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煤层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谷拴成 王恩波 熊家全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2,共4页
浅埋煤层非充分采动与充分采动所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有所不同,文章以柠条塔煤矿S1210工作面为例,对浅埋煤层非充分采动地表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和充分采动地表沉降相比,非充分采动引起的地表沉降在经历启动阶段、活跃阶... 浅埋煤层非充分采动与充分采动所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有所不同,文章以柠条塔煤矿S1210工作面为例,对浅埋煤层非充分采动地表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和充分采动地表沉降相比,非充分采动引起的地表沉降在经历启动阶段、活跃阶段和衰退阶段之前先经历稳定阶段和突变阶段。基于概率密度函数法,编制MATLAB非线性拟合程序,应用实测数据对预计公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根据拟合的预计公式,反求取了S1210地表移动的主要参数,参数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非充分采动 地表移规律 概率密度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华兴 郭栋 +1 位作者 卢秀林 赵有星 《煤矿开采》 2005年第3期58-59,71,共3页
利用孔庄煤矿7338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际条件, 通过非主断面测线的布设,对非充分采动条件的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 并取得了该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参数, 为今后村庄下工作面的开采宽度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地表移 观测站 测线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求参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俊廷 阎跃观 +4 位作者 戴华阳 刘民超 肖先华 李娜娜 李登高 《矿业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依据少数零散观测点很难求取地表移动参数.利用FLAC3D模拟了某矿12111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变形值,根据模拟结果和非充分开采沉陷规律,求取了该矿的地表移动参数,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求参方法.用所求参数对12... 依据少数零散观测点很难求取地表移动参数.利用FLAC3D模拟了某矿12111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变形值,根据模拟结果和非充分开采沉陷规律,求取了该矿的地表移动参数,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求参方法.用所求参数对12111工作面进行了概率积分法计算,并与零散观测点的下沉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充分条件下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求取地表移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 非充分采动 参数求取 FLAC3D数值模拟 概率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工作面非充分采动跨上山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同吉 田昌栋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0年第3期10-11,14,共3页
阐述了深部非充分采动跨采卸压的原理和必要性 ,介绍了非充分采动跨采的经验和实测结果 ,认为非充分采动跨采是保护深井上下山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深井 非充分采动 卸压 巷道 开切眼 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区地表点在采动过程中的移动变形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滕永海 《矿山测量》 1999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走向主断面充分采动区,利用负指数已经求出了采动过程中地表点的移动变形计算方法和公式〔1〕。本文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导出了非充分采动区即工作面开切眼和停采线上方地表点的移动变形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这种方法同样... 在走向主断面充分采动区,利用负指数已经求出了采动过程中地表点的移动变形计算方法和公式〔1〕。本文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导出了非充分采动区即工作面开切眼和停采线上方地表点的移动变形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采动过程中地表任意点的移动变形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地表移变形 地表变形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娄高中 郭文兵 高金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7-153,共7页
为准确预测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选取开采厚度M、煤层埋深H、工作面倾斜长度L、煤层倾角α、覆岩力学性质R、覆岩结构特征S为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量纲分析建立了导水裂缝带高度与M,H,L,α,S间的无量纲关系... 为准确预测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选取开采厚度M、煤层埋深H、工作面倾斜长度L、煤层倾角α、覆岩力学性质R、覆岩结构特征S为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量纲分析建立了导水裂缝带高度与M,H,L,α,S间的无量纲关系式。结合30组实测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得到无量纲关系式的最优函数关系式。选取2个非充分采动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现场实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工程验证,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其相对误差分别为3.64%和2.93%,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现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导水裂缝带高度 量纲分析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非充分采动对地表民房的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于秋鸽 郭文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1-195,共5页
为了研究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采动影响范围,在分析李宅煤矿非充分采动对马寨镇申咀村部分民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非充分采动影响范围调整系数"概念,通过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充分采动系数综合计算非充分采动影响范围,并利... 为了研究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采动影响范围,在分析李宅煤矿非充分采动对马寨镇申咀村部分民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非充分采动影响范围调整系数"概念,通过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充分采动系数综合计算非充分采动影响范围,并利用非充分采动影响范围调整系数来进行采动影响范围调整。研究结果表明: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利用概率积分法预计软件预计的开采影响范围与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利用边界角计算的采动影响范围比实际情况大;根据概率积分法预计并结合充分采动系数能够很好地计算出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采动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 非充分采动 影响范围 概率积分法 调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娄高中 郭文兵 高金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1,共8页
