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转归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文雄 淦伟强 +2 位作者 严颖 张晓红 谢奇峰 《新医学》 2012年第10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隐...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125个/ml为分界点,分为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125个/ml(低量)组31例和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125个/ml(高量)组21例,比较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转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低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52%,高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量组治愈率48%,好转率23%,总有效率71%;高量组治愈率14%,好转率14%,总有效率29%,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125个/ml者相比于≥2125个/ml者,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高,临床转归好,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是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一个实用、便捷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负荷量 脑脊液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