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KRBt术中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前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杨 夏厚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00-704,共5页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GEM)治疗对非前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8例NMIBC患者均行PKRBt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术中... 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吉西他滨(GEM)治疗对非前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8例NMIBC患者均行PKRBt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GEM,B组术后即刻灌注GEM,比较两组术后毒副作用,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1、1.5、2年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83%、79%,B组分别为88%、58%、50%(log-rank testχ^2=4.216,P=0.040<0.05),A组1、1.5、2年无FISH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67%、67%,B组分别为58%、38%、38%(log-rank testχ^2=4.110,P=0.043<0.05);两组间平均膀胱刺激症状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在饮水或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多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者,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B组发现1例骨髓抑制;随访1年,A组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得分均较B组高(均P<0.05)。结论:对NMIBC患者PKRBt术中经膀胱黏膜下多点注射GEM,疗效好,降低了复发率,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RBt 吉西他滨 非前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多点注射 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茜 石梦侠 +1 位作者 崔媛媛 刘相臣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前血清m iR-2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6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设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采... 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术前血清m iR-2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6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设为观察组;纳入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9水平,比较两组血清miR-29水平表达差异。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术前血清miR-29对NMIBC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29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Ⅲ期、低分化患者术前血清miR-29水平低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患者(P<0.05)。共158例患者完成随访。158例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32例,复发率为20.25%。复发组术前血清miR-29表达量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TNM分期Ⅲ期、低分化占比高于未复发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显示,术前血清miR-29过表达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术前血清miR-29预测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AUC值为0.801,预测价值中等。结论 NMIBC患者术前miR-29水平呈低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联系紧密;可能与TURBT术后复发有关,开展NMIBC患者术前miR-29检查有助于预测TURBT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微小RNA-29 术后复发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
3
作者 公洪伟 孙正钦 高锐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接受同期经尿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NMIBC合并BPH 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接受同期经尿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NMIBC合并BPH 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同期经尿道电切除术组(观察组,n=115)以及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组(对照组,n=88),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以及糖类抗原(CA125)水平。结果:两组民族、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咖啡因摄入史、婚姻状况、年龄、是否发生便秘、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手术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尿管留置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CEA及CA125水平与术前比较均较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EA及CA125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经尿道电切除术与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比较,在围术期指标上并无足够优势,但能够有效调节血清CEA以及CA125水平,同时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良性列腺增生 同期经尿道手术 围术期 肿瘤标志物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军 王伟峰 +3 位作者 郝继东 廖国强 杨波 龚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膀胱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膀胱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为主,但其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化疗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认为膀胱癌的复... 膀胱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膀胱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术后化疗为主,但其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化疗不良反应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认为膀胱癌的复发与正气亏虚、邪毒内蕴密切相关,因此,扶正祛邪、既病防变为防治膀胱癌复发的关键,同时也要根据术后患者体质和临床症状随证施治,统筹兼顾。中医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治法有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成药、中药方联合化疗药、中成药联合化疗药等,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和实验机制研究的梳理,以期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浸润性膀胱癌术后 复发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宋瑞彬 董山峰 郑保良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316-318,328,共4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Tm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0例NMIBC患者资料。将28例接受TURBT患者纳入电切组,将32例接受TmLRBT患者纳入激光组。统计并比较2组患...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切除术(Tm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0例NMIBC患者资料。将28例接受TURBT患者纳入电切组,将32例接受TmLRBT患者纳入激光组。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比较,P>0.05;激光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电切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LRBT、TURBT均可用于治疗NMIBC,且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接近,但相对于TURBT,TmLRBT的实施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术后早期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铥激光切除术 电切术 经尿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升免汤”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罗金 范洁 +1 位作者 胡文凤 周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1-024,共4页
观察“参芪升免汤”联合膀胱灌注来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影响。方法 选择82名满足入组标准的患者,并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人)。对照组接受的单一的膀胱灌注疗法;观察组选择“参芪升免... 观察“参芪升免汤”联合膀胱灌注来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影响。方法 选择82名满足入组标准的患者,并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人)。对照组接受的单一的膀胱灌注疗法;观察组选择“参芪升免汤”与膀胱灌注的联合疗法。在为期一年的治疗,期间我们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氏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分析对比,发现虽然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在总体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在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改善症状方面,观察组数据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治疗前都有明显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KP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中患者血尿和化学性膀胱炎的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升免汤”配合膀胱灌注既能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又能减轻灌注不良反应,改善老龄患者体力状况,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中西医结合 参芪升免汤 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0n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7
