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1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上臂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1
作者 周灿 陈武科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上臂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IVAP)是经上臂全部植入体内并可以长期使用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在国内相关领域得到充分应用。为此,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组织国内... 上臂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IVAP)是经上臂全部植入体内并可以长期使用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在国内相关领域得到充分应用。为此,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撰写《肿瘤患者上臂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该文对《共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旨在加深医护人员对《共识》的认识,促进上臂IVAP规范应用于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上臂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 专家共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对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王时云 陈露露 +5 位作者 方青 李超 欧阳冬生 李晓晖 舒海媚 罗春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对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合并感染性疾病且静脉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 d的患者228例(男130例,女98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对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合并感染性疾病且静脉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 d的患者228例(男130例,女98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抗菌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TMAO水平。分析性别、年龄、抗菌药物种类及用药时长、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对TMAO水平的影响,以及感染性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与TMA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抗菌药物使用前比较,患者使用7 d时的血浆TMAO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浆TMAO水平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后显著降低(P<0.01),单用喹诺酮类药物后无显著变化(P>0.05);TMAO水平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升高趋势;与使用1~7 d及8~14 d比较,使用15~21 d的血浆TMAO水平显著降低(P<0.01);合用与未合用益生菌患者的血浆TMA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合并CVD患者的血浆TMAO水平较未合并患者显著升高(P<0.01)。各感染性指标检测值与TMAO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静脉给予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TMAO水平,且降低程度可能与用药时长及是否合并CV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抗菌 静脉给药 浓度 时长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于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硬膜外与静脉给药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曾凡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G)中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GAEBCA)于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硬膜外与静脉给药的效果。方法择期GAEBCA行LAG的患者86例,年龄40~59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硬膜外组在全麻诱导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G)中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GAEBCA)于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硬膜外与静脉给药的效果。方法择期GAEBCA行LAG的患者86例,年龄40~59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硬膜外组在全麻诱导前硬膜外注入右美托咪定,静脉组于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全麻诱导前(T_(1))、气腹3 min时(T_(2))、切皮时(T_(3))、拔管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麻醉效果及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术后6 h、12 h、24 h、48 h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T_(1)、T_(4)时,2组患者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硬膜外组患者的HR、MAP水平高于静脉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静脉组,术后12 h、24 h的NRS评分低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G中GAEBCA于全麻诱导前,硬膜外应用右美托咪定较静脉给药更有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较小,具有疼痛轻,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佳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 右美托咪定 静脉给药 硬膜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复发率分析
4
作者 张筱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探析对卵巢癌应用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复发率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卵巢癌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60例患者等分成2组,对照组(西他赛注射液、顺铂注射液... 探析对卵巢癌应用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复发率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卵巢癌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60例患者等分成2组,对照组(西他赛注射液、顺铂注射液静脉给药)、观察组(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给药)各为30例。对2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率、T细胞亚群水平、复发率、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性(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更高,且比对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组间比较患者不良反应,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采用顺铂腹腔灌注与多西他赛静脉给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顺铂 腹腔灌注 多西他赛 静脉给药 疗效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静脉给药后大鼠血清中5-氟尿嘧啶的含量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枫 王桥 宋学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建立HPLC用于测定微量 (5 0 μL)血清样品中 5 氟尿嘧啶 (5 Fu)的含量。方法 采用 2 5 0mm× 4.6mm (5 μm)C18色谱柱 ,流动相 5 %甲醇 ,流速 0 .7mL·min-1,紫外检测波长 2 70nm ,内标为对氨基苯甲酸。结果 本方法... 目的 建立HPLC用于测定微量 (5 0 μL)血清样品中 5 氟尿嘧啶 (5 Fu)的含量。方法 采用 2 5 0mm× 4.6mm (5 μm)C18色谱柱 ,流动相 5 %甲醇 ,流速 0 .7mL·min-1,紫外检测波长 2 70nm ,内标为对氨基苯甲酸。结果 本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为 2 0ng·mL-1,线性范围是 0 .1~ 5 0 μg·mL-1,日内和日间RSD分别是 2 .2 2 %~ 3.81% (n =4)和 2 .42 %~ 3.19% (n =4) ,萃取率为 90 .2 1%~ 95 .6 9%。用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大鼠在静脉给药后 5 Fu的时量曲线 ,并计算了药动学参数。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可适用于 5 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给药 HPLC 大鼠 5-氟尿嘧啶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与静脉给药后脑脊液及组织药物浓度相似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清 么焕新 +4 位作者 刘华 王敬华 刘志荣 高志华 李雅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4-126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 静脉给药 组织物浓度 脑脊液 相似 临床应用 症状控制 全身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静脉给药用于术后自控镇痛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李 王建斌 +1 位作者 谢才姣 刘建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71-671,共1页
