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SWOT分析及对策——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
1
作者 王春莲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青海民族大学地处西北,作为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上,有其独特优势,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青海民族大学地处西北,作为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上,有其独特优势,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和青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为其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但因多种因素影响,其也有自身劣势,“三股势力”、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等也造成了一定外部威胁。未来,还需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守正创新,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科学应变,持续完善形式方法;多方协同,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力,真正发挥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和前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SWOT分析 青海民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研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
2
作者 杨蕊铭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9期176-178,共3页
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不仅承担着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关键作用,亦是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战略高地。在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举足轻重,对青海省多民族地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伊... 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不仅承担着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关键作用,亦是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战略高地。在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举足轻重,对青海省多民族地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将民族语言文字的标准化与一体化纳入战略目标之中。本论文围绕青海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情况展开实证研究,提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和意义。根据青海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生活,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海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青海民族文化研究述略(上)
3
作者 乔秀花 苏雪芹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44-148,共5页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近10年来刊发了许多关于青海民族文化方面的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推动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积...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近10年来刊发了许多关于青海民族文化方面的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推动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青海民族文化研究述略(下)
4
作者 苏雪芹 乔秀花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26-129,158,共5页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近10年来刊发了许多关于青海民族文化方面的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推动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积...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近10年来刊发了许多关于青海民族文化方面的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推动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能理论下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增能效应研究——基于青海民族地区推普脱贫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瑞华 海路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5,共9页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增能理论对青海民族地区推普脱贫成功个案进行考查,阐释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突破母语及文化等多重阻碍,通过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打破民族"小世界... 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增能理论对青海民族地区推普脱贫成功个案进行考查,阐释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突破母语及文化等多重阻碍,通过提升普通话应用水平,打破民族"小世界"壁垒,实现脱贫致富的增能效应。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为民族地区搭建起国家通用语言的沟通桥梁,扩大了信息交流,使民族群众能够融入全国一体的经济大潮,实现信息增能;通过参加普通话培训学习进而增进相关知识技能,提升脱贫能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教育增能;推广普通话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与多元学习路径,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与交融,增强了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对制度的信任,实现制度增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 推普脱贫 青海民族地区 增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青海民族地区收入分配差距下的主观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健 马春梅 《经济师》 2006年第9期277-277,288-290,共4页
通过对青海民族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以及对其主观评价的抽样测度,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收入差距的存在,使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和未来发展形式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甚至出现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因此,就应该采取积极... 通过对青海民族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以及对其主观评价的抽样测度,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收入差距的存在,使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和未来发展形式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甚至出现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因此,就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对策缩小差距,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地区 收入差距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青海民族社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良警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青海的少数民族社团象其它民间社团一样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根据问卷调查资料,总结了青海省级民族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民族社团在推... 改革开放以来,“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青海的少数民族社团象其它民间社团一样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根据问卷调查资料,总结了青海省级民族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民族社团在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民族社团发展问题的最终解决应当是依靠政府、社团自身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社团 现状 问题 民族工作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骆桂花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113-118,共6页
青海民族地区在西部发展、区域稳定、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地方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地方、多元文化与民族关系、贫困与反贫... 青海民族地区在西部发展、区域稳定、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地方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地方、多元文化与民族关系、贫困与反贫困、生态移民与生态区产业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青海民族地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与机制分析,是构建青海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地区 社会稳定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的贡献--以丹噶尔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小花 李健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74-79,158,共6页
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贡献巨大。从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藏、蒙商人既是牛羊、皮货、青盐、矿产品及其他牧区特产等输往内地的供货商,也是茶叶、布匹、鞋帽、麦面等商品输入牧区的进货商。藏、蒙商人的经贸活动... 藏族、蒙古族商人对清代青海民族贸易贡献巨大。从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藏、蒙商人既是牛羊、皮货、青盐、矿产品及其他牧区特产等输往内地的供货商,也是茶叶、布匹、鞋帽、麦面等商品输入牧区的进货商。藏、蒙商人的经贸活动开发了青海牧区及西藏等地的各类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他们的经贸活动促进了丹噶尔等地的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增进了内地与牧区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了青海乃至西藏等地的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藏族 蒙古族 青海民族贸易 丹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关系的新特点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英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09-114,共6页