作者 汪洋 庞玮挺 +4 位作者 杨伟锋 何海填 张新明 张楠 王可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比较1470 n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1470 nm-EB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147... 目的比较1470 n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1470 nm-EB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1470 nm-EBRBT组(n=40)和TUR-BT组(n=45)。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病理结果和肿瘤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穿孔发生率和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70 nm-EBRBT组术中出血量较TUR-BT组少,未出现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UR-BT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0 nm-EBRBT组初次切除病理标本中含逼尿肌的比例高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术后2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70 nm-EBRBT治疗NMIBC安全有效,具有病理标本完整、手术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优于传统TUR-B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0 nm激光 激光疗法 整块切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浸润性膀胱癌(NMI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7例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光 李红阳 +4 位作者 宋殿宾 马红亮 李俊鹏 辛立升 王志勇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04-808,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94例高危NMIBC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观...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94例高危NMIBC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膀胱肿瘤抗原(BTA)、糖链抗原19-9(CA19-9)]、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10±4.12)mL、(18.65±6.74)min、(19.57±3.48)h、(8.01±1.69)d,均优于对照组的(43.25±6.78)mL、(24.78±8.12)min、(35.24±5.12)h、(15.32±2.89)d(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3%高于对照组68.09%(P<0.05);术后72 h观察组外周血CTCs计数为5.47±2.00,低于对照组的8.96±3.12(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血清BTA、CEA、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3例)低于对照组23.40%(11例)(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病人1年无复发生存率97.83%(45/46)与对照组90.91%(40/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可提高高危NMIBC病人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并可减少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钬激光 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出式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围手术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群锋 梁朝朝 +1 位作者 朱劲松 陈志洁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比较直出式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安庆市立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8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两... 目的比较直出式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安庆市立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8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直出式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出血、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出式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NMIBC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更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出血少、并发症风险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出式绿激光 等离子电切术 浸润性膀胱癌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谢恩杰 吴杰民 黄毅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Tm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Tm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电切情况、复发率.结果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天Hb下降量TmLRBT组较TURBT组低(P<0.05),且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TmLRBT组均明显短于TURBT组(P<0.05).TmLRBT组术中出现闭孔反射、膀胱穿孔,术后出现膀胱刺激征的概率明显低于TURBT组(P<0.05),TmLRBT组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也明显少于TURBT组(P<0.05).TmLRBT组切除标本含有逼尿肌的比例明显高于TURBT组,术后二次电切的比例小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LRBT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但经尿道膀胱肿瘤铥激光剜除术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更为安全,出现并发症概率更小,术后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铥激光剜除 TmLRBT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浸润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整块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黄沛东 林楚琪 +2 位作者 林坤城 陈晓生 卢勇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对比经尿道整块剜除术(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EB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目的对比经尿道整块剜除术(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EB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揭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分为EBRBT组和TURBT组,每组29例,分别行EBRBT和TURBT。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术后肌层侵犯率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RBT组术中出血量为(10.71±4.78)ml,较TURBT组(16.58±6.27)ml少,EBRBT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3.23±1.66)d及(4.92±1.06)d,少于TURBT组的(4.75±1.71)d及(5.87±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RB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5%(1/29),比TURBT组的20.69%(6/2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BRBT组肌层侵犯率、肿瘤复发率分别为92.59%和6.9%,显著低于和TURBT组的62.07%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RBT相较于TURBT安全性更好,患者预后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整块剜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繁 袁仁斌 +2 位作者 徐何 曹敏 卓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术后免疫、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20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术后免疫、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20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3~5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免疫功能及术后24个月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治疗患者予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疗效较好,可改善术后免疫功能,降低肿瘤远期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3
作者 李辉 范诗秋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641-649,共9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初次诊断时多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经典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进及医疗技术的提高,出现了一些新...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初次诊断时多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经典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进及医疗技术的提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治疗手段,如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荧光膀胱镜等。TURBT术后常常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常用药物有卡介苗和化疗药物,不过在灌注治疗中对于药物、疗程和剂量的选择目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Bladd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Most of the initial diagnosis is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is a classic surgical metho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medical technology, some new treatment methods have emerged, such as en-bloc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and fluorescence cystoscopy. TURBT is often combined with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after TURBT. The commonly used drugs are BCG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However, the choice of drugs,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dose in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therapy is currently controversial.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冯铮 摆玉江 吕志勇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的疗效。方法选择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入选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4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组60例... 目的探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的疗效。