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朱媛 余金 +2 位作者 孙华朋 李晓刚 廖晓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陈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4年12月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176例。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分为两组:采用陈氏胰肠吻合的病人为研究组(102例),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的病人为对... 目的探讨陈氏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4年12月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176例。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分为两组:采用陈氏胰肠吻合的病人为研究组(102例),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的病人为对照组(7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0天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17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生化漏、腹腔出血、胃排空障碍、胆漏、腹部感染发生率和术后30天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肠吻合时间为(22.33±5.95)分钟,手术时间为(334.60±66.42)分钟,对照组分别为(30.70±5.50)分钟和(414.46±60.96)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生C级胰瘘,研究组术后B级胰瘘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7.10±6.89)天,对照组为(20.88±8.4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且安全有效,能够缩短胰肠吻合时间,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减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胰肠吻合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县陈氏家庙历史文化研究——以“潍县相府陈氏祭器”为对象
2
作者 于璐 《潍坊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中国古代社会,祭祀先祖承载着信仰、权力与社会等级标志等多重意义,这些体现于礼制对家庙营建、祭器形制的相关等级规定中。通过两套“潍县相府陈氏祭器”款识的器物,研究陈官俊、陈介祺家族及家庙历史、性质,不仅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祭祀先祖承载着信仰、权力与社会等级标志等多重意义,这些体现于礼制对家庙营建、祭器形制的相关等级规定中。通过两套“潍县相府陈氏祭器”款识的器物,研究陈官俊、陈介祺家族及家庙历史、性质,不仅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保护传承此类含祭器的家族文化遗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县相府陈氏祭器 家庙 陈官俊 陈介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胰肠吻合改良法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何龙 崔静 +5 位作者 周笑笑 彭涛 赵传兵 卢煜 高安彤 殷涛 《腹部外科》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陈氏胰肠吻合改良法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作者团队收治的12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资料,其中传统手术组63例,陈氏胰肠吻... 目的 探讨陈氏胰肠吻合改良法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作者团队收治的121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资料,其中传统手术组63例,陈氏胰肠吻合改良组(改良手术组)58例,统计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术后胰瘘、腹腔感染、腹腔出血、胃肠功能障碍、死亡等情况,并根据改良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ltern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risk score system,a-FRS)筛选胰瘘中高风险人群,比较在胰瘘中高风险人群中两种手术后胰瘘发生的风险。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四分位数[M(Q1,Q3)]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结果 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311.8±55.0) min比(357.5±84.5) min,P=0.001],胰肠吻合时间也较短[15.5 (13.8,18.0)min比26.0 (23.0,29.0) min,P<0.001],临床相关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3.4%(2/58)比15.9%(10/63),P=0.022],而两组间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胰瘘中高风险比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感染、腹腔出血、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根据a-FRS筛选出胰瘘中高风险人群62例,其中传统手术组中有34例,改良手术组中有28例,改良手术组胰瘘中高风险病人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仍较传统手术组胰瘘中高风险病人短(均P<0.05),改良手术组胰瘘中高风险病人术后胰瘘发生率仍低于传统手术组胰瘘中高风险病人(P=0.036)。结论 陈氏胰肠吻合改良法操作简单,胰肠吻合时间短,胰瘘发生率低,对胰瘘中高风险病人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陈氏胰肠吻合改良法 胰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臬 陈诗吟 张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接受治疗的85例丹毒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均基础给予阿莫... 目的:观察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接受治疗的85例丹毒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均基础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及五神汤口服,对照组给予金黄膏治疗,试验组给予陈氏黑药膏治疗。1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肢外周径差、红肿范围、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治愈7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痊愈率16.28%,痊愈显效率69.77%,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7例,痊愈率7.14%,痊愈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试验组痊愈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RP、IL-6、TNF-α均下降,试验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下降,试验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外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缩小患者红斑面积,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试验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丹毒中应用陈氏黑药膏联合五神汤治疗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CRP、IL-6及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黑药膏 五神汤 丹毒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木犀科一新种--陈氏女贞
