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r2O3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多波段兼容隐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娇 黄啸谷 +2 位作者 韩朋德 王丽熙 张其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8-130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将Cr_2O_3包覆于片状金属铝粉表面制得A1/Cr_2O_3复合粒子.借助于TG-DSC、XRD、SEM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分别对复合粒子的物相组成、包覆前后形貌的影响.此外,探讨了不同铝粉添加量下Al/Cr_2O_3粉末的红... 采用共沉淀法将Cr_2O_3包覆于片状金属铝粉表面制得A1/Cr_2O_3复合粒子.借助于TG-DSC、XRD、SEM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分别对复合粒子的物相组成、包覆前后形貌的影响.此外,探讨了不同铝粉添加量下Al/Cr_2O_3粉末的红外辐射率和1.06μm波长处的反射率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h、煅烧温度为400℃、铝粉添加量为50wt%时制得的Al/Cr_2O_3复合粒子包覆较为完整,其外观呈墨绿色,红外辐射率值为0.66,1.06μm波长处的反射率为0.41%,具有良好的红外-激光-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2O3复合粒子 共沉淀法 复合隐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隐身性能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卫红 申海峰 +1 位作者 李顺才 刘宏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以水泥为基体,添加硅灰和粉煤灰、石墨和碳纤维、纳米TiO2和钢纤维为吸波剂的试样,对8~18GHz频段内的隐身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硅灰和粉煤灰、纳米TiO2和钢纤维与水泥复合制成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石墨和碳纤维与水... 以水泥为基体,添加硅灰和粉煤灰、石墨和碳纤维、纳米TiO2和钢纤维为吸波剂的试样,对8~18GHz频段内的隐身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硅灰和粉煤灰、纳米TiO2和钢纤维与水泥复合制成的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石墨和碳纤维与水泥复合制成的吸波材料的隐身性较差,掺合材对水泥基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必须综合考虑,并不是越多越好,掺合材超过一定极限后,材料的透波能力增强,吸波性能便会下降.在设计时对试件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到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材料的电导率、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介质损耗角正切等是评价吸波材料的主要参数.当掺合材作为复合吸波剂应用时,两种材料的介电损耗共同发挥衰减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试件的吸波性能,而且可以拓宽频段,比单一吸波剂的添加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改性材料 隐身性能 弓形法测试试验 电磁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Bi_2O_3/ATO复合功能填料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啸谷 陈娇 +2 位作者 李少炳 王丽熙 张其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087-2090,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借助于XRD、SEM、分光光度计和辐射率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别对复合功能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可见光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下...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借助于XRD、SEM、分光光度计和辐射率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分别对复合功能填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可见光及红外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先下降后升高,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复合功能填料的红外辐射率最低,达到了0.67。填料的最高反射峰出现在黄橙光范围内,但是,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反射峰面积和平均反射率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因此,复合功能填料的颜色亮度可以根据煅烧温度进行调节,适于制备多色红外迷彩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ATO复合功能填料 颜色亮度可调 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赖德雄 张云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8-403,共6页
针对飞行器的红外隐身问题,计算了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透过率,建立了考虑背景辐射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模型,提出了临界辐射强度的概念,建立了由临界辐射强度和作用距离关系曲线求解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在3~5 μm波段和8~12μm波... 针对飞行器的红外隐身问题,计算了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透过率,建立了考虑背景辐射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模型,提出了临界辐射强度的概念,建立了由临界辐射强度和作用距离关系曲线求解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在3~5 μm波段和8~12μm波段,计算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大气能见度和海拔高度等大气参数对作用距离的影响.以某型飞行器为例,分析了红外隐身性能,给出了红外辐射强度和作用距离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红外隐身 隐身性能 隐身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探测概率的飞机隐身性能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占强 梁路江 +1 位作者 胡祺勇 王春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166,共9页
