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困境与突破
1
作者 李会勋 侯庆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8-85,共8页
在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中,隐名股东对登记在名义股东名下的股权享有的民事权益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之分歧。争议的焦点在于,外观主义原则能否适用于执行程序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中... 在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中,隐名股东对登记在名义股东名下的股权享有的民事权益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之分歧。争议的焦点在于,外观主义原则能否适用于执行程序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中的第三人能否扩张解释为非交易第三人。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冲突应定位于隐名股东的实体权利与申请执行人执行利益之间,但我国既有法律规范并未为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的裁判提供确定且充分的规范支撑,此时应当引入价值衡量方法,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标尺,原则上应支持“否定说”,仅在申请执行人不具有信赖利益以及股权代持形成不可归责于隐名股东等情形时,隐名股东可以排除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执行异议之诉 信赖利益 外观主义 第三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司法实证研究
2
作者 邹雨晴 《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的理论问题和裁判路径,然后基于两种对立的裁判观点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隐名股东资格、工商登记制度效力、善意第三人范围以及司法裁判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判断;其次,进一步分析了裁判路径,强调了执... 本文首先提出了隐名股东执行异议之诉的理论问题和裁判路径,然后基于两种对立的裁判观点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隐名股东资格、工商登记制度效力、善意第三人范围以及司法裁判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判断;其次,进一步分析了裁判路径,强调了执行异议之诉的实质性审查和财产权归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将股权确权之诉纳入执行异议之诉的建议;最后,强调了在裁判过程中应重视执行异议之诉的本质,即隐名股东的实体权利是否能够排除强制执行,以及在适用法律和政策时考虑市场秩序稳定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执行异议 商事外观主义 财产权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名股东排除强制执行的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钱进 钱玉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136-149,共14页
在执行异议之诉中法院应考察案外人是否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执行的权益。获得公司认可的隐名股东享有欠缺对抗效力的股权,未经公司认可的隐名股东仅能基于相应合同享有债权。在确定了隐名股东权益性质后,法院仍需诉诸更实质性的利益... 在执行异议之诉中法院应考察案外人是否就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执行的权益。获得公司认可的隐名股东享有欠缺对抗效力的股权,未经公司认可的隐名股东仅能基于相应合同享有债权。在确定了隐名股东权益性质后,法院仍需诉诸更实质性的利益衡量。通过信赖原理与归责原理的互动,以及证据视角的引入,可以构建一个更具层次的效果评价框架。隐名股东的产生主要源于股权代持、股权让与担保和股权让与后未变更工商登记。应当在考察案外人是否系实际权利人后,权衡名义股东一般债权人的信赖合理性以及隐名股东的归责性,进而对上述情况进行类型化处理。对债权人信赖与隐名股东归责性的判断系法律推定,因此可以被诉辩双方的反证推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异议之诉 隐名股东 原理互动 外观主义 类型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名股东投资合同解析——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为基础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天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4-206,共3页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认可了隐名股东的存在和地位,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据投资合同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尤其是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义务和投资权益,投资协议据此成为显隐股东之间的关键合同。投资合同的核心内容是投...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认可了隐名股东的存在和地位,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据投资合同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尤其是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义务和投资权益,投资协议据此成为显隐股东之间的关键合同。投资合同的核心内容是投资权益,可将该权益的范围解释为股东自益权,但不应当包括共益权,显名股东行使共益权以不得恶意损害隐名股东利益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隐名股东 投资合同 投资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执行异议之诉中隐名股东资格的确认 被引量:13
5
作者 钱玉文 周运宝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宗旨要求执行法院查明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是否享有实体权利,能否请求排除强制执行。公司法具有私法、交易法、团体法特性,究其本质上仍然属于私法,出资属于股东实质特征,公司章程、工商...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7条规定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宗旨要求执行法院查明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是否享有实体权利,能否请求排除强制执行。公司法具有私法、交易法、团体法特性,究其本质上仍然属于私法,出资属于股东实质特征,公司章程、工商登记、股东名册等属于股东形式特征,当各种类型的股东特征出现在同一诉争中,实质特征与形式特征互相冲突时,可以采取"在个案中之法益衡量"方法,以实现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公正。执行异议之诉中隐名股东资格的确认应当遵循实质特征优先的特殊规则,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对执行标的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 执行异议之诉 隐名股东资格 出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 被引量:12
6
作者 华小鹏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本文首先阐释了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概念、特征和隐名投资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行立法的检讨和股东资格认定依据的理论分析,提出对隐名股东之股东资格认定的具体路径和标准。
关键词 隐名股东 投资 资格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持股权作为执行标的时隐名股东的异议权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刘俊海 《天津法学》 2019年第2期7-14,共8页