5
作者 谢文远 梅旭东 +2 位作者 刘西 何海荣 陈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65-269,共5页
描述了采自中国东部木犀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 L.一新种--陈氏女贞L.chenii W.Y.Xie,X.D.Mei et F.Che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形态与台湾地区特有种阿里山女贞L.pricei Hayat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尾... 描述了采自中国东部木犀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 L.一新种--陈氏女贞L.chenii W.Y.Xie,X.D.Mei et F.Che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形态与台湾地区特有种阿里山女贞L.pricei Hayat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中脉隆起,连同侧脉密被微柔毛,叶柄长3~5 mm,密被微柔毛;花序梗长0~1.4 cm,花梗长1.5~2 mm,花萼长1.1~1.6 mm,花冠淡黄绿色,外面有时带紫色,稀白色,花药长约4 mm;果实顶端常具宿存花柱,长1~2 mm,喙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科 陈氏女贞 新种 浙江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清肝解毒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6
作者 王臬 蔡惠群 +1 位作者 陈诗吟 张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陈氏清肝解毒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带状疱疹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7)接受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n... 目的:观察陈氏清肝解毒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带状疱疹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7)接受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n=38)加用陈氏清肝解毒汤,均实施为期10d治疗。观察两组10d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量化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d, 7d, 10d疼痛情况(VAS)评分;对比水疱停止增加时间、病灶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VZV-IgM);对比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后3个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0d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且高于对照组80.00%(P<0.05);10d药物治疗完成后,治疗组症状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 10d,治疗组疼痛低于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水疱未增多、病灶结痂及脱痂时间均较低(P<0.05)。10d药物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患者VZV-IgM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清肝解毒汤加入西药治疗后,不仅能有效改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病程缩短、疼痛减轻及减少PHN发生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清肝解毒汤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 中医外科
原文传递
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7
作者 陈建辉 王东阳 +3 位作者 林国平 杨勇 庞智文 吴金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2298-2300,共3页
目的:观察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接受规范化推拿正脊、艾灸治疗,观察组加用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l... 目的:观察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接受规范化推拿正脊、艾灸治疗,观察组加用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YT20分法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颈三穴”神经根针刺辅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针刺 陈氏颈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分析陈氏火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谢中练 林彬彬 +1 位作者 洪丹 郑旭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8期183-186,共4页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理论分析陈氏火针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1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理论分析陈氏火针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1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陈氏火针法,分析不同疗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感评分为(2.34±0.64)分,低于对照组的(4.84±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5,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HN临床治疗过程中,立足于“火郁发之”理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实施陈氏火针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陈氏火针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全新运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经验
9
作者 张洁怡 李颖 +2 位作者 王聪 陈磊 陈秀华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56-460,共5页
介绍陈全新教授运用其祖传的“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特色经验。对该病的认识,陈教授主张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辨体辨期,即从疾病、证候、体质及围绝经期气血阴阳消长、脏腑功能特点等方面认识和分析病情。陈教授崇尚华佗... 介绍陈全新教授运用其祖传的“岭南陈氏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特色经验。对该病的认识,陈教授主张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辨体辨期,即从疾病、证候、体质及围绝经期气血阴阳消长、脏腑功能特点等方面认识和分析病情。陈教授崇尚华佗“针灸不过数处”的学术思想,强调谨察病机,取穴精准,并注意取穴的左右交替。施术时使用“陈氏飞针法”无痛进针,同时配合特有的行针导气及分级补泻手法,重视针感传导和气至病所,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岭南陈氏针法 陈氏飞针法 行针导气 分级补泻 陈全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以来江南宗族与祠庙关系的长时段考察——以宜兴叶塘陈氏和善权寺为中心
