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9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hroth疗法联合核心力量训练改善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侧凸角度
1
作者 张娟娟 蒋楠楠 +4 位作者 吴亚军 顾倩 何林飞 季勇鑫 刘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76-5882,共7页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明确的发病原因尚未可知,寻找解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方法迫在眉睫。目的:探讨Schroth疗法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为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明确的发病原因尚未可知,寻找解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方法迫在眉睫。目的:探讨Schroth疗法联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为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与脊柱外科就诊的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长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观察随访,试验组进行Schroth疗法联合核心力量训练,每天45 min,坚持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参数、体表指标、三维超声成像角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治疗24周后,试验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颈椎前凸角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24周后,试验组躯干旋转角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躯干旋转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24周后,试验组三维超声成像椎板中心法角度明显减小(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三维超声成像椎板中心法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24周后,在生活质量上,试验组的疼痛维度评分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自我形象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两组的心理健康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和满意度维度评分,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提示Schroth疗法联合核心力量训练能改善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主弯Cobb角、顶椎偏距、颈椎前凸角,降低躯干旋转角度,减少三维超声成像角度,提高生活质量,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Schroth疗法 核心力量训练 三维超声成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矫形方式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征
2
作者 岳波 曹振华 +12 位作者 张云凤 许阳阳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王星 仝玲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29-3137,共9页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对称的生物力学环境会导致椎体进一步楔形变,严重时或可影响心肺功能,压迫神经。不同侧凸程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应进行运动、支具或手术治疗,然而,因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选择不同矫形方式的力学机制仍不...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对称的生物力学环境会导致椎体进一步楔形变,严重时或可影响心肺功能,压迫神经。不同侧凸程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应进行运动、支具或手术治疗,然而,因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选择不同矫形方式的力学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基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柱模型,探究不同矫形方式治疗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脊柱CT图像,于Mimics软件中三维重建出脊柱侧凸模型(C7-L5),在T8/T9胸廓处施加横向侧推力,在C7椎体上方施加纵向撑开力,力的大小为20,40,60,80,100,120 N,分析两种矫形方式下椎间盘凹凸侧应力、椎体凹凸侧位移和脊柱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横向侧推力下,C7T1-T7T8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变化,T7T8-L4L5节段凹凸侧应力随着侧推力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侧推力对T8T9附近节段的矫正效果明显,随着节段延伸至头端和尾端,矫正效果减弱;侧推120 N时,胸部Cobb角由53.2°变为32.5°,腰部Cobb角由50.2°变为43.9°;②纵向撑开力下,胸椎椎间盘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腰椎椎间盘应力均减小,C7位移最明显,节段延伸至尾端,矫正效果逐渐减弱;撑开力120 N时,胸部Cobb角由53.2°变为39.4°,腰部Cobb角由50.2°变为47.6°;③提示两种矫形方式均对脊柱侧凸程度有一定改善,胸部矫正大于腰部矫正,同时凹凸侧不对称的应力分布也得到改善,这有助于骨逐渐恢复正常生长;脊柱侧凸Cobb角较大时,适合采用纵向撑开方式,脊柱侧凸Cobb角较小时,适合采用横向侧推方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脊柱矫形机制并为矫形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横向推力 纵向撑开力 不对称应力分布 骨的机械调节原理 矫形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与骨量减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培鑫 赵军 +5 位作者 徐世红 姜朝阳 王小强 杨红娟 张辰 朱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伴随许多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骨密度检测所得T值在-1.0SD至-2.5SD之间可诊断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作为AIS患者脊柱侧凸曲线...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伴随许多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骨密度检测所得T值在-1.0SD至-2.5SD之间可诊断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作为AIS患者脊柱侧凸曲线进展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贯穿AIS患者的整个病程。通过对AIS患者骨量减少的相关研究,探索AIS患者骨量减少的原因及特点,从而寻找一种防治AIS患者骨量减少的可行方法。本文从AIS患者骨量减少的特点、造成AIS患者骨量减少的可能原因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AIS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量减少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椎间盘性状改变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冷寒 温剑涛 +6 位作者 何勇 张辰 李凯 张晶 侯栋 汪娟 袁晓芸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全球AIS的患病率为0.47%~5.20%[1],以女性多见,严重威胁了青少年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显示椎间盘的性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全球AIS的患病率为0.47%~5.20%[1],以女性多见,严重威胁了青少年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显示椎间盘的性状改变与AIS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间盘 病因和发病机制 AIS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躯干屈伸时椎旁肌表面肌电和运动功能的特征观察