为确定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首先分析和确定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采用层次分析... 为确定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首先分析和确定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根据各影响因素的加权关联度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非充分采动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作面倾斜长度、开采厚度、覆岩结构特征、开采深度和煤层倾角,非充分采动工作面必须考虑工作面倾斜长度对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导水裂缝带 敏感性分析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非充分采动下覆岩裂隙场可视化探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玉涛 刘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4,共8页
覆岩采动裂隙分布规律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探测是煤矿安全开采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矿井水害防治与瓦斯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获得深埋煤层在非充分采动下覆岩裂隙场分布特征及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以济宁煤田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传统经... 覆岩采动裂隙分布规律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探测是煤矿安全开采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矿井水害防治与瓦斯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获得深埋煤层在非充分采动下覆岩裂隙场分布特征及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以济宁煤田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传统经验公式、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电视观测3种方法,进行了理论计算、定量探测和定性分析。探测结果表明:缓倾斜煤层平均倾角6°、埋深538~595 m、条带式非充分采动下,导水裂隙带高度66.0 m,为采高的23.6倍;垮落带高度8.45 m,为采高3.02倍;覆岩采动裂隙主要为NEE向斜裂缝形式,发育在垮落带与裂隙带下部,主要发育范围为采空区底板以上约33.55 m,约为采高的12倍,占导水裂隙带高度的50.8%;采动覆岩裂隙在裂隙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层性,裂隙带上部裂隙发育强度与宽度有限,虽具有水文意义,但对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影响较小;裂隙带下部裂隙发育强烈,存在多处离层,对地下水渗流和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均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对比分析表明,3种方法在精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钻孔彩色电视观测效果最优,可精确探测岩体内部裂隙分布及其产状;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效果次之,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数据;传统经验公式精度最差,仅能确定大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裂隙场 可视化探测 钻孔冲洗液漏失 钻孔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区地表移动规律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飞 贺健 《江西有色金属》 2007年第4期16-17,30,共3页
采用FLAC岩土软件数值模拟采区尺寸为非充分采动时的地表移动,总结工作面推进量与地表移动量(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的关系。对非充分采动区地表移动定量分析,对指导圈定矿山地表错动范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表移 非充分采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采区地表移动的规律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新颖 《煤炭技术》 CAS 2007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辽源煤田已进入复采阶段,因开采造成的覆岩影响,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劳保井六路水平上煤采区为例,总结分析了非充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对类似的采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地表移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宗柱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13-16,47,共5页
基于斜沟矿23105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对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上覆关键层“伪砌体梁”结构中A、B、C岩块失稳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受A块回转失稳和B块滑落失稳的双重矿压冲击,矿压显现强烈。通过矿压监测、破碎圈... 基于斜沟矿23105综放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对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上覆关键层“伪砌体梁”结构中A、B、C岩块失稳过程进行分析可知,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受A块回转失稳和B块滑落失稳的双重矿压冲击,矿压显现强烈。通过矿压监测、破碎圈和塑形圈理论分析方法,确定了该类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呈现出非对称性破坏特性,提出了巷道围岩非对称支护的综合控制对策。现场实践应用表明,巷道补强支护后,顶板和两帮下沉量减少了50%左右,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沿空巷道 伪砌体梁 对称支护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概率积分法预测
13
作者 王文才 吴周康 +1 位作者 高小雷 王鹏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采动条件下地表的移动规律,基于概率积分法构建了充分采动和非充分采动工作面的地表移动预测模型。通过在非充分采动工作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并据此对该非充分采动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进行了现场实测,表明其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 为了研究采动条件下地表的移动规律,基于概率积分法构建了充分采动和非充分采动工作面的地表移动预测模型。通过在非充分采动工作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并据此对该非充分采动工作面的地表移动进行了现场实测,表明其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预测模型的最大移动预测值与移动规律,与实测结果相符。因此,所建立的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倾向和走向地表移动积分法预测模型,可以用于该矿或其他矿井类似工作面的地表移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地表移变形 概率积分法模型 工程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采动采空区与煤岩柱(体)耦合作用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47
14
作者 王朋飞 赵景礼 +4 位作者 王志强 孙中文 徐春虎 宋梓瑜 苏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5-1200,共16页
以镇城底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了非充分采动采空区和煤岩柱(体)耦合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的工作面布置产生不同的工作面构型、采空区形态和煤岩柱(体)形态,进而造成不同的耦合作用结... 以镇城底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了非充分采动采空区和煤岩柱(体)耦合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的工作面布置产生不同的工作面构型、采空区形态和煤岩柱(体)形态,进而造成不同的耦合作用结果,采空区响应对实体煤岩柱(体)的应力及岩体破坏影响很大,数值模拟不可忽略采空区作用;(2)推导出煤柱极限平衡区宽度表达式,分层开采单一分层时采高降低、大采高和错层位开采存在斜坡均导致煤柱极限平衡区宽度下降;(3)垮落角对采空区和煤岩柱(体)耦合作用有重要影响,通过相似模拟确定了垮落角并用于数值模拟,得出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工作面宽度L、最上部关键层跨度L_1与垮落角θ之间的关系式;(4)数值模拟显示非充分采动采空区承载增加,则支承压力相应降低,反之亦然,验证了非充分采动采空区和煤岩柱(体)的耦合作用,数值模拟若忽略采空区承载作用会造成支承压力偏大,应力集中区高度偏大,且位置降低,岩体破坏范围偏大;(5)根据研究结果,现场将进风巷布置于采空区边缘下方,形成巷顶沿空巷道,该巷道处于整个回采系统应力最低区;而回风巷沿顶板布置,工作面两侧顺槽矿压问题均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程 非充分采动 耦合作用 空区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煤岩柱(体)