针对利用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难以准确衡量飞机各个角域的隐身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平滑算法和探测概率模型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首先设置平滑窗口对HH极化和VV极化的周向RCS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减小了RCS极化相对误差.... 针对利用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难以准确衡量飞机各个角域的隐身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平滑算法和探测概率模型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首先设置平滑窗口对HH极化和VV极化的周向RCS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减小了RCS极化相对误差.然后基于单脉冲检测和非相参积累检测求取了平滑数据的雷达探测概率及其探测概率误差,结合两种误差条件,并按照最佳移动平滑处理使RCS极化相对误差最小而不使原始数据信息失真,最优非相参积累检测效果尽可能反映各个角域探测概率误差信息的原则,定义了以滑动窗口尺寸和非相参积累脉冲构成的最优组合解.最后采用遍历比较法求解了隐身飞机RCS数据移动平滑及其探测概率的最优处理结果,进而对飞机重点角域的隐身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有效评估.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平滑处理的RCS数据,在求取非相参积累探测概率后,能够有效评估飞机重点角域的可探测性能,且组合解为(10,10)时,评估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 隐身性能 移动平滑算法 探测概率 单脉冲检测 非相参积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汤智胤 何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8-253,共6页
针对传统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评估方法计算时间长、实时性不强的缺点,将评估由数值计算问题变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式识别问题来解决。通过将改进D-S证据理论模型和图像欧氏距离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 针对传统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评估方法计算时间长、实时性不强的缺点,将评估由数值计算问题变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式识别问题来解决。通过将改进D-S证据理论模型和图像欧氏距离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快速评估方法。首先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壳体表面振动信息,抽取分析频段内每个频带的功率作为特征向量,然后通过图像欧氏距离方法进行证据生成,最后用一种改进的D-S证据合成方法进行识别分类,快速评估出航行器当前的声隐身状态。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水下振动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类柱体结构模拟航行器舱段,详细讨论了方法的先进性,并研究指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探讨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快速评估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性能 加速度传感器 图像欧氏距离 改进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快速评估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智胤 徐荣武 何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8,83,共6页
针对传统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评估方法计算时间长、实时性不强的缺点,将评估由数值计算问题变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式识别问题来解决。通过将RBF神经网络模型和LVQ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水下航行器声隐身... 针对传统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评估方法计算时间长、实时性不强的缺点,将评估由数值计算问题变为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式识别问题来解决。通过将RBF神经网络模型和LVQ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水下航行器声隐身性能快速评估模型。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壳体表面振动信息,抽取分析频段内每个频带的功率作为特征向量,通过组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分类,快速评估出航行器当前的声隐身状态。并利用水下双层加肋圆柱壳体模拟航行器舱段缩比模型,进行了水下声学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该评估方法计算速度快、评估正确率较高、通用性较强,可很好地应用于各类水下结构的声学状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隐身性能 快速评估 RBF神经网络 LVQ神经网络 组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战斗机隐身性能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颜丙新 黄俊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1,共5页
综合分析战斗机的隐身性能,结合隐身因素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三级模糊评判模型。利用层次法确定各指标的权值,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各品质因素的隶属度,提出了隐身性能的量化评判方法。对典型战斗机的隐身性能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 综合分析战斗机的隐身性能,结合隐身因素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三级模糊评判模型。利用层次法确定各指标的权值,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各品质因素的隶属度,提出了隐身性能的量化评判方法。对典型战斗机的隐身性能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实例分析表明此评判模型具有实用性,为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性能 模糊层次法 综合评判 战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正红 夏露 +1 位作者 李天 赵霞 《飞机设计》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首先根据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理论 ,针对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特点 ,开展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分别采用线化格林函数法与粘性修正相结合以及物理光学法与等效电流法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飞行器气动力特性与隐身特性... 首先根据多学科综合优化设计理论 ,针对飞行器外形布局设计特点 ,开展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分别采用线化格林函数法与粘性修正相结合以及物理光学法与等效电流法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了飞行器气动力特性与隐身特性的计算方法。利用多学科优化设计理论和遗传优化算法 ,开展了关于飞行器气动与隐身性能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外形布局 隐身性能 一体化优化设计 气动力特性 遗传优化算法 雷达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身技术对涂料隐身性能的要求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自荣 孙晓泉 《中国涂料》 CAS 2004年第9期44-45,共2页
