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内野本隶古定字形看《尚书》版本流变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宁 《励耘学刊》 2014年第1期229-244,共16页
此文从内野本《尚书》商书部分的隶古定字形出发,结合《尚书》的版本源流,对隶古定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商书》中出现的隶古定字形采取列表分析的办法,分辨隶古定字形的隶定来源,发现在内野本乃至唐抄本中,今文部分... 此文从内野本《尚书》商书部分的隶古定字形出发,结合《尚书》的版本源流,对隶古定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商书》中出现的隶古定字形采取列表分析的办法,分辨隶古定字形的隶定来源,发现在内野本乃至唐抄本中,今文部分的隶古定字形多来源于出土古文字系列,而古文部分则多来源于《说文》古文以及三体石经等传抄古文字系列这一现象。得出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文本来源不同,古文《尚书》所起应当较晚,而今文《尚书》的版本源头和版本系统,应当归为真古文《尚书》中与今文重合的部分,而非今文本系统这一结论。并据此对刘起纡先生关于今文《尚书》以及真古文《尚书》流传问题的论述,提出了一些修正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野本 《尚书》 隶古定字形 版本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藏神田本隶古定《尚书》考校举隅
2
作者 吴小凤 《汉字文化》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日藏隶古定《尚书》神田本为天宝改字前抄本,留存了古本形态,与敦煌本P.2523、S.799相合甚多。虽为残卷,但其文本内容丰富,除经传原文外,还附音注异文、日文训读,极具校勘价值。将之与宋本对校,可弥补缺漏、校正古注,进而对《尚书》文... 日藏隶古定《尚书》神田本为天宝改字前抄本,留存了古本形态,与敦煌本P.2523、S.799相合甚多。虽为残卷,但其文本内容丰富,除经传原文外,还附音注异文、日文训读,极具校勘价值。将之与宋本对校,可弥补缺漏、校正古注,进而对《尚书》文本有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古定尚书 神田本 宋刻本 异文
原文传递
原本《玉篇》残卷隶定古文考释四则
3
作者 杨明明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28-129,共2页
唐写原本《玉篇》残卷中保存了不少隶定古文的早期字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存在一些疑难字形,利用出土古文字及传世文献的相关资料,从形音义等方面进行考证,多可得其来源。
关键词 原本《玉篇》残卷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青松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隶定古文疏证》吸收了当时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疏漏。有的古文其实是隶楷阶段出现的俗字,如嗄即嚘字之变,即躓字之省,?、訔皆誾字之讹,?即字之讹。其中,嗄、訔、?三字形均有后出的仿古文形体。
关键词 文疏证 俗字 仿文形体 疑难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本《尚书》研究的重大进展——读《古本〈尚书〉文字研究》
5
作者 叶玉英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俗字 隶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官文书文字所见古文字形体研究——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调查对象
6
作者 陈荣杰 王梦婧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15,共15页
文章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样本,穷尽性地调查了其中古文字形体的分布状况,对样本材料中隶古定字的历史来源进行追溯。样本材料所见含有古文字因素的构件可分为半篆半隶构件与隶古定构件,均以表义构件为主,除少数构... 文章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样本,穷尽性地调查了其中古文字形体的分布状况,对样本材料中隶古定字的历史来源进行追溯。样本材料所见含有古文字因素的构件可分为半篆半隶构件与隶古定构件,均以表义构件为主,除少数构件表现出较强的参构能力外,其余古文构件参构能力都较弱,古文构件参构字形占异体字样总数的13.7%。古文构件与古文形体只是大致相合,不存在严格对应性隶定形体,且总体朝解体方向发展,此过程中会造成点画增繁的异写字与换用构件的异构字。与同时期的东汉碑隶相比,手写简牍文字残留的古文形体更少,是更成熟的今文字,更能代表东汉时期人们真实自然的书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 文字 隶古定 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碑刻中篆隶体的特点
7
