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寅恪先生治史方法 |
唐振常
|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2
|
陈寅恪先生对缪钺先生的学术影响 |
缪元朗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3
|
“有教无类”——论陈寅恪先生的种族与文化观点 |
刘梦溪
|
《中国文化》
|
1991 |
3
|
|
4
|
陳寅恪先生致古典文學出版社書信辑注 |
高克勤
|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5
|
陈寅恪先生诗二首 |
|
《中国文化》
|
1993 |
0 |
|
6
|
朱延辉先生在红河州的风土杂咏 |
杨显川
|
《红河学院学报》
|
1993 |
0 |
|
7
|
亲其师 信其道——夜读《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有感 |
魏振强
|
《基础教育参考》
|
2010 |
0 |
|
8
|
唐人墓誌所見唐人著述新 |
馮雷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
2024 |
0 |
|
9
|
陶渊明族属辨溯 |
刘美崧
|
《南方文物》
|
1992 |
3
|
|
10
|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
田苗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2 |
0 |
|
11
|
家族文学研究新路径的探索 读郑珊珊《明清福建家族文学研究——以侯官许氏为中心》 |
陈未鹏
|
《学术评论》
|
2016 |
0 |
|
12
|
回望六朝:在“门风之优美”的背后——主持人语 |
范子烨
|
《铜仁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陶渊明的民族属性 |
张泓
|
《华夏文化》
|
2023 |
0 |
|
14
|
结课:竭力推开语文素养的一扇门 |
曹加明
|
《湖北教育》
|
2017 |
0 |
|
15
|
拓展宋代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宋代文化消费研究》读后 |
李友广
|
《华夏文化》
|
2020 |
0 |
|
16
|
唐代狐形象内涵阐释——以《太平广记》为中心 |
李心荷
|
《学术评论》
|
2013 |
2
|
|
17
|
道家、玄学与《文心雕龙》 |
严寿澂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5
|
|
18
|
关于元稹通州任内的几个问题 |
吴伟斌
|
《贵州文史丛刊》
|
1987 |
1
|
|
19
|
竹林七闲的政治立场及清谈 |
薛亚康
曾广开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1990 |
1
|
|
20
|
也谈《桃花源记》中的“外人” |
张世正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