10
作者 陈波 夏维中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1期86-98,158,159,共15页
宋代宜兴存在着大量的功德寺和民间私建的坟刹、坟寺,由坟主所在的家族和对应的寺庙各自拥有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宜兴还存在寺庙立祠的现象,一些家族出于祭祀目的,通过捐献田产等手段,在其选定的寺庙中设立祖宗牌位或专祠,... 宋代宜兴存在着大量的功德寺和民间私建的坟刹、坟寺,由坟主所在的家族和对应的寺庙各自拥有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宜兴还存在寺庙立祠的现象,一些家族出于祭祀目的,通过捐献田产等手段,在其选定的寺庙中设立祖宗牌位或专祠,如叶塘陈氏在善权寺设立的专祠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之一。家族与坟刹、坟寺之间的这种约定俗成的关系,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危机,家族对坟寺、坟刹的控制或约束也日益削弱。入清以后,这一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乾隆帝下令终结了江南这一悠久的传统习俗。叶塘陈氏尽管能逆势而动,在明中期后甚至将善权寺中的专祠逐渐扩大为整个宗族的祖宗祠堂,但在入清后却遭到康熙、雍正两次大案的打压,最终失去了其在善权寺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善权寺 叶塘陈氏 祠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清凉方”在儿童外感发热中的应用与体会
11
作者 董必浩 王婷婷 +1 位作者 江丽红 钱正修(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陈氏清凉方”为陈氏儿科“清法”代表方剂。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儿童外感风热疾病发热初起阶段即应用清气凉血、养阴生津药物,预防热病传变,沿用至今已有50余年,每获良效。“陈氏清凉方”由“银翘散、四逆散”化裁而来,基本组成... “陈氏清凉方”为陈氏儿科“清法”代表方剂。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儿童外感风热疾病发热初起阶段即应用清气凉血、养阴生津药物,预防热病传变,沿用至今已有50余年,每获良效。“陈氏清凉方”由“银翘散、四逆散”化裁而来,基本组成为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赤芍、柴胡、生石膏、枳实、生甘草,有“辛凉透表、解肌清热凉血”之作用,适用于太阳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或有表寒未解,寒邪入里化热初犯阳明、少阳之症。笔者通过先贤针对“小儿阳常有余,感邪后热化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热病传变规律,在疾病“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中,“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综合论述了“清凉汤”秉承“治未病”思想中“既病防变”理论,结合“小儿阳常有余,感邪后热化迅速”的体质特点,适当增加清气凉血药,提前布兵,以逸待劳,防止热邪由表入里而耗伤阴津,“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热病治疗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培护阴津,予以表里双解以达到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的目的。在分享典型医案的同时对感染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做了浅显的分析及对中医药治疗该类疾病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清凉方 外感发热 传变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胎球蛋白A的影响
12
作者 马筱璠 吴竞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67-73,共7页
目的:观察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a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该方防治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70例,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 目的:观察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a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该方防治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70例,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陈氏肾复汤,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Urinary Protein Quantity,UP)、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在降低24 h UP、升高eGFR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而在降低Scr方面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P、Ca×P、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Fetuin-A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试验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陈氏肾复汤能更好地改善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3α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并可通过升高钙化抑制因子血清Fetuin-A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从而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陈氏肾复汤 脾肾气虚 湿浊瘀阻 血管钙化 胎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陈氏四世名医——陈守瓶、陈怜时、陈正一、陈华元
13
作者 高小威 朱庆伟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6期88-89,94,共3页
陈华元系昆山首届名中医,乃世医之家。经考证,其父亲陈正一、祖父陈怜时、曾祖父陈守瓶均为当地名医。本文对昆山陈氏四世名医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昆山 中医 陈氏 四世名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太极拳训练营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健 魏文 +1 位作者 钟珊 刘宏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8-61,66,共5页
目的观察陈氏太极拳训练营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陈氏太极拳训练营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陈氏太极拳训练营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8周后的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上下肢功能恢复、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4、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8周后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8周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4周、8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指数(QLI)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太极拳训练营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促进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训练营 卒中后抑郁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太极拳技击与养生文化研究
