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移植血管内植入两代药物支架的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晓卫 刘寅 +7 位作者 高静 高明东 肖健勇 张楠 王霁翔 赵海旺 豆静 李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7-951,共5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静脉移植血管(SVG)病变内植入两代药物涂层支架(DES)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CABG术后因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SVG内植入DES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第一代DES(涂层药物为西罗莫司)植入组69例,第二...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静脉移植血管(SVG)病变内植入两代药物涂层支架(DES)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CABG术后因缺血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SVG内植入DES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第一代DES(涂层药物为西罗莫司)植入组69例,第二代DES(涂层药物为佐他莫司或依维莫司)植入组39例,对比2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住院期间手术成功率及病死率。对比2组患者出院2年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2组患者无MACE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SVG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年,共有37例发生MACE,2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vs.33.3%,P>0.05)。第二代组较第一代组TVR比例较低(2.6%vs. 13.0%,P<0.05)。生存分析表明2组累积无MA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vs. 79.5%,Log-rankχ2=0.029,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2.530,95%CI:1.008~6.345,P=0.041)和支架直径(HR=1.143,95%CI:1.043~1.253,P=0.004)为SVG病变植入支架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ABG后SVG内植入两代DES的院内病死率及2年随访MACE发生率相似,二代组TVR比例较低。合并糖尿病及植入大直径支架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血管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药物涂层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病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博 刘寅 +1 位作者 高静 孙根义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病(SVGD)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并行静脉移植血管(SVG)的冠状血管造影术(CAG)检查的CABG术后超过1年的再发胸痛患者,将CABG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病(SVGD)与血常规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3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并行静脉移植血管(SVG)的冠状血管造影术(CAG)检查的CABG术后超过1年的再发胸痛患者,将CABG术后SVG狭窄≥50%、除外吻合口狭窄的病变定义为SVGD,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SVGD组及非SVGD组。对比2组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常规指标与晚期SVGD发生的关系。结果共入选患者148例,其中SVGD组109例、非SVGD组39例。对比发现SVGD组和非SVGD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0.123 2±0.008 9 vs.0.120 2±0.005 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3.40±2.11 vs.2.75±0.82)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43.10±54.70 vs.124.57±3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0.127 5[OR(95%CI):4.905(1.058~22.747),P=0.042]、NLR>3.34[OR(95%CI):4.013(1.466~10.987),P=0.007]是晚期SVG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比容(PCT)>0.185[OR(95%CI):2.636(1.098~6.324),P=0.030]可能成为晚期SVGD的危险因素。结论 RDW>0.127 5、NLR>3.34可提示晚期SVGD,PCT>0.185用于预测晚期SVGD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冠状血管造影术 静脉移植血管 血常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测犬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钱蕴秋 +3 位作者 孙晓英 张俊 贺建国 赵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本实验应用超声对15只犬,24条股动脉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分二组(连续观察组和随机取样组)进行检查。二维超声检查显示连续观察组术后即刻和24h移植血管与宿主动脉的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血管中部内径大于近、远端吻合口(P<0.... 本实验应用超声对15只犬,24条股动脉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分二组(连续观察组和随机取样组)进行检查。二维超声检查显示连续观察组术后即刻和24h移植血管与宿主动脉的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血管中部内径大于近、远端吻合口(P<0.05),管壁呈不均匀增厚并经组织学证实。多普勒测定发现最大流速随移植时间不同有变化,术后即刻较慢,24h开始增快。移植血管远端血流量,搏动和阻力指数则无显著差异(P>0.05)。本实验表明尽管移植血管发生了组织改建、形态学和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但并未对流经该段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影响,仍能维持远端动脉的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技术 血液动力学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病患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凤思苑 巩晓文 +5 位作者 崔壮 高静 李长平 刘媛媛 刘寅 马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个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病患病风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CABG术后超过一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别应用径向基SVM、多项式SVM...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个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病患病风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CABG术后超过一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别应用径向基SVM、多项式SVM和BP神经网络建立晚期SVGD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精确率、召回率及F1指标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BP神经网络在测试集中反映模型精确率和召回率的F1值为0.84,而ROC曲线下面积均值为0.773,大于其他两种SVM预测模型。结论 BP神经网络对晚期SVGD的预测表现更佳,有助于临床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血管 支持向量机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右侧结肠和肠系膜根部可以避免重建门静脉时使用静脉移植血管
5
