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悠然的玩味与智慧的互观——《龙虫并雕斋琐语》解读
1
作者 裴春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抗战时期“渊雅精深”体“小品散文”作者中,王了一引经据典,最为淹博,其代表作《龙虫并雕斋琐语》,以《恶之花》式的“奇异”“丑恶”中的美感,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微妙变换,融合了“民族性”的视角以及谈谐滑稽情趣,呈现一种丰厚的滋味... 抗战时期“渊雅精深”体“小品散文”作者中,王了一引经据典,最为淹博,其代表作《龙虫并雕斋琐语》,以《恶之花》式的“奇异”“丑恶”中的美感,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微妙变换,融合了“民族性”的视角以及谈谐滑稽情趣,呈现一种丰厚的滋味,别具生机与活力的生活观、审美观,富于适应中国抗战现实的灵活姿态。其表达特征:一、悠然的玩味:博雅之知与审美之“恶”。二、智慧的互观:中外城乡的沟通法。三、直言与隐讽交融合一的“小品散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王了一 小品散文 虫并斋琐语》
原文传递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
2
作者 赵忠富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0,51,共11页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视阈下考察,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其论文钜制,寄寓了三重意涵:一是借古代雕龙技艺渐趋繁复的历史演进以及“雕龙奭”典故的修辞指向,说明“雕缛成体”的文学规律;二是借雕龙技艺“金相玉式”“符采相胜”的审美经验,阐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三是借“龙纹”沟通天人的媒介作用,确立文学“赞天地化育”之神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 以技为喻 雕龙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书名辨证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园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8,共6页
《文心雕龙·序志》"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一句是理解《文心雕龙》书名的关键,"驺奭雕龙"的典故原本含有贬义,"岂"字在此应当做"难道"解,刘勰以"雕龙"命名全书实际是借此阐发... 《文心雕龙·序志》"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一句是理解《文心雕龙》书名的关键,"驺奭雕龙"的典故原本含有贬义,"岂"字在此应当做"难道"解,刘勰以"雕龙"命名全书实际是借此阐发了为文与事功并重的观点。该句各种"岂"字"肯定说"的解法在训诂上均存在问题。刘勰所说的"用心"是阐明"心"与"术"的关系,"文心"是指代《文心雕龙》下篇论文术,"雕龙"则象征上篇论文体,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文心雕龙"一名就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龙碑第三期遗存的文明化进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耀利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55,共7页
本文对雕龙碑第三期遗存的文化内涵,建筑特色与其它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并结合民族学材料 进行研究,认为雕龙碑第三期遗存是一种混合性文化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发 达,家庭纺织业也较先进,社会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差别和... 本文对雕龙碑第三期遗存的文化内涵,建筑特色与其它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并结合民族学材料 进行研究,认为雕龙碑第三期遗存是一种混合性文化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发 达,家庭纺织业也较先进,社会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差别和地位高下之分,社会形态已进入文字氏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第三期遗存 混合性文化 父系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让雕龙成为飞龙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维樑 《华文文学》 2007年第1期5-6,共2页
自“五四”以来,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就一直为西方的文艺思潮所主宰。写起评论文章来,也是横的移植多,纵的继承少。黄维樑教授指导的台湾佛光大学几位博士生所撰写的几篇文章,尝试用《文心雕龙》的理论来评析当代文学作品,仿佛给学界吹进... 自“五四”以来,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就一直为西方的文艺思潮所主宰。写起评论文章来,也是横的移植多,纵的继承少。黄维樑教授指导的台湾佛光大学几位博士生所撰写的几篇文章,尝试用《文心雕龙》的理论来评析当代文学作品,仿佛给学界吹进了一股新风,弥足珍贵。本刊无意复古。继承是为了创新。本刊欢迎在继承中国古典文论的基础上,广泛吸纳西方及其他国家的文学新论而又能不断创新的理论批评文章,只要言之有物,均会择优发表。希望“继承与创新”栏目能办出新意,办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 文学 文学批评家 亚理士多德 黄维樑 辞章 古典文论 古代文论 刘勰 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释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学亮 《晋中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7-19,57,共4页
