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3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榴皮粉对雏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陈敏 刘志伟 +4 位作者 何敏 李笑天 何书海 董建国 胡建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石榴皮粉对雏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20只7日龄淮南麻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雏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和2.0... 试验旨在探究石榴皮粉对雏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20只7日龄淮南麻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雏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和2.0%的石榴皮粉。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Ⅲ组雏鸭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半净膛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Ⅲ组雏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器官指数、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处理Ⅲ组雏鸭回肠的绒毛高度、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处理Ⅱ组雏鸭空肠的器官指数、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雏鸭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各处理组雏鸭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石榴皮粉可有效改善雏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促进雏鸭肠道发育,最适添加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粉 雏鸭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肠道发育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与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晗晗 嵇辛勤 +4 位作者 阮涌 邓珊珊 杨纯培 吴宗豪 姚碧琼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板蓝根及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每组30只;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攻毒DTMUV,同时两个... 为了研究板蓝根及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每组30只;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攻毒DTMUV,同时两个药物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相应药物1 g/kg,观察并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及存活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在攻毒后第3,6,9,12天每组处死3只雏鸭,观察剖检病变并检测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的病毒载量,并对第12天的上述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病毒对照组出现神经症状等典型临床症状并发生死亡,而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无死亡,存活率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病毒对照组脾脏肿大、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心包有纤维素性渗出,脑膜严重充血、出血,肾脏苍白、出血;板蓝根组脾脏、心脏、大脑、肾脏的病变不明显;醋五味子组脾脏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脑膜轻微充血。病毒对照组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坏死,大脑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肝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大脑未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数增加,其中板蓝根组效果较好。第3天时,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脾脏和肝脏的病毒载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或P<0.05);第9,12天时,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心脏、肝脏、脾脏、大脑组织病毒载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板蓝根组效果更好。说明板蓝根与醋五味子均可以缓解DTMUV感染引起的机体损伤,降低组织病毒载量及雏鸭死亡率,其中板蓝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中草药 雏鸭 抗病毒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雏鸭母源抗体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保护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东萍 于可响 +7 位作者 韩青海 刘振林 常海霞 吴蕾 刘杰 李倩 吴俊 崔雪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120-125,共6页
研究旨在采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主动感染不同母源抗体组的商品雏鸭,对雏鸭泄殖腔排毒、体重、肝脏、脾脏组织病变和病理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以期探究母源抗体对雏鸭早期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保护效果从而为... 研究旨在采用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主动感染不同母源抗体组的商品雏鸭,对雏鸭泄殖腔排毒、体重、肝脏、脾脏组织病变和病理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以期探究母源抗体对雏鸭早期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的保护效果从而为该病的防控奠定基础。试验用58只商品雏鸭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检测1日龄雏鸭NDRV母源抗体,根据母源抗体进行分组并于3日龄攻毒,攻毒后3、5、7 d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并在雏鸭2、8、10日龄进行称重。在攻毒后7 d处死鸭只并剖检,观察肝脏和脾脏病变,计算脾脏指数并制备部分肝脏和脾脏病理切片。结果表明,攻毒鸭泄殖腔均检测到排毒,高母源抗体组无法阻止排毒;攻毒鸭体重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攻毒鸭脾脏坏死,肝脏均有散在出血点伴有坏死灶;攻毒鸭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后不同母源抗体组雏鸭脾脏指数、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脾脏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病理受损。该试验说明高母源抗体无法给雏鸭提供对该NDRV分离株的有效保护,通过免疫种鸭来保护雏鸭免受感染的方法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呼肠孤病毒 商品雏鸭 母源抗体 脾脏指数 排毒 保护效果 病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杨珊珊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1期11-15,共5页
