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热释光曲线同时确定电子复合与俘获之比及陷阱深度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伟 徐征 +3 位作者 滕枫 张福俊 孟立建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比来表示。加热发光是在变化温度下的发光弛豫,它既与复合与俘获之比有关,还是陷阱深度的函数,因此在利用加热发光曲线测定陷阱深度时,要同时确定这两个参数。利用热释光动力学模型及其原理,对其发光过程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热释光过程既不是一个单分子过程也不是一个双分子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是两个极端情形,都是近似。文章同时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具体计算了ZnS:Cu,Co的陷阱深度及电子复合与俘获概率之比,精确的计算了这些参数,得-n0=2.6,ε=0.8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衰减动力学 单分子过程 双分子过程 热释光曲线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稀土材料陷阱深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伟 徐征 +3 位作者 滕枫 张福俊 姜薇薇 孟立建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89,共4页
表征陷阱材料的主要物理量是陷阱深度,准确计算出陷阱深度对于研究陷阱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能带模型出发,利用速率方程分析了整个热释光过程,提出了一种计算稀土材料陷阱深度的新方法,替代以往利用单分子或双分子近似计算陷阱深度的... 表征陷阱材料的主要物理量是陷阱深度,准确计算出陷阱深度对于研究陷阱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能带模型出发,利用速率方程分析了整个热释光过程,提出了一种计算稀土材料陷阱深度的新方法,替代以往利用单分子或双分子近似计算陷阱深度的方法。以SrAl2O4∶Eu2+,Dy3+及Sr4Al14O25∶Eu2+,Dy3+材料为研究对象,计算了陷阱深度。研究表明,这种计算方法能更准确、真实地描述其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动力学 热释发光曲线 陷阱深度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释光谱的ZnS:Cu,Pb,Mn材料陷阱深度研究
3
作者 吴先权 华文深 +2 位作者 赵莉君 谢大兵 李晓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1-703,707,共4页
利用热释光计量仪测得ZnS:Cu,Pb,Mn样品的热释光谱,以Gauss函数拟合的方式,对样品的热释光谱进行分析。并依据热释光动力学原理和Chen的峰形法,分别计算出各分峰谱线的陷阱深度E和频率因子s的具体数值。结果表明,ZnS:Cu,Pb,Mn材料中存在... 利用热释光计量仪测得ZnS:Cu,Pb,Mn样品的热释光谱,以Gauss函数拟合的方式,对样品的热释光谱进行分析。并依据热释光动力学原理和Chen的峰形法,分别计算出各分峰谱线的陷阱深度E和频率因子s的具体数值。结果表明,ZnS:Cu,Pb,Mn材料中存在4个电子陷阱,E和s的值分别为:0.7969 eV、1.0745 eV、1.3999 eV、1.6593 eV;1.3800×1011 s-1、1.0385×1014 s-1、2.3186×1017 s-1、3.2718×1019 s-1。此计算结果与材料红外激励谱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对进一步研究ZnS:Cu,Pb,Mn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微观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光 ZnS:Cu Pb Mn样品 红外激励发光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与浅陷阱能级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家齐 李兰地 +5 位作者 何霞霞 杨文龙 迟庆国 张昌海 谢志滨 雷清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4,共6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均苯型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并对该薄膜、3M和杜邦公司生产的纯PI薄膜进行热激电流测试。结果表明:3M纯PI的γ峰对应峰温和陷阱能级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其较高的聚合度,导致分子链的运动困难造成的,自制纯PI过...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均苯型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并对该薄膜、3M和杜邦公司生产的纯PI薄膜进行热激电流测试。结果表明:3M纯PI的γ峰对应峰温和陷阱能级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其较高的聚合度,导致分子链的运动困难造成的,自制纯PI过程中适当提高聚酰胺酸粘度,有利于提高聚合度进而改善其性能;3M和杜邦纯PI薄膜β峰对应峰温比自制PI的峰温高35 K,这也是3M和杜邦纯PI的聚合度高,导致侧基运动困难造成的。β峰与偶极取向松弛有关,非晶PI的β峰峰温大约为345 K,比玻璃化转变温度略小,此温度下大分子链迁移困难,只有如羰基等极性基团的迁移。另外,只有杜邦纯PI有αC峰,这与薄膜内的晶区或界面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热激电流 陷阱深度 松弛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极化电流和脱陷电流的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劣化表征方法
5
作者 王思宇 周凯 +2 位作者 朱光亚 杨帅 张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5-299,共15页