原文传递
非充分采动下浅埋坚硬顶板“两带”高度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谭毅 郭文兵 +1 位作者 杨达明 白二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5-851,共7页
为研究非充分采动下浅埋坚硬顶板"两带"高度,防止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出现溃水、溃砂等安全事故,结合赵屋煤矿地质采矿条件,采用地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现场观测及数值模拟,对赵屋煤矿采空区上覆岩层"两带"高度进行了研... 为研究非充分采动下浅埋坚硬顶板"两带"高度,防止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出现溃水、溃砂等安全事故,结合赵屋煤矿地质采矿条件,采用地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现场观测及数值模拟,对赵屋煤矿采空区上覆岩层"两带"高度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非充分采动下浅埋深坚硬顶板"两带"高度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充分采动下浅埋深坚硬顶板"两带"高度低于充分采动,采宽26 m时裂采比为7.65;导水裂隙带的高度整体呈阶梯型变化,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都以突跳方式进入;非充分采动条件下,"三下采煤规程"中"两带"计算公式及传统经验值18~28倍裂采比在应用时需考虑采动的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浅埋深 钻孔冲洗液 非充分采动 “两带”高度
原文传递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非充分采动地表沉陷预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翟树纯 刘辉 何春桂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1,共3页
根据邯郸矿区某矿工业广场下2103工作面非充分采动的技术条件,由工作面的宽深比对预计参数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参数按照概率积分法进行地表沉陷预计。由已推进部分造成的地面建筑物倾斜观测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参数选取合理。从地表变... 根据邯郸矿区某矿工业广场下2103工作面非充分采动的技术条件,由工作面的宽深比对预计参数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参数按照概率积分法进行地表沉陷预计。由已推进部分造成的地面建筑物倾斜观测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参数选取合理。从地表变形规律可以看出,非充分采动的各种变形值都比充分采动要小,而煤层倾角则造成了下沉盆地向下山方向偏移,致使下山方向拐点处的建筑物损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非充分采动 地表沉陷预计 煤层倾角 参数
原文传递
厚松散层非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17
作者 魏跃东 《矿山测量》 2020年第5期75-79,共5页
文中以山东济宁矿区某矿首采区1301、1303工作面及地表实测观测数据为例,重点研究了在厚松散、非充分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旨在揭示相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为“三下”压煤开采和开采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非充分采动 地表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定义及判别方法 被引量:39
18
作者 郭文兵 娄高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5-766,共12页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非充分采动工作面越来越多。导水裂缝带高度是实现保水开采的关键参数,但非充分采动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小于充分采动工作面。为进一步研究其原因,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非充分采动工作面越来越多。导水裂缝带高度是实现保水开采的关键参数,但非充分采动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小于充分采动工作面。为进一步研究其原因,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导水裂缝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其与工作面尺寸的关系,提出了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的定义及判别方法。结果表明:工作面尺寸对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仅次于开采厚度。当工作面尺寸较小时,覆岩破坏不发育;当工作面尺寸增加到一定值时,覆岩破坏仅形成垮落带;当工作面尺寸继续增加时,覆岩破坏形成裂缝带且导水裂缝带高度随着工作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当导水裂缝带高度发育至最大值后,导水裂缝带高度不再随工作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覆岩破坏过程中仅形成垮落带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极不充分采动(即覆岩极不充分破坏);覆岩破坏过程中形成裂缝带且导水裂缝带高度随工作面尺寸增加而增加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非充分采动(即覆岩非充分破坏);导水裂缝带高度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工作面尺寸增加而增加的阶段定义为覆岩破坏的充分采动(即覆岩充分破坏)。导水裂缝带高度刚达到最大值时的工作面尺寸为工作面临界尺寸。当工作面尺寸小于工作面临界尺寸时,覆岩破坏为非充分采动;当工作面尺寸大于工作面临界尺寸时,覆岩破坏为充分采动。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面尺寸、开采厚度、开采深度、覆岩力学性质、覆岩结构特征和覆岩破断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采动 导水裂缝带高度 覆岩破坏充分 工作面临界尺寸 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煤层群非充分重复采动地表移动规律及参数变化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瞿光金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通过对老鹰山井田不同时期,不同开采深度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成果分析,总结了倾斜煤层群非充分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各时期的移动规律,分析了非充分重复采动各种地表移动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机理。
关键词 倾斜煤层 地表移规律 充分重复 参数 变化机理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方树 张新国 范亚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4-28,共5页
为探究厚煤层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古城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参数计算及地表下沉预计等方法,基于等价采高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膏体充填开采的等价采高模型,修正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膏体充填开采预计参... 为探究厚煤层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古城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参数计算及地表下沉预计等方法,基于等价采高理论建立了适用于膏体充填开采的等价采高模型,修正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膏体充填开采预计参数,预计并揭示了厚煤层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膏体分层充填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270 mm,地表建筑物损坏等级在Ⅰ级允许变形以内,保证了地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为类似膏体充填后地表沉陷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膏体分层充填 重复 修正系数 非充分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