作者 丛彩云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6-88,共3页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两汉碑刻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一种特殊字体,我们称之为篆隶体。研究发... 两汉时期是汉字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是汉字由篆向隶演变的关键时期。两汉碑刻文字,篆、隶并存,形态多样。两汉碑刻为我们保存了许多字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中带隶,隶中带篆的一种特殊字体,我们称之为篆隶体。研究发现,两汉碑刻中的篆隶体,绝大部分不是汉字由篆向隶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自然书体,而是在隶书已经取代篆书成为通行字体以后,人们为了求古求雅,对成熟隶书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古定 相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篆隶万象名义》“■,申字”新证
8
作者 刘伟浠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578-581,共4页
《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唐代日僧释空海编撰的一部汉语字书,中华书局于1995年影印了该书以嘉惠学林。学界一般认为该书是据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编撰的,其分部、收字、注释等多与现存唐写本《玉篇》残卷相当,其中有些文... 《篆隶万象名义》(以下简称《名义》)是唐代日僧释空海编撰的一部汉语字书,中华书局于1995年影印了该书以嘉惠学林。学界一般认为该书是据南朝梁顾野王《玉篇》编撰的,其分部、收字、注释等多与现存唐写本《玉篇》残卷相当,其中有些文字与六国秦汉文字密切相关相承,对研究隶古定字有一定价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梁 《玉篇》 隶古定 顾野王 嘉惠学林 唐写本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顾廷龙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9
作者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48,共1页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江苏苏州人。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继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又号隶古定居主人、小晚成堂主人、笔名路康。江苏苏州人。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继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司文献采购之职,并任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驻平采访处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京大学 哈佛燕京图书馆 文献采购 顾廷龙 隶古定 文学硕士学位 江苏苏州 国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术”到“艺术”--论邓尔雅书法创作中异体字的使用
10
作者 舒鸣 郭金奎 《书法》 2024年第7期193-195,共3页
在岭南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邓尔雅均有着独特的地位。他精通文字学,在书法创作中大量使用异体字,体现了自清代乾嘉以来,文人好异尚奇的创作倾向,对岭南书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邓尔雅 文字学 行楷书 异体字 隶古定
原文传递
孔安国《尚书序》真伪及史料价值辨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海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61-65,共5页
孔安国《尚书序》与孔壁出书乃至《古文尚书》问题密切相关,其自身真伪及史料价值亦颇受历代学者关注,然存在较多误解。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特对《尚书序》相关内容进行分条辨证。主要涉及该序的文辞、语气问题,"三皇五帝"说... 孔安国《尚书序》与孔壁出书乃至《古文尚书》问题密切相关,其自身真伪及史料价值亦颇受历代学者关注,然存在较多误解。为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特对《尚书序》相关内容进行分条辨证。主要涉及该序的文辞、语气问题,"三皇五帝"说问题,对《尚书》性质、体裁的探讨问题,孔安国整理《古文尚书》的相关文字问题,孔氏二次献书问题,以及《古文尚书》的残损及补缀问题等等。由此一系列辨证,可见今本《尚书序》确实存在较大比例的真实性要素,其所记载,非亲历其事而不能俱道,当确为西汉孔安国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安国 尚书序 “三皇五帝”说 《尚书》六体 隶古定 二次献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的文字规范和楷体正字的形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陆锡兴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4-16,共3页