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热应力的作用,其内部的环氧树脂会发生后固化和劣化等过程。劣化会降低主绝缘体系的绝缘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文采用一种基于极化电流和脱陷电流的陷阱电... 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在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热应力的作用,其内部的环氧树脂会发生后固化和劣化等过程。劣化会降低主绝缘体系的绝缘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该文采用一种基于极化电流和脱陷电流的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检测方法来评估绝缘的后固化和劣化状态,该方法能够表征热应力作用下的发电机主绝缘劣化状态和劣化机理。首先制备环氧-云母薄片样本,分析脱陷电流提取方法,明确了利用脱陷电流表征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的相关理论,采用针-板电极对样本进行陷阱电荷的注入,讨论并确定了脱陷电流测试过程中采用极化-去极化电流(PDC)法测试电场强度、电荷注入时间和电荷注入电压;其次,对热老化的样本进行脱陷电流的测试,通过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的演变过程,明确了热老化初期绝缘后固化和热老化后期绝缘劣化的机理;最后,进行击穿场强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和局部放电测试,进一步佐证了通过脱陷电流表征环氧-云母绝缘劣化状况的结论,证明了通过脱陷电流来表征环氧-云母劣化程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电流 脱陷电流 环氧-云母绝缘 陷阱电荷密度 陷阱深度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陷阱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导航路径蚁群规划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明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6-300,共5页
在多陷阱复杂环境下规划机器人导航路径,蚁群算法容易掉入陷阱而降低运算效率和路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种群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使用栅格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0~1)矩阵模型,使用路径长度和路径平滑度建立了路径评... 在多陷阱复杂环境下规划机器人导航路径,蚁群算法容易掉入陷阱而降低运算效率和路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种群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使用栅格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0~1)矩阵模型,使用路径长度和路径平滑度建立了路径评价函数。针对蚂蚁回退策略陷入陷阱时反复回退、标记、判断而降低算法运行效率,提出了陷阱深度标记策略,使蚂蚁能够跳跃出陷阱而提高效率;提出了多种群搜索策略,对不同的蚂蚁种群使用不同的启发信息,兼顾了算法随机性、目的性与收敛性。经仿真验证,在多障碍物复杂环境下,多种群蚁群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和平滑度明显优于基本蚁群算法;且多种群蚁群算法寻到最优路径的收敛次数也远少于基本蚁群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导航路径 多种群蚁群算法 陷阱深度标记策略 多种群搜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结晶、γ辐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驻极体的陷阱性质
7
作者 张兴元 周漪琴 章吉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01-707,共7页
用拉伸、热处理和γ射线辐照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平面取向度、不同结晶度和不同分子链长度的PET试样.随平面取向度、结晶度和辐照剂量的增大,平均陷阱深度加深.由拉伸取向形成的结构陷阱俘获载流子能力随取向度增大而提高;由γ... 用拉伸、热处理和γ射线辐照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平面取向度、不同结晶度和不同分子链长度的PET试样.随平面取向度、结晶度和辐照剂量的增大,平均陷阱深度加深.由拉伸取向形成的结构陷阱俘获载流子能力随取向度增大而提高;由γ辐照形成的结构陷阱对俘获载流子的限制能力随辐照剂量增大而降低;由热结晶形成的结构陷阱俘获载流子能力在结晶度为20%时达到极值.提出了相应的三种陷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热释电 陷阱深度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测试的XLPE中陷阱电荷脱陷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明志 周凯 +2 位作者 黄科荣 饶显杰 龚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94-3201,共8页
为了通过空间电荷脱陷行为反映电缆XLPE绝缘老化程度,提出了一种从XLPE绝缘介质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中提取出脱陷电流ide-trap的方法与相应的陷阱电荷密度Anτn和陷阱深度τn的计算方法。... 为了通过空间电荷脱陷行为反映电缆XLPE绝缘老化程度,提出了一种从XLPE绝缘介质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中提取出脱陷电流ide-trap的方法与相应的陷阱电荷密度Anτn和陷阱深度τn的计算方法。通过从脱陷电流中提取出参数τn和Anτn,并利用脱陷电流曲线作出ide-trapt^lnt曲线(t为时间),表征了XLPE中陷阱电荷密度与陷阱深度。在分别改变PDC测试时的极化场强、空间电荷注入时长和试样热老化程度后计算试样中陷阱电荷密度和陷阱深度,结果表明:PDC测试中较高的极化场强更能促进深陷阱中电荷逃逸;随着空间电荷注入时长增加,中等深度陷阱相较于浅陷阱和深陷阱更容易积聚电荷;XLPE的热老化首先经历重结晶阶段,后进入热氧老化阶段,结晶度变化导致XLPE中陷阱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而在整个热老化过程中陷阱深度逐渐加深。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测试可对XLPE中陷阱电荷的脱陷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参数τn、Anτn和ide-trapt^lnt曲线可反映XLPE中陷阱电荷密度及陷阱深度并表征XLPE绝缘的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去极化 空间电荷 XLPE 电荷密度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9
作者 周远翔 王宁华 +3 位作者 王云杉 孙清华 梁曦东 关志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5,共10页
