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民歌的语言特点研究
1
作者 孟万春 张荣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是由陕北人用陕北方言直接演唱而成的。陕北民歌除了蕴含陕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精神特质,还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以搜集到的陕北民歌为语料,通过对陕北民歌唱词的分析探究,阐述陕北民歌在语音、...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是由陕北人用陕北方言直接演唱而成的。陕北民歌除了蕴含陕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精神特质,还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以搜集到的陕北民歌为语料,通过对陕北民歌唱词的分析探究,阐述陕北民歌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进而呈现陕北民歌蕴含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语音 词汇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起源研究述评
2
作者 任洁玉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
有关陕北民歌起源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起源动机和起源时间两大视角给予了探索和诠释,从“源于劳动”“源于巫歌祭祀”“源于传说”“源于远古时期”“源于周代(部族)”“与《诗经》同源”“源于元明”七个方面进行研析与阐述,体现出学... 有关陕北民歌起源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起源动机和起源时间两大视角给予了探索和诠释,从“源于劳动”“源于巫歌祭祀”“源于传说”“源于远古时期”“源于周代(部族)”“与《诗经》同源”“源于元明”七个方面进行研析与阐述,体现出学界对于陕北民歌的起源研究是建立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宽泛的考察视野之上。若在现有成果之上积极运用考古学、人种学的方法、概念和资料,能够对陕北民歌开拓新的认识视域和新的阐释角度,从而推进陕北民歌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起源 动机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
3
作者 刘辉 张晓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1期54-56,共3页
陕北民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其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在对陕北民歌进行英译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为国外民歌受众提供准确、合适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交际失误。所以... 陕北民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其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在对陕北民歌进行英译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为国外民歌受众提供准确、合适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交际失误。所以,译好陕北民歌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着重探讨陕北民歌英译的现存问题,并就陕北民歌英译的规范化建设提出解决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英译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态传承视角下的陕北民歌系统性保护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牛宏程 段友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陕北民歌承继着陕北民间的文化命脉,是陕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直观呈现。自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但目前仍存在民歌传承体系不完善、传承方式守旧、跨区统筹... 陕北民歌承继着陕北民间的文化命脉,是陕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直观呈现。自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但目前仍存在民歌传承体系不完善、传承方式守旧、跨区统筹保护力度不足、资料库建设薄弱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的提出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以教育研培为抓手,做好陕北民歌文化培根工作;以多媒体为支点,实现陕北民歌保护传承的破圈发展;以文旅融合为引擎,促进陕北民歌传承与晋陕蒙旅游开发良性互动;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陕北民歌数据库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的指导下,陕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从而进一步书写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传承 陕北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探究--以陕北民歌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春祥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博物馆、非遗专题馆展陈中将“非遗”混同或从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理解为“动态性”,或仅将“非遗”作为一种项目、一种技术、一种艺术展演的工具,只追求外在表现形式,忽略其真实的文化生境与内涵等问题。本文以... 针对目前国内博物馆、非遗专题馆展陈中将“非遗”混同或从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理解为“动态性”,或仅将“非遗”作为一种项目、一种技术、一种艺术展演的工具,只追求外在表现形式,忽略其真实的文化生境与内涵等问题。本文以陕北民歌博物馆为例,通过对该馆所秉承的文化整体观,活态化、立体化、现场化的展陈方式,以及对文化生境的还原与再现等内容的分析与阐释,以期对当下博物馆里的非遗展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非遗博物馆 文化整体性 活态化 文化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背景下陕北民歌的可视化设计研究
6
作者 周天娇 李永轮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2期58-60,共3页
在新媒体艺术背景下,设计人员分析陕北民歌的可视化要素,以数字媒体技术为设计手段,将陕北民歌音乐符号转化为视觉符号,以扩大陕北民歌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设计人员探索提取陕北民歌的文化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表达,建立陕北民歌与视... 在新媒体艺术背景下,设计人员分析陕北民歌的可视化要素,以数字媒体技术为设计手段,将陕北民歌音乐符号转化为视觉符号,以扩大陕北民歌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设计人员探索提取陕北民歌的文化信息进行可视化设计表达,建立陕北民歌与视觉符号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字媒体艺术与可视化设计方式相结合,挖掘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在视觉维度赋予陕北民歌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陕北民歌 可视化设计 数字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传情”:国际传播视阈下的陕北民歌文化出海研究
7