探讨和分析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的效果。选择山西地区某规模化大型养鸭场150只患新型呼肠孤病毒病的雏鸭作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有50只病鸭。试验1组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试验2组雏鸭... 探讨和分析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的效果。选择山西地区某规模化大型养鸭场150只患新型呼肠孤病毒病的雏鸭作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有50只病鸭。试验1组未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试验2组雏鸭皮下注射0.5 mL/只NDRV卵黄抗体治疗,试验3组雏鸭皮下注射0.5 mL/只NDRV卵黄抗体+口服1.0 g/mL芪芩汤,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治疗一周,观察、比较各组的治疗有效率、雏鸭血清中IFN-α、IFN-β、IFN-γ水平变化。试验3组在卵黄抗体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芪芩汤治疗一周后,其雏鸭痊愈数达到41只,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1组、2组(P<0.05)。试验结果显示,在卵黄抗体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芪芩汤的试验3组雏鸭血清中IFN-α、IFN-β、IFN-γ水平显著高于仅给予卵黄抗体治疗的试验2组和作为对照的试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应用芪芩汤治疗新型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为今后兽医临床上应用芪芩汤治疗和预防NDRV感染雏鸭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芩汤 新型呼肠孤病毒 雏鸭 卵黄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诊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杆菌病
5
作者 王振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207-208,共2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3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高,常突然发病,病情快速发展,并发沙门氏杆菌病的病鸭病情持续加重,可短时间死亡。雏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生殖道等途径传染,冬春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感染群大...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3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高,常突然发病,病情快速发展,并发沙门氏杆菌病的病鸭病情持续加重,可短时间死亡。雏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生殖道等途径传染,冬春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感染群大都是雏鸭,2~5周龄的雏鸭患病率高于其他阶段,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杆菌病的病情危急重,属于禽类常见病毒性疾病,对养鸭户的养殖工作影响很大,常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中西医结合诊治上述疾病作介绍,以期为患病的雏鸭实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病毒性肝炎 沙门氏杆菌病 中西医结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鸭肝炎病毒侵染下肝脏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秀 徐琪 +5 位作者 张扬 毕瑜林 赵荣雪 陈昌义 段修军 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9,共9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雏鸭肝脏消减cDNA文库,旨在筛选并鉴定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基因,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进而探究其作用机理。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3日龄健康全同胞金定鸭人工... 本研究通过构建雏鸭肝脏消减cDNA文库,旨在筛选并鉴定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关的基因,对相关基因进行功能聚类分析进而探究其作用机理。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3日龄健康全同胞金定鸭人工感染雏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与同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差异表达基因的SSH-cDNA文库。对其中56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299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xpres sedsequence tags,ESTs)。去除冗余的cDNA序列载体并聚类拼接后,进行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的比较和功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70个不同的基因与ESTs具有高度的同源性(E值<e-10,匹配长度>150bp,匹配度>80%),且多数基因与细胞组分合成、信号转导以及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调控过程相关。I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该结果为深入研究雏鸭肝炎病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 雏鸭肝炎病毒 抑制性消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雏鸭白痢的诊治与体会
7
作者 罗艳杰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79-80,共2页
2023年4月,清流县嵩溪镇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涂片镜检结果,确诊为雏鸭白痢,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雏鸭白痢 沙门氏菌 诊治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鸭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8
作者 刘佳楠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9期38-39,共2页
雏鸭白痢即鸭沙门氏菌病,主要由雏鸭感染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旦在鸭群中发现则会快速蔓延开来。该病可通过接触污染环境、器具或者饲料、饮水等水平传播,也可以经由种蛋垂直感染,诱发条件复杂多样,主要危害3~15日龄雏鸭... 雏鸭白痢即鸭沙门氏菌病,主要由雏鸭感染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旦在鸭群中发现则会快速蔓延开来。该病可通过接触污染环境、器具或者饲料、饮水等水平传播,也可以经由种蛋垂直感染,诱发条件复杂多样,主要危害3~15日龄雏鸭,发病率在10%~80%,致死率高达25%~93%,若养殖场未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则会导致大量患鸭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感染 水平传播 雏鸭 白痢 沙门氏菌病 接触污染 诊断与防治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水煎液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赵录波 孙玉红 胡振梅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4期1-2,5,共3页
