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8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
1
作者 杨洪苹 吴军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5年第5期140-142,共3页
为了保护承载着人民智慧和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信息的数字化记录与推广,还引入了人工智能中的神经协同过滤模型和Eclat模式挖掘模型。这2个模型... 为了保护承载着人民智慧和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信息的数字化记录与推广,还引入了人工智能中的神经协同过滤模型和Eclat模式挖掘模型。这2个模型能够帮助用户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该系统在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人工智能 协同过滤 模式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县域实践——以晋江市为例
2
作者 骆锦恋 《中国民族博览》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福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提炼福建县域非遗保护经验,可以赋能文旅经济发展,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福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提炼福建县域非遗保护经验,可以赋能文旅经济发展,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凝聚精神力量。以晋江实践进行研究,通过对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献、人才梯队、融合发展、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调研,有利于提炼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晋江经验 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凝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借鉴——以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为例
3
作者 邓紊 《兰台内外》 2025年第9期9-11,共3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档案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发展阶段,非遗文化也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档案工作价值为切入点,以广西南宁市非遗...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非遗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非遗档案进入系统性保护的新发展阶段,非遗文化也得到“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档案工作价值为切入点,以广西南宁市非遗——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以下简称“三街两巷”)创新策略为例,以期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三街两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绩效审计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蓉莉 王海兵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30,共6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指出缺乏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是非遗保护绩效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以传统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非遗保护绩效审计的基础性问题,探究审计机制构建,完善审计框架研究,旨在为非遗保护绩效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审计框架构建 文化审计 绩效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髓是基质要素传承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魁立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工作,正如裴亚军主任所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①过去我们有一位姜椿芳老先生,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文革”期间他在狱中就已开始构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在此这之前是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工作,正如裴亚军主任所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①过去我们有一位姜椿芳老先生,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文革”期间他在狱中就已开始构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在此这之前是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目前不少参与其事的老先生虽已相继过世,但在当时筹划并付诸实践此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大百科全书》 姜椿芳 了不起 名词审定工作 文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创新——基于区块链的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建中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传承主体断层、传承载体成本高、保护经费不足等困境。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能全面有效赋能新时期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从传承主体突破,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从产业生态突破,建立基于...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面临传承主体断层、传承载体成本高、保护经费不足等困境。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能全面有效赋能新时期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从传承主体突破,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从产业生态突破,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宣传和交易平台;从经费短缺突破,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非遗+金融”的深入发展。我国极其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近年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存在着一些需要突破的困境,传统的保护方法和技术已相对落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路径创新 产业生态 交易平台 传承载体 经费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知识与中国实践的系统阐释——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7
作者 王敏 魏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引言在当前世界文明交汇相融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 引言在当前世界文明交汇相融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性与地域性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正出版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影响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走向世界 不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相关性探究
8
作者 冯昕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图书情报》 2024年第5期0110-0113,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不仅可以配合着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有助于在无形之中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地方文献资料建设的过程中,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不仅可以配合着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有助于在无形之中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地方文献资料建设的过程中,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入手,完善现有的开发建设模式,以此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资源 建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阈下新媒体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钺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35,共15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广泛使用,新媒体不仅缓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濒临断代、失传的窘境,而且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景搭建、价值重构、创新转化的更多可能性。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场景缺失、运营不足、转化困难...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广泛使用,新媒体不仅缓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濒临断代、失传的窘境,而且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景搭建、价值重构、创新转化的更多可能性。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场景缺失、运营不足、转化困难等困境,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尝试以场景理论为研究脉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景搭建、新媒体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核心问题。新媒体技术赋能非遗保护的过程,在于利用智能化工具保障传统非遗文化内涵和技艺精髓得以保护和延续,将新的科技有机融入非遗的生产、消费、表征和认同,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现与活化,创新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方式和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遗场景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邓肯 刘懿璇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28,共16页
该文以我国22家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为分析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22年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5037篇推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考察分析,发现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的标题长度、图片呈现数、预约场馆功能等与阅读量呈显... 该文以我国22家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为分析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22年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5037篇推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考察分析,发现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的标题长度、图片呈现数、预约场馆功能等与阅读量呈显著正向影响,文章推荐顺序、参与活动功能等与阅读量呈显著负向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共鸣中的显著影响因素,提出非遗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相应提升策略,即注重社交媒体文章的通俗易懂与高质量、建立中华文化数据库并完善非遗课堂教学、与用户建构弱关系下的情感价值、推动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以营造保护非遗氛围,同时就社交媒体中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传播空间的拓展予以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微信公众号 4V营销 传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香山帮技艺传承路径研究