方法选择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入选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4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组60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IgA、IgG、CD4+、CD8+、CD4+/CD8+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较对照组低,IgA、IgG、CD4+、CD4+/CD8+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5/60),对照组复发率为21.88%(14/64),两组比较,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减少远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FOXO1、FABP4水平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灌注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任俊英 吴龙飞 韩丹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09-1310,136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叉头框蛋白O1(Fork 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灌注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叉头框蛋白O1(Fork head box protein O1,FoxO1)和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灌注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患者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随访12 m,根据最终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检测对比两组术前血清FOXO1水平和FABP4水平。分析术前血清FABP4水平与TURBT术后膀胱灌注疗效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68例患者TURBT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复发率22.1%。复发组术前血清FOXO1水平与未复发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组术前血清FABP4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以术前血清FABP4水平预测TURBT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后复发的AUC=0.7052。结论:术前血清高FABP4水平提示TURBT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易复发,其用来预测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表柔比星 FOXO1 FAB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注射吉西他滨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以金 唐静 +17 位作者 杨超 徐凯 张梦蝶 高健 吴晓丽 张粤 牛晓兵 蒋鹤松 茆飞 周闪 姜熙 郭忠英 孙苏安 徐明 徐宗源 王恒兵 李歆 傅广波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9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 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探讨黏膜下小剂量注射吉西他滨(SIOG)联合TURBT治疗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院270例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 213例,S... 目的 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探讨黏膜下小剂量注射吉西他滨(SIOG)联合TURBT治疗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本院270例中高危NMIBC患者(TURBT 213例,SIOG+TURBT 57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以1∶1的比例匹配,每组病例为52人,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核算其成本,构建1年为循环周期,1 000人10年的Markov模型对2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TURBT组患者3、6、12个月肿瘤未复发率和SIOG+TUR BT组患者3、6、12个月肿瘤未复发率分别为90.38%vs 100.00%、84.62%vs 98.08%、78.85%vs92.31%,术后6个月时肿瘤未复发率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r a n k检验,2组1年时肿瘤未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RBT方案和SIOG+TURBT方案累积人均成本分别为217 117.20元和190 701.12元,获得的健康效果分别为5.56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和5.77QALYs。与TURBT治疗方案相比,SIOG+TURBT治疗方案提高了0.21QALYs,节约了26 416.08元。SIOG+TURBT方案对于TURBT方案具有成本-效用优势。结论 与TURBT相比,SIOG+TURBT治疗中高危NMIBC具有更优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吉西他滨 黏膜下注射 MARKOV模型 临床研究 药物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型腔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蒙泽纪(综述) 吴开杰(审校)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60-565,共6页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约7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然而其在5年内复发率高达31%~78%,且17%~45%的患者会在后续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目前,传统的化学药物和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已经不能满...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约7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然而其在5年内复发率高达31%~78%,且17%~45%的患者会在后续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目前,传统的化学药物和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新型腔内疗法包括各种免疫基因疗法、光动力治疗以及新型药械组合已投入应用,本文将综述这些最新方法的研究进展,为临床NMIBC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治疗失败 新型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膀胱镜技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分型中的初步应用
18
作者 夏启东 孟晓岩 +7 位作者 胡恒龙 宋文 胡嘏 李凡 叶章群 李震 王少刚 刘征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浅探基于超薄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维重建的虚拟膀胱镜检查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手术分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8月收治的3例NMIBC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超薄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集检... 目的浅探基于超薄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维重建的虚拟膀胱镜检查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手术分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8月收治的3例NMIBC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超薄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集检查数据,使用3D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高精度的虚拟膀胱镜模型,在术前用于激光切除术的手术规划。结果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20、55、60 min。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为阴性,围手术期3例患者均无Clavien-DindoⅡ级及以上的并发症。术后2~7d恢复出院,其中1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1个月定期行卡介苗灌注治疗,另外2例均为低危NMIBC,术后定期行吉西他滨或沙培林维持灌注,定期随访至今,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基于超薄磁共振灌注成像的高精度虚拟膀胱镜技术对于NMIBC患者的激光切除术前预分割、减少手术时间有临床辅助意义,同时有待未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来明确术前虚拟膀胱镜技术的应用是否有助于降低NMIBC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膀胱 浸润性膀胱癌 多参数磁共振 激光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19
作者 于国强 魏曙光 +2 位作者 贾招辉 张晨阳 刘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3379-338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URBT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HOLRBT治疗,治疗出院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肉眼血尿持续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分别为(1.35±0.42)d、(2.55±0.47)d、(1.58±0.4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6±0.48)d、(3.05±0.56)d、(1.96±0.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16.32±2.48)mg/L、(39.48±3.60)pg/mL、(54.02±4.7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2.75)mg/L、(46.21±3.79)pg/mL、(61.27±5.1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为2.56%,略低于对照组的10.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RBT相比,HOLRBT治疗NMIBC患者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炎症因子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与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潘腾飞 武立新 +1 位作者 刘祥鹏 陈冬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价化疗药物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术后行吡柔比星灌注组(THP组)、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组(GEM组),术后行吡柔比... 目的:评价化疗药物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术后行吡柔比星灌注组(THP组)、术后行吉西他滨灌注组(GEM组),术后行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交替灌注组(序贯组),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和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序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THP组和G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in-Meier生存分析提示,THP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28.0个月,术后THP组第1、2年的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69.2%、35.9%;GEM组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为34.8个月,第1、2年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66.7%、47.2%;序贯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为35.0个月,第1、2年肿瘤无复发率分别为88.6%、80.0%。术后第2年,序贯组患者复发率低于GEM组和T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发病年龄和肿瘤的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吡柔比星和吉西他滨序贯膀胱灌注治疗可减少灌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膀胱癌远期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