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位角对地方震震级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魏贵春 姚运生 +1 位作者 张丽芬 申学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0-890,共11页
收集了湖北省数字测震台网2007—2015年记录到的数字地震波形,利用震相清晰的台站测定了地方震震级,并计算了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震级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以每个数字测震台站为中心,按照每30°为一个区间,将每个台站记录到的地... 收集了湖北省数字测震台网2007—2015年记录到的数字地震波形,利用震相清晰的台站测定了地方震震级,并计算了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震级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以每个数字测震台站为中心,按照每30°为一个区间,将每个台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分为12个区间,对每个区间的平均震级偏差和标准离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去24个无地震事件区间,300个区间的平均震级偏差中,81.7%的偏差小于0.3;再除去14个样本数为1的区间,其余286个区间的方位标准离差中,98.3%的离差小于0.5.经校正后各区间的平均震级偏差和方位标准离差均有所下降,表明地震传播方位对地方震震级测定的影响有所降低.因此,针对数字测震台站对不同方位地震所测定的震级偏差存在的差异进行相应校正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测定 震级偏差 方位差异性 震级校正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数字化测震台网“十五”与“九五”系统震级测定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金花 穆娟 +5 位作者 陆汉鹏 季爱东 颜起 石玉燕 吴丹桐 李铂 《东北地震研究》 2008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山东数字化测震台网"十五"系统与"九五"系统在震级测定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山东地震台网 震级测定 震级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级测定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开统 修济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9年第1期1-3,共3页
前言1935年里克特提出以地震震级作为衡量地震大小的定量方法,是地震学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进展。它改变了已往用震中烈度作为量度标准的做法。震中烈度I_0的定性评定,主要依赖于地面受到的宏观破坏程度,而且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表介质... 前言1935年里克特提出以地震震级作为衡量地震大小的定量方法,是地震学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进展。它改变了已往用震中烈度作为量度标准的做法。震中烈度I_0的定性评定,主要依赖于地面受到的宏观破坏程度,而且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表介质的影响很大,地震震级M则是根据从震源处辐射的地震波振幅大小测定的,它与地震能量有直接的联系。里克特开始提出的只是地方性地震震级M_L,1939年古登堡与里克特发展了面波震级M_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测定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震级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瑞丰 孔韩东 李赞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56-56,共1页
地震能量ES是关于震源定量的特征量,地震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也是数字地震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地震定量化和工程地震学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地震以地震波形式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震源谱的拐... 地震能量ES是关于震源定量的特征量,地震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也是数字地震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地震定量化和工程地震学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地震以地震波形式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震源谱的拐角频率附近,因此能量震级Me更适合描述地震的潜在破坏性。对于地震灾害与风险评估,人们更关注的是地震辐射能量ES的大小,特别是其高频成分的地震辐射能量。从断裂动力学、运动学以及地震所造成灾害的角度来说,地震能量与应力降、震源破裂速度密切相关,因此,联合测定MW和ES对于量化和评估地震或海啸造成的灾害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 震级测定 辐射能量 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 数字地震学 工程地震学 断裂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震级测定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彬华 金星 +5 位作者 康兰池 韦永祥 李军 张燕明 陈惠芳 周施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00-3611,共12页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是地震预警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将震级测定问题转化为震级分类问题,即将M_(L)>2.0的震级分成20个不同等级类别处理.收集了福建台网2012—2019年期间...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是地震预警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将震级测定问题转化为震级分类问题,即将M_(L)>2.0的震级分成20个不同等级类别处理.收集了福建台网2012—2019年期间记录到福建、台湾海峡及台湾共1928个地震作为研究资料,经过台站记录截取、大震样本增强、标签制作、质量筛选等预处理共得到14644条三分向地震样本记录;构建了3 s波形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震级预测模型,并用2012—2018年震例对模型进行训练,用2019年震例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台震级偏差有85.6%可控制在±0.3以内,前三台平均的震级偏差有91.8%可控制在±0.3以内,其中震级较大偏差的事件多为缺乏历史样本.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模型测定的震级值更加稳定可靠,可为解决地震预警震级测定这一挑战性难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地震预警 震级测定 震级偏差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震的记录特征及震级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胜法 邱国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年第5期31-37,共7页