为探究板蓝根水煎液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以30只7日龄奥白星鸭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板蓝根水煎液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白介素-2(IL-2)、白介素... 为探究板蓝根水煎液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以30只7日龄奥白星鸭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板蓝根水煎液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试验的第10天,试验Ⅱ组的IgA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在试验的第15天,试验Ⅱ组的IgM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试验的第5天,试验Ⅱ组的IL-6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试验的第5天和第10天,试验Ⅱ组的IFN-γ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综上,板蓝根能够显著提升雏鸭的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坦布苏病毒 雏鸭 血清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芙蓉 王永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年第11期62-63,共2页
本文就国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特性、疾病诊断和防制等做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该病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雏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肝炎病毒 病原特性 诊断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雏鸭铜中毒症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崔恒敏 陈怀涛 +2 位作者 邓俊良 彭西 黎得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5-721,共7页
选用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12.16mg/kg)、中毒I日粮(Cu850mg/kg)和中毒II日粮(Cu1050mg/kg)7周,进行了铜中毒对雏鸭器官组织和血清酶活性影响的病理学研究。2个中毒组的病变与程度基本一致,表现为肌... 选用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12.16mg/kg)、中毒I日粮(Cu850mg/kg)和中毒II日粮(Cu1050mg/kg)7周,进行了铜中毒对雏鸭器官组织和血清酶活性影响的病理学研究。2个中毒组的病变与程度基本一致,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龟裂;肠道充满红褐色、黑褐色或淡绿色内容物,肠黏膜肿胀潮红,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肠绒毛裸露断裂和坏死;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免疫器官体积缩小、质量减轻,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及数量减少。超微结构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溶解消失呈空泡状,胞核变形,胞浆和胞核内可见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同时,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铜蓝蛋白活性下降。结果表明,铜中毒损害的靶器官是肝脏、肾脏、心脏、胃肠道和免疫器官。组织器官受损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发病雏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中毒 病理变化 生化指标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12
作者 于智慧 《今日畜牧兽医》 2008年第8期38-40,共3页
2008年2月28日,山东滨州沾化县一肉鸭养殖户带12只7日龄病死鸭到我兽医诊断中心就诊。据介绍,其饲养的这批肉雏鸭共2100只,进雏时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健康。养鸭户从进雏开始就在水中加入氟哌酸、多维电解质和葡萄糖。连用三天... 2008年2月28日,山东滨州沾化县一肉鸭养殖户带12只7日龄病死鸭到我兽医诊断中心就诊。据介绍,其饲养的这批肉雏鸭共2100只,进雏时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健康。养鸭户从进雏开始就在水中加入氟哌酸、多维电解质和葡萄糖。连用三天,6日龄时有部分肉雏鸭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部分病鸭离群,缩头拱背,行动呆滞,不久即伏地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鸭病毒性肝炎 诊治 临床症状 诊断中心 突然死亡 雏鸭 养殖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毒力鸭肝炎病毒对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丙云 赵海全 +5 位作者 冯军 陈至胜 黄兴国 计慧琴 李妍秀 顾万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复制病理模型 ,研究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将 16 0只刚出壳的北京鸭 ,经 1周适应性饲养后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弱毒株组、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在攻毒组的每只雏鸭背部分别肌肉注射...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复制病理模型 ,研究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将 16 0只刚出壳的北京鸭 ,经 1周适应性饲养后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弱毒株组、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在攻毒组的每只雏鸭背部分别肌肉注射 0 .3m L弱毒株、中毒株和强毒株的稀释液。攻毒后 1、3、5、7d剖杀雏鸭 ,采集其肝组织 ,测定鸭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表明 ,中毒组和强毒组的 CAT含量在攻毒后 1d便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但弱毒株组在攻毒后的 5 d才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d,雏鸭肝组织中 SOD含量开始下降 ,3d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 5 d,各攻毒组雏鸭肝组织中的 GSH-Px的含量亦显著降低。这些抗氧化酶含量的降低 ,说明感染鸭肝炎病毒后雏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自由基参与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 肝炎病毒 雏鸭 肝脏 抗氧化功能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1 位作者 周诗其 熊道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组织病理变化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雏鸭锌中毒症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崔恒敏 彭西 +1 位作者 方静 邓俊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10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喂以正常对照(Zn100mg/kg日粮)和锌中毒(Zn1300mg/kg日粮)日粮4周,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中毒鸭13d出现症状,18只死亡。尸检主要见腿部肌肉色白或灰白色,外观似蜡样;肌胃平滑肌色淡灰白;消化道...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10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喂以正常对照(Zn100mg/kg日粮)和锌中毒(Zn1300mg/kg日粮)日粮4周,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中毒鸭13d出现症状,18只死亡。尸检主要见腿部肌肉色白或灰白色,外观似蜡样;肌胃平滑肌色淡灰白;消化道充满黑褐色煤焦油样内容物。光镜下,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心肌和肌胃平滑肌局灶性坏死;胸腺、腔上囊、脾脏淋巴细胞减少。电镜观察,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血液病理学变化主要是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总蛋白与球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锌含量升高。结果表明,高锌对鸭可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文中还对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雏鸭 锌中毒症 病理学 病理变化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中毒雏鸭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武瑞 康世良 +2 位作者 徐世文 王伟 林洪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61-964,共4页