5
作者 李柯蓉 谢登玄 +3 位作者 林姝涵 赵智 王玮 孟繁媛 《中国康复》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健康人群腰背肌和运动功能的差别,为临床AIS患者康复评估和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录27例腰弯为主弯的S型AIS患者为AIS组,招募30例健康同龄人为健康组。使用表面肌电测试躯干屈曲和后...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健康人群腰背肌和运动功能的差别,为临床AIS患者康复评估和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录27例腰弯为主弯的S型AIS患者为AIS组,招募30例健康同龄人为健康组。使用表面肌电测试躯干屈曲和后伸时脊柱椎旁肌和腹肌的激活;躯干屈伸肌力及肌耐力测试评估受试者核心稳定;使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评估运动功能并筛查运动损伤的风险。结果:在躯干屈曲和后伸测试中,AIS患者的顶椎和上下端椎凸侧椎旁肌的肌电均方根值(RMS)显著大于凹侧(P<0.05,0.01),但凸凹侧腹直肌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组顶椎和上下端椎凸凹侧椎旁肌RMS比值>1,健康组双侧椎旁肌RMS比值接近1,且2组除腹肌以外其他项目AIS组均大于健康组(P<0.05,0.01)。AIS患者相比健康组躯干屈伸肌力和肌耐力均下降(P<0.05,0.01)。FMS评估中AIS组总分低于健康组(P<0.05,0.01),动作细分中除了FMS-1分数小于健康组(P<0.01),其他6个FMS动作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侧凸后对躯干屈曲和后伸运动时椎旁肌的激活产生了不对称影响,但对腹直肌影响较小。侧凸导致躯干核心肌力及肌耐力下降,运动功能表现较健康同龄人差。AIS患者的康复评估应关注患者的躯干双侧椎旁肌的平衡,治疗方案建议融入核心稳定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表面肌电 躯干腰背肌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步态参数、肌肉参数与影像学的相关性
6
作者 刘静 徐纯鑫 +4 位作者 陆洋阳 瞿沁泉 朱琪 郭玉兰 沈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77-4485,共9页
背景:步态分析作为一种没有辐射的动态评估方法,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评估,从而减少辐射暴露。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步态参数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并通过OpenSim仿真建模初步探索潜在机制。方法:选取Cobb... 背景:步态分析作为一种没有辐射的动态评估方法,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评估,从而减少辐射暴露。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步态参数与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并通过OpenSim仿真建模初步探索潜在机制。方法:选取Cobb角10°-45°、年龄10-18岁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20例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对照组是同年龄阶段,且相同体质量指数区间的正常儿童,共计纳入40例受试者。比较两组受试者步行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步态偏差指数的差异,探索病理步态与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与结论:(1)步态参数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患者左侧支撑相、左侧双支撑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百分比增加,同时左侧摆动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百分比减少(P <0.0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患者左侧髋关节最大内收角度大于对照组,双侧髋关节最大外展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双侧足跟初始着地时踝关节角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蹬离地面时右侧髋关节屈曲肌群峰值功率显著变小(P <0.05);(2)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右侧髋关节最大外展角度与Cobb角呈显著正相关(r=0.552,P=0.012),右侧髋关节屈曲肌群峰值功率和C7侧方偏移呈显著负相关(r=-0.475,P=0.034),左侧足跟着地时踝关节角度与冠状面骨盆倾斜度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34);(3)肌肉长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臀中肌肌纤维长度变化显著减少(P <0.05),双侧腹内斜肌肌纤维长度变化显著减少(P <0.05);比较两组受试者在足跟着地时的肌纤维长度发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足跟初始着地时腓肠肌内外侧头和比目鱼肌的肌纤维长度均变短(P <0.05);(4)结果发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躯干的姿势稳定性控制下降,表现为步频变慢、支撑相双支撑相百分比增加及摆动相百分比减少;普遍存在低足跟着地模式,是由双侧跟腱紧张引起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髋屈曲肌群做功能力下降,可能与关节角速度及主弯方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步态参数 步态偏差指数 冠状面平衡 OpenSim 肌肉参数 影像学 三维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7
作者 郭晓睿 李蕾 +4 位作者 张蓉 郭丹 王坤 向庆梅 周寒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为该病种的麻醉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证据总结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依据围术期麻醉时间序列和工作程序,初步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于2023年9月10日...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为该病种的麻醉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证据总结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依据围术期麻醉时间序列和工作程序,初步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于2023年9月10日—10月7日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正式的护理路径。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8和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8和0.120。最终形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包含3项一级指标(时间节点)、13项二级指标(护理项目)和87项三级指标(护理内容)。