15
作者 张孟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4期103-105,共3页
该文从文化学视角出发,对陈氏太极拳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包括陈氏太极拳技击文化和养生文化,对陈氏太极拳技击、养生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在陈氏太极拳的技击技术中,包含掤、捋、挤、按、采、挒、肘、... 该文从文化学视角出发,对陈氏太极拳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包括陈氏太极拳技击文化和养生文化,对陈氏太极拳技击、养生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在陈氏太极拳的技击技术中,包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拳、腿、膝、摔等内容,相比拳击要丰富许多;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法共由四大板块构成,分别是陈氏太极拳养生机理、陈氏太极拳基本功法、陈氏太极拳培元养气法、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养生原理是通过低强度、持续性的有氧运动,促进周身循环畅通,从而达到促进代谢、增强肌肉活力的目的。技击与养生文化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思想、阴阳两极学说为核心,共同组成太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技击 养生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儿科调法详述
16
作者 王婷婷 王海霞 +3 位作者 姚芳琴 江丽红 董必浩 钱正修(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8期81-84,共4页
陈氏儿科作为海派儿科的一个分支,于2017年入选上海市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氏儿科最早可追溯至青浦华新蒋氏世医,陈叔达将其发扬光大,在嘉定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至今保存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儿科。其主要学术思想是运用“通、... 陈氏儿科作为海派儿科的一个分支,于2017年入选上海市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氏儿科最早可追溯至青浦华新蒋氏世医,陈叔达将其发扬光大,在嘉定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至今保存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儿科。其主要学术思想是运用“通、清、调”三法分层次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创制汤剂、丸散剂验方数十首,有《中医儿科传心录》《陈氏儿科心传》等医著。陈氏儿科传承人在继承陈老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将“通、清、调”三法分层治疗应用于现代儿科临床,主要治疗小儿急慢性咳喘、鼻炎、厌食、便秘、性早熟、儿童肾病等疾病,以及运用膏方调治儿童各种慢性、疑难性疾病,疗效显著。“调法”主要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后期,以及膏方治疗各种儿童慢性疾病当中。陈氏儿科调法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调法进行治疗,归纳总结为表里同调、平调两脏、三脏合调三个方面。文章详细阐述陈氏儿科每种调法的理论基础,深度发掘并全面总结现阶段“调法”治疗疾病的思想,为陈氏儿科学术思想经验总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儿科 调理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县陈氏太极拳文化破圈传播的必要性研究
17
作者 张静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结晶,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重视。然而河南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氏太... 目的: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结晶,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重视。然而河南温县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陈氏太极拳文化作为太极拳文化的精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被束缚在原地、束缚在温县、束缚在传统的认知中。鉴于此,文章旨在为陈氏太极拳文化的破圈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助力温县陈氏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地域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网络参与式观察法,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陈氏太极拳文化破圈的必要性,为如何破圈提供指导。结果:研究发现,陈氏太极拳文化在传播方式、传播空间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存在破圈传播的必要性。结论:新时代,需要结合更多的传播方式打破圈层壁垒,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破圈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太极拳家传手型和步法基本要求
18
作者 陈旭斌 陈沛林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一、手型陈氏太极拳的家传拳架及推手技击技术方面,手型和手法是习练拳架和实战技击的技术动作关键,手掌、手型、手指根据拳架和防卫技击的技术动作需要,规定出人体和四肢形态,如:手型、掌型、指型、拳型等等,根据防卫技击需要,做一些... 一、手型陈氏太极拳的家传拳架及推手技击技术方面,手型和手法是习练拳架和实战技击的技术动作关键,手掌、手型、手指根据拳架和防卫技击的技术动作需要,规定出人体和四肢形态,如:手型、掌型、指型、拳型等等,根据防卫技击需要,做一些技击技术动作,如:挡、擒拿、点击穴位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技击 拳架 手型 擒拿 习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太极拳的译介问题和可行对策尝试研究
19
作者 栾静烨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11期20-24,共5页
陈氏太极拳是在17世纪中叶河南温县陈家沟地区兴起的。在明末清初期间,陈王廷融合了家族传统武术、《易经》、中医经络理论以及道家的养生观念,从而创作出陈氏的太极拳。其风格和文化价值独一无二,核心理念为“缠丝劲”,并着重于螺旋的... 陈氏太极拳是在17世纪中叶河南温县陈家沟地区兴起的。在明末清初期间,陈王廷融合了家族传统武术、《易经》、中医经络理论以及道家的养生观念,从而创作出陈氏的太极拳。其风格和文化价值独一无二,核心理念为“缠丝劲”,并着重于螺旋的动作,完全契合“外围为弧形,内部为螺旋”的设计思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陈氏太极拳逐渐受到全球的重视与关注。在1981年,日本太极拳协会的考察之行至陈家沟,激起了全球社群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家沟 陈氏太极拳 传统武术 陈王廷 河南温县 设计思维 养生观念 尝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相关拳谱检验鉴定分析意见
20
作者 陈旭斌 陈沛林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一、绪论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陈氏太极拳传统架(功夫架)拳谱(动作名称),是太极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一、绪论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陈氏太极拳传统架(功夫架)拳谱(动作名称),是太极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太极拳 陈家沟 拳谱 河南省焦作市 陈鑫 动作名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检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