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儿童隐睾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朝华 郑洪 徐军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利用小儿隐睾手术观察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隐睾手术患儿30例,麻醉过程中,在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前(T0)、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1雪及15min穴T2雪、第二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3雪、手术结束后(T4)... 目的利用小儿隐睾手术观察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隐睾手术患儿30例,麻醉过程中,在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前(T0)、第一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1雪及15min穴T2雪、第二次注射依托咪酯后5min穴T3雪、手术结束后(T4)5个时间点记录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儿下颌松弛呼吸抑制例数、镇静程度、肢动、肌颤、苏醒程度及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呃逆等情况。结果本组30例麻醉过程中SPO2基本平稳,有3例出现下颌松弛伴随SpO2下降,均为追加依托咪酯后,经过面罩给氧约5min恢复,2例出现肢动,追加依托咪酯后消失。6例在第一次注射依托依托咪酯后出现肌颤,2~3min后自动缓解。术中所有患儿都处于嗜睡状态,眼睑反射消失,皆在术后5min内能唤醒,苏醒好,能对话。结论小儿隐睾手术采用依托咪酯辅助硬膜外麻醉,尽管有其缺点,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麻醉 硬膜 依托咪酯/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维模 李强辉 +1 位作者 龙雪峰 郭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疗效与经验。方法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作者对32例(38侧)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实施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术中找到睾丸后,在腹腔内高位离断精索血管...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疗效与经验。方法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作者对32例(38侧)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实施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术中找到睾丸后,在腹腔内高位离断精索血管,游离输精管,保留睾丸固有韧带,将腹腔内睾丸经腹股沟管下降并固定于阴囊内。结果32例(38侧)均一期完成Fowler—Stephens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下降固定的睾丸无回缩、无萎缩,1例复发斜疝。结论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可作为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隐睾/外科学 治疗结果 JL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可扪及腹股沟管内隐睾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应明 何国庆 +2 位作者 张应权 占雄 李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5-446,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可扪及腹股沟管内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可扪及腹股沟管内隐睾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12岁,平均2.8岁.左侧15例,右侧35例,双侧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一期睾丸松解固定术.结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可扪及腹股沟管内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本院收治的50例可扪及腹股沟管内隐睾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12岁,平均2.8岁.左侧15例,右侧35例,双侧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一期睾丸松解固定术.结果 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术后随访3~26个月,睾丸均在阴囊内,无睾丸萎缩及回缩.结论 腹腔镜下行可扪及腹股沟管内隐睾松解固定术能保持腹股沟管解剖结构的完整,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 隐睾/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引带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隐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华建 郑锦涛 +3 位作者 黄振强 李杰荣 李春景 刘国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引带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隐睾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28例单侧隐睾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引带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保留睾丸引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引带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隐睾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28例单侧隐睾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引带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保留睾丸引带)。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查睾丸和阴囊体积,判定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的发育情况,检查睾丸有无回缩。【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儿睾丸体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儿阴囊饱满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例阴囊切口裂开,对照组术后出现发热2例,腹股沟血肿1例,阴囊血肿2例,睾丸萎缩1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两组患儿均没有睾丸回缩,无需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睾丸引带睾丸下降固定术有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睾丸发育良好,阴囊外形满意等优点,是治疗婴幼儿隐睾症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隐睾/外科学 睾丸/外科学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 被引量:4