作者 王一霖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随着时下全球化步伐推进,“地球村”的愿景已渐成为现实。民俗是民间事项的集合,民歌是民俗之声,民众是民俗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当下国际传播所呼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作为保存最为完整,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 随着时下全球化步伐推进,“地球村”的愿景已渐成为现实。民俗是民间事项的集合,民歌是民俗之声,民众是民俗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当下国际传播所呼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作为保存最为完整,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歌类型,在当下文化出海的大潮中具有重要的传播影响力。通过梳理陕北民歌的传播脉络;分析其传播的价值与机理;研究出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得出了:挖掘民间意见领袖,官民联合传播;深挖民歌内容,转变“他塑”制约;政策支持保障,维系非遗传承的出海策略,锐意开创陕北民歌文化出海的新面向,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声传情” 文化出海 民俗艺术 陕北民歌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和声配置的探讨与分析——以《梁生哥》和《赶牲灵》为例
8
作者 解国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在我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以陕北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占据一定比例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其和声配置进行整理归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梁生哥》和《赶牲灵》为例,可以发现陕北民歌的调式和旋法等音乐要素均立足于中国特色和声理论。... 在我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以陕北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占据一定比例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其和声配置进行整理归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梁生哥》和《赶牲灵》为例,可以发现陕北民歌的调式和旋法等音乐要素均立足于中国特色和声理论。以陕北民歌的调式特征与旋法特点为基础,结合自然音调式、结合大小调与异调配置三类配置方法对两首民歌分别进行和声编配,以此说明同一首民歌的和声配置手法的多样性以及各种配置手法之间的音响差异。再结合若干基于陕北民歌素材的作品范例,对其中的和声配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由此说明和声配置技术对音乐结构和内容表现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和声配置 梁生哥 赶牲灵 自然音调式 异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陕北民歌的传承策略
9
作者 徐艺畅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传承陕北民歌,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陕北民歌传承的价值内涵和有利条件...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传承陕北民歌,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陕北民歌传承的价值内涵和有利条件,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等策略,为传承和发扬陕北民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声乐教学 陕北民歌 传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朝:陕北民歌里的温柔力量
10
作者 呼东方 王永程 《新西部》 2024年第10期25-30,共6页
一个如小兽般的女子,莽撞而激烈地打破了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传承与保护状态的陕北民歌。她的本意很简单:要唱自己想唱的歌!因她而起,陕北民歌有现代音乐色彩的新曲目,跟随者渐渐众多。她说她的新民歌是陕北民歌里新长出的嫩枝,能不能枝繁... 一个如小兽般的女子,莽撞而激烈地打破了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传承与保护状态的陕北民歌。她的本意很简单:要唱自己想唱的歌!因她而起,陕北民歌有现代音乐色彩的新曲目,跟随者渐渐众多。她说她的新民歌是陕北民歌里新长出的嫩枝,能不能枝繁叶茂还不得而知。她是一股温柔力量,推动着陕北民歌有了一次根本上的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音乐色彩 民歌 莽撞 传承与保护 温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 黄土地上的“呐喊”
11
作者 张静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嗨,齐动员呀么...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嗨,齐动员呀么嗬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黄土地 呐喊 西北风 大生产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陕北民歌”文化品牌建设路径
12
作者 仝筱菲 《新西部》 2024年第10期79-81,共3页
陕西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全省力量建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长安画派”“陕北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其中,“陕北民歌”既是重要文化品牌,亦是知名文艺品牌,新时代“陕北民歌”品牌建设发展成绩斐然,本... 陕西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全省力量建设“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长安画派”“陕北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其中,“陕北民歌”既是重要文化品牌,亦是知名文艺品牌,新时代“陕北民歌”品牌建设发展成绩斐然,本文在建设现状、现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以法规制度为“陕北民歌”保驾护航;二是以多元融合令“陕北民歌”百花齐放;三是以上品佳作为“陕北民歌”新增经典;四是以数字技术令“陕北民歌”恒久典藏;五是以陕北方言为“陕北民歌”锦上添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多元融合 长安画派 陕北方言 文学陕军 锦上添花 百花齐放 特色文化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语境下陕北民歌的传承发展与演唱研究——以《三十里铺》为例
13
作者 左婕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2期84-86,共3页
陕北民歌是典型的高原民歌,它是陕北人民生活的活化石,体现了陕北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本文以民歌《三十里铺》为例,阐述了自媒体语境下陕北民歌的传承现状,进而从气息、咬字、润腔、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媒体语境下陕北民歌的演... 陕北民歌是典型的高原民歌,它是陕北人民生活的活化石,体现了陕北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本文以民歌《三十里铺》为例,阐述了自媒体语境下陕北民歌的传承现状,进而从气息、咬字、润腔、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了自媒体语境下陕北民歌的演唱与传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自媒体 《三十里铺》 演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从这里走向世界
14
作者 周海月 刘建勇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9期146-149,共4页
从《东方红》到《赶牲灵》,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神仙挡不住人想人》……—首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不仅是流淌在榆林人血脉中的深厚基因,更是黄土高原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作为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和传唱地,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 从《东方红》到《赶牲灵》,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到《神仙挡不住人想人》……—首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不仅是流淌在榆林人血脉中的深厚基因,更是黄土高原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作为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和传唱地,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不断完善陕北民歌传承发展的生态建设,擦亮陕北民歌金字招牌,让这一本土音乐瑰宝持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东方红》 走向世界 文化符号 传承与创新 传承发展 生态建设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陕北民歌的创新传播
