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证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1
作者 吕庆 李国庆 《物理教学探讨》 2025年第2期74-75,共2页
一维碰撞时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机械能损失是最大的,给出构造动能圆和动量线的几何方法以及利用柯西不等式的代数方法这两种全新的证明方法。
关键词 动能圆 动量线 柯西不等式 完全非弹性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lgodoo软件探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
作者 沈鑫 《天津教育》 2024年第16期31-33,共3页
一、引言物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同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现象及规律往往需要实验的探究或佐证,但一些实验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例如忽略空气阻力、摩擦力、热能的耗散等,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利用可用的技术进行实验,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辅助教学 非弹性碰撞 物理教师 物理现象 空气阻力 摩擦力 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iH体系转动非弹性碰撞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凤尔银 黄武英 +1 位作者 董书宝 崔执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在单双迭代耦合簇CCSD(T)势能面的基础上,运用密耦方法讨论了He-LiH体系的转动非弹性碰撞.计算结果表明,对LiH分子j=0j'跃迁,跃迁截面主要由各向异性的短程相互作用和长程的“软”排斥共同作用的结果,未见明显的长程吸引势贡献.态... 在单双迭代耦合簇CCSD(T)势能面的基础上,运用密耦方法讨论了He-LiH体系的转动非弹性碰撞.计算结果表明,对LiH分子j=0j'跃迁,跃迁截面主要由各向异性的短程相互作用和长程的“软”排斥共同作用的结果,未见明显的长程吸引势贡献.态-态跃迁总截面表现出振荡结构,长程“软”排斥分波只对j=0向j'=1、2、3的跃迁总截面有较大贡献,而j'≥4跃迁的积分截面则几乎由各向异性的短程部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H体系 转动非弹性碰撞 密耦方法 势能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弹性碰撞中的引导力与理想气体的相对论热量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双九 王娜 +1 位作者 尚瑞岗 郭建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6-770,共5页
为了澄清匀速的受热物体是否接受引导力与引导功,从狭义相对论中物理量的时空属性出发,分析了匀速物体在受热过程中总动量的变化,指出了因改变静质量而产生四维类时引导力的客观事实.在实验室参考系建立三维引导力与引导功的概念,研究... 为了澄清匀速的受热物体是否接受引导力与引导功,从狭义相对论中物理量的时空属性出发,分析了匀速物体在受热过程中总动量的变化,指出了因改变静质量而产生四维类时引导力的客观事实.在实验室参考系建立三维引导力与引导功的概念,研究了两物体非弹性碰撞过程.用热力学定律计算了其中的引导功与相对论热量,得出了微元碰撞过程中热量收缩的结果.把四维动量守恒方程应用于理想气体的多体系统,计算出整体封闭系统的运动热量的收缩因子,从而进一步证实了相对论热力学的P-E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狭义相对论 非弹性碰撞 引导力 理想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完全非弹性碰撞和恢复系数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安媛 黄沛天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1,14,共4页
突破了关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一种思维定势 。
关键词 完全非弹性碰撞 击穿碰撞 放能碰撞 赝恢复系数 思维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与撞击位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书云 吴王杰 +2 位作者 汪峰 章曦 李配军 《物理与工程》 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
本文通过建立简单的球杆模型,分别计算出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点在杆的质心和质心外两种情况下,系统总动能的变化与损失,从而得出动能损失与撞击位置及两者质量比的关系.
关键词 完全非弹性碰撞 撞击位置 动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环境非弹性碰撞时腕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 陈明法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与环境发生非弹性碰撞时腕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研究表明,接触环境刚度不同,碰撞后的运动情形也不同.当环境刚度较大时,末端效应器与环境的接触会出现“跳动”现象.因此,根据传感器的实际输出响应,可以判断接触环... 本文着重分析了与环境发生非弹性碰撞时腕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研究表明,接触环境刚度不同,碰撞后的运动情形也不同.当环境刚度较大时,末端效应器与环境的接触会出现“跳动”现象.因此,根据传感器的实际输出响应,可以判断接触环境的性质以便于控制决策的实施.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输出误差的数值微分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力传感器 非弹性碰撞 动态特性 机械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子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和孤子的聚合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建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齐次平衡法,使广义耦合 Burgers方程通过 B¨acklund变换转化为一个线性方程,然后得到 Bur gers方程的多孤子解,进而讨论了其势函数 Dromion和 Dromion之间、Solitoff与 Solitoff之间、Dromion和Solitoff之间典型的完全非弹性作用.