作者 张妞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游离右侧结肠 肠系膜根部 静脉移植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策略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卫 刘寅 +5 位作者 高静 高明东 肖健勇 屈志萍 王玥莹 冯利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疾病(SVGD)患者于静脉移植血管及自身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登记的1608例CABG术后患者中筛选术后1年因心绞痛症状复发住...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疾病(SVGD)患者于静脉移植血管及自身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登记的1608例CABG术后患者中筛选术后1年因心绞痛症状复发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静脉移植血管狭窄≥50%患者165例。根据造影结果及术者临床经验判断缺血相关血管并对静脉移植血管或自身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依据介入治疗部位将纳入患者分为静脉移植血管组(53例)及自身冠状动脉组(112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两组出院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晚期SVGD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6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98例(59.4%),年龄(64.2±7.1)岁。随访时间12(8,12)个月。静脉移植血管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57%(48/53),住院期间3例(5.66%)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3.77%)死亡。自身冠状动脉组的手术成功率88.39%(99/112),住院期间7例(6.25%)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身冠状动脉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静脉移植血管组(P<0.05)。出院12个月内静脉移植血管组MACE发生率与自身冠状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6/53)比10.71%(12/11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3.58%(39/53)比66.13%(74/11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HR=41.203,95%CI 4.859~349.361,P<0.01)及合并外周血管疾病(HR=2.808,95%CI 1.067~7.393,P<0.05)为晚期SVGD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晚期SVGD患者行静脉移植血管及自身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安全性均较好;自身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较静脉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低;伴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静脉移植血管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转染人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抑制移植静脉血管内膜增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春力 谷天祥 +4 位作者 范萌 王忠武 王春 房勤 喻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应用含人血红素加氧酶 - 1基因 (human Heme Oxygenase- 1,h HO- 1)的重组腺病毒 (Adeno- XTMh HO- 1,Ad- h HO- 1)转染静脉移植血管 ,观察 h HO- 1基因预防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 方法 将 2 1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3组 ,... 目的 应用含人血红素加氧酶 - 1基因 (human Heme Oxygenase- 1,h HO- 1)的重组腺病毒 (Adeno- XTMh HO- 1,Ad- h HO- 1)转染静脉移植血管 ,观察 h HO- 1基因预防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 方法 将 2 1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 3组 ,对照组 ,Ad- null组和 Ad- h HO- 1组 ,每组各 7只。在兔颈外静脉移植于颈总动脉的血管移植术前分别应用肝素生理盐水、Ad- null和 Ad- h HO- 1病毒液常温浸泡静脉移植血管 30 min。术后 2 8d病理切片观察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情况 ,计算机图象分析仪计算新生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二者比值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S- P法 )观察术后 14 d、2 8d移植血管壁 h HO- 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Ad- h HO- 1组内膜厚度、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均显著低于Ad- null组和对照组 (P<0 .0 1) ,中膜厚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Ad- h HO- 1组静脉血管壁细胞 h HO- 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结论  Ad- h HO- 1转染兔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能够抑制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增生 静脉移植血管 人血红素加氧酶-1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静脉移植血管疾病的新型风险标志物和风险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杰 高静 李玉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8-1260,共3页
静脉移植血管疾病(SVGD)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严重影响CABG术近、远期效果,增加了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町能性。明确SVGD风险预测因素,对于SVGD高危人群识别以及靶向预防和治疗的实... 静脉移植血管疾病(SVGD)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严重影响CABG术近、远期效果,增加了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町能性。明确SVGD风险预测因素,对于SVGD高危人群识别以及靶向预防和治疗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国内外报道SVGD的新型风险标志物研究进展,为SVGD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静脉移植血管疾病 风险颅测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丽萍 曾海鸥 +3 位作者 林茴 伍强 陈圳炜 杨铁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因上肢血管耗竭不能建立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股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15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股部股(浅)动脉-大隐静脉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术,对... 目的:探讨因上肢血管耗竭不能建立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股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15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股部股(浅)动脉-大隐静脉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术,对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且无并发症,术后内瘘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230 ml/min.