为了探讨硒中毒的毒理机制 ,选择健康雏鸭作实验动物 ,通过饲料中添加 8mg·kg-1的硒 ,复制雏鸭硒中毒模型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中毒组雏鸭血清和组织中NO... 为了探讨硒中毒的毒理机制 ,选择健康雏鸭作实验动物 ,通过饲料中添加 8mg·kg-1的硒 ,复制雏鸭硒中毒模型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中毒组雏鸭血清和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有时间—效应关系。从而提示硒中毒可诱导NOS活性增强 ,致使机体内NO含量升高 ,机体内源性NO水平过高 ,则产生细胞毒性作用 ,进而对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及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系列的损伤。这可能是硒中毒的毒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中毒 雏鸭 血清 组织 NO含量 NOS活性 毒理机制 实验动物 硝酸还原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薛英 苏敬良 +1 位作者 程国富 周诗其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9-551,共3页
以“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 ,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接毒后 2 4~ 48h为感染鸭死亡高峰 ,试验发病的死亡率为 80 %;感染雏鸭肝、脾、胰、肾的组织病理变化分别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坏死性脾炎 ,... 以“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 ,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接毒后 2 4~ 48h为感染鸭死亡高峰 ,试验发病的死亡率为 80 %;感染雏鸭肝、脾、胰、肾的组织病理变化分别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坏死性脾炎 ,胰局灶性坏死及肾小叶的异嗜性粒细胞浸润。肝、肾组织的脂肪染色结果表明 ,肝脏有脂肪蓄积 ,而肾脏未见有脂肪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感染 新型肝炎病毒 组织病理学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铜对雏鸭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伟 彭西 +2 位作者 赵丽 杨帆 崔恒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2-57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铜水平对雏鸭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1)和高铜日粮(Cu 100 mg.kg-1,高铜Ⅰ组;Cu 200 mg.kg-1,高铜Ⅱ组;Cu 400mg.kg-1,高铜Ⅲ组;Cu 600 mg.kg-1,高铜Ⅳ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铜水平对雏鸭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 mg.kg-1)和高铜日粮(Cu 100 mg.kg-1,高铜Ⅰ组;Cu 200 mg.kg-1,高铜Ⅱ组;Cu 400mg.kg-1,高铜Ⅲ组;Cu 600 mg.kg-1,高铜Ⅳ组;Cu 800 mg.kg-1,高铜Ⅴ组)6周。高铜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肾脏组织丙二醛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及羟自由基含量显著升高(P<0.01),高铜Ⅴ组肾脏CuZn-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同时,高铜Ⅲ、Ⅳ和Ⅴ组血清铜蓝蛋白(CP)活性和高铜Ⅴ组血清CuZn-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铜Ⅲ、Ⅳ组血清CuZn-SOD活性降低,但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达到或超过400 mg.kg-1可引起肾脏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抗氧化功能受损,肾脏组织自由基和过氧化产物产生过量,造成细胞损伤,最终导致肾脏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铜 肾脏 抗氧化功能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黄曲霉毒素雏鸭的病理学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艳丽 汪铭书 +4 位作者 程安春 彭西 周毅 胡骑 陈孝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给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含黄曲霉毒素AFB1的饲料,分别于采食AFB1后第12、24、48、 72、96、120、144、168、192 h各剖杀2只雏鸭,观察病理变化并采取组织病料,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眼观病变为气囊有... 给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含黄曲霉毒素AFB1的饲料,分别于采食AFB1后第12、24、48、 72、96、120、144、168、192 h各剖杀2只雏鸭,观察病理变化并采取组织病料,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眼观病变为气囊有黄色纤维性物质渗出,肝、肾肿大,质地变脆。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胆管增生,肝细胞空泡变性及后期极度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和散在凝固性坏死;脾红髓淤血,脾窦扩张;大脑膜水肿扩张,脑实质毛细血管扩张;心肌纤维、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胰腺细胞颗粒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中空泡大量聚集导致细胞核变形,肾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大脑神经细胞髓鞘溶解及胰腺细胞酶原颗粒减少。表明,AFB1 对雏鸭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胰腺等均有明显病理损害,以肝的病变最为严重和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人工感染 雏鸭 组织学变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V对雏鸭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海全 王丙云 +2 位作者 冯军 吴培源 王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3、5、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_Px)的活性 ,研究SOD和GSH_Px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3、5、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_Px)的活性 ,研究SOD和GSH_Px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 1天 ,肝组织匀浆中的SOD和GSH_Px活性均下隆 ;3天时弱毒株组 ( 1 78.1 9± 1 7.5 9) ,和中毒株组 ( 1 65 .73± 1 7.2 1 )肝组织中SOD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 1 98.0 2± 8.64) ,强毒株组 ( 1 5 5 .1 1± 1 4.3 4)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5天时实验组肝组织中SOD和GSH_Px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组织 DHV 雏鸭 SOD GSH-PX 酶活性 病毒性肝炎 发病机理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