随着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在近30年的巨大进步,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从有损发展到无损的过程,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压力波法和电声脉冲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空间电荷... 随着空间电荷测量技术在近30年的巨大进步,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研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检测技术从有损发展到无损的过程,分析对比了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压力波法和电声脉冲法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研究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从预电压效应、形态效应、空间电荷包现象、空间电荷的动态测量等方面论述了空间电荷效应对电介质电气性能的综合影响,对利用空间电荷进行固体电介质陷阱深度等性能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空间电荷在电介质材料的开发和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应用领域对空间电荷特性的不同要求。指出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进步为固体电介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但仍需更多的深入研究,以完善电介质理论和促进空间电荷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固体电介质 预电压 形态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对硅橡胶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周远翔 郭绍伟 +2 位作者 聂琼 刘睿 候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5-1611,共7页
为研究硅橡胶的空间电荷特性,开展了纳米氧化铝对硅橡胶空间电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制备纳米氧化铝(Al2O3)改性液体硅橡胶,利用电声脉冲法(pulse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法)测量了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对硅橡胶空间电荷特性的... 为研究硅橡胶的空间电荷特性,开展了纳米氧化铝对硅橡胶空间电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制备纳米氧化铝(Al2O3)改性液体硅橡胶,利用电声脉冲法(pulse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法)测量了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对硅橡胶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空间电荷消散过程计算了不同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硅橡胶的陷阱深度,并分析了空间电荷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的提高,相同外加场强下,硅橡胶试品的空间电荷积聚量增加,撤压后消散也更为迅速,迁移率随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的提高而增大,陷阱深度则随之逐渐减小。分析认为,空间电荷特性随着纳米氧化铝质量份数的增加而呈现变化归因于纳米界面效应导致的陷阱能级分裂,浅陷阱密度增大,从而使得硅橡胶中空间电荷积聚量减少,消散更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硅橡胶 电声脉冲(PEA) 空间电荷 迁移率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改性聚乙烯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研究(Ⅱ)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吴锴 陈曦 +2 位作者 王霞 成永红 屠德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6,共9页
在电缆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提高其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为深入了解此纳米粒子作用机理,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和充电-放电电流法,分别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纳米含量时聚乙烯纳... 在电缆聚乙烯材料中添加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材料中的空间电荷积聚,提高其直流击穿强度和体积电阻率。为深入了解此纳米粒子作用机理,基于电声脉冲法(PEA)和充电-放电电流法,分别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纳米含量时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极化/去极化特性。用PEA方法得到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和陷阱深度,结果表明,20~40°C下,纯聚乙烯及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试样内的陷阱以浅陷阱分布为主;80°C下,当聚乙烯中纳米粒子质量分数>3%时,会增加复合材料陷阱深度。用充电-放电电流法计算得到材料的迁移率,可知在20~60°C内,不同试样迁移率的变化主要由纳米粒子和温度共同作用产生,而在60~80°C内,迁移率的变化则是温度起主要作用。分析认为,电荷输运受到陷阱与温度的影响是导致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温度梯度场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正温度系数趋势是抑制材料内空间电荷积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 温度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变压器绝缘试样活化能与热老化程度的关联特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鑫 王伟 +2 位作者 马昊 张蔚 李庆民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6,共8页
干式变压器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环氧树脂的本征特性与老化程度的关联规律还不甚明确。活化能是电介质内部微观运动单元在运动时克服的能量势垒,是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的微观本征反映。为研究干式变压... 干式变压器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环氧树脂的本征特性与老化程度的关联规律还不甚明确。活化能是电介质内部微观运动单元在运动时克服的能量势垒,是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的微观本征反映。为研究干式变压器用环氧树脂的活化能及其他特性表征参数与热老化程度之间的关联规律,本文对干式变压器用环氧树脂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热老化,测量试样的不同温度下的介电谱和电气强度。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试样的界面极化松弛活化能呈现减小-增加-略有减小-最终增加的变化趋势,原因是老化过程中极性基团、自由基的增加和减少会使陷阱深度加深或降低。