正字就是规范字,至少在秦汉时期,汉字正字的说法就已经形成。正字的规范性有两个重要部分,即字义规范和字形规范。在字义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通假字;在字形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异体字。异体字的形成有很复杂的文化背景,有地域原因,有古... 正字就是规范字,至少在秦汉时期,汉字正字的说法就已经形成。正字的规范性有两个重要部分,即字义规范和字形规范。在字义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通假字;在字形方面,和正字相对的是异体字。异体字的形成有很复杂的文化背景,有地域原因,有古今原因,也有造字方式的原因,在篆而楷的过程中,隶定的方式是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体字 通假字 颜元孙 石经 隶古定 杜延业 玄度 五经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园内“卥园”砖刻“卥”字之谜
13
作者 张丽虹 王作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S2期136-137,共2页
"卥"类字形初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形成时间稍晚于"卥"。两者是从同一个原始字形,经不同途径发展演化而来的。后来,由于书写方便等原因,"西"类字形后来居上,使用渐多。经过秦始皇统一文字、... "卥"类字形初见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形成时间稍晚于"卥"。两者是从同一个原始字形,经不同途径发展演化而来的。后来,由于书写方便等原因,"西"类字形后来居上,使用渐多。经过秦始皇统一文字、汉字隶变,"西"最终确定为官方认可的"常用字"。汉末,在隶古定潮流的影响下,先前被淘汰的"卥"类字形为楷书笔法转写,形体因此固定下来,并长期为好古的文人雅士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隶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論“科斗書”——以侯馬盟書爲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楊二斌 《书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本文首先從"科斗書"的文獻著録出發,通過"隸古定"解析"科斗""古文"與隸書的關係,進而對于"科斗書"的歷史認知進行梳理,認爲"科斗書"應當略同"古文"之狹義之指稱... 本文首先從"科斗書"的文獻著録出發,通過"隸古定"解析"科斗""古文"與隸書的關係,進而對于"科斗書"的歷史認知進行梳理,認爲"科斗書"應當略同"古文"之狹義之指稱,非廣義的"古文"與混稱的"科斗",即東周文字且特徵爲"頭粗尾細"的手寫體書迹。通過侯馬盟書同《説文》《三體石經》中的"古文"以及近現代出土的其他六國文字、金文等進行構型上的對比研究,從用筆、結體、章法進行書體特徵的分析,得出侯馬盟書的筆法以"倒薤""使轉"爲主;在結體上和其他六國文字同源,而離金文較近,在時間上當處于東周之世,比其他六國文字爲古,且《説文》《三體石經》中的"古文"有些是從侯馬盟書繼承而來的;在章法上以多行爲主,是東周文字重要的章法構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斗書 侯馬盟書 歷史認知 書體特徵
原文传递
甲骨文“”字小议
15
作者 吴洁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年第S1期209-211,共3页
""字是甲骨卜辞中的一个常用字,大都出现在武丁时期即第一期卜辞中,使用频率很高,既很面熟又很神秘。学术界对该字的认识颇费周折。然而对""字的形体结构来源及造字本义的分析研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后人在前人... ""字是甲骨卜辞中的一个常用字,大都出现在武丁时期即第一期卜辞中,使用频率很高,既很面熟又很神秘。学术界对该字的认识颇费周折。然而对""字的形体结构来源及造字本义的分析研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后人在前人奠定的良好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合集 武丁 周原甲骨 形体结构 契文举例 罗振玉 甲骨学 胡厚宜 隶古定 费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肄、肆、貄诸字源流考
16
作者 王蕴智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513-517,共5页