结论:基于证据总结与专家函询构建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麻醉期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麻醉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围麻醉期 临床护理路径 循证护理 DELP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矫形技术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谭必知 莫少东 艾福志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为临床常见脊柱侧凸畸形,其指脊柱不明原因出现单或多个节段侧方弯曲并伴椎体旋转的三维畸形,约占脊柱侧凸的80%,好发于10~16岁青少年,常表现为肩膀不平衡、腰线不对称或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为临床常见脊柱侧凸畸形,其指脊柱不明原因出现单或多个节段侧方弯曲并伴椎体旋转的三维畸形,约占脊柱侧凸的80%,好发于10~16岁青少年,常表现为肩膀不平衡、腰线不对称或肋骨突出等[1]。AIS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加重,可伴随腰背部酸痛、神经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障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神经功能障碍 手术矫形 腰背部酸痛 不明原因 椎体旋转 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麻醉方法的现代进展与临床选择
9
作者 夏衣旦木·买买提 穆拉提·艾散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434-1440,共7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发育性疾病,主要影响青春期的青少年,导致脊柱在三维空间的异常弯曲和旋转。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已成为治疗重度侧凸的主要方法。然而,这...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发育性疾病,主要影响青春期的青少年,导致脊柱在三维空间的异常弯曲和旋转。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已成为治疗重度侧凸的主要方法。然而,这类手术的复杂性对麻醉管理提出了高要求。本文综述了AIS手术麻醉的最新进展,包括麻醉方法的选择、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多模式镇痛策略以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个体化的麻醉风险评估和精准的麻醉方案制定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此外,人工智能和新型监测技术的引入为麻醉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如此,AIS手术麻醉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这些领域,以推动麻醉学科的发展,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is a common developmental disorder of the spine that mainly affects adolescents during adolescence, resulting in abnormal curvature and rotation of the spine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scoliosis correction surgery has become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for severe scoliosi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this type of surgery places high demands on anesthesia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anesthesia for AIS surgery,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anesthesia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multimodal analgesia strategies, and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techniques. Individualized anesthesia risk assessment and accurate anesthesia plan for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patients.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w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has provided new possibilities for anesthesia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esthesia. Despite this, AIS surgical anesthesia still fac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focus on these are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麻醉管理 多模式镇痛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联合心理支持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赵智娴 袁羽翔 祝明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联合心理支持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AIS患者,以信封随机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联合心理支持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AIS患者,以信封随机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2组均予综合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加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分析并对比2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输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同组术前1 d比较,2组在术后7 d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7 d的评分均更低(P均<0.05)。与同组术前1 d比较,2组在术后1 d、2 d和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升高(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评分均更低(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2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Cobb角均更小(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obb角均更小(P均<0.05)。结论在心理支持的同时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能够促进AIS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且对于维持矫形手术长期效果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针对性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游梦佳 郑新峰 +1 位作者 李强 夏俊 《脊柱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快速期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脊柱三维畸形病变[1],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2],主要表现为脊柱冠状面侧凸、矢状面失衡及横断面椎体旋转,通常还伴有肩带和下肢生物力学的改变[3]。进展性...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快速期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脊柱三维畸形病变[1],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2],主要表现为脊柱冠状面侧凸、矢状面失衡及横断面椎体旋转,通常还伴有肩带和下肢生物力学的改变[3]。进展性脊柱畸形会限制胸廓和肺部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 运动疗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针对性非手术治疗进展
