报道不一致,近几年通过不断采用新的 遗传标记,扩大位点检测范围以期寻找出新的基因位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改进和改善统计学方法,使 唇腭裂发病机制的明确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遗传因素 因素研究 非综合征性唇裂 分子生物学技术 TGFΒ3 MTHFR 抗癫痫药物 统计学方法 出生缺陷 器官畸形 基因易感 遗传特点 遗传模式 研究热点 基因定位 研究工作 国外学者 易感位点 3p21 MSX1 RA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非综合征性耳聋常见基因检测及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初琴 陈波蓓 +8 位作者 陈迎迎 刘学军 郑静 高金建 黄赛瑜 南奔宇 章誉耀 余啸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为了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易感基因检出率与年龄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发病特点,文章收集了2006年4月~2012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15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按就诊年龄和发病年龄分别分为成人组(〉18岁)及未成人组,后者又分为... 为了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易感基因检出率与年龄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发病特点,文章收集了2006年4月~2012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15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按就诊年龄和发病年龄分别分为成人组(〉18岁)及未成人组,后者又分为婴幼儿组(0~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8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GJB2和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检测,并对其阳性检出率及年龄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GJB2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18.14%,线粒体DNAA1555G/C1494T基因突变为11.16%;就诊年龄为成人组的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低于未成人组(分别是5.26%,22.36%),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突变则高于未成人组(分别是31.48%,4.9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7.108、20.852,P分别为0.008、0.000);发病年龄为成人组及未成人组GJB2基因突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和20.1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157,P=0.023),而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突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11.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160,P=0.698);GJB2基因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多集中在l岁以内(66.67%);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突变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l岁以内仅占28.00%,3岁以后占40.00%,两者在年龄构成比上有统计学差异(χ2=11.035,P=0.004);采用不同耳聋分级标准判断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突变者的听力损失程度,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GJB2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耳聋;线粒体DNA A1555G/C1494T基因突变不仅可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也可表现为后天进行性耳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其各个年龄段均可诱发或加重耳聋,对其进行听力检测要重视4~8 kHz频率段;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基因筛查对早期发现遗传性耳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 线粒体DNA 突变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山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奎封 来庆国 +2 位作者 李德仁 杨中军 周晓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多态性与山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98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与101例正常人进行TGF-α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的C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多态性与山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98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与101例正常人进行TGF-α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的C2等位基因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其TGF-α基因型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α基因的突变与山东汉族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有相关性,对有家族史的患者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转化生长因子-Α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补充叶酸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银科 张业龙 +2 位作者 简玉洛 闫喜英 翟晓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29-2832,共4页
背景:对于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唇腭裂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结果不一,未见结合干预因素叶酸影响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 背景:对于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唇腭裂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结果不一,未见结合干预因素叶酸影响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及补充叶酸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2008-09/2010-03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110例,采用PCR-RFLP法检测外周血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并与40例健康对照比较频数差异。同时结合母孕期是否补充叶酸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病例组和对照组C67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有家族史的患者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家族史患者(P<0.05)。对母孕期是否补充叶酸进行比较,发现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叶酸摄入呈负相关(χ2=4.304,r=-0.169,P<0.05)。结果提示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与河南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相关,母孕期补充叶酸能降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 叶酸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766例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的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娟 王艳萍 +3 位作者 缪蕾 朱军 周光萱 吴艳乔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08-410,共3页
