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开胸手术时单肺通气对SpO_2的影响
1
作者 张瑞林 郭政 《山西临床医药》 1997年第4期219-220,共2页
通过对81例次非开胸手术中动态观察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分析了其诱发因素。结果显示,该组病例由双肺通过气转为单肺通气后,血氧饱和度下降。单肺通气8分钟时血氧饱和度由双肺通气的97.3%±3.08... 通过对81例次非开胸手术中动态观察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合度(SpO2)的变化,分析了其诱发因素。结果显示,该组病例由双肺通过气转为单肺通气后,血氧饱和度下降。单肺通气8分钟时血氧饱和度由双肺通气的97.3%±3.08%(X±S)降至92%±3.3%(X±S)。提示,非开胸状态下单肺通气引起较大幅度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可能与肺内静脉血分流量增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导致双肺内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因此,对轻度肺功能减退的病人施单肺通气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应进行严密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等重要生命参数的监测,做好充分的呼吸支持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血氧饱和度 非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罩式BiPAP呼吸机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开胸手术的麻醉
2
作者 仲安理 濮平儿 陈水芳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鼻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 呼吸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非开胸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30例
3
作者 许金生 付天泽 《中原医刊》 2000年第8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非开胸手术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开胸手术时通气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健华 陈志远 +2 位作者 王玉珍 李岩 何荷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98-1499,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开胸手术全麻时常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但于COPD是一类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在机械通气时,必然会导致高通气压力,使肺容积过大和肺组织过度扩张,诱发气压伤发生;同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开胸手术全麻时常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但于COPD是一类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在机械通气时,必然会导致高通气压力,使肺容积过大和肺组织过度扩张,诱发气压伤发生;同时过高的机械力作用于肺组织炎性细胞,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产生大量炎性介质,诱发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机械通气模式 非开胸手术 通气效果 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慢性支气管炎 容量控制 气流阻塞
原文传递
非开胸的食管剥脱术的探讨(报告13例手术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归嘉伟 王永保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6期98-99,共2页
目的 介绍非开胸食管剥脱术的方法 ,并对此法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我院以往 12年来用本方法治疗的 13例食管癌病人的经验。复习文献探讨本手术方法的应用。结果 术中失血 5 0~ 15 0ml,无严重出血现象。 1例在分离外侵的上段食... 目的 介绍非开胸食管剥脱术的方法 ,并对此法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我院以往 12年来用本方法治疗的 13例食管癌病人的经验。复习文献探讨本手术方法的应用。结果 术中失血 5 0~ 15 0ml,无严重出血现象。 1例在分离外侵的上段食管癌时撕破气管膜部 ,行开胸修复。所有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无手术死亡 ,其中 4例生存逾 5年。结论 应用本手术方法治疗食管癌是一种可行的手段 ,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虽然在学术上对本方法有争议之处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本法将不断完善。需要指出用本手术方法时 ,选择合适的病人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剥脱 非开胸手术 食管癌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高龄患者开胸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成杰 隋波 +2 位作者 宁吉顺 田昭涛 仲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开胸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 总结近年这类手术麻醉患者 89例 ,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 ,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 ,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开胸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 总结近年这类手术麻醉患者 89例 ,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 ,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 ,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 ,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8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7.0 2 % ,6例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需行呼吸支持 ,循环不稳定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者分别为 6 .7% ,33.5 %和 7.8%。 4 7例术后行PCA镇痛 ;术后死亡率为 3.4 % ,麻醉死亡率为 0。结沦 :高龄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 ,充分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是降低围术期风险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脏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姜志 屠伟峰 戴建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开胸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n=22)和单纯全麻组(GA组,n=18)。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5min(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开胸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n=22)和单纯全麻组(GA组,n=18)。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5min(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min(T4)观察SBP,DBP及HR的变化。结果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SBP,DBP及HR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1min,SBP,DBP及HR较插管前均显著升高(P<0.01),GEA组SBP升高的幅度小于GA组(P<0.01);插管后5minSBP,DBP及HR均有所下降,两组间降低的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TEA并没有显著加重诱导后出现的低血压,TEA能降低气管插管后SBP的变化,但是对插管后心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硬膜外阻滞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性分析及感染相关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庆武 龚军 +1 位作者 李志勇 刘俊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7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的相关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7月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心脏开胸手... 