"文心"是"为文之用心","为文之用心"何?要"心哉美矣",它是对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与境界的首要的要求,是"形而上"的"道"的问题,因此放在书名之首;"雕龙"是对创作... "文心"是"为文之用心","为文之用心"何?要"心哉美矣",它是对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与境界的首要的要求,是"形而上"的"道"的问题,因此放在书名之首;"雕龙"是对创作主体的创作方法技巧(包括辞采的运用)的要求,是"形而下"的"器"与"技"的问题,因此放在书名之后。也就是说,"文心"与"雕龙"都是就创作主体而言的,都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从内涵上来说,"文心"与"雕龙"是一重一轻一先一后又密不可分的从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 含义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对近代文学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允锋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心雕龙》是产生于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论巨著 ,其中所包含的许多理论观点对后来的中国文论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即使到了近代也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审美范畴的角度 ,以风骨观、隐秀观和奇正观为切入点 ,具体考察《文心雕龙》
关键词 《文 近代文论 风骨 隐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雕龙”会“文心”——也谈《文心雕龙》的题名释义
8
作者 李映山 《湘南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之"雕龙",因刘勰未明确解释而引发后人颇多争议。今从雕龙本义来理解,认为刘勰是以雕龙之术喻为文之心,雕龙是用心为文的形象譬喻,人文的创造,就是要像雕刻龙文一样,把主体的创造性同表现对象的自然性和... 关于《文心雕龙》书名之"雕龙",因刘勰未明确解释而引发后人颇多争议。今从雕龙本义来理解,认为刘勰是以雕龙之术喻为文之心,雕龙是用心为文的形象譬喻,人文的创造,就是要像雕刻龙文一样,把主体的创造性同表现对象的自然性和文体创造的审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人作为"天地之心"、"有心之器"的创造功能,按照事物美的属性,创作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具有审美特征的人文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 文心 用心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雕龙腾飞——略谈对“雕龙碑文化”的感受
9
作者 高介华 《华中建筑》 2006年第6期110-111,共2页
该文提出了枣阳雕龙碑文化虽属“混合性文化”,却具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见解;认为雕龙碑建筑遗址有其本身独特发展的系列性, 并对该遗址建筑考古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提出了看法;还认为,该遗址应放大到地域性的聚落形态来研究。此外,文... 该文提出了枣阳雕龙碑文化虽属“混合性文化”,却具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见解;认为雕龙碑建筑遗址有其本身独特发展的系列性, 并对该遗址建筑考古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提出了看法;还认为,该遗址应放大到地域性的聚落形态来研究。此外,文中还提出了中华文化的大流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枣阳 碑文化 建筑遗址 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六雕龙》叙录
10
作者 余祖坤 《骈文研究》 2022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四六雕龙》采用类书分类编次的形式,汇编了相当丰富的骈句,而每一对句之下,又以双行小字形式注明其典故的文献出处,堪称一部骈句辞典和典故辞典。尽管《四六雕龙》还存在搜罗不全面、分类详略不均等缺点,但它不仅有助于骈文写作时搜... 《四六雕龙》采用类书分类编次的形式,汇编了相当丰富的骈句,而每一对句之下,又以双行小字形式注明其典故的文献出处,堪称一部骈句辞典和典故辞典。尽管《四六雕龙》还存在搜罗不全面、分类详略不均等缺点,但它不仅有助于骈文写作时搜讨素材,对于散文、诗赋等其他文体的创作而言,也是一部极便于作家积累典故和辞藻的工具书。此书与《骈语雕龙》书名相近,但其实是同一部书,只不过书名和编排略有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 体例 文献价值 《骈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雕龙碑文化遗址的价值
11
作者 刘绪君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位于湖北枣阳鹿头镇的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距今6200-5000年。该遗址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大量尚属全国首次发现的遗迹、遗物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人文精神(环... 位于湖北枣阳鹿头镇的雕龙碑遗址是一处原始氏族部落遗址,距今6200-5000年。该遗址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大量尚属全国首次发现的遗迹、遗物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在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人文精神(环境和预防医学)、旅游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历史 建筑 人文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虫并雕好
12
作者 胡双宝 《现代出版》 1994年第2期23-23,共1页