关键词 BURGERS方程 完全非弹性碰撞 BAECKLUND变换 多孤子解 齐次平衡法 势函数 聚合作用 转化 典型 广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弹性碰撞法研究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诚成 杨勇 陶智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对非弹性碰撞法测量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满足工程测量要求。
关键词 非弹性碰撞 高温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为例谈提升高中生模型建构能力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壮丽 《物理教学探讨》 2020年第11期40-44,共5页
模型建构是学生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情境,构建易于研究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理想模型的过程。2017年高考改革将《物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动量知识成为高考热点知识。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是动量守恒问题的重... 模型建构是学生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情境,构建易于研究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理想模型的过程。2017年高考改革将《物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动量知识成为高考热点知识。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是动量守恒问题的重点之一,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构建这两类碰撞模型,并加以灵活运用,有利于高中生提高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模型建构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碰撞条件下NH_2(~A^2A_1,(0,9,0))转动非弹性碰撞
11
作者 董峰 邹胜利 +2 位作者 陈宏 李学初 楼南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12-818,共7页
在单次碰撞条件下 ,对NH2 (~A2 A1,(0 ,9,0 ) )的转动非弹性碰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包括不同转动能级、核自旋、及自旋分裂双重态的传能 ,直接得到了一些倾向性规则 。
关键词 氨基自由基 非弹性碰撞 碰撞 转动传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与双原子分子间非弹性碰撞理论研究
12
作者 牟致栋 朱俊 +2 位作者 谢文 曾勇 杨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用密耦方法研究了氦原子与氢分子非弹性碰撞,当入射原子能量为0.25eV,0.40eV和0.60eV时,比较了不同的原子与分子间势函数计算得到的振动和转动激发截面。看到原子与分子间势对原子与分子碰撞截面的理论计算影响很大。
关键词 势函数 非弹性碰撞 原子 分子 双原子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F+^(27)Al深部非弹性碰撞产物的角分布
13
作者 董玉川 王琦 +12 位作者 李松林 段利敏 吴和宇 徐华根 陈若富 徐瑚珊 韩建龙 李志常 路秀琴 赵葵 周平 刘建成 Sergey Yu-kun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7-388,共2页
完成了19F+27Al深部非弹性碰撞产物的角分布测量.初步分析了反应产物B,C,N,O,F,Ne,Na,Mg和Al的实验室系角分布,展现出深部非弹性反应机制的特点,显示了反应系统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非弹性碰撞 角分布 反应产物 演化过程 时间 实验室 深部 性反应 机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说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多?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金聚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第3期63-64,共2页
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大?中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但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问及其原因。怎么给学生解释?本文提供了几种论证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能损失最大 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明入射粒子能量为阈能时的核反应是完全非弹性碰撞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九铸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38,共2页
首先给出了核反应过程中入射粒子阈能公式的一种推导方法,然后,通过考察推导过程和公式的结构,证明了在入射粒子动能等于阈能的情况下,核反应一定是同一条直线上的完全非弹性碰撞.
关键词 阈能 反应能 完全非弹性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经典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牛顿公式不是普遍成立的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炳林 《大学物理》 1983年第7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非弹性碰撞 牛顿公式 碰撞过程 力学教材 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气轨上作相互垂直运动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柳庭 《工科物理》 1995年第3期24-26,共3页
在气轨上作相互垂直运动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吴柳庭(天津职业大学天津300402)气轨本是研究一维运动的实验设备,现在借助于自己设计的光控电路,可作到控制气轨正上方的电磁铁,使被电磁铁吸引的重物能在任意时刻自由下落... 在气轨上作相互垂直运动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吴柳庭(天津职业大学天津300402)气轨本是研究一维运动的实验设备,现在借助于自己设计的光控电路,可作到控制气轨正上方的电磁铁,使被电磁铁吸引的重物能在任意时刻自由下落,与水平运动的气轨滑块发生完全非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轨 碰撞实验 非弹性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_2转动非弹性碰撞的理论研究
18
作者 谢代前 卞新峰 唐敖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8-100,共3页
用CC方法计算了在BTT势能面上碰撞能为27.3 meV下He-N_2转动非弹性碰撞截面.研究表明,总的微分碰撞截面与Faubel等的实验结果相似,而态-态微分碰撞截面与实验结果符合欠佳,这与Bowers等的预言一致,
关键词 非弹性碰撞 He-N2体系 碰撞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器的能量损失与完全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的类比
19
作者 祁翔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29,共2页
将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与两电容器连接时的暂态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相似的能量损失公式,并对两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物理意义进行说明。
关键词 电容器 能量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 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充氩夫兰克-赫兹实验的非弹性碰撞模型
20
作者 杨春沪 张素才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分析了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得出了夫兰克-赫兹实验IA-UG2K曲线中谷值间距不相等,且随着谷值个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的结果.给出了此结果的原因是电子在平均自由程距离上继续获得了大于激发态的能量,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计算模型... 分析了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得出了夫兰克-赫兹实验IA-UG2K曲线中谷值间距不相等,且随着谷值个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的结果.给出了此结果的原因是电子在平均自由程距离上继续获得了大于激发态的能量,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的氩原子的第一激发能级是11.31 eV,相对不确定度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兰克-赫兹实验 非弹性碰撞模型 第一激发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