从温州台大震速报的角度叙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浅源地震的记录特征及震源参数测定 ,并对云南地震的震级异常进行了讨论。西部地震的记录特征为 :震相简单 ,P波微弱 ,LQ在 NS向早到 ;青海地震 S波三分向均强 ;云南地震 NS向 LQ波表现为一个... 从温州台大震速报的角度叙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浅源地震的记录特征及震源参数测定 ,并对云南地震的震级异常进行了讨论。西部地震的记录特征为 :震相简单 ,P波微弱 ,LQ在 NS向早到 ;青海地震 S波三分向均强 ;云南地震 NS向 LQ波表现为一个周期的强脉冲形 ;四川地震 NS向 LQ 显得突出 ,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云南地震 ,温州台所测定的震级明显偏高 ,需加震源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录特征 震级测定 中国 西部 地震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震级测定为什么会变
7
《四川建筑》 2011年第3期80-80,共1页
3月13日,日本气象厅把"3.11"地震震级上调为九级。网上出现质疑,认为是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日本政府为向公众有所交代,才上调了地震震级。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地震震级的测算是根据震源激发的地震波记录,而不是根据灾情确定的。按国... 3月13日,日本气象厅把"3.11"地震震级上调为九级。网上出现质疑,认为是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日本政府为向公众有所交代,才上调了地震震级。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地震震级的测算是根据震源激发的地震波记录,而不是根据灾情确定的。按国际惯例和各国制定的工作程序,包括震级在内的地震基本参数报告,一般有三次,即先初报,再修正,最后是终极报告。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级,初报为七点六级,后修定为七点八级,最后确定为八点零级。因此这次日本地震震级的调整是正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级 震级测定 日本气象厅 地震基本参数 日本政府 震源激发 工作程序 国际惯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测震台网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地震震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包翠玲 马宝柱 《内陆地震》 2013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选用2010~2012年间新疆境内和边邻地区MS≥4.0地震41个,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对新疆台网记录的数字记录波形使用不同仪器分析、仿真处理。用速度量记录直接计算,将速度量记录仿真为短周期WA位移记录、中长周期SK仪记录... 选用2010~2012年间新疆境内和边邻地区MS≥4.0地震41个,以中国地震台网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对新疆台网记录的数字记录波形使用不同仪器分析、仿真处理。用速度量记录直接计算,将速度量记录仿真为短周期WA位移记录、中长周期SK仪记录的勒夫波和长周期763仪记录的瑞利波位移记录计算震级,分别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震级偏差值的震级校正值,有利于提高新疆地震台网速报地震震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震级测定 体波震级测定 仿真 震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子台测定震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孟智民 李少睿 +1 位作者 张春芳 张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3年间的地震记录,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了各子台的测定震级。结果表明,各子台测定震级的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震级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台址位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台站,对于山区发生的地... 使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1998~2003年间的地震记录,以台网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了各子台的测定震级。结果表明,各子台测定震级的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震级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台址位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台站,对于山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大,对于平原地区发生的地震测定震级偏小。最后对震级偏差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数字地震台网 子台 震级测定 震级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_(WP)震级测定方法在全球中强地震自动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丽 梁建宏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39-2144,共6页
本文使用M_(WP)震级测定方法,对地震参数自动测定系统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全球M_W≥6.0地震震级更快更精确的自动测定.与传统的M_L、M_S等震级测定方法相比,M_(WP)震级测定方法有2个显著优点:1由于只使用P波列,因此该方法可使用S波或面... 本文使用M_(WP)震级测定方法,对地震参数自动测定系统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对全球M_W≥6.0地震震级更快更精确的自动测定.与传统的M_L、M_S等震级测定方法相比,M_(WP)震级测定方法有2个显著优点:1由于只使用P波列,因此该方法可使用S波或面波限幅记录,可用波形资料较多;2选取的时间窗位于S波之前,震级测定速度更快.对地震参数自动测定系统在2014年9月22日至2015年12月22日测定的254个全球M_W≥6.0地震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_(WP)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产出的M_W的一致性较好,无明显系统偏差,86.2%的M_(WP)与M_W的偏差绝对值小于等于0.3,可在震后平均531 s获得全球地震时空强参数.中国地震台网对全球中强地震时空强参数的自动测定与准实时地震信息服务,对于提高中国地震台网对全球地震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影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P震级测定 自动测定 全球中强地震 震级MW
原文传递