殷墟甲骨文中习见■字,或写作■,其主结构为从又、从反喙的■(豸)形。西周金文中见■(克鼎)、■(毛公鼎)诸形。■字左旁从■,或作■,亦即反喙之豸,其所从的"又"旁下多出一"巾"。■隶古定作"",应是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中习见■字,或写作■,其主结构为从又、从反喙的■(豸)形。西周金文中见■(克鼎)、■(毛公鼎)诸形。■字左旁从■,或作■,亦即反喙之豸,其所从的"又"旁下多出一"巾"。■隶古定作"",应是甲骨文■的后起孳乳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甲骨文 隶古定 西周金文 毛公鼎 源流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從古文字學論今本《古文尚書》非僞書
17
作者 龐光華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81-94,共14页
今本《古文尚書》到底是孔安國所傳的真本,還是魏晉人所僞造的?這是國學中的一大學術疑案。敦煌遺書中發現的《唐寫本隸古定<尚書>殘卷》的《五子之歌》中保留了戰國時代才有的一些古老字形,還有的字形與《説文》所收的古文字形相... 今本《古文尚書》到底是孔安國所傳的真本,還是魏晉人所僞造的?這是國學中的一大學術疑案。敦煌遺書中發現的《唐寫本隸古定<尚書>殘卷》的《五子之歌》中保留了戰國時代才有的一些古老字形,還有的字形與《説文》所收的古文字形相合,而與敦煌俗字形不合。這表明敦煌隸古定本《古文尚書》就是孔壁中書《古文尚書》演變而來,雖然大部分字形已經改成了後來的通行字,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字形,這是彌足珍貴的,也是判斷其爲孔壁中書本的重要依據。隸古定本《古文尚書》和今本《古文尚書》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可以推斷今本《古文尚書》就是孔安國所傳《古文尚書》的真本,當然大部分字形已經改成了後來的通行字,但不是魏晉人所僞造的。《古文尚書》的《五子之歌》是所謂25篇僞古文之一,現在證明了《五子之歌》是真實不僞的,那麽25篇所謂《僞古文尚書》都是真實不僞的,這是自然的邏輯。由於《唐寫本隸古定<尚書>殘卷》保留的一些先秦古字形與戰國時代的楚簡字形和用字習慣相合,所以可以合理推斷隸古定本《尚書》的孔壁中書原本是用先秦楚系文字寫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壁中書 文尚書》 《五子之歌》 僞書
原文传递
一字多义和一义多字——(汉字常识三之下)
18
作者 傅东华 《语文建设》 1962年第5期23-24,共2页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突出的现象:一字多义和一义多字。这两种现象都跟现在的和今后的文字改革工作有关,所以值得作为汉字常识的最后一章来讲一讲。一个汉字所以会有不止一个意义,总不外是由引伸和假借而起。这在上次已...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突出的现象:一字多义和一义多字。这两种现象都跟现在的和今后的文字改革工作有关,所以值得作为汉字常识的最后一章来讲一讲。一个汉字所以会有不止一个意义,总不外是由引伸和假借而起。这在上次已经讲到了,现在再拿“干”字为例具体说明一下。“干”字的原形作$,象一个丫杈[chà],大约本来是一种猎具的名称。后来它也用作抵挡戈矛的武器,发展而为盾,就是“干戈”的“干”,也该就是“干”字的本义。这个意义见于金文《豦[jù]簋[guǐ]》的“(?甲((甲)胄[zhòu]干戈”,也见于《书·牧誓》的“比尔干”,又见于《诗·大雅·公刘》的“干戈戚扬”。引伸为扞[hàn]御或扞卫的意思,见于金文《毛公鼎》的“(?)(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简 毛公鼎 隶古定 我生 于王 祖伊 释木 《方言》 先秦典籍 郭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薛季宣《書古文訓》研究
19
作者 陳良中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39-52,共14页
薛季宣《書古文訓》保留了大量隸古定文字,考查這些隸古定文字,實皆有來源,絶非杜撰,實爲《尚書》文字研究重要資料。薛氏解《書》重人事,重事功,重經世致用精神的發掘,解經中天理人欲之辨心性思想的滲入,成爲理學建構的重要環節。薛氏... 薛季宣《書古文訓》保留了大量隸古定文字,考查這些隸古定文字,實皆有來源,絶非杜撰,實爲《尚書》文字研究重要資料。薛氏解《書》重人事,重事功,重經世致用精神的發掘,解經中天理人欲之辨心性思想的滲入,成爲理學建構的重要環節。薛氏對永嘉學派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季宣 文訓 《尚書》 永嘉學派
原文传递
漢碑古文字因素綜析
20
作者 董憲臣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漢碑文字以隸書爲主體,但同時又摻雜大量的古文字因素。這些古文字因素的保存載體主要爲篆書碑刻、篆書碑額及篆隸碑刻;保存形態主要爲小篆、隸古定字、古文字構件及複雜筆畫;其研究價值主要在於保存古文字原本形體、體現碑刻文字的復... 漢碑文字以隸書爲主體,但同時又摻雜大量的古文字因素。這些古文字因素的保存載體主要爲篆書碑刻、篆書碑額及篆隸碑刻;保存形態主要爲小篆、隸古定字、古文字構件及複雜筆畫;其研究價值主要在於保存古文字原本形體、體現碑刻文字的復古傾向、體現漢字的發展演進及體現古今文字因素的交互作用等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碑 文字因素 小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