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温度调制DSC技术TOPEM的理论和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陆立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74,共13页
介绍一种称作TOPEM的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技术[1],由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开发。该技术基于随机温度调制,是一般温度调制DSC理论的结果。无需进一步校准,在单次实验中就能测定准稳态比热和宽频范围的频率依赖的复合比热。而且,从测试... 介绍一种称作TOPEM的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技术[1],由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开发。该技术基于随机温度调制,是一般温度调制DSC理论的结果。无需进一步校准,在单次实验中就能测定准稳态比热和宽频范围的频率依赖的复合比热。而且,从测试的数据可直接测定可逆和不可逆热流,并可从热力学上将这两个热流分别与显热流和潜热流相关联。应用实例显示了TOPEM实验的线性行为测试和稳态测试(一致性检查)、玻璃化转变的频率依赖性、热固性树脂的等温固化、固-固转变、可逆熔融和不可逆熔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调制DSC 随机温度调制 比热 TOP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核壳结构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可控制备及耐腐蚀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细芳 肖玉玲 +1 位作者 刘如佳 张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共10页
首先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一端连有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的双键,另一端保留可交联的环氧基,再运用结构设计思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改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惰性”丙烯酸酯(中间层)-含羧基丙烯酸酯... 首先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一端连有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的双键,另一端保留可交联的环氧基,再运用结构设计思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改性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惰性”丙烯酸酯(中间层)-含羧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外壳)结构的稳定型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对乳液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成功发生了乳液聚合,制备的复合乳液既保留了环氧基又引入了羧基;含中间层的3层结构乳液的稳定性和涂膜耐腐蚀性优于相同配方的常规核壳乳液,设置的“惰性”中间层起到了预期作用;中间层质量分数对复合乳液涂膜耐腐蚀性有较大影响,当中间层质量分数为26%时,温度随机多频调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计算出的中间层厚度为14.51 nm,涂膜在3.5%NaCl溶液浸泡7 d后|Z|0.01Hz为1.66×10^(4)Ω·cm^(2),经其涂膜覆盖的马口铁在3.5%NaCl溶液浸泡30 d后,马口铁表面铁元素含量仍保持9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结构设计 3层结构 中间层厚度 温度随机多频调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