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东阿拉伯国家近期的政治性与非政治性人口迁移 |
何景熙
|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2
|
非政治性舆论导向不可忽视 |
孙志钦
|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3
|
“何其芳现象”的“非政治性”解读 |
寇鹏程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3 |
1
|
|
4
|
论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非政治性组织中的实现 |
那述宇
吴延溢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5
|
非政治性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 |
崔羽杭
何丽艳
林琳
|
《今传媒》
|
2018 |
0 |
|
6
|
人民广场地区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引发的治安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于洪生
龚焕
|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
1997 |
0 |
|
7
|
论我国非政治性言论自由的保障 |
张丹
|
《魅力中国》
|
2010 |
0 |
|
8
|
论高校学生非政治性闹事苗头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
王作福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9
|
试析各类非政治性突发事件的处置 |
陈斌
|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
1995 |
0 |
|
10
|
在政治性和非政治性的统一中理解意识形态 |
刘景良
|
《长沙大学学报》
|
2005 |
0 |
|
11
|
审美性·政治性·非政治性——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 |
曾洪伟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2
|
民初京师戏园的非政治性“抗争”--以1913-1919年间戏园违章现象为中心的探讨 |
张一楠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在形式与政治之间——论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与批评模式之关联 |
李春青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4
|
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辩证思考 |
王行康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5
|
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建设的几个问题 |
赵黎青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32
|
|
16
|
中日民间交往的形势与任务 |
杨伯江
|
《东北亚学刊》
|
2013 |
2
|
|
17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面临的威胁与安全体系的构建 |
程悦
|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
2023 |
1
|
|
18
|
川端康成与日本文学的唯美传统 |
侯传文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15 |
2
|
|
19
|
社会基层组织分类与党的领导方式创新 |
那述宇
吴延溢
|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20
|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态 |
王建香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