为了解我国1988~1992年非综合征性总 唇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率的动态 变化趋势,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3 246 408例围产儿,3 766例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非... 为了解我国1988~1992年非综合征性总 唇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率的动态 变化趋势,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3 246 408例围产儿,3 766例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非综合征性总唇 裂发生率为11.6/万,其中单纯性唇裂为3.8/ 万,唇裂合并腭裂为7.8/万,5年发生率无显 著性差异(P>0.1)。城乡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的发生率(11.7/万,11.4/万)无明显差 异( P>0.5);男性发生率(13.3/万)高于女性( 9.5/万),P< 0.01。性别比为1 .6∶1。在3766 例唇裂中,唇裂合并腭裂占67%,单侧性唇裂合并腭裂占43%,单侧性唇裂占28%。左侧唇 裂合并腭裂和左侧唇裂分别为29%、21%。 结果提示:1988~1992年我国非综合征性总唇 裂 发生率无变化趋势,城乡无差异,男性易感性大于女性。唇裂合并腭裂较常见,单侧病例居 多,以左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非综合征性总唇裂 发生率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TGFA基因TaqⅠ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苍松 焦晓辉 +3 位作者 王丽 于旸 赵昱辉 李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α(TGFA)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NS CL P)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RFLP)方法 ,对 10 3名健康体检者和 12 4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进行TG FA基因多态性检测。PCR后...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α(TGFA)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NS CL P)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RFLP)方法 ,对 10 3名健康体检者和 12 4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进行TG FA基因多态性检测。PCR后直接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单侧唇裂伴腭裂和双侧唇裂伴腭裂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单侧唇裂和单纯性腭裂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有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等位基因频数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TGFA基因中存在TaqⅠ多态性位点 ,TGFATaqI位点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TGFA基因 TAQ I多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综合征性腭裂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娟 王艳萍 +3 位作者 缪蕾 周光萱 朱军 吴艳乔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非综合征性腭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本状况。方法 :在 1988~ 1992年期间 ,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及非综合征性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8~1992年 ,我国非综... 目的 :了解我国非综合征性腭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本状况。方法 :在 1988~ 1992年期间 ,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及非综合征性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8~1992年 ,我国非综合征性腭裂发生率为 1.8 万 ,浙江、山东省最高 ,分别为 3 .2 万 ,3 .1 万 ;河北省、宁夏自治区最低 ,分别为 0 .7 万 ,0 .8 万。 5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5。男性的发生率为 1.3 万 ,女性为 2 .3 万 ,P <0 .0 0 1。非综合征性腭裂以Ⅰ、Ⅱ度常见 ,男女性别比为 0 .64 :1。结论 :非综合征性腭裂是我国较常见的畸形之一 ,其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但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发生率 流行病学 非综合征性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邯郸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要跟东 李守霞 +3 位作者 张小芳 刘永杰 孙彩霞 陈丁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24-525,529,共3页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邯郸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生物学病因,对GJB2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00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静脉血,男性58例,女性42例,用于GJB...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邯郸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生物学病因,对GJB2基因编码区突变进行分析,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00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静脉血,男性58例,女性42例,用于GJB2基因的PCR扩增,应用直接测序法分别对GJB2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以100例患者的DNA样本(GJB2基因的2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被检测的100名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携带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的11例(占11%),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的19例(占19%);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男女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邯郸地区特教学校耳聋患者存在较高的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及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GJB2基因突变为河北省邯郸地区最主要的致病突变形式,因此通过其突变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高危人群出现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基因 GJB2 序列分析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10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者及亲属耳聋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秀丽 石林 +6 位作者 孙月华 姚艺文 冯亚 王路阳 韩威 霍俊 侯佳琪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者及直系亲属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大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及部分直系亲属共108例(患者98例,亲属10人),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及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功能检查,采集末梢血用Ion torrent半导体测...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者及直系亲属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大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及部分直系亲属共108例(患者98例,亲属10人),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及脑干诱发电位等听功能检查,采集末梢血用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方法,检测GJB2、GJB3、GJB6和SLC26A4基因的全外显子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2个突变位点。结果病理性基因突变在108例受检者中检出率为41.7%(45/108),98例患者中检出率为38.8%(38/98),涉及3个基因23个突变位点,发现1例非常罕见的SLC26A4 IVS15-2A>T剪接位点杂合突变。38例患者中34例(89.5%,34/38)为单基因突变,其中13例为复合杂合突变、6例为纯合突变;另外4例(10.5%,4/38)有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38例患者的42例次基因突变中,27例次(64.3%,27/42)为GJB2基因突变,12例次(28.6%,12/42)为SLC26A4基因突变,3例次(7.1%,3/42)为GJB3基因突变,没有检测到GJB6、12S rRNA基因突变;听力筛查不通过、经ABR测试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33例,15例(45.5%,15/33)检测到病理性基因突变;成人散发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2例,病理性基因突变检出20例(32.3%,20/62)。