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母丁香和公丁香中的5种非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7
1
作者 高璐 于波 杨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2-1117,共6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母丁香和公丁香中快速分离了3种已知非挥发性化合物,并利用相同方法从公丁香中分离出2种色原酮类化合物。两相溶剂系统A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8∶6∶13,v/v/v/v),系统B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8∶9∶...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母丁香和公丁香中快速分离了3种已知非挥发性化合物,并利用相同方法从公丁香中分离出2种色原酮类化合物。两相溶剂系统A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8∶6∶13,v/v/v/v),系统B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8∶9∶10,v/v/v/v),以系统A的上相为固定相,系统A和B的下相为流动相,利用梯度洗脱方式,在主机转速为880 r/min、流速1.2 mL/min条件下,成功地从70 mg母丁香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2.3 mg鞣花酸、9.6 mg鼠李素、17.2 mg槲皮素,从50 mg公丁香粗提物中分离得到5,7-二甲氧基-2-甲基色原酮10.2mg、5,7-二甲氧基-2,6-二甲基色原酮8.6 mg,纯度均在96%以上。各化合物的结构均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利用该方法可以对丁香不同药用部位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非挥发性化合物 母丁香 公丁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发酵酱粉风味化合物分析及增鲜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劲灵 汤龙 +7 位作者 曹瑞 余美宏 程洁仪 杨海珍 范全龙 王恒志 马仕宇 李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4,共9页
玉米发酵酱粉是以玉米和食用盐为主要原料,经专用菌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具有增鲜、增香作用的发酵产品,其在食品中可提供鲜味和咸味。多种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化合物共同决定了其风味特性,因此该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 玉米发酵酱粉是以玉米和食用盐为主要原料,经专用菌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具有增鲜、增香作用的发酵产品,其在食品中可提供鲜味和咸味。多种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化合物共同决定了其风味特性,因此该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GC-MS联用以及HPLC技术对市场上的一种玉米发酵酱粉中挥发性化合物和非挥发性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玉米发酵酱粉在酱油中的增鲜应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发酵酱粉具有丰富的风味特性。共检测到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12种挥发性化合物的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非挥发性化合物中部分氨基酸和5′-核苷酸对酱粉中的鲜味具有贡献,例如丙氨酸(Ala)等氨基酸可为酱粉提供甜味,精氨酸(Arg)等氨基酸提供苦味。结合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发现,添加白砂糖(12%)、玉米发酵酱粉(5%)及酵母抽提物(1%)后调配得到酱油的感官评价最佳,可为增加酱油原油鲜味和甜味,同时抑制其苦涩味。该研究可为玉米发酵酱粉的风味研究及在其他调味品的深层次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发酵酱粉 挥发性化合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 鲜味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分析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的差异物质
3
作者 贾莹莹 秦宇 +2 位作者 周景丽 李晨 范晓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样品中共鉴定出1369种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P<0.05从4种山西陈醋间筛选出67种差异物质,主要涉及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分子等。采用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样品(MJA、ZLA)与传统手工生产的样品(LFuA、QDA)相比,差异物质最多。脯氨酸、谷氨酸等12种物质在LFuA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柠檬酸、琥珀酸等14种物质在ZLA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MJA样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褪黑素、四甲基吡嗪等)相对含量较高;香兰素、壬二酸等17种物质在QDA样品中相对含量更高。67种差异物质主要显著富集在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通路(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和提高食醋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元统计方法 非挥发性化合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食品包装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洁君 吴长青 石鎏杰 《上海包装》 2023年第5期180-181,共2页
食品包装是保持食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劲的市场需求要求更先进和更创新的食品包装形式,涉及应用复杂的分析方法。根据迁移化合物的类型,选择分析方法并加以分析讨论,以期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一... 食品包装是保持食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劲的市场需求要求更先进和更创新的食品包装形式,涉及应用复杂的分析方法。根据迁移化合物的类型,选择分析方法并加以分析讨论,以期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挥发 非挥发性化合物 IAS NIAS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风味物质及其在美拉德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培基 崔文甲 +2 位作者 王文亮 弓志青 杨正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88-193,共6页
食用菌是一类大型真菌,风味物质十分丰富.美拉德反应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中.目前,在肉类及水产类等方面美拉德产物风味物质的研究较多,但在食用菌方面的研究较少.综述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滋味物质的发展现状,整理各种研... 食用菌是一类大型真菌,风味物质十分丰富.美拉德反应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中.目前,在肉类及水产类等方面美拉德产物风味物质的研究较多,但在食用菌方面的研究较少.综述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滋味物质的发展现状,整理各种研究方向美拉德反应对其反应产物风味的影响,并对食用菌美拉德产物风味物质研究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美拉德反应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6
作者 冯涛 水梦竹 +3 位作者 李雪 宋诗清 庄海宁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4,共8页
综述了影响食用菌风味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不同加工方式对食用菌风味的影响、食用菌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以及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现状,并对未来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调味品开发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引领食用菌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食用菌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 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寄主植物叶片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嗅觉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喻国辉 程萍 +1 位作者 古德祥 张古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9-664,共6页