青海历来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多宗教并存同传、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省份,从历史发展至今,民族关系始终是青海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青海民族关系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加强对青海民族关系新特点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研判,... 青海历来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多宗教并存同传、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省份,从历史发展至今,民族关系始终是青海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青海民族关系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加强对青海民族关系新特点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研判,事关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事关和谐新青海建设的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关系 新特点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践的“八个坚持”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国芬 张双喜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0-53,共4页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书写社会治理的"青海故事"。本文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梳理了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八个坚持"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八个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史中有关瞿昙寺的几个问题——兼评《瞿昙寺》 被引量:2
12
作者 房建昌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青海藏学研究者谢佐同志所著《瞿昙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1984年再版)一书是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史的一部成功之作。该书通过明代所建瞿昙寺(位于青海乐都县)与明代诸皇帝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史。作者在分析瞿昙寺... 青海藏学研究者谢佐同志所著《瞿昙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1984年再版)一书是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史的一部成功之作。该书通过明代所建瞿昙寺(位于青海乐都县)与明代诸皇帝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史。作者在分析瞿昙寺的政教兴衰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描绘青海喇嘛教的变迁。作者在有选择地分析利用汉、藏文史料的同时更注重口传资料与实地考查,该书所展示的研究模式与结构间架,对于从事藏传佛教寺院史研究的学者来说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昙寺 青海民族 惠帝 喇嘛 兼评 药草 几个问题 藏传佛教寺院 藏文 塔尔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毅 刘琦 夏红梅 《江苏商论》 2016年第8期74-78,共5页
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进行了跟踪收集与统计,研究发现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其集中表现在学生高质量就业率较低。鉴于此,本文研究显示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高质量就业率,学校... 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进行了跟踪收集与统计,研究发现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其集中表现在学生高质量就业率较低。鉴于此,本文研究显示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高质量就业率,学校必须革新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且需及时更新教学知识,增加师资力量,加强校企联系。学生必须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做好职业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 就业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2008年载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若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具有集学术性、民族性和地方性为一体的办刊特色。本文对该刊2001—2008年间载文的数量、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论文作者及核心作者、载文被转载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力求较为客观地反映该刊物的办刊质量和特色。
关键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载文 统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研究》2002-2006年载文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西乐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72,共5页
本文对2002-2006年《青海民族研究》五年来各期所刊载的文章总量、作者基本情况、作者所在地区和单位、本刊五年来所发文章引用本刊历年载文情况等信息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本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民族学科专业期刊,是在国内外、在民族... 本文对2002-2006年《青海民族研究》五年来各期所刊载的文章总量、作者基本情况、作者所在地区和单位、本刊五年来所发文章引用本刊历年载文情况等信息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本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民族学科专业期刊,是在国内外、在民族学科研究领域、在专业读者群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 统计与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青海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几点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代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F07期143-146,共4页
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是党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区 ,因此 ,研究和总结青  海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 ,对加强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建工作 青海民族地区 基本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佐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0-36,共7页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所公布的数字,青海省现有4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1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1%。全省38个县中有34个民族自治县或自治州所辖县,民族区域自治的面积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从青海省...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所公布的数字,青海省现有4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1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1%。全省38个县中有34个民族自治县或自治州所辖县,民族区域自治的面积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从青海省的地理位置看,它位于我国大西北,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在72.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世界著名的昆仑山脉等数以千万计的雪峰高山;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还有浩瀚美丽的青海湖和广阔的草原。青海省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 民族工作 回顾与展望 民族 世居民族 撒拉族 牧业区 经院教育 生物资源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青海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晞儒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青海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点与地域特色的高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其精神特质出发,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民族文化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青海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点与地域特色的高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当前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其精神特质出发,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民族文化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的精神力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文化 特点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总第13——16期)篇目索引 被引量:2
19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4期88-90,共3页
关键词 青海民族研究 索引 1992年 藏族格言 青海民族教育 鄯州 孙竹 建业 宗教工作 民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解放初期青海民族地区的建党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嘉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25,共5页
浅谈解放初期青海民族地区的建党问题张嘉选解放初期,青海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相比,至少存在有这样一些特点:(1)社会形态复杂。东部农业区进入了封建社会;广大的畜牧业区则几种社会形态同时存在,即:既有早期封建形态,又有奴隶制... 浅谈解放初期青海民族地区的建党问题张嘉选解放初期,青海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相比,至少存在有这样一些特点:(1)社会形态复杂。东部农业区进入了封建社会;广大的畜牧业区则几种社会形态同时存在,即:既有早期封建形态,又有奴隶制的残余和原始社会的遗痕。(2)青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 建党工作 解放初期 宗教信仰 发展党员 党组织的战斗力 马克思主义 优秀分子 全民信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