12
作者 胡清源 邓丽愿 杨新月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属脊柱侧凸最常见的一类,这种三维的脊柱畸形易发生在身高快速生长的青春期。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内脏功能等产生生理上的损害,还会对患者的自我形象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时处于身...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属脊柱侧凸最常见的一类,这种三维的脊柱畸形易发生在身高快速生长的青春期。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内脏功能等产生生理上的损害,还会对患者的自我形象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时处于身高生长的重要阶段,只有病情相对严重的脊柱侧凸患者才会考虑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而非手术疗法能够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有效改善脊柱的侧凸状态,对轻中度的脊柱侧凸患者尤其有益。目前,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支具疗法、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可能的诱因,采用相对应的策略,多法并用,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本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潜在诱因、表现症状及不同病情的非手术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防治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青少年 非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倩倩 王秀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76,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文章综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时机、内容、...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矫形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文章综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时机、内容、效果、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地指导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下床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骨正筋柔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总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莉 张龙 +2 位作者 汪一 何祥伟 朱怀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1经筋理论经筋理论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并于战国时期成形。经筋首见于《灵枢》,在其第十三篇专立“经筋篇”,与第十篇“经脉篇”相互独立,详细论述了经筋的分布、循行及病候。《说文解字》谓:“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此... 1经筋理论经筋理论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并于战国时期成形。经筋首见于《灵枢》,在其第十三篇专立“经筋篇”,与第十篇“经脉篇”相互独立,详细论述了经筋的分布、循行及病候。《说文解字》谓:“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此后经筋理论在后世医家的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灵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循行 病候 骨正筋柔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红梅 王帅兵 +2 位作者 张茵 袁近玉 张茂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5-1200,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先天脊柱畸形或合并神经-肌肉、骨骼等疾病,属脊柱结构三维平面畸形,典型特征是Cobb角>10°,约占青少年人群脊柱异常的80%~90%[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而无先天脊柱畸形或合并神经-肌肉、骨骼等疾病,属脊柱结构三维平面畸形,典型特征是Cobb角>10°,约占青少年人群脊柱异常的80%~90%[1、2]。全球范围内AIS患病率约为2%~3%,10~16岁为高危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伴有躯体平衡异常导致的椎体和躯干代偿,引起顽固性疼痛,严重者可因胸廓畸形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和脊髓损伤等[2]。AIS发病原因极其复杂,是多因素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3、4]、激素[5]、神经-肌肉因素[6、7]、骨骼和软骨异常[8]、结缔组织异常[1、8]、生物力学因素[8、9]、环境因素[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障碍 女性发病率 顽固性疼痛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廓畸形 运动干预 生物力学因素 旋转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巍 李耀民 徐卫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5期2256-2258,共3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不仅可导致患者身体外观畸形,引起局部疼痛,还可能造成心肺功能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轻中度AIS患者通常采用支具等保守疗法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不仅可导致患者身体外观畸形,引起局部疼痛,还可能造成心肺功能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轻中度AIS患者通常采用支具等保守疗法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运动康复疗法被逐步应用于AI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该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现主要介绍运动康复治疗AIS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AIS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运动康复疗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粘连蛋白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作用
17
