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被引量:1
1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89年第4期106-121,共16页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是拙稿《民间杂艺习俗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中的第三章。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厚的二百余出黄梅戏传统剧目,广泛应用了中华民族的岁时风俗。有的折子戏、小戏、独角戏从正月唱到腊月;有的大本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是拙稿《民间杂艺习俗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中的第三章。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厚的二百余出黄梅戏传统剧目,广泛应用了中华民族的岁时风俗。有的折子戏、小戏、独角戏从正月唱到腊月;有的大本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一个岁时节日中去发展剧情;有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岁时风俗去写景写人;有的用几句唱词歌唱传统节日的情趣。现对黄梅戏中已应用的岁时风俗的历史沿革和它与传统剧目的关系,作初步考证,其中以“元旦”、“元宵”、“端午”、“中秋”为叙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观灯 唱灯 元宵灯节 迎紫姑 辰溪县志 上元夜 元夕 雅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天的序曲──来自杭州滑稽剧团的报道
2
作者 马向东 《文化艺术研究》 1996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演出公司 剧节 雅戏 演出经营 五个一工程奖 顾锡东 职工代表大会 排练演出 艺术团体 艺术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节话元宵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武 《文史知识》 1984年第1期77-81,共5页
元宵的起源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元宵的起源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正月十五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节日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夕 这一天 续齐谐记 灯赋 初唐诗人 观灯 紫姑神 邺中记 金吾不禁 雅戏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商贸广告
4
作者 贾增妍 《报林》 2008年第3期60-61,共2页
"广告"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我大喊大叫",这是古罗马商人的一种"口头广告",而我国古代的商贸广告种类繁多,远不止此。悬物广告:直接悬挂或陈列经营的商品,昭示给消费者。
关键词 招揽顾客 熟食店 吴姬 诗人李白 雅戏 女使 碧油 沽酒 叫卖声 回过头
原文传递
那些被称为遗产的文化
5
《中关村》 2016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建筑、汉字汉语、... 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艺、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动物植物、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神妖鬼怪、传统音乐、中国对联等。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更迭,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淀物 雅戏 衣冠服饰 宗教哲学 中国的传统 中国传统工艺 制作费 中国 宫廷艺术 艺术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