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面波震级的偏差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培善 成瑾 《国际地震动态》 1998年第7期6-9,共4页
作者认为面波震级的基准应该是全球台网各台站测定面波震级值的平均值。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报的面波震级MSZ可作为这个基准。在此基准的基础上,作者较全面地比较了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MSP和MS7与... 作者认为面波震级的基准应该是全球台网各台站测定面波震级值的平均值。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报的面波震级MSZ可作为这个基准。在此基准的基础上,作者较全面地比较了中国地震基本台网测定的面波震级MSP和MS7与MSZ的偏差。由于MS7的观测仪器和测定方法都与NEIC的一致,故MS7与MSZ比较一致,对全球地震两者无系统误差。对中国及邻区地震,MS7比MSZ系统高0.08~0.1级。中国的面波震级测定倾向于采用MS7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震级测定 震级基准 震级偏差 地震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地震速报震级测定方法研究与实时运行监控软件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少林 代光辉 +4 位作者 梁建宏 廖诗荣 黄文辉 李永庆 缪发军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9年第3期84-86,共3页
地震速报是对已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的快速测报,其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及应急响应的级别,也是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为满足政府、社会和行业对地震速报既快又准的需求,目前我国地震速报实行省级测... 地震速报是对已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的快速测报,其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及应急响应的级别,也是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为满足政府、社会和行业对地震速报既快又准的需求,目前我国地震速报实行省级测震台网中心和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协同工作的自动速报、人工初报和人工正式报的三阶段地震速报产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速报 震级测定 监控软件 实时运行 应急响应 台网中心 基础数据 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测定震级的两个问题
13
作者 修济刚 吴开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85-86,共2页
近年来国际上常使用体波震级m_b,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各种地震报告中一般都有m_b值。
关键词 震级测定 体波震级mb 地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加速度或速度记录快速测定矩震级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培善 白彤霞 成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90-297,共8页
根据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矩的依赖关系,导出了直接计算矩震级的公式.用北京怀来小台网(速度记录)、唐山强震观测台网(加速度记录)和北京地区台网(速度记录)的地震记录资料,检验了这些公式的可用性... 根据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矩的依赖关系,导出了直接计算矩震级的公式.用北京怀来小台网(速度记录)、唐山强震观测台网(加速度记录)和北京地区台网(速度记录)的地震记录资料,检验了这些公式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或速度记录测定的矩震级与常规方法(根据位移谱高度)测定的矩震级十分接近.证明了这些公式的正确性,从而拓宽了用于测定震级的资料类型,即不仅限于位移记录,速度和加速度记录都可用于测定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测定震级 加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的气枪主动震源激发实验震级计算
15
作者 孙点峰 王亚红 +2 位作者 秦满忠 王志栋 魏东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7-1210,共4页
分别运用Baker公式、Kinney公式、Broad公式计算甘肃刘家峡气枪主动源一次常规实验激发所释放的能量,并利用能量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估算一次常规实验产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分析刘家峡主动源实验场附近固定数字测震台站记录的单次激发... 分别运用Baker公式、Kinney公式、Broad公式计算甘肃刘家峡气枪主动源一次常规实验激发所释放的能量,并利用能量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公式,估算一次常规实验产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分析刘家峡主动源实验场附近固定数字测震台站记录的单次激发数据发现,气枪激发时所释放的能量并未完全转换为地震波,如气枪主气室在爆破瞬间并非完全绝热,有部分能量随着热量传递而散失,故通过能量守恒方法计算的震级略大。实验结论与Kinney公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符合实验实际工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枪爆破 主动源 内能 能量转换 震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SPEI宽频带面波震级与传统面波震级的对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晶琼 杨周胜 +2 位作者 蔡明军 许亚吉 梁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07,共5页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标准,选取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0~2011年云南及周边地区4.0级以上的433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同时也重新测定面波震级M_S,并采用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标准,选取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0~2011年云南及周边地区4.0级以上的433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同时也重新测定面波震级M_S,并采用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法,对M_S(BB)与M_S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式。结果表明:M_S比M_S(BB)系统偏高,当震级较大时,二者之间差别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 面波震级MS 震级测定 震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转换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晶琼 杨周胜 +2 位作者 蔡明军 许亚吉 梁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3-521,共9页