关键词 芬太尼 静脉给药 术后自控镇痛 疗效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持续静脉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苏晓飞 马建华 +3 位作者 余江毅 付丽媛 李倩 王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便携式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微电脑控制下的活塞泵;无需交流电,输液袋规格有多种选择(50~500ml),具有便携和支持大量输液特点,弥补了现有产品的不足。文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的有... 目的便携式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微电脑控制下的活塞泵;无需交流电,输液袋规格有多种选择(50~500ml),具有便携和支持大量输液特点,弥补了现有产品的不足。文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使用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对照组(66例,使用WZ-50C2型微量注射泵),经过4 h比较2组输液总量准确性,即输液精度、输液速度稳定性、合格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输液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别比较2组用药0.5、1、3、4 h后血糖与胰岛素量,间接推断2组输液速度的稳定性相似;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综合评价2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与对照组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综合评价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微量注射泵 持续静脉给药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总苷静脉给药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先祥 刘青云 +1 位作者 彭代银 戴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TSP)静脉给药时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TSP按18.8,37.5,75mg/kg三种剂量尾静脉注射,测定其对于小鼠凝血时间、复合诱导剂致肺栓塞的死亡率和角叉菜胶致尾血栓的长度比值及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结...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TSP)静脉给药时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TSP按18.8,37.5,75mg/kg三种剂量尾静脉注射,测定其对于小鼠凝血时间、复合诱导剂致肺栓塞的死亡率和角叉菜胶致尾血栓的长度比值及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TSP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降低肺栓塞死亡率,缩短尾血栓的长度比值,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0.375%浓度下未见溶血反应。结论:TSP静脉给药时具有显著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总苷 静脉给药 凝血 血栓形成 溶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静脉给药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建中 陈晔 吴永佩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安全使用静脉药物的策略。方法:对医院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给药错误、输液污染,举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完善医院给药系统,改变给药流程,让药师参与到...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安全使用静脉药物的策略。方法:对医院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给药错误、输液污染,举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论:通过完善医院给药系统,改变给药流程,让药师参与到药品使用环节中,采用新科技产品等诸多手段,可有效减少给药错误,确保医院静脉用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给药 给药错误 污染 PIVAS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防范NICU静脉给药安全隐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海燕 章鑫 +2 位作者 张淑丽 王维维 张海霞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防范新生儿监护室(NICU)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对我院NICU静脉给药患儿存在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护理问题,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得出结论 ,应用于临床护理管...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防范新生儿监护室(NICU)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方法对我院NICU静脉给药患儿存在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护理问题,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得出结论 ,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加以有效的干预。结果 NICU静脉给药患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可以加强NICU静脉给药的安全质量管理,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NICU 静脉给药 安全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中的应用管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文琼 刘永芳 +3 位作者 杨德兰 朱莉 白雪 罗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S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中的应用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特色护理小组,通过制定静脉护理特色方案,制定了化疗巡诊制度,采用静脉护理追踪管理方法,静脉护理满意度调查等干预方法,有效减少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结...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中的应用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特色护理小组,通过制定静脉护理特色方案,制定了化疗巡诊制度,采用静脉护理追踪管理方法,静脉护理满意度调查等干预方法,有效减少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结果:QCC活动前后,穿刺渗漏、化疗渗漏、静脉炎、钢针使用、患者投诉等5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患者对静脉护理的满意度达87.5%~93.5%。结论:品管圈管理应用,在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给药护理中,使患者的静脉安全性及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给药 品管圈 应用管理 外周静脉 患者投诉 护理人员 护理满意度 化疗 护理内涵 肿瘤化疗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多巴胺合用微量泵静脉给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8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清泉 杨守忠 +2 位作者 张钊 李慧 张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顽固性心力衰竭往往导致患者死亡,如何使患者尽快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我科1998年10月-2002年12月以硝普钠、多巴胺合用微量泵静脉给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8...