5
作者 段燚星 郭玺 +5 位作者 周强 郭琼 肖伟 胡胜 任伟刚 文东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单侧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患儿,均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切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记录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单侧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患儿,均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切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记录患儿患侧睾丸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有无回缩现象。【结果】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8~125(78.6±15.3)min,术后无阴囊血肿、腹痛等并发症,术后6 h进食,3~5 d出院。术后随访:体查及彩超复查显示睾丸均无萎缩,血流正常,其中9例较术前增大,但较健侧睾丸小,均固定于阴囊底部,无再次回缩现象。5例患儿腹股沟切口因再次手术有瘢痕形成,整形科予疤克外涂及激光处理后基本消退。【结论】高位难治性隐睾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最大限度保证睾丸血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外科学 医原性疾病/外科学 隐睾/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腹股沟区手术史的隐睾患儿诊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万华 杨志林 +1 位作者 尹鉴淳 王浩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作者收治的13例(14侧)腹股沟区手术后再次行隐睾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隐睾手术后8例,腹股沟斜疝手术后4例,鞘膜积液手术后1例。均...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作者收治的13例(14侧)腹股沟区手术后再次行隐睾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隐睾手术后8例,腹股沟斜疝手术后4例,鞘膜积液手术后1例。均再次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前后超声测量睾丸容积。结果13例(14侧)患儿睾丸均降入阴囊内,术中见瘢痕粘连明显。术后12例(13侧)获随访2个月至4年,睾丸无回缩,彩超提示13侧睾丸位置、血流正常,睾丸容积4侧较术前缩小5%一15%,1侧与术前相当,8侧较术前增大。结论导致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的原因为隐睾合并斜疝或鞘膜积液时只处理了后者,或单纯行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时操作不当使睾丸上移,或隐睾手术中未充分游离精索,未达到无张力下降,以致睾丸上缩。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应适时手术,再次手术要仔细分离腹股沟粘连,并注重腹膜后精索的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外科学 隐睾/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肉膜固定术治疗隐睾症1244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686-7687,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隐睾症的理想术式。方法:对1 244例隐睾患儿共1 510个睾丸采用下腹部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阴囊肉膜囊固定术。结果:1 510个睾丸中1 504个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术,切除睾丸6个,其中睾丸肿瘤1个,未发育睾丸5个。随访0.5~2 a,... 目的:探讨治疗隐睾症的理想术式。方法:对1 244例隐睾患儿共1 510个睾丸采用下腹部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阴囊肉膜囊固定术。结果:1 510个睾丸中1 504个采用阴囊肉膜固定术,切除睾丸6个,其中睾丸肿瘤1个,未发育睾丸5个。随访0.5~2 a,1 500个睾丸位于阴囊底部,复位良好,阴囊饱满,仅有4例轻度回缩。结论:该术式具有手术瘢痕不明显,睾丸固定效果好、睾丸不易萎缩,便于术后护理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阴囊/外科学 随访研究 人类 男(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恶变临床分析
8
作者 马涛 杨文增 +3 位作者 周洪月 赵春利 张彦桥 张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总结隐睾及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恶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隐睾术后睾丸恶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隐睾下降固定术年龄2~28岁,中位年龄12岁,平均年龄16岁。睾丸肿瘤发病年龄19~53岁,中位年龄33岁,... 目的总结隐睾及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睾丸恶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隐睾术后睾丸恶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隐睾下降固定术年龄2~28岁,中位年龄12岁,平均年龄16岁。睾丸肿瘤发病年龄19~53岁,中位年龄33岁,平均发病年龄36岁,发生恶变距手术时间3-25年,平均时间18年。隐睾同侧恶变27例,对侧恶变1例,27例行根治睾丸肿瘤切除。病理类型以精原细胞瘤为主。腹膜后淋巴结清扫3例,化疗18例,放疗3例。结论隐睾下降固定术应早期施行,但不能减少恶变风险,术后必须严密监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治疗 隐睾/外科学 隐睾/病理学 组织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腹腔型隐睾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国庆 唐华建 +5 位作者 白立芳 王剑锋 李焕 李杰荣 高志云 朱大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0-171,180,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非腹腔型隐睾手术中的意义。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53例,年龄10个月~12岁,左侧23例,右侧25例,双侧5例。其中腹股沟隐睾47例,异位睾6例(包括横过异位睾2例)。术中发现内...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非腹腔型隐睾手术中的意义。