龙虫并雕好胡双宝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龙虫并雕斋”;60年代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名为《龙虫并雕斋文集》。书中所收,既有研究汉语史重大理论问题的宏论,也有讨论某一具体字、词的小议。学术界赞扬王先生... 龙虫并雕好胡双宝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龙虫并雕斋”;60年代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名为《龙虫并雕斋文集》。书中所收,既有研究汉语史重大理论问题的宏论,也有讨论某一具体字、词的小议。学术界赞扬王先生这种不以雕虫为小技,而且铭标于书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书局出版 胡双宝 虫并斋文集 王先生 汉语史 王力 编辑工作者 中所 文字加工 工作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定隆兴寺内龙纹碑首的雕刻艺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玲娣 陈艮凤 樊瑞平 《文物春秋》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本文选取正定隆兴寺内保存的刻立于隋、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5通较典型的雕龙碑首碑刻,分别介绍了其雕龙碑首的造型特点、装饰手法和雕刻技法,通过分析比较,对不同时代雕龙碑首的变化规律做了初步的归纳和论述。
关键词 正定 隆兴寺 历代碑刻 碑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崂山地区丧葬仪式及其中的道教因素——以雕龙嘴村为例
14
作者 刘幸 王夏凯 《职大学报》 2013年第4期44-47,68,共5页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是如何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崂山 嘴村 丧葬风俗 道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崂山地区丧葬仪式及其中的道教因素——以雕龙嘴村为例
15
作者 刘幸 王夏凯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13,共4页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如何影响普通老百姓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崂山 嘴村 丧葬风俗 道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世奇观5000多年前“雕龙碑文化”中的民居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杰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3-114,116,共3页
该文描述了‘雕龙碑文化”遗址的发现与保存情况,嵅⒋悠浣ㄔ煨问健⒔ㄖ牧稀⒔ㄔ鞃方法及施工程序等方面着重分析嵙恕暗窳幕泵窬右胖返奶貚点。
关键词 碑文化遗址 保存 构筑特点 民居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放眼未来·仁心雕龙”十大中医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通知
17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3-,共1页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激荡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激励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提出富有实用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真知灼见,推动中医药学术繁荣发展,在中国科协项目资助...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激荡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激励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提出富有实用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真知灼见,推动中医药学术繁荣发展,在中国科协项目资助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杂志》社继续开展第三届'放眼未来·仁心雕龙'十大中医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论文 评选活动 仁心
原文传递
张光年与《骈体语译文心雕龙》
18
作者 李金坤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张光年 《骈体语译文心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家三藏与《文心雕龙》
19
作者 李少鹏 《语文学刊》 2018年第6期8-11,共4页
佛家经、律、论三藏,卷帙浩繁,源远流长,一入东土,广心域,变世界,引人神游八极之表、思至幽妙之境,胸扩万仞之远,心怀穷理之志。及至南朝,释教广弘宇内,经卷敷于四海,诗文遍染禅风。观《文心雕龙》,立意高远,弥纶众说,体制严整,思理精... 佛家经、律、论三藏,卷帙浩繁,源远流长,一入东土,广心域,变世界,引人神游八极之表、思至幽妙之境,胸扩万仞之远,心怀穷理之志。及至南朝,释教广弘宇内,经卷敷于四海,诗文遍染禅风。观《文心雕龙》,立意高远,弥纶众说,体制严整,思理精微。上溯千年,华夏文论无此宏制,其独于刘彦和之手出之,何也?受持佛典得雕龙之技、修习佛法得为文之心故也。本文考《三藏》之概况,述《文心》之特征,察二者之联系,赞佛化之大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染文心 法化 为文之心 之技 三藏与文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雕龙碑彩陶纹饰构图艺术
20
作者 吴寒啸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6-44,共9页
雕龙碑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雕龙碑先民用他们的智慧所创作的彩陶艺术光彩夺目,特别是在纹饰构图上搭配出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让其彩陶艺术风格融会贯通,却又自成一派,对于研究我国... 雕龙碑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雕龙碑先民用他们的智慧所创作的彩陶艺术光彩夺目,特别是在纹饰构图上搭配出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让其彩陶艺术风格融会贯通,却又自成一派,对于研究我国史前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纹饰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