现行执行异议之诉制度无法解决执行程序中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及其债权人相互之间的权利冲突。建议法院对代持股权采取'别内外,论阴阳,分善恶,讲先后,重担保,防双悬,辨民商'的裁判与执行理念。在正确区分股权代持内外法律关系的... 现行执行异议之诉制度无法解决执行程序中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及其债权人相互之间的权利冲突。建议法院对代持股权采取'别内外,论阴阳,分善恶,讲先后,重担保,防双悬,辨民商'的裁判与执行理念。在正确区分股权代持内外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外观主义原则,名义股东的债权人有权申请执行名义股东名下的所有股权,即使隐名股东提出异议,甚至出具股权代持协议或生效的确认股权代持法律关系的裁判文书,也不应获得支持。但外观主义原则也有例外规则。《公司法》中的'第三人'与《民法总则》中的'善意相对人'均包括申请执行人,而不限于交易关系中的合同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代持 隐名股东 股东 强制执行 债权人 善意第三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代持中显名股东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刑民认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兰英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103,共13页
股权代持中,显名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变相占有公司财物,进而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类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民商事、行政手段无法对其有效规制的情况下,有必要让刑事手段介入,但前提是坚守罪刑法定原则,行为符合... 股权代持中,显名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变相占有公司财物,进而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此类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民商事、行政手段无法对其有效规制的情况下,有必要让刑事手段介入,但前提是坚守罪刑法定原则,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在现行的刑法中,背信类犯罪无法适用于非国有、非上市公司,民营经济需要刑事法的平等保护。民事重外观,刑事看实质,刑事实质可以穿透民商事外观,刑民认定虽表面冲突但实质统一。因此,从刑事实质角度看,显名股东利用经营管理公司之便占有公司财物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对此类行为的刑事认定无需以民事和行政认定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代持隐名股东职务侵占罪 刑民交叉民营经济平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兼谈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相关规定的完善 被引量:4
9
作者 唐英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5-70,共6页
认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遵循公示主义和公信主义原则,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以维护交易安全和便捷;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保护公司实际投资人的利益,以鼓励投资;遵循公司资本充实和不变原则,维护公司的长期稳定... 认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遵循公示主义和公信主义原则,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以维护交易安全和便捷;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保护公司实际投资人的利益,以鼓励投资;遵循公司资本充实和不变原则,维护公司的长期稳定的存续和发展,体现现代公司法的企业维持理念;遵循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原则上可认定冒名股东的股东资格,但有限责任公司冒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还须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假名股东具有股东资格;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不具有股东资格;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应区分公司外部和公司内部进行,在公司内部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按照我国合同法关于隐名代理的规定予以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资格 认定 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26条 被引量:8
10
作者 荣远兰 《海峡法学》 2012年第4期96-100,共5页
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争议的焦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该解释仍存在不周密之处,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处理有关隐名股东的法... 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界争议的焦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该解释仍存在不周密之处,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处理有关隐名股东的法律关系时,应区分公司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两种不同的股东资格纠纷,进一步完善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方能真正协调各方当事人利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 股东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名股东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裁判思维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秀清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6期96-105,共10页
基于金钱债权执行依据,执行登记于执行债务人名下的股权时,隐名股东往往因股权代持而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裁判此类案件基于对涉及隐名股东与执行债权人之间相互冲突利益之衡量,融入具有主观性的商事外观主义、信赖利益等价值判断;为统... 基于金钱债权执行依据,执行登记于执行债务人名下的股权时,隐名股东往往因股权代持而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裁判此类案件基于对涉及隐名股东与执行债权人之间相互冲突利益之衡量,融入具有主观性的商事外观主义、信赖利益等价值判断;为统一法律适用,有必要回归法教义学框架下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应有制度逻辑基础,即登记在执行债务人名下的股权是否系可供执行的责任财产,并在民事诉讼法规范下形成裁判思维。因此,应明确法院裁判的基础是股权代持关系中的财产权归属,而非股权归属;在隐名股东因遭到执行债务人反对而对其提起确权诉讼时,应适用诉的合并制度解决隐名股东提起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和确权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异议之诉 制度逻辑 价值判断 隐名股东 财产权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资格认定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荣 吴碧虹 《净月学刊》 2014年第1期78-82,共5页