结论大连地区9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者,超过1/3检测到病理性耳聋基因突变,并以GJB2基因突变最常见。听力筛查通过的高危儿童及原因不明的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者,实施热点致聋基因测序可以提高耳聋的病因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耳聋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26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肖自安 冯永 +3 位作者 潘乾 谢鼎华 施小六 夏家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8-191,I01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中国散发先天性聋哑儿童 16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39例 (39个家系 ) ,10岁前开始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30例 (30...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中国散发先天性聋哑儿童 16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39例 (39个家系 ) ,10岁前开始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30例 (30个家系 )和健康对照组 10 0例。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analysi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SSCP)分析初筛可疑突变者 ,SSCP分析发现异常构象带后再行DNA测序。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 15例发现 5种多态性改变 ,耳聋患者中 10例发现 6种多态性改变。散发先天性聋哑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未发现致病突变。 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发现所有患者 (3例 )Cx2 6基因的编码区2 99 30 0位碱基AT杂合性缺失 ,导致移码突变 ,翻译的蛋白质截短 ,该家系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 蒙古人种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Cx2 6基因突变率可能低于其他人种。Cx2 6基因编码区 2 99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连接蛋白26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1992年中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娟 王艳萍 +4 位作者 周光萱 朱军 缪蕾 吴艳乔 肖坤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 了解我国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 1988~ 1992年期间我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 目的 了解我国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 1988~ 1992年期间我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国 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4.9/万 ,女性发生率为 11.7/万 ,差异有显著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 1.3∶ 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 :CL± P:7.8/万 ,CL:3.8/万 ,CP:1.8/万。结论 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非综合征性 动态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病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闽 刘水霞 +8 位作者 胥亮 史敏 唐凤珠 瞿申红 梁建平 陆秋天 彭璐 景艳 李凤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以及汉族人群4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非综合征性聋常见致聋基因的突变特点,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对广西地区壮族人群135例以及汉族人群44例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致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比较壮、汉族人群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性。结果 135例壮族人群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率为11.11%(15/135);其中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4例(2.96%),单杂合突变3例(2.22%);GJB2 235del C/109 A>G复合杂合突变2例(1.48%);SLC26A4 IVS7-2 A>G杂合突变1例(0.74%),IVS7-2A>G/IVS11+47T﹥C/1548ins C复合杂合突变2例(1.48%);GJB3 538C>T单杂合突变1例(0.74%),线粒体12S r RNA 1555 A>G异质突变1例(0.74%),GJB2 235 del C杂合突变合并SLC26A4 1226 G>A杂合突变1例(0.74%)。44例汉族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常见致聋基因突变率为15.90%(7/44),其中GJB2 235 del C杂合突变3例(6.82%),GJB2 35 del G杂合突变1例(2.27%);SLC26A4 1229C>T纯合突变2例(4.55%),SLC26A4 IVS7-2 A>G杂合突变1例(2.27%)。壮、汉族间耳聋基因突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JB2和SLC26A4是广西地区壮族人群非综合征性聋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基因,GJB2的4个突变位点及SLC26A4的8个突变位点突变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SLC26A4 IVS11+47T﹥C、1548ins C和GJB2 109 A>G是3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本地区壮汉族之间的耳聋基因突变率无明显的差异性。广西地区壮族人群非综合征性聋患者可能存在罕见的致聋基因或罕见的突变位点,需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非综合征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尔军 陈仁吉 +2 位作者 穆玥 李金陆 胡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在中国华北人群中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1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92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对CBS和SHMT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97589和rs1979...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在中国华北人群中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15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92名正常对照个体中,对CBS和SHMT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397589和rs1979276进行检测。利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UNPHASED软件包分析单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以及基因-基因相互作用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2个基因上的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分布在NSCL/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s397589TT和rs1979276TT基因型能增加NSCL/P患病风险(OR=2.60,95%CI=0.43-15.87;OR=1.62,95%CI=0.22-11.70);携带rs397589GT-rs1979276CT个体在患者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29)。结论:CBS和SHMT1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参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成酶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基因突变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彩霞 陈亚秋 +2 位作者 刘爽 王洪月 丁怡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和遗传性耳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对天津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诊断的94例非综合征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 RNA)共2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听力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4例研究对象皆为中度、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73例,单侧听力下降组21例。