所有患者随访3~34月,除1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血栓形成,取栓成功,半年后再次堵塞取栓失败后改留置右侧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透析.1例血清肿形成大半年后行手术清除,未影响内瘘使用.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率、收缩压、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是内瘘血栓形成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上肢血管条件无法行人工血管移植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股部人工血管移植作为新的血管通路,是有效实用的方法.减少超滤率、预防透析低血压、控制高黏滞血症及高磷血症可减少内瘘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患者 股部 人工血管移植静脉内瘘术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血管通路团队管理对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瑶瑶 金领微 +2 位作者 叶白如 陈冬蔚 谷禾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血管通路团队管理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AVG)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6例行连续AVG成功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2... 目的:探讨一体化血管通路团队管理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AVG)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6例行连续AVG成功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血管通路管理,研究组纳入血管通路团队的管理。对参与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内瘘成熟和通路通畅情况。AVG通畅率估算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对照组初级内瘘成熟率为77.8%(42/54),研究组初级内瘘成熟率为92.3%(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37)。对照组1年累积初级通畅率为52.7%,研究组1年累积初级通畅率为63.9%,2组之间的初级通畅生存曲线存在显著差异(χ2=4.071,P=0.044)。结论:实施一体化血管通路团队管理能够提升AVG内瘘成熟率和通畅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管理 血管移植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因子IL-1βIL-18对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光 尤斌 +3 位作者 李平 李玉玲 吴意娜 张聪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8期3436-3440,344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在小鼠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为临床冠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48只雄性小鼠,其中24只小鼠取出下腔静脉作为供体,采用套管法移植至另... 目的:通过观察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在小鼠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为临床冠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48只雄性小鼠,其中24只小鼠取出下腔静脉作为供体,采用套管法移植至另外24只小鼠的右颈动脉。建立颈动静脉血管移植模型,成活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在一周、四周、八周处死,取移植血管,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血管内膜、中膜的增殖情况及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以供体血管作为对照组。结果:24只模型小鼠均存活,移植静脉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无明显炎症细胞侵润,移植静脉在一周时组织中大量MAC-2阳性单核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与正常静脉相比明显增加,、IL-18的表达分别为(9.52±1.81)%VS(0.82±0.12)%;(7.51±1.31)%VS(0.69±0.06)%,均为P<0.05)。在四周、八周仍有大量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高表达,四周、八周IL-1β表达分别为(7.01±1.21)%、(2.48±0.62)%。移植静脉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与对照组静脉比较(56.15μm±4.65μm),一周、四周、八周血管内膜厚度显著增厚分别为(204.26μm±24.29μm 551.83μm±35.00μm 723.90μm±127.42μm,均为P<0.05)。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18在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增加,参与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因此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IL-18来治疗冠脉搭桥后静脉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血管 再狭窄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超声在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复合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庞娟娟 徐杰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3期19-20,共2页
目的:将介入超声应用于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篓(AVG)血栓复合手术中,研究分析具体的应用方法及其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之间来我院进行介入超声的AVG血栓复合手术24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Fogarty取栓术及经皮腔... 目的:将介入超声应用于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篓(AVG)血栓复合手术中,研究分析具体的应用方法及其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之间来我院进行介入超声的AVG血栓复合手术24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Fogarty取栓术及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手术(PTA),术中经超声引导手术后,每三个月进行超声检查,随访一年。观察超声显示手术过程的情况,统计该手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结果: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AVG血栓复合手术的进展,应用有效率100%,操作成功率100%,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超声应用在AVG血栓复合手术中治疗效果佳,操作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此复合手术的有效指引手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复合手术 移植血管静脉内篓 介入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国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对照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方法治...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对照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UN、Cr、Ccr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UN、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Ccr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治疗效果更加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移植静脉造瘘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中对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华 孙广宏 赵丽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中彩超对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一侧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F)术失败的终末期肾病住院患者35例,在前臂进行AVG手术,利用高频彩超分别检查供血动脉、动脉端吻合口、移植血管、静...