股东资格是出资人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隐名股东资格认定问题上,"双重标准、内外有别"应当成为处理隐名股东资格纠纷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对于公司内部关系,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对... 股东资格是出资人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的隐名股东资格认定问题上,"双重标准、内外有别"应当成为处理隐名股东资格纠纷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对于公司内部关系,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对股东资格及股权权益的分配有约定的依约定,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原则上依据股东资格认定的实质要件来判断;对于公司外部关系,依据股东资格认定的形式要件来判断,即原则上确认显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并以工商登记的效力为最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资格 认定标准 隐名股东 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名股东的法律界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英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6-70,共5页
隐名股东是指在公司内部和(或)外部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或名称,以他人名义或虚拟主体的名义向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而实际承担出资义务的公司实际投资人。隐名股东不同于干股股东和空股股东;隐名股东的产生有其经济、制度、社会等诸方面的原... 隐名股东是指在公司内部和(或)外部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或名称,以他人名义或虚拟主体的名义向公司进行股权投资而实际承担出资义务的公司实际投资人。隐名股东不同于干股股东和空股股东;隐名股东的产生有其经济、制度、社会等诸方面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隐名股东进行多种分类;非协议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不存在协商一致的合同法律关系;协议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有的是一种信托隐名投资合同关系,有的是一种委托隐名投资合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 法律界定 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4-135,138,共3页
隐名股东是否拥有股东资格,其行使股东权利和履行股东义务的行为效力如何,在学界与实务界仍然存在争议。本文试建立股东认定标准,并明确股东资格与行为效力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解决现实争议产生积极效用。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资格 认定标准 行为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名股东身分法律确认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睢晓鹏 《经济论坛》 2009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股东身份是公司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公司法对隐名股东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之理论学说观点各异,使得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冲突,在理论上厘清涉及隐名股东身份确认的三种法律关系... 股东身份是公司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公司法对隐名股东没有明确的规定,加之理论学说观点各异,使得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冲突,在理论上厘清涉及隐名股东身份确认的三种法律关系,也许可以为隐名股东身份确认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资格 法律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隐名股东股东资格认定法律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5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对商业领域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意义重大。本文对当前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对隐名股东进行概述,然后分析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两点建议,希望能加速我国关... 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对商业领域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意义重大。本文对当前我国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浅析,首先对隐名股东进行概述,然后分析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两点建议,希望能加速我国关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制定,做到相关问题能够有法可依,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资格 资格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信托合同的法理解释——结合隐名股东制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愿达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第8期146-148,共3页
大陆法系之下的信托与合同既有契合,亦有差异。对基于合同而构建的信托,廓清其性质特点颇有必要。在此基础之上,厘定股权信托的内涵,明确其与一般财产信托的区别,表彰其独有的制度优势,结合隐名股东的实际情况,寻求其制度优化的路径,具... 大陆法系之下的信托与合同既有契合,亦有差异。对基于合同而构建的信托,廓清其性质特点颇有必要。在此基础之上,厘定股权信托的内涵,明确其与一般财产信托的区别,表彰其独有的制度优势,结合隐名股东的实际情况,寻求其制度优化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信托合同 股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18
作者 黄筱蓉 周利锋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S期360-361,共2页
2007年5月,笔者受刘某、张某的委托草拟了一份隐名投资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刘某、张某为委托方,即实际出资人(又称隐名股东),王某为受托方即名义出资人(又称显明股东),他们在其他股东认可并见证下签订了一份隐名股东合同,合... 2007年5月,笔者受刘某、张某的委托草拟了一份隐名投资协议。在这份协议中,刘某、张某为委托方,即实际出资人(又称隐名股东),王某为受托方即名义出资人(又称显明股东),他们在其他股东认可并见证下签订了一份隐名股东合同,合同部分条款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法律地位 投资协议 出资人 委托方 受托方 张某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资格认定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静 《企业活力》 2012年第3期83-87,共5页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中隐名投资的现象比较多。对于隐名股东的存在,我国《公司法》既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标准,也没有对隐名股东作出否定的法律评价。如何正确评价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关乎隐名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和市场主体的稳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东 股东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