阐述了各种隐身技术包括光学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和多波段隐身技术等对涂料隐身性能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隐身性能 红外隐身技术 激光隐身 雷达隐身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直升机雷达隐身性能仿真与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德雄 张云飞 包晓翔 《直升机技术》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高频方法计算了某型通用直升机及其隐身改型的RCS数据,基于现有雷达隐身性能计算方法和直升机低空飞行特点,对直升机在单部雷达和雷达组网两种情况下的雷达隐身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单部雷达和雷达组网发现目标的判定准则,分析... 采用高频方法计算了某型通用直升机及其隐身改型的RCS数据,基于现有雷达隐身性能计算方法和直升机低空飞行特点,对直升机在单部雷达和雷达组网两种情况下的雷达隐身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单部雷达和雷达组网发现目标的判定准则,分析了直升机可探测范围曲线、平均综合检测概率和暴露时间等隐身指标。通过仿真分析,评估了不同飞行高度下RCS减缩与直升机隐身性能的定量关系,为直升机的隐身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直升机 雷达隐身 隐身性能 隐身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织物/隔热涂层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红外隐身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洪杰 祝成炎 +2 位作者 金肖克 翁小霞 田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制备一种红外隐身复合材料,以低发射率机织物作为上下表层,隔热涂层作为中间层,采用热压工艺得到了一种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其中低发射率机织物选取FDY涤纶长丝为经纱,镀银尼龙长丝为纬纱;隔热涂层选取表面改性的SiO_(2)气凝胶为功... 为制备一种红外隐身复合材料,以低发射率机织物作为上下表层,隔热涂层作为中间层,采用热压工艺得到了一种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其中低发射率机织物选取FDY涤纶长丝为经纱,镀银尼龙长丝为纬纱;隔热涂层选取表面改性的SiO_(2)气凝胶为功能填料,E51环氧树脂为成膜剂。对镀银纤维和SiO_(2)气凝胶颗粒的形貌结构、机织物的红外发射率、隔热涂层膜的导热系数、复合材料的红外隐身性能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SiO_(2)气凝胶粒径为15μm、在涂层中的质量分数为12%时,涂层膜的隔热性能最好,导热系数低至0.05835 W/(m·K),同时对应复合材料的红外隐身效果最好,使用复合材料伪装热源目标并用热红外成像仪进行测试,可以得出材料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图像灰度差和红外辐射温度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发射率机织物 SiO_(2)气凝胶 隔热涂层 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 红外隐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雷达隐身性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德力 张云飞 高瑜忠 《飞机设计》 2007年第4期6-9,25,共5页
考虑飞行器与雷达的对抗环境和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建立雷达的探测模型以及飞行器的雷达散射特性模型,初步构建了飞行器雷达隐身性能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计算RCS的不同而引起的发现概率及暴露距离的变化,从而可以定量地比较隐身性... 考虑飞行器与雷达的对抗环境和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建立雷达的探测模型以及飞行器的雷达散射特性模型,初步构建了飞行器雷达隐身性能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计算RCS的不同而引起的发现概率及暴露距离的变化,从而可以定量地比较隐身性能的变化;还可以根据暴露距离或预警时间的要求,制定出满足该要求的RCS指标的取值,从而指导隐身飞机RCS指标的确定。对算例的计算分析表明,该系统的计算结果可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现概率 暴露距离 隐身性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艇水下非声隐身性能测试体系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帝水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0,113,共6页
为了促进舰艇非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建立非声隐身性能测试体系是必要的。本文借鉴其他知识体系,从技术能力、设计需求和作战需求等方面探讨了水下非声隐身性能测试体系建立的原则和基本内容,目的是用于指导舰艇非声隐身性能的测试。并以... 为了促进舰艇非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建立非声隐身性能测试体系是必要的。本文借鉴其他知识体系,从技术能力、设计需求和作战需求等方面探讨了水下非声隐身性能测试体系建立的原则和基本内容,目的是用于指导舰艇非声隐身性能的测试。并以舰艇水下电磁场为例,简要介绍了其基本测量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 水下物理场 隐身性能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外形对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战合 游泽宇 +1 位作者 王菁 苗楠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研究头部形状对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头部外形改进前后的分析模型。基于FLUENT和物理光学法,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气动/隐身性能影响,提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的相对变化率概念。结果表明,头部外形改进可明显提高无人机气动性... 为研究头部形状对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头部外形改进前后的分析模型。基于FLUENT和物理光学法,研究了不同状态下的气动/隐身性能影响,提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的相对变化率概念。结果表明,头部外形改进可明显提高无人机气动性能,迎角4°时,升力系数相对增加率、阻力系数相对减小率、升阻比相对增加率分别为0.2258%,5.505%,6.065%;头部外形改进后,机身下方具有更大面积的高压区而其头部高压区相对较小,增加了升力,减小了阻力;头部外形改进对散射曲线分布影响不大,前向角域RCS曲线向内收缩较大,隐身性能提高,头部外形改进在频率和俯仰角变化时均有隐身性能提升效果,频率增加时,前向角域降低幅值最大可达6.6370 dB,俯仰角变化时可达11.4577 dB;头部外形曲面融合技术可有效提高无人机气动/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气动/隐身性能 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电磁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敷雷达吸波材料对战机电磁隐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远田 孙汗青 岳鑫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9-252,共4页