目的:探究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的相关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7月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率为36.00%。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夏季行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大于8 h等将显著增加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性。患者致病原主要为革兰阴性菌(62.35%)和革兰阳性菌(30.59%),且存在细菌交叉感染现象。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较为敏感。结论: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夏季行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 h、机械通气时间大于8 h是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为耐药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脏手术 术后肺部感染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肌肉非损伤开胸手术79例
9
作者 马治欣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2年第6期78-79,共2页
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胸壁侧方肌肉非损伤开胸方法作为常规切口进行胸部手术7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侧方肌肉损伤手术 切口 手术方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开胸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相关风险因子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志坚 黄波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病理机制。方法肺切除患者51例,收集其术前基本信息(如合并症、用药状况、心肺功能等),并测定其手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AF的发生率为29.4%(15/51),... 目的探讨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病理机制。方法肺切除患者51例,收集其术前基本信息(如合并症、用药状况、心肺功能等),并测定其手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AF的发生率为29.4%(15/51),其发生率与年龄因素有关(P=0.031)。发生AF的患者比未发生AF患者术前PR间期延长(P=0.040);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AF发生率明显比未使用者低(P=0.041)。方差分析显示,术后hs-CRP(P=0.000)和IL-6(P=0.000)均与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hs-CRP和IL-6水平在所观察的3个时间点对预示AF的发生其结果均不理想,曲线下的面积(AUC)均<0.50。结论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与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嗜好(如吸烟)和心肺功能等无关,只与年龄有关;早期炎症标记物hs-CRP和IL-6不能预告术后AF发生。某些药物可能会降低非心脏开胸手术后患者A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并发症 年龄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老年患者胸部手术的心血管风险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文涛 吴卫华 +2 位作者 陈文虎 陈勇 张绍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老年患者非心脏开胸手术(non-cardiac thoracic surgery,NCTS)后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作用,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方法对3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阳性者进一...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老年患者非心脏开胸手术(non-cardiac thoracic surgery,NCTS)后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作用,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方法对3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阳性者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者记录术后经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出现偶发房性早搏及/或室性早搏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因持续心房颤动无法评判心室收缩活动,余30例完成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例(6.7%,2/30)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对应部位冠脉严重阻塞取消手术,2例可疑阳性。28例接受开胸手术,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8例,其中心肺并发症13例(46.4%,13/28),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28.6%,8/28),2例可疑阳性者中1例术后第5d发生心绞痛。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术后心血管风险的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安全可行,能准确地评估有心血管合并症行老年胸部手术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但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心脏手术 老年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胸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左室收缩同步性
12
作者 牛蕾 梅丽 杨晓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9期1684-1685,共2页
非心脏开胸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损伤,应激等均可导致心脏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因此围手术期对心功能的评估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应用RT-3DE技术检测胸... 非心脏开胸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手术的危险因素,手术损伤,应激等均可导致心脏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因此围手术期对心功能的评估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应用RT-3DE技术检测胸部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左室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同步性 心脏手术患者 手术 手术 三维超声评价 心脏手术 心脏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胸段食道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镇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胸段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早期胸段食道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耐受开胸手术将其分为观察组(非开胸组)与对照组(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获...