随着老化时间增加,试样的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因数呈现减小-增加-略有减小-最终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在老化后期相同老化时间时,温度越高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因数越高,击穿场强随着老化时间呈现上升-下降-略有上升-最终下降的趋势,介电参数与电气参数随老化的变化表明温度越高试样老化越严重。本文研究发现活化能、相对介电常数、介损因数、击穿场强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相关性,建立了热老化这一缓慢化学反应与松弛活化能之间的作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热老化 活化能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改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电荷入陷与传输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霞 陈少卿 屠德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31,共6页
聚合物的电性能与其物理、化学、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共混物平均电荷体密度... 聚合物的电性能与其物理、化学、微观结构密切相关。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少量茂金属聚乙烯(M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共混物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陷阱深度分布及阈值场强。结果表明,1%MPE与LDPE共混,能有效减少深陷阱密度,增加浅陷阱密度,提高电荷迁移率和阈值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测量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及分布 阈值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荷测量表征聚乙烯中电荷输运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霞 陈少卿 屠德民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1期61-63,68,共4页
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了聚乙烯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陷阱深度分布及阈值场强。结果表明聚乙烯中的陷阱或缺陷,即其... 通过电声脉冲(PEA)法测量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不同场强作用下的去极化特性。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理论,通过公式推导求解了聚乙烯的平均电荷体密度、视在迁移率、陷阱深度分布及阈值场强。结果表明聚乙烯中的陷阱或缺陷,即其微观形态与宏观上空间电荷的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测量 视在迁移率 陷阱深度及分布 阈值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投影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阿伦 孙永广 鲁红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1-44,共4页
分析了基于残差空间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维投影算法、最速下降法和最小剩余法。定义了长轴陷阱及陷阱深度,用它们刻划了2种算法迭代过程中锯齿现象的几何特征。给出了基于残差序列的避开长轴陷阱的扰动技巧,即投影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投... 分析了基于残差空间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维投影算法、最速下降法和最小剩余法。定义了长轴陷阱及陷阱深度,用它们刻划了2种算法迭代过程中锯齿现象的几何特征。给出了基于残差序列的避开长轴陷阱的扰动技巧,即投影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投影算法要优于现在流行的主要求解线性方程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方程组 投影算法 长轴陷阱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发光材料中掺杂中心参数的理论估算
16
作者 李新政 郑滨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采用复合体模型,探讨了长余辉晶体Y2O2S∶Eu中碱土金属离子M2+和Ti4+离子对Y3+离子的取代,离子间价电子数的差异,会造成掺杂中心的净电荷效应,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正时,掺杂中心起电子陷阱作用;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负时,掺杂中心起空... 采用复合体模型,探讨了长余辉晶体Y2O2S∶Eu中碱土金属离子M2+和Ti4+离子对Y3+离子的取代,离子间价电子数的差异,会造成掺杂中心的净电荷效应,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正时,掺杂中心起电子陷阱作用;当掺杂中心的净电荷为负时,掺杂中心起空穴陷阱作用。利用量子力学变分原理获得了碱土金属离子M2+和Ti4+掺杂中心的势阱深度和捕获半径的对应关系,利用所得结论估算出共掺杂的空穴陷阱[MgY]-和电子陷阱[TiY]+的有效捕获半径分别为0.117 nm和0.07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原理 掺杂中心 陷阱深度 捕获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方程组的多维投影算法
17
作者 顾阿伦 孙永广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分析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维投影算法即最小剩余法。定义了长轴陷阱及陷阱深度,用它们刻划了该算法迭代过程中锯齿现象的几何特征。本文给出了基于残差序列的避开长轴陷阱的扰动技巧,即多维投影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投影算法要优于... 本文分析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维投影算法即最小剩余法。定义了长轴陷阱及陷阱深度,用它们刻划了该算法迭代过程中锯齿现象的几何特征。本文给出了基于残差序列的避开长轴陷阱的扰动技巧,即多维投影算法。数值试验表明,投影算法要优于现在流行的主要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数学 线性方程组 投影算法 长轴陷阱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变分法对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参数的估算
18