利用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云南及周边地区2000 ~2011年4.0级以上可同时测定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的433个地震波形数据,将速度数据进行仿真,即近震震级ML在仿真短周期地震仪DD-1记录上测定,面波震级Ms在仿真中长周期地震仪SK记... 利用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云南及周边地区2000 ~2011年4.0级以上可同时测定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的433个地震波形数据,将速度数据进行仿真,即近震震级ML在仿真短周期地震仪DD-1记录上测定,面波震级Ms在仿真中长周期地震仪SK记录上测定,对全部人工重新测定的ML和Ms,采用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法,得到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式.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使用至今的公式Ms=1.13ML-1.08与云南地区实际情况存在系统偏差,已不适用于云南地区.考虑到区域差异,认为采用关系式Ms=1.13ML-0.86作为新的转换关系更合理适用.同时,对云南地震台网和国家地震台网都有记录的地震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云南台网和国家台网测定的绝大多数地震ML差值为-0.2 ~0.4,差值为0.2的地震数量最多;Ms差值为-0.4~0.2,差值为-0.2的地震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测定 面波震级Ms 近震震级ML 震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记录资料测定腾冲火山区的微震参数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嘉政 李白基 +1 位作者 叶建庆 蔡绍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31,共8页
利用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 ,测定了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基本参数 ,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 ,震级多数在 1~ 2 5级之间 ,且地震活动频度低 ;而周围地区的构造地震活动频繁 ,且强度大。在腾冲火山区内地震活... 利用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 ,测定了腾冲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基本参数 ,结果表明 ,腾冲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 ,震级多数在 1~ 2 5级之间 ,且地震活动频度低 ;而周围地区的构造地震活动频繁 ,且强度大。在腾冲火山区内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 ,以腾冲县城以北 (即 2 5°N以北 )的火山区内地震活动少 ,而县城以南的火山区 (热海热田地区 )微震活动相对多 ,且以微震群的形式发生。根据C F Richter震级标度测定的震级结果 ,火山区的微震活动事件可达 0 4震级单位。震源深度的定位结果给出 ,火山地区的微震震源深度绝大多数在 1~ 6km的范围 ,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 ,而周围地区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多多数大于 2 0km。腾冲火山区的微震活动分布、地震强度、及震源深度特征所表现的现象可能与地下岩浆体活动相关 ,显示了与火山热物质孕震机理有关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观测 震级测定 腾冲火山区 微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自动速报震级偏差分析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建宏 孙丽 +1 位作者 徐志国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3-996,共14页
使用震中距320km范围内40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大致还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自动速报震级测定过程.结果表明,在中国地震局对外发布自动速报参数的时间点上,震级还处于快速上升段,此时测得的标准震级为M5.8,与对外公布的标准震级... 使用震中距320km范围内40个台站的波形记录,大致还原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的自动速报震级测定过程.结果表明,在中国地震局对外发布自动速报参数的时间点上,震级还处于快速上升段,此时测得的标准震级为M5.8,与对外公布的标准震级M5.9比较一致,却远小于之后人工修订的震级M7.0.分析芦山地震自动速报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1使用限幅记录,造成震级低估;2地震参数发布过于强调快而忽略了准,参数发布时有些台站的S波(或Lg波)未到达或未完全到达,造成计算的平均震级偏小.通过选择合适的震中距范围,减小限幅记录的影响并适当延时,在震后137s得到震级为M6.8.另外,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在震后77s获得矩震级为MW6.8,显示该方法在测定矩震级时具有快速稳定的优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改进自动测定震级的措施和方法:1对于M<7.0的地震,在使用ML震级测定方法确定震级时,需在未限幅台站占绝对优势的震中距范围内使用未限幅记录,并延时到最远台站的S波(或Lg波)最大振幅到达后测定ML;2应用MWP震级测定方法测定大地震的矩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地震 地震自动速报 震级测定方法 ML MW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勒地震台宽频带面波震级与传统面波震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东 段绍鑫 +2 位作者 周远新 李姗姗 刘青山 《内陆地震》 201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标准,选取库尔勒地震台记录到的2015~2016年772个数字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版JOPENS6. 0-MSDP软件测定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同时对传统面波震级M_(S7)重新测定,经过宽频带面波震... 应用IASPEI新推荐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标准,选取库尔勒地震台记录到的2015~2016年772个数字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版JOPENS6. 0-MSDP软件测定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同时对传统面波震级M_(S7)重新测定,经过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与传统面波震级MS7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 面波震级MS7 MS(BB) 震级测定 库尔勒地震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