作者 赵志蓉 陈涛 陈焕雄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究骨骼肌分泌的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0例AIS患者,根据X射线片测量的Cobb角,将其分为轻度AIS组和重度AIS组。比较2组患者腰椎和骨骼肌骨密... 目的探究骨骼肌分泌的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0例AIS患者,根据X射线片测量的Cobb角,将其分为轻度AIS组和重度AIS组。比较2组患者腰椎和骨骼肌骨密度(BMD)。收集2组患者BMS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和CD90蛋白表达,qRT-PCR检测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收集2组患者骨骼肌,检测Oste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Osteonectin水平。体外培养BMSC,分为BMSC组(无特殊处理)和BMSC+Osteonectin组(添加Osteonectin),检测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及ALP活性。结果与轻度AIS组比较,重度AIS组患者腰椎和骨骼肌BMD降低(P<0.05),BMSC中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降低(P<0.05),ALP活性降低(P<0.05);骨骼肌中Osteon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Osteonectin水平降低(P<0.05)。与BMSC组比较,BMSC+Osteonectin组细胞Runx2、Osterix和Osteocalcin mRNAs表达水平升高(P<0.05),ALP活性升高(P<0.05)。结论AIS患者骨骼肌分泌Osteonectin减少,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外源性补充Osteonectin可改善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可能有助于AIS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骼肌 骨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eonectin促进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及其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赵志蓉 陈涛 陈焕雄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究Osteonectin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Osteonectin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20例AIS及健康体检20例分别作为AIS组和健康组。使用qRT-PCR技术测定2... 目的 探究Osteonectin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以及Osteonectin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作用。方法 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20例AIS及健康体检20例分别作为AIS组和健康组。使用qRT-PCR技术测定2组BMSCs中Osteonectin、BMP2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cf7、Lef1)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steocalcin)的表达水平。通过X线检测AIS患者的Cobb角度,并分析上述基因表达水平与Cobb角度的相关性。在BMSCs中,加入Osteonectin和BMP2抑制剂Noggin,并分为对照组、Osteonectin组和Osteonectin+Noggin组。通过qRT-PCR检测BMSCs中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ChIP-qPCR检测β-catenin在Runx2和Osteocalcin基因转录起始位(TSS)的富集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AIS组BMSCs中Osteonectin、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Osteonectin、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与AIS患者Cobb角度呈负相关(r=-0.466 3、-0.369 1、-0.272 7、-0.543 4、-0.606 5、-0.343 3,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Osteonectin组BMSCs中BMP2、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β-catenin在Runx2和Osteocalcin mRNA TSS富集水平增加(P<0.05)。相比Osteonectin组,Osteonectin+Noggin组BMSCs中Tcf7、Lef1、Runx2和Osteocalc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β-catenin在Runx2和Osteocalcin mRNA TSS富集水平降低(P<0.05)。结论 在AIS患者中,BMSCs中Osteonectin、BMP2-Wnt/β-catenin的表达以及成骨分化水平与AIS疾病的发展呈负相关。Osteonectin通过激活BMP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使β-catenin转录激活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从而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结合素 骨粘连蛋白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成骨分化 COBB角 BMP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导引功法辅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研究
19
作者 陈莉 蒲渝 +3 位作者 何祥伟 张龙 汪一 朱怀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导引功法辅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均给予施罗斯体操训练及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在施罗斯体操训练基础上予以中医正骨手法及燕青门功法治...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导引功法辅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均给予施罗斯体操训练及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在施罗斯体操训练基础上予以中医正骨手法及燕青门功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 obb角、ATR角均降低(P<0.05),SRS-22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导引功法训练辅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中医正骨 导引功法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召猛 苏少亭 +2 位作者 陈龙豪 韦贵康 周红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424-3430,共7页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占所有脊柱侧凸的80%左右,其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占所有脊柱侧凸的80%左右,其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2-01-01/2021-12-31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合作网络、共被引网络、关键词共现、突现、聚类及时间线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文献5245篇,近20年该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对合作网络分析可知,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邱勇、机构是南京大学、国家是美国,而中介中心性最高的作者是Lowe TG、机构是费城儿童医院、国家是瑞士。共被引网络分析可知,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是Lenke LG、文献是Weinstein SL(2013,《N Engl J Med》)、期刊是《Spine》,而中介中心性最高的被引作者是Suk SI、被引文献是Danielsson AJ(2001,《Eur Spine J》)、被引期刊是《Spine》。关键词分析可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保守治疗方式,影像学参数,发病机制和全基因组关联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该领域的研究理清了脉络,并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给众多学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