作者 李新政 谢英明 赖伟东 《信息记录材料》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从量子力学出发利用变分原理采用尝试波函数,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的势阱深度和捕获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得出的结论估算了室温下浅电子陷阱掺杂剂[Fe(CN)6]4-引入的电子陷阱捕获截面为70 A2,而掺杂剂[IrBr6]3-引... 从量子力学出发利用变分原理采用尝试波函数,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卤化银微晶中掺杂中心的势阱深度和捕获半径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得出的结论估算了室温下浅电子陷阱掺杂剂[Fe(CN)6]4-引入的电子陷阱捕获截面为70 A2,而掺杂剂[IrBr6]3-引入的电子陷阱势阱深度为1.07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原理 电子陷阱 陷阱深度 捕获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nO_3∶Tb^(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左秋 张金苏 +4 位作者 李香萍 孙佳石 程丽红 仲海洋 陈宝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SnO3∶Tb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CaSnO3∶Tb3+物相结构。研究了Tb3+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Tb3+浓度的增大,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了浓度猝灭效应,Tb3+的最佳摩尔分数为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SnO3∶Tb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CaSnO3∶Tb3+物相结构。研究了Tb3+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Tb3+浓度的增大,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了浓度猝灭效应,Tb3+的最佳摩尔分数为0.3%。发射光谱由4个主要发射峰组成,峰中心分别位于492,546,588,623 nm处,以Tb3+的5D4→7F5(546 nm)跃迁发射为最强。对样品的温度特性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样品的激活能为0.58 eV,陷阱深度为0.622 eV。最后,给出了CaSnO3∶Tb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可能的余辉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nO3∶Tb3+ 长余辉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Space 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Nanocomposite Under External DC Electric Field 被引量:6
20
作者 ZHOU Yuanxiang ZHANG Ling +1 位作者 SHA Yanchao TIAN Jihu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3-1820,共8页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harge in nanocomposite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mixed with inorganic nano- filler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qualitatively theoretical work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harge in nanocomposite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mixed with inorganic nano- filler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qualitatively theoretical work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rap depth, trap volume charge density and injection barrier height on the space charge and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nanocomposite under a DC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100 MV/m) systematically and quantificationally,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a bipolar charge transport model. The simulation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of trap depth would severely distort the balanced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with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electric field of 119 MV/m and 47 MV/m,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fillers creates more deep traps, which would block space charges by capturing most of them in the vicinity of electrode and hence reduce the local electric field largely. Further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high permittivity and the low local electric field of the nanocomposite contri- 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injection barrier height, and almost no charge could overcome an injection barrier higher than 1.25 eV. At last, a mechanism of space charge suppression in the LDPE nanocomposite wa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直流电场 空间电荷 电荷特性 数值分析 无机纳米填料 陷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