94例患儿中31例(32.98%,31/94)检出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单基因纯合突变13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9例,单杂合突变9例,其中双侧听力下降组耳聋基因阳性率(42.47%)明显高于单侧听力下降组(0.00%)(χ~2=13.31,P<0.0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12Sr RN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7.02%、15.96%、0.00%和0.00%。GJB2阳性例数16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突变5例,杂合突变3例。SLC26A4(PDS)基因阳性例数15例,皆位于双侧听力下降组,其中纯合突变者5例(皆位于IVS7-2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者4例,杂合突变者6例。双耳听力下降组的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21.92%)高于单耳听力下降组(0.00%)(P<0.05);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20.55%,0.00%)(P>0.05)。结论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双侧聋遗传性高于单侧聋,对于双侧耳聋及耳聋基因阳性患儿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筛查是对常规听力学筛查的有效补充,可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奎封 来庆国 +1 位作者 周晓红 秦一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汉族人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所有研究对象母亲孕早期感染史、孕期服药史及叶酸补充等资料。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确定199... 目的研究汉族人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所有研究对象母亲孕早期感染史、孕期服药史及叶酸补充等资料。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确定199例NSCL/P患者与203例正常人的基因型。将基因型与孕早期感染史、孕期服药史及叶酸补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SCL/P患者的C2等位基因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感染、孕期服药及不补充叶酸的孕妇发生NSCL/P增多。C1C2基因型与孕早期感染、孕期服药和叶酸补充3个因素有交互作用。结论TGF-α基因的突变与汉族人NSCL/P的发生有相关性,孕早期感染史、孕期服药史及叶酸补充等环境因素与NSCL/P的发生有关。含有C2等位基因的个体对孕早期感染、孕期服药和叶酸缺乏3个危险因素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转化生长因子-Α 基因多态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基因T538C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山 卢永平 +3 位作者 李增健 刘强 姚旺 任媛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T538C(rs17563)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NSCL/P患者85个核心家庭(患儿及患儿父母)、55个非核心家庭(无...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T538C(rs17563)多态性与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NSCL/P患者85个核心家庭(患儿及患儿父母)、55个非核心家庭(无父、无母或无父无母)及18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全血标本中BMP4基因T538C位点多态性。结果:复杂疾病家系关联性遗传分析(FBAT)结果为P>0.05。基因型为杂合子(TC)的发病危险性是基因型为野生纯合型(TT)的1.599倍(P<0.05)。携带C等位基因患NSCL/P的危险性是不携带C等位基因的1.612倍(P<0.05)。结论:BMP4基因T538C的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NSCL/P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4 多态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 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致聋突变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于飞 戴朴 +9 位作者 曹菊阳 康东洋 刘新 张昕 李梅 刘丽贤 袁慧军 杨伟炎 吴柏林 韩东一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58例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儿GJB2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收集吉林省吉林市聋哑学校的5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分别来自57个家庭)及37例听力正常家属的血样,经聚合酶链反应(pol... 目的分析58例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儿GJB2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收集吉林省吉林市聋哑学校的5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分别来自57个家庭)及37例听力正常家属的血样,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用酶切方法初步分析已知的233-235位点,进一步行DNA测序证实酶切结果并发现新的突变类型;同时对部分家属进行DNA测序,区分并证实致病突变位点或多态性改变。结果58例患儿中发现11例(18.97%)为233-235delC突变,其中7例(12.07%)为233-235delC纯合突变,4例(6.90%)为233-235delC杂合突变;发现1例35delG杂合突变;4例235delC杂合突变及1例35delG杂合突变者均伴有299-300delAT杂合突变。在患儿及听力正常的家属中均发现有G79A杂合及A341G杂合复合变异、G79A纯合及A341G纯合复合变异。结论东北地区NSHI患儿的GJB2突变热点为233-235delC,突变率为18.97%。233-235delC杂合及299-300delAT杂合复合突变、35delG杂合及299-300delAT杂合复合突变为致病突变。G79A杂合及A341G杂合复合变异、G79A纯合及A341G纯合复合变异为多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具昆 周京琳 +3 位作者 罗洪 石冰 黄静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49,153,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可能存在的代谢机制,同时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10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在核磁共振仪上对血浆样本进行采样,获得一系列原始的... 目的初步研究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可能存在的代谢机制,同时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10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浆,在核磁共振仪上对血浆样本进行采样,获得一系列原始的一维NMR谱图,然后使用MESTRE-v4.7软件对NMR谱图进行积分简化数据,将谱图分解成212个区域进行积分,得到积分强度,利用SIMCA-P11.0软件对积分强度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代谢存在差异,至少存在3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分别为三羟丁酸γ甲基类物质、精氨酸和缬氨酸。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产物以缬氨酸和三羟丁酸γ甲基类物质为主,而正常人血浆代谢产物则以精氨酸为主。结论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初步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的代谢机制,同时该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尤易文 崔敬红 +4 位作者 戴朴 周维镕 刘新 金政策 李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南通地区海安县和如皋县聋哑学校学生100名和健康对照组50名,利用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初筛GJB2 235delC突变者,然后再行DNA直接测序。结果耳聋组中共发现三种突变:2... 目的研究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南通地区海安县和如皋县聋哑学校学生100名和健康对照组50名,利用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初筛GJB2 235delC突变者,然后再行DNA直接测序。结果耳聋组中共发现三种突变:235delC、176-191del16、299-300delAT。235delC是主要突变方式,约30%的患者携带此突变;299-300delAT和176-191del16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和8%。对照组未发现这些突变。结论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率较高,因此在南通地区进行广泛的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