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证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
吕庆
李国庆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5 |
0 |
|
2
|
利用Algodoo软件探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沈鑫
|
《天津教育》
|
2024 |
0 |
|
3
|
He-LiH体系转动非弹性碰撞的理论研究 |
凤尔银
黄武英
董书宝
崔执凤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4
|
非弹性碰撞中的引导力与理想气体的相对论热量 |
李双九
王娜
尚瑞岗
郭建新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5
|
也谈完全非弹性碰撞和恢复系数 |
孙安媛
黄沛天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01 |
26
|
|
6
|
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与撞击位置关系的研究 |
马书云
吴王杰
汪峰
章曦
李配军
|
《物理与工程》
|
2010 |
2
|
|
7
|
与环境非弹性碰撞时腕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
张庆
陈明法
|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8
|
孤子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和孤子的聚合作用 |
方建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5 |
2
|
|
9
|
非弹性碰撞法研究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
杨诚成
杨勇
陶智
|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1998 |
1
|
|
10
|
以“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为例谈提升高中生模型建构能力 |
胡壮丽
|
《物理教学探讨》
|
2020 |
8
|
|
11
|
单次碰撞条件下NH_2(~A^2A_1,(0,9,0))转动非弹性碰撞 |
董峰
邹胜利
陈宏
李学初
楼南泉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2
|
原子与双原子分子间非弹性碰撞理论研究 |
牟致栋
朱俊
谢文
曾勇
杨向东
|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3
|
^(19)F+^(27)Al深部非弹性碰撞产物的角分布 |
董玉川
王琦
李松林
段利敏
吴和宇
徐华根
陈若富
徐瑚珊
韩建龙
李志常
路秀琴
赵葵
周平
刘建成
Sergey Yu-kun
|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4
|
为什么说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多? |
王金聚
|
《物理教学探讨》
|
2019 |
2
|
|
15
|
证明入射粒子能量为阈能时的核反应是完全非弹性碰撞 |
张九铸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6
|
在经典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牛顿公式不是普遍成立的 |
赵炳林
|
《大学物理》
|
1983 |
1
|
|
17
|
在气轨上作相互垂直运动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 |
吴柳庭
|
《工科物理》
|
1995 |
1
|
|
18
|
He-N_2转动非弹性碰撞的理论研究 |
谢代前
卞新峰
唐敖庆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电容器的能量损失与完全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的类比 |
祁翔
|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20
|
基于充氩夫兰克-赫兹实验的非弹性碰撞模型 |
杨春沪
张素才
|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