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顽固性心力衰竭往往导致患者死亡,如何使患者尽快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我科1998年10月-2002年12月以硝普钠、多巴胺合用微量泵静脉给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68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多巴胺 微量泵 静脉给药 治疗 心力衰竭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自我管理模式在静脉给药查对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毅华 赖文娟 管玉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在静脉给药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自我管理模式,即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制定给药查对标化流程,开展自我管理,包括开设自我管理课程、建立三级质控网、营造自我管理氛围、自律与互律、诚信与沟通等措施。比较... 目的探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在静脉给药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自我管理模式,即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制定给药查对标化流程,开展自我管理,包括开设自我管理课程、建立三级质控网、营造自我管理氛围、自律与互律、诚信与沟通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护士静脉给药查对自我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自我管理及一般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在静脉给药查对中运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静脉给药核对的执行力,激发护士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静脉给药 查对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烧伤康复期患者静脉给药认知行为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玉丹 李丽香 +1 位作者 黄蓉蓉 沈秋凤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康复期患者静脉给药认知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选取解放军第180医院烧伤科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共190例烧伤后期患者为试验组进行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讲解康复期使用静脉给药的相关知识;接受...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康复期患者静脉给药认知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选取解放军第180医院烧伤科2012年10月—2013年1月共190例烧伤后期患者为试验组进行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讲解康复期使用静脉给药的相关知识;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期190例康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通过问卷了解患者对康复期使用静脉给药的认知。结果对照组对烧伤康复期的静脉给药的认知如"发热时需立即静脉给药"、"无需静脉给药即可出院"、"静脉营养方式为最好营养方式"分别为82.11%、95.79%和91.05%,而试验组分别为20.53%、16.84%和23.68%,试验组静脉给药正确认知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对"口服营养好"的正确认知为8.95%,而试验组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阶段全程健康教育对静脉给药认知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静脉给药 康复期 认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配制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36
16
作者 曲虹 周学东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4期342-343,共2页
关键词 静脉给药 溶媒 给药速度 给药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实践的化疗静脉给药的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淑香 黎贵 徐波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5期322-323,共2页
文章从化疗静脉给药评估的现状出发,总结提出基于循证实践的评估内容及评估质量的控制方法,以期为临床护士进行化疗静脉给药的全面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化疗 静脉给药 血管评估 循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给药体外配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淑俊 汤新强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96-599,共4页
随着不断增加的药品种类,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影响药物配伍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举例说明常用药物配伍禁忌,旨在提醒同行认真对待药物配伍问题,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且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着不断增加的药品种类,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也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影响药物配伍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举例说明常用药物配伍禁忌,旨在提醒同行认真对待药物配伍问题,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且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解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高药效,保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给药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乳作为静脉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丽珊 吴素香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60-561,共2页
介绍亚微乳制备技术及其作为给药载体的特点,综述亚微乳剂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为静脉给药亚微乳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亚微乳 静脉给药载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2种不同静脉给药方案的疗效及肾毒性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雪 赵文静 +1 位作者 臧宝赫 张玉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89,共5页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用于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时2种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共分为两组:0.5 g、8 h/次组30例(A组),治疗时间3~14 d;1.0 g、12 h/次...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用于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时2种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共分为两组:0.5 g、8 h/次组30例(A组),治疗时间3~14 d;1.0 g、12 h/次组30例(B组),治疗时间3~18 d。收集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肌酐(Scr)浓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万古霉素治疗持续时间等数据。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并且评价肾毒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谷浓度达标率(10~20μg/ml)达36.7%,B组达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A组临床有效率为73.3%,B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A组峰值浓度达标率(25~40μg/ml)达36.7%,B组达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但是B组的峰值浓度高于A组的峰值浓度[(23.69±10.20)vs(32.29±10.25),P=0.002]。入组的60例患者中共有11例出现肾毒性(A组1例,B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万古霉素的2种静脉用药方法用于治疗重症监护室敏感菌群感染患者时达到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所达到的峰值浓度高于A组,且肾毒性的发生率也增高,临床上应密切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变化,警惕肾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重症患者 静脉给药 临床疗效 肾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