11
作者 黄勃然 姚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吴文化的产物,承载着吴地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反映,呈现出非物质性、社群性、动态性、传承性与共享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技术特点,更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权利客体,既是一种财产,也...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吴文化的产物,承载着吴地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反映,呈现出非物质性、社群性、动态性、传承性与共享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技术特点,更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权利客体,既是一种财产,也是一种文化资源。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应当以环境塑造的理念和人本主义的认识为指导。环境塑造理念意味着要将技艺传承与社会环境的发展融为一体,促进建筑技艺与社会需求的相互适应。人本主义认识则强调尊重传承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需求,注重人与技艺的互动与共融。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才能实现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使其走向共享,推动其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化发展。这样才能实现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价值追求,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权利属性 传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高校图书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思考
12
作者 马春霞 《图书情报导刊》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和平台,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场所和平台,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服务、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等途径,主动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创新——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好勤
13
作者 郝云 《中国经贸》 2024年第25期12-13,共2页
刘好勤,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汝阳刘毛笔协会会长,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第66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笔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民间艺术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 刘好勤,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汝阳刘毛笔协会会长,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第66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笔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民间艺术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河南十大杰出技术创新人物,首届河南省首届民间文化人才,周口市大工匠,周口市最美非遗人,项城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项城市五-劳动奖章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大师 制作技艺 中国制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代表性传承人 工艺大师 技术创新 周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弦歌不辍 文化薪火相传——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成就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天下志鉴编辑组 《巴蜀史志》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保护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加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时代产物,我国不同类别的非遗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保护是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加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时代产物,我国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代表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重性价值,保护、发扬这些珍贵的非遗项目,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自信 实物和场 时代产物 传承与创新 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多样性保护 弦歌不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阈下的地方戏传承及特点分析
15
作者 郭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46-48,共3页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阈为出发点,对地方戏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在对地方戏的定义、分类和传承现状进行概述后,重点介绍了淮剧的历史和特点。通过对淮剧传承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淮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阈为出发点,对地方戏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在对地方戏的定义、分类和传承现状进行概述后,重点介绍了淮剧的历史和特点。通过对淮剧传承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淮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淮剧传承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淮剧传承的对策和措施,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淮剧传承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地方戏传承与保护的认识,并为地方戏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戏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
16
作者 苏一涵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5期133-135,共3页
回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是一个由民间和学者自觉保护到以政府主导、政策制订、全国系统性全面保护的过程。每一个“非遗”技艺都是智慧的结晶,故对其进行当代转化、创新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代转化 政策制订 经验借鉴 政府主导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7
作者 董亚梅 《理财(经济)》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博物馆不仅肩负着为公众传播历史与文明的使命,同时还肩负着为人类社会塑造未来的使命。作为博物馆来说,全面展现人类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其基本职责。在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全球化、市场化的严... 博物馆不仅肩负着为公众传播历史与文明的使命,同时还肩负着为人类社会塑造未来的使命。作为博物馆来说,全面展现人类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其基本职责。在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全球化、市场化的严峻挑战。如何抢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保存?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力量,如何与时俱进,将文化遗产的非物质门类纳入博物馆这一实体机构中,在新形势下做好自身功能的调整,这些都是亟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现结合驻马店市博物馆实际,浅谈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众传播 驻马店市博物馆 文化遗产 社会塑造 实体机构 基本职责 全球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非遗保护融合路径--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
18
作者 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2期48-49,共2页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刊记者走访专家、学者,探访展览、市集,在实践中探求非遗的创新发展和活态传承之路,以营造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关注和保护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自然遗产 融合路径 活态传承 保护 良好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9
作者 郝悦 《炎黄地理》 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
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既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非遗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当中变得越来越快,对此,探索如何更有效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公共... 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既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背景下,非遗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当中变得越来越快,对此,探索如何更有效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发挥自身公共职能、属性,输出优质非遗信息服务,借助各种保护手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公共职能 文化强国建设 公共文化机构 遗传承 公众视野 全球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功能扩展融合
20
作者 周宇 《云南图书馆》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以及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四大社会职能的深化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图书馆肩负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其保护行为具有...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以及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四大社会职能的深化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图书馆肩负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其保护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其基本职能的改变,而是职能的增多和服务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共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文献资料 交流共享 宣传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