15
作者 王一霖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俗音乐文化的瑰宝,有着巨大的符号传播潜力。从陕北民歌传播与流变的历程看,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语境之下,拓展陕北民歌创新传播路径,构建陕北民歌文化传播新体系,重塑陕北民歌的文化价值,推动陕北民歌中的特色文化...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俗音乐文化的瑰宝,有着巨大的符号传播潜力。从陕北民歌传播与流变的历程看,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语境之下,拓展陕北民歌创新传播路径,构建陕北民歌文化传播新体系,重塑陕北民歌的文化价值,推动陕北民歌中的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将有助于陕北民歌走出现实困境。为应对陕北民歌面临的内外挑战,从符号学的视野出发,可以通过打造品牌效应、强化媒介意识、优化叙事能力,探索陕北民歌的转型与重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符号学 创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分析——以信天游为例
16
作者 范云峰 《黄河之声》 2024年第9期14-17,共4页
陕北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信天游》以其独特的陕北民歌表现形式,在历史的演进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通过独特的歌词风格、巧妙融合方言元素、... 陕北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信天游》以其独特的陕北民歌表现形式,在历史的演进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通过独特的歌词风格、巧妙融合方言元素、灵活转换真假声技巧、运用平腔和高腔唱法,以及交替运用直音唱法,陕北民歌得以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音乐特色,为听众带来焕然一新的听觉享受。为了更好地探讨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及其深远影响,本文选取《信天游》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音乐特色、文化价值及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一研究,期望能进一步理解和欣赏陕北民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艺术特色 信天游 分析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陕北民歌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
17
作者 王嘉禄 《艺术家》 2024年第11期80-82,共3页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陕北民歌不仅旋律优美、音韵流畅,而且曲调清晰、感人至深。更为重要的是,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表达内心情感或寄托情感的特殊载体,其传唱...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陕北民歌不仅旋律优美、音韵流畅,而且曲调清晰、感人至深。更为重要的是,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表达内心情感或寄托情感的特殊载体,其传唱度极高,歌词中蕴含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令人听后久久不能忘怀,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本文在对陕北民歌地域特色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其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旨在使读者深刻理解陕北民歌的内涵,为保护、传承与发展陕北民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传承与发展 音乐风格 陕北文化 地域特色 内心情感 文化底蕴 特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蓝花花》中窥探陕北民歌口头程式
18
作者 任思嘉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1期113-115,共3页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是陕北人民生活的写照与情感的结晶。《蓝花花》作为陕北民歌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其编创在语词、句法及主题等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口头程式特征,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对《蓝...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是陕北人民生活的写照与情感的结晶。《蓝花花》作为陕北民歌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其编创在语词、句法及主题等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口头程式特征,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对《蓝花花》进行分析,进而可挖掘陕北民歌中普遍存在口头创作与传唱规律,从而获得对陕北民歌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花 陕北民歌 口头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看陕北民歌中的情感内涵 被引量:8
19
作者 辛雪峰 景志龙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33-39,共7页
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其中,描写男女之间相逢、甜蜜、感伤、离别、诅咒的内容最多。表现在音乐上,调式种类也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清商音阶的徵调式,而徵调式中又以五声徵调式最... 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其中,描写男女之间相逢、甜蜜、感伤、离别、诅咒的内容最多。表现在音乐上,调式种类也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清商音阶的徵调式,而徵调式中又以五声徵调式最多。由于特定的文化地理因素影响,陕北情歌里既有中原正统文化的含蓄,北方游牧文化的率直,也有江南渔猎文化的婉约,是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混血儿",是容纳了原始野性美的爱情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情歌 婚姻习俗 五声微调式 清商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民歌与陕北民俗 被引量:18
20
作者 汪东锋 李延梅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9期132-134,137,共4页
作为一种文学式样,陕北民歌是用陕北方言来表现的,而陕北方言又反映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建筑住宅、行旅谋生、婚亲习俗、地理地貌等文化内涵。解读陕北民歌中的民俗词语,既有助于从民俗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陕北民歌,也... 作为一种文学式样,陕北民歌是用陕北方言来表现的,而陕北方言又反映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建筑住宅、行旅谋生、婚亲习俗、地理地貌等文化内涵。解读陕北民歌中的民俗词语,既有助于从民俗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陕北民歌,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文化 陕北民歌 民俗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