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非腹腔型隐睾53例,年龄10个月~12岁,左侧23例,右侧25例,双侧5例。其中腹股沟隐睾47例,异位睾6例(包括横过异位睾2例)。术中发现内环口已闭合者16例。结果53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0例一期行睾丸下降固定术;2例因精索过短,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1例因睾丸发育不良行睾丸切除术。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非腹腔型隐睾,直观明了,解剖位置清楚,并发症少,微创美观,可作为隐睾手术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症的腹腔镜辅助治疗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陆毅群 阮双岁 毕允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症在腹腔镜辅助治疗中的指征、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63例(69侧)病人,手术前体检时均不能触及睾丸组织,所有病例均施行腹腔镜辅助探查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手术中发现睾丸发育正常62只,发育较差3只,发育极差... 目的探讨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症在腹腔镜辅助治疗中的指征、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63例(69侧)病人,手术前体检时均不能触及睾丸组织,所有病例均施行腹腔镜辅助探查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手术中发现睾丸发育正常62只,发育较差3只,发育极差3只,1例无睾。内环口已闭15侧,未闭54侧。内环口未闭的54侧睾丸均在内环口位置以上,而内环口已闭的15侧隐睾转常规的经腹股沟手术治疗;3只发育极差的睾丸施行睾丸切除术;1只无睾未再做特殊处理,观察后结束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下降固定的睾丸均无萎缩。结论对于体检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症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具有观察全面,可同时进行治疗,兼顾两侧睾丸,手术疤痕小等特点,可以提供安全、准确、美观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高位隐睾腹腔镜下一期下降固定22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文 袁继炎 +2 位作者 周学锋 王小林 谢谨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高位隐睾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双侧高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9(1.1~11.7)岁,均于腹腔镜下行一期睾丸下降同定术。结果22例中,除3侧睾丸缺如外,其余41侧均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双侧高位隐睾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双侧高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9(1.1~11.7)岁,均于腹腔镜下行一期睾丸下降同定术。结果22例中,除3侧睾丸缺如外,其余41侧均顺利完成一期睾丸下降同定,其中26侧行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下降的睾丸无回缩、无萎缩。结论双侧高位隐睾行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科手术/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腔内隐睾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春生 叶辉 +7 位作者 李龙 白冬升 李旭 孙薇 包楠 张微微 管考评 吴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索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隐睾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2007年7月,我院收治腹腔内隐睾24例,平均年龄3.37岁(1-15岁)。其中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8例,共32只睾丸。根据睾丸位置高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精索松解、睾丸固定术。结果2... 目的探索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隐睾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2007年7月,我院收治腹腔内隐睾24例,平均年龄3.37岁(1-15岁)。其中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8例,共32只睾丸。根据睾丸位置高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精索松解、睾丸固定术。结果24例(32只睾丸)均于腹腔镜下确定睾丸位置,其中22例(28只)为低位腹腔内隐睾,占87.5%,2例(4只)为高位腹腔内隐睾,占12.5%。对28只低位隐睾、1只高位隐睾行精索松解一期睾丸固定术,占90.62%;对2只高位隐睾行精索松解分期睾丸固定术;1只高位隐睾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康复,随访1个月-2年,睾丸血供良好,无睾丸萎缩、回缩等。结论腹腔镜辅助精索松解、睾丸固定术是治疗腹腔内隐睾,特别是低位腹腔内隐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双向血供治疗小儿低位隐睾67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祖建成 郑为 +2 位作者 赵天望 刘李 何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0期1795-1796,1799,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血管对小儿低位隐睾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B超报告睾丸位置位于腹股沟中下段,专科检查在腹股沟区能扪及睾丸的隐睾患者125例,其中A组67例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血管双向血供,... 【目的】探讨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血管对小儿低位隐睾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B超报告睾丸位置位于腹股沟中下段,专科检查在腹股沟区能扪及睾丸的隐睾患者125例,其中A组67例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血管双向血供,B组58例患儿采用传统的腹股沟大斜切口,单纯保留精索血管,术后随访6月至1年。