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作隔根对玉米/大豆光合、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沈荔花 李娜 +1 位作者 阮妙鸿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0-1288,共9页
【目的】了解间作系统中地下部分的根间互作对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间作增产的机制,为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大田栽培的方式对玉米/大豆的根系分别采取塑料膜隔离(全隔,Q)处理... 【目的】了解间作系统中地下部分的根间互作对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间作增产的机制,为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大田栽培的方式对玉米/大豆的根系分别采取塑料膜隔离(全隔,Q)处理、尼龙网隔离(网隔,W)处理和无隔离(无隔,N)处理,开展3种根系隔离处理对间作作物的SPAD值、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单作相比,不隔根处理下间作玉米、大豆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0.36%、9.65%。玉米和大豆的净光合速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基本上表现为:无隔>网隔>全隔>单作。根间完全或部分互作均提高了间作作物的产量。无隔根处理下土地当量比(LER)为1.39、尼龙网隔根的为1.13。根间完全或部分互作也增加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无隔根处理和尼龙网隔根处理下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单酯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结论】根间互作能够活化土壤营养库,增强土壤酶活性,增加间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提升系统的光合作用能力,从而促进间作系统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土壤 理化性质 隔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根与接种FM对红壤上玉米/大豆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新月 张仕颖 +4 位作者 岳献荣 谷林静 夏运生 张乃明 岳志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2-1029,共8页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 【目的】探讨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同隔根处理对红壤上间作植株生长、植株氮吸收量和土壤氮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设不同菌根处理[不接种(NM)、接种(FM)]与玉米/大豆不同隔根处理(根系不分隔、部分分隔、完全分隔)。【结果】接种FM的玉米、大豆根系均有一定的侵染,菌根侵染率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最低。间作根系的分隔处理对玉米和大豆的菌根依赖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大豆的菌根依赖性随间作交互作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无论何种隔根处理,接种FM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其地上部生物量高出NM处理11.7%~81.4%,根系生物量高出NM处理18.8%~166.7%。根系分隔处理下,接种FM均显著降低了大豆生物量。同一隔根方式下,接种FM明显提高了玉米的植株氮吸收量和根系氮吸收效率。在不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增加了大豆的地上部氮吸收量,但在部分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则反而有所下降;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的氮吸收量,在不分隔和完全分隔处理下亦呈下降趋势。在部分分隔处理下,接种FM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在完全分隔处理下反而有明显下降,且在NM–不分隔处理下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最低。相关分析显示,玉米、大豆植株氮吸收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隔根方式的组合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和大豆对氮的吸收利用及间作植株的生长,并能对土壤有效氮产生较大影响。所有的复合处理中,AMF和间作根系部分分隔处理组合对玉米和大豆生长及氮素利用的促进作用较好,并能有效降低土壤碱解氮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玉米 大豆 隔根方式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隔根对花生和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树飞 郭润泽 +4 位作者 张晓军 邹晓霞 于晓娜 王月福 司彤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为明确地上与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三种不同隔根方式,研究不同根系分隔、不同边行对花生及棉花功能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棉花间作降低了花生功... 为明确地上与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三种不同隔根方式,研究不同根系分隔、不同边行对花生及棉花功能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棉花间作降低了花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且越靠近棉花行降低越多。在生育后期,与单作相比,间作花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4.62%~7.71%,尼龙网隔根与塑料布隔根处理较无隔根处理分别降低4.36%、3.24%;花生/棉花间作增加了棉花功能叶片SPAD值,越靠近花生行增加越多,隔根降低了棉花叶片叶绿素SPAD值。与单作相比,间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5.39%~10.12%,尼龙网与塑料布隔根处理的花生净光合速率与无隔根处理相比分别降低1.18%~5.00%、1.02%~3.36%,各处理表现为单作花生(hd)>花生间作不隔根(w)>间作塑料布隔根(s)>间作尼龙网隔根(n)。各处理内部各行随着遮荫程度的减小,净光合速率增加,表现为边1行<边2行<边3行。间作增加了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了胞间CO2浓度,间作棉花的净光合速率较单作增加24.42%~51.93%。塑料布隔根处理消除了花生和棉花根系的相互作用,间作棉花的净光合速率略有降低,但仍高于单作,与不隔根处理相比降低了14.67%~17.55%,各处理表现为间作不隔根(w)>间作尼龙网隔根(n)>间作塑料布隔根(s)>单作棉花(md)。间作不同隔根处理间具有明显的边行优势,表现为边1行>边2行,且根系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棉花 光合特性 隔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