先提供气味刺激,再提供含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提取物的蜜糖刺激,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3种寄主植物(丝瓜、番茄和菜豆)叶片表面非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刺激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雌成虫嗅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叶片沸水提取物能促... 先提供气味刺激,再提供含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提取物的蜜糖刺激,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3种寄主植物(丝瓜、番茄和菜豆)叶片表面非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刺激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雌成虫嗅觉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叶片沸水提取物能促进雌成虫对芳樟醇的嗅觉记忆,而丝瓜和番茄叶片沸水提取物则能提高雌成虫对正己烷的记忆能力。因此,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提取物影响了美洲斑潜蝇雌成虫对不同气味的嗅觉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嗅觉记忆 芳樟醇 正己烷 挥发性次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与工业污水混合处理系统中关键毒物追踪 被引量:7
8
作者 程静 于红霞 金洪钧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4,87,共4页
以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A2O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程序,对关键毒物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进水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A2O系统的处理,出水已不显示24h急性毒性;因曝气可去除废水毒性,C18固... 以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A2O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程序,对关键毒物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进水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A2O系统的处理,出水已不显示24h急性毒性;因曝气可去除废水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废水毒性,据此判断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为挥发性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出水的GC/MS图谱显示。处理前后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关键毒物基本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生活工业混合污水 毒性鉴别评价 挥发性极性有机化合物 急性毒性试验 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VOC减排回收系统在穿梭油轮上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杰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0,共3页
NMVOC减排回收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应用在油船上的一种新型的油气处理技术,其可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来减少NMVOC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效应以及环境危害,具有极高的技术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目前世界上已经应用到实... NMVOC减排回收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应用在油船上的一种新型的油气处理技术,其可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法来减少NMVOC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效应以及环境危害,具有极高的技术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目前世界上已经应用到实船的NMVOC减排回收技术,重点分析介绍了几种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减排回收 穿梭油轮 吸收法 冷凝法 活性碳吸收法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Odor Volatile Compounds and Deodorization ofPaphia undulata Enzymatic Hydrolysate 被引量:13
10
作者 CHEN Deke CHEN Xin +6 位作者 CHEN Hua CAI Bingna WAN Peng ZHU Xiaolian SUN Han SUN Huili PAN Jiany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6期1101-1110,共10页
Unfavorable fishy odour is an inevitable problem in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 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s from unt... Unfavorable fishy odour is an inevitable problem in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 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analysis of volatiles from untreated samples and three deodorized samples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Paphia undulata enzymatic hydrolysate revealed that the compounds contrib- uting to the distinctive odor were 1-octen-3-ol, n-hexanal, n-heptanal, 2,4-heptadienal, and 2,4-decadienal, whereas n-pentanal, n-octanal, n-octanol, benzaldehyde, 2-ethylfuran and 2-pentylfuran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aromatic flavor. The deodoriz- ing effects of activated carbon (AC) adsorption, yeast extract (YE) masking and tea polyphenol (TP) treatment on a P. undulata en- zymatic hydrolysat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ith sensory evaluation as the index. The following optimized deodo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C adsorption (35 mg mL-1, 80℃, 40 rain), YE masking (7 mgmL l, 45 ℃, 30 min) and TP treatment (0.4mgmL-l, 40℃, 50min). AC adsorption effectively removed off-flavor volatile aldehydes and ketones. YE masking modified the odor profile by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aromatic compounds and decreasing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The TP treatment was not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odor score, but 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alde- hydes while increasing that of alkanes. It is also notable that TP effectively suppressed trimethylamine (TMA) formation in a P. un- dulate hydrolysate solution for a period of 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ODORIZATION OFF-FLAVOR TRIMETHYLAMINE enzymatic hydrolysate Paphia undu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