【结果】两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睾丸血供、睾丸硬度明显较B组良好(P〈0.05);术后睾丸的位置、复发、性激素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保留睾丸引带和精索血管血供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术后睾丸血供良好,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精索/血液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上缘单一小切口治疗腹股沟型隐睾3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彦生 马志 +1 位作者 曾海 史洪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探讨阴囊上缘单一小切口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腹股沟型隐睾患儿采取阴囊上缘小切口完成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其睾丸位置变化。结果31例中,30例一次性完成睾丸松解固定术,1例因精索过短予二期手术(原切口)。手术时间20... 目的探讨阴囊上缘单一小切口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腹股沟型隐睾患儿采取阴囊上缘小切口完成睾丸下降固定术。观察其睾丸位置变化。结果31例中,30例一次性完成睾丸松解固定术,1例因精索过短予二期手术(原切口)。手术时间20—45min。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d伤口换药后出院,随访3—6个月元睾丸回缩及睾丸萎缩。结论阴囊上缘单一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切口隐蔽、损伤小、不影响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血中性激素的变化
15
作者 祖建成 郑为 +3 位作者 赵夭望 刘李 彭潜龙 刘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2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03~2005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3例双侧隐睾患儿于手术前后测定性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同龄儿童作比较。【结果】双侧隐睾组血清FSH水平高于正常同龄儿童组,差异有...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03~2005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3例双侧隐睾患儿于手术前后测定性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同龄儿童作比较。【结果】双侧隐睾组血清FSH水平高于正常同龄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隐睾患儿6岁以前手术对性激素的影响明显小于6岁以后手术者。【结论】①双侧隐睾患儿早期行睾丸固定术有利于睾丸功能的恢复,睾丸固定术最好在2岁以前进行。②血清FSH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睾丸功能损害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性激素类/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性激素的变化及意义
16
作者 祖建成 陈毅夫 +1 位作者 郑为 何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1944-194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性激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33例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6个月血清睾酮(T)、雌二醇 (E2 )、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水平,分析年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性激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133例双侧隐睾患儿手术前后6个月血清睾酮(T)、雌二醇 (E2 )、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水平,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及隐睾分型的关系,并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比较.[结果]双侧隐睾组血清FSH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隐睾患儿2岁前手术对性激素的影响明显小于2岁后手术.[结论]双侧隐睾患儿早期行睾丸固定术有利于睾丸功能的恢复,睾丸固定术应在2岁以前进行;血清FSH水平的升高可能反映睾丸功能损害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性激素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诊治高位隐睾51例
17
作者 李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作者对51例(69侧)高位隐睾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51例均得到明确诊断,69侧中,13侧为睾丸缺如。41侧行一期睾丸固定术,15侧行分期Fowler-Steph...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作者对51例(69侧)高位隐睾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51例均得到明确诊断,69侧中,13侧为睾丸缺如。41侧行一期睾丸固定术,15侧行分期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49例获随访0.5~3年,睾丸无回缩或萎缩,2例失访。结论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固定术患儿的护理
18
作者 郑喜春 张静仁 赵金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161-1162,共2页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隐睾/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管扩张法在小儿睾丸引降固定术中的应用44例分析
19
作者 陈雷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44例经腹股沟管扩张治疗隐睾的手术病例资料,对小切口腹股沟管扩张法治疗小儿隐睾的病例进行随访,并与常规睾丸引降固定术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睾丸引降固定术53例,小切口腹股...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44例经腹股沟管扩张治疗隐睾的手术病例资料,对小切口腹股沟管扩张法治疗小儿隐睾的病例进行随访,并与常规睾丸引降固定术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睾丸引降固定术53例,小切口腹股沟管扩张法睾丸引降固定术44例,两者比较,在切口长度、瘢痕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越性。结论:小切口腹股沟管扩张法睾丸引降固定术,达到治疗效果。切口小,损伤轻,术后恢复时间短,符合微创手术的基本理念,更大限度满足患儿家长零损伤,无痛苦的要求。无需特殊器械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腹股沟管/外科学 人类 男(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睾丸下降固定术105例分析
20
作者 丁俊峰 周磐石 +1 位作者 王冰捷 蔡惠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88-1389,共2页
关键词 隐睾/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