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周期换向技术的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谷明奇 张悦 张维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降低极板腐蚀和电能消耗,实现对悬浮污染物的有效分离,以铁、铝金属为电极,探究周期换向技术条件下施加电压、时间、电解初始pH值等参数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检测极板腐蚀情况和溶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周期换向电源下,施加电压25V时,... 为降低极板腐蚀和电能消耗,实现对悬浮污染物的有效分离,以铁、铝金属为电极,探究周期换向技术条件下施加电压、时间、电解初始pH值等参数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检测极板腐蚀情况和溶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周期换向电源下,施加电压25V时,设定铁-铝电极极板间距为2cm,废水初始pH值为5.00,经过25min电絮凝后,废水上清液COD值为180.7mg/L,脱色率达99.00%,絮凝率为86.10%,显示出优异的电絮凝效果。与直流电源相比,周期换向电化学体系中,电极腐蚀及钝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铁、铝电极的损失率仅为0.6%,溶解效率高于80.0%;COD去除比能耗为0.39,相当于直流电源的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换向电絮凝 铁-铝电极 靛蓝染色废水 溶解效率 比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蓝废水无机盐环境下铝极板溶解与电化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梦迪 张维 姚继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3-1129,1148,共8页
为提升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效率,确定电絮凝过程中最佳水解金属盐形态形成条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探讨电絮凝过程中初始pH、共存阴离子种类、电流密度对铝盐形态分布的影响,同时监测絮体Zeta电位、终止pH、体系电流密度与电导... 为提升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效率,确定电絮凝过程中最佳水解金属盐形态形成条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探讨电絮凝过程中初始pH、共存阴离子种类、电流密度对铝盐形态分布的影响,同时监测絮体Zeta电位、终止pH、体系电流密度与电导率的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电极溶解腐蚀情况,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电极的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靛蓝废水电絮凝过程中,最佳初始pH范围为6~7,此时具有优势絮凝形态的中聚合态铝(Al_(b))含量较高;Cl–的加入可抑制电极钝化,提升电絮凝反应速率;低电流密度有利于电极均匀腐蚀和Al_(b)的存在,当电流密度为15 m A/cm(2)时体系内Al_(b)含量达4.76 mg/L,可产生较好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染色废水 电絮凝 铝形态 电极腐蚀 电极钝化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蓝废水电絮凝体系的阴极损耗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梦迪 张维 姚继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0,共6页
为探究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体系中阴极损耗与效果的关系,文中以铝、石墨和碳纤维织物作为阴极,铝作为阳极,考察体系电流、废水色度、p H值、COD去除率和絮凝物质量,并分析体系中还原态物质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铝阴极和碳材料阴极重复使用... 为探究靛蓝染色废水电絮凝体系中阴极损耗与效果的关系,文中以铝、石墨和碳纤维织物作为阴极,铝作为阳极,考察体系电流、废水色度、p H值、COD去除率和絮凝物质量,并分析体系中还原态物质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铝阴极和碳材料阴极重复使用3次电极损失率分别为2.3%和0,阴极损失将降低电极效率,导致电絮凝效果变差;碳纤维织物作为电絮凝阴极材料处理靛蓝染色废水,重复使用3次无电极损耗,处理后废水色度可降至54,COD去除率达96.92%,污泥产量少,是较为理想的电絮凝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染色废水 电絮凝 碳纤维织物 电极材料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