在飞行器表面涂敷雷达吸波材料(RAM)可以降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显著提升其电磁隐身性能。首先通过商业电磁计算软件FEKO来计算一标准二面角反射器的RCS并采用公式法理论推导出反射器的RCS,将两者进行对比来验证软件的计算精度。然... 在飞行器表面涂敷雷达吸波材料(RAM)可以降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显著提升其电磁隐身性能。首先通过商业电磁计算软件FEKO来计算一标准二面角反射器的RCS并采用公式法理论推导出反射器的RCS,将两者进行对比来验证软件的计算精度。然后针对目标单站和双站模型的不同特点,采用几何光学法(GO)和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M)计算战机涂敷前后的单站RCS和双站RCS来分析RAM对战机RCS的衰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金属机身表面涂敷RAM对单站和双站RCS均能起到很好的缩减效果,但双站模型下RCS缩减效果要明显低于单站模型。涂敷雷达吸波涂层在战机的隐身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雷达吸波材料 雷达散射截面 隐身性能 电磁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隐身弹丸对雷达的隐身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培忠 宁金贵 +1 位作者 王建国 王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87-2592,共6页
为了实现弹丸对炮位侦察校射雷达隐身的目的,研究弹丸对雷达隐身的技术,在弹丸外形隐身的设计上采取全隐身和半隐身两种结构方式。全隐身弹丸是完全依据外形隐身设计规范而设计的,其结构为次口径碟形隐身弹丸,虽然其隐身效果突出,但牺... 为了实现弹丸对炮位侦察校射雷达隐身的目的,研究弹丸对雷达隐身的技术,在弹丸外形隐身的设计上采取全隐身和半隐身两种结构方式。全隐身弹丸是完全依据外形隐身设计规范而设计的,其结构为次口径碟形隐身弹丸,虽然其隐身效果突出,但牺牲了弹丸威力和精度。为了在保持弹丸威力和精度前提下实现雷达隐身的目的,采用全膛隐身弹丸结构,弹丸前定心部表面不涂覆吸波材料、直接接触炮膛,成为半隐身弹丸。设计制造X波段、S波段半隐身弹丸,并在试验中利用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搜索、跟踪半隐身弹丸,检验半隐身弹丸对雷达的隐身效果,试验结果证明半隐身弹丸的确具备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弹丸 隐身弹丸 隐身性能 吸波材料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的先进制造技术与隐身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纪竹盛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100,共5页
隐身性是提高潜艇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低噪声和大潜深是潜艇隐身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生产工艺的角度论述了降噪技术和增大潜深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总段模块化制造技术”和潜艇“精度制造技术”的设计思想,这... 隐身性是提高潜艇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低噪声和大潜深是潜艇隐身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生产工艺的角度论述了降噪技术和增大潜深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密切关系,提出了“总段模块化制造技术”和潜艇“精度制造技术”的设计思想,这对潜艇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 潜艇 隐身性能 降噪技术 生产工艺 设计思想 参考价值 制造工艺 生命力 战斗力 低噪声 模块化 潜深 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隐身层结构对隐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可 马建敏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共7页
声学隐身层结构对隐身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对不同结构的声学隐身层的声场分布和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学隐身层的总厚度、层数和层厚分布对隐身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层厚确定时,总厚度越大,隐身性能越好;当总... 声学隐身层结构对隐身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对不同结构的声学隐身层的声场分布和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声学隐身层的总厚度、层数和层厚分布对隐身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层厚确定时,总厚度越大,隐身性能越好;当总厚度确定时,层数越多,隐身性能越好;当总厚度和层数都确定时,层厚分布从内层向外层逐渐减小的隐身层比层厚分布均匀和层厚从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的隐身层的隐身性能更好。计算和分析结果对声学隐身层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隐身层结构 声场分布 散射截面 声学隐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器装备的光学隐身性能表征评估技术研究
20
作者 邱守义 《科技与创新》 2017年第18期30-31,3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光学侦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对的光学隐身技术已经成为军事研究热点。根据响应波段、对应侦察方法的不同,目前光学隐身技术主要包括可见光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和激光隐身技术等。光学隐身性能测试评估是联系武器参数... 近年来,随着光学侦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对的光学隐身技术已经成为军事研究热点。根据响应波段、对应侦察方法的不同,目前光学隐身技术主要包括可见光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和激光隐身技术等。光学隐身性能测试评估是联系武器参数和作战能力的桥梁,直接决定了武器装备在战场的隐身性能,是光学隐身技术的关键和难点。针对不同波段光学侦测的技术特点,研究可见光隐身、红外隐身和激光隐身性能的表征评估方法,建立目标隐身性能表征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装备 光学隐身性能 黑体等效温差 色差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