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胸段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早期胸段食道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耐受开胸手术将其分为观察组(非开胸组)与对照组(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获得了更理想的效果,手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胸段食道癌患者以非开胸手术法进行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非开胸手术 段食道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手术患者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清平 顾张善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TEA)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冠心病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TEA组(GE组,n =4 0 )与单纯全麻组(G组,n =4 0 )。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前、硬膜外注药后5min、15...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TEA)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冠心病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TEA组(GE组,n =4 0 )与单纯全麻组(G组,n =4 0 )。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前、硬膜外注药后5min、15min、30min、全麻诱导后5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强烈刺激时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心电图、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输液总量及术后72小时内患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G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强烈刺激时及拔除气管导管时的MAP及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和GE组(P <0 . 0 5 ) ,术中需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GE组(P <0 0 5 ) ,而术中原有ST -T变化的改善率又明量低于GE组(P <0 .0 5 )。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使冠心病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从而使该类手术患者的麻醉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冠心病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与非开胸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彦中 韩文周 +1 位作者 侯良宝 胡艳霞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癌合理的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收集15年间在我科开胸治疗贲门癌患者527例,非开胸治疗贲门癌患者244例,并对两组术前特征、肿瘤部位、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开胸组高龄患者及术前伴发病居多(P<0.01),...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癌合理的手术径路。方法回顾性收集15年间在我科开胸治疗贲门癌患者527例,非开胸治疗贲门癌患者244例,并对两组术前特征、肿瘤部位、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开胸组高龄患者及术前伴发病居多(P<0.01),上切缘癌阳性率、SiewertⅢ型及全胃切除率比例高(P<0.05),开胸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开胸组(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SiewerⅠt型、Ⅱ型比例高(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根治率及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径路各有其优缺点,应依据S iewert分型及患者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手术 非开胸手术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并发症观察
16
作者 张岩 徐进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前7天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至正常水平,并用动态心电图(Hoher)检测其ST段变化,按ST段压低〉10.05mV分为S...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患者,在术前7天内补充甲状腺激素至正常水平,并用动态心电图(Hoher)检测其ST段变化,按ST段压低〉10.05mV分为ST段改变组(28例)和ST段非改变组(33例)。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术后48h Holter检测心肌缺血情况,并院内随访术后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后ST段改变组患者血清TT3[(1.30±0.41)、(2.09±0.45)nmol/L]、TT4[(80.56±30.28)、(84.55±33.57)nmol/L],与ST段非改变组[TT2:(1.43±0.52)、(2.38±0.51)nmol/L;TT4(82.70±29.43)、(93.47±35.02)nm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T段改变组患者有24例术后发生心肌缺血.而发生其他心血管并发症者10例,ST段非改变组有8例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其他心血管并发症l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5、10.95,P均〈0.05)。术前Holter检测ST段改变对术后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阳性预测值为36%(10/28),而未改变的阴性预测值为97%(32/33)。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伴ST段改变患者非心脏开胸术后易发生心肌缺血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术前Hoher检测ST段改变对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心脏手术 心肌缺血 心血管事件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穿刺活检判断肺部良性结节
17
作者 包校伟 《医学信息》 1998年第8期42-42,共页
[英]GlenA,etal.CHEST.1998;113(1):3~4虽然大多数肺部孤立结节是良性的,但如是恶性病变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是完全能做到的。判断良性结节常通过一系列X线检查,稳定的结节则是良性病变的标志,对于... [英]GlenA,etal.CHEST.1998;113(1):3~4虽然大多数肺部孤立结节是良性的,但如是恶性病变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是完全能做到的。判断良性结节常通过一系列X线检查,稳定的结节则是良性病变的标志,对于是否开胸手术探查,须进一步追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良性结节 良性病变 恶性肿瘤 非开胸手术 成功率 部穿刺活检 错构瘤 腔穿刺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颈两切口在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卫红 焦广根 +7 位作者 宋金祥 魏锦昌 焦付林 许江峰 李振宇 李建林 申海松 杨旭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腹颈两切口食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部分食管外科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应用腹颈两切口完成食管切除术83例,其中食管穿孔6例,下咽癌5例,颈段食管癌24例,胸上段食管癌11例,胸中段25例,胸下段10例,贲门癌... 目的:探讨腹颈两切口食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部分食管外科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应用腹颈两切口完成食管切除术83例,其中食管穿孔6例,下咽癌5例,颈段食管癌24例,胸上段食管癌11例,胸中段25例,胸下段10例,贲门癌2例;手术常规采用腹颈两切口,应用全胃、胃管或结肠代食管。结果:83例手术均成功,吻合口瘘15例,喉返神经麻痹10例;纵隔出血3例;术后<30 d死亡者3例;术后随访率85%(64/75),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1%(57/64)、68.7%(44/64)。结论:腹颈两切口食管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选择应用于食管穿孔、下咽癌、颈段食管癌、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在恶性肿瘤中以原位癌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外科学 食管切除术 食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