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中彩超对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一侧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F)术失败的终末期肾病住院患者35例,在前臂进行AVG手术,利用高频彩超分别检查供血动脉、动脉端吻合口、移植血管、静脉端吻合口、引流静脉并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 3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选取无法建立AVF的患者,采用前臂进行AVG手术后,超声显示移植血管功能正常者23例(A组),不良者12例,其中内瘘狭窄6例(B组),血栓形成2例,血肿形成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动脉盗血1例,感染1例。A组和B组超声检查,瘘口峰值流速(PS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估血液透析移植血管的首要手段,它能快捷准确地评估血液透析移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延迟内瘘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液透析 移植血管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护理及维护管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覃莫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24-226,共3页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的重要保证。对于屡次自体内瘘手术失败后而无法成立自体内瘘的患者,血管通路专家共同认为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是再造生命线的最佳选择方法。本次笔者就AVG临床应用情况、...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的重要保证。对于屡次自体内瘘手术失败后而无法成立自体内瘘的患者,血管通路专家共同认为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是再造生命线的最佳选择方法。本次笔者就AVG临床应用情况、AVG的护理以及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对AVG的护理与维护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护理 维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时代处理CABG后CTO病变选择:隐静脉血管? 原病变血管?
16
作者 张钰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12期933-933,共1页
荷兰学者Meliga等的研究发现,与原位血管CTO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比较,隐静脉移植血管CTO病变再血管化治疗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于高危人群,DES置入无论对于何种CTO病变都有较好的远期结果。
关键词 病变血管 静脉血管 CTO DES CABG 血管化治疗 静脉移植血管 高危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17
作者 胡新华 张强 +3 位作者 杨军 刘程伟 张志深 杨德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330-332,336,共4页
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mTOR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子大小。建立... 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mTOR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子大小。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载体组、对照组。转基因组移植静脉转染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反义mTOR基因,空载体组单纯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3d、7d、14d、28d取材,常规HE、Verhoeff染色,RT-PCR、Westernblot检测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TUNEL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转基因组内膜增生厚度7d、14d、28d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凋亡细胞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转基因载体,反义mTOR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促进VSMC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转移 水平·内皮 血管·静脉·移植 自体·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自体血管移植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18
作者 陈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自体血管移植 静脉血管移植 动脉血管移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治疗AHA科学声明的解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峰 胡大一 +1 位作者 沈珠军 方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美国每年近40万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CABG是缺血性心脏病最持久和最完全的治疗。行CABG术的患者,由于原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进展和静脉移植血管的粥样硬化,术后仍处于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风险中。抗血小板和降脂治... 美国每年近40万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CABG是缺血性心脏病最持久和最完全的治疗。行CABG术的患者,由于原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进展和静脉移植血管的粥样硬化,术后仍处于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风险中。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术后改善长期临床预后的其他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戒烟、减轻体重和心脏康复的严格管理。CABG术后二级预防治疗有助于保持移植血管长期开通和患者获得最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降脂治疗 二级预防 AHA科学声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术后 静脉移植血管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寅 张敬霞 +6 位作者 王林 赵茹 刘玉洁 肖健勇 高明东 张颖 孙根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5-945,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2例,男6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2±9.02)岁。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平均(36.51±23.34)个月。旁...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2例,男6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2±9.02)岁。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平均(36.51±23.34)个月。旁路移植血管共199支,其中左内乳动脉桥41支,大隐静脉桥156支,桡动脉桥2支。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原位冠状动脉造影。选用JR4.0导管,确定移植血管位置,旋转导管入静脉移植血管的开口进行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造影术 移植术后 心绞痛 复发 旁路移植血管 静脉移植血管 桡动脉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