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梦家1939—1940年间的三篇古文字学、史学佚文辑考
1
作者 高锐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201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收录陈氏单篇论文46篇,搜罗较全。但依然有一些散落于报刊之中,未被收录。近日新发现陈梦家1939—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撰写的三篇古文字学、史学文章,其中《官书与民间书》《论史籀不... 《陈梦家学术论文集》201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收录陈氏单篇论文46篇,搜罗较全。但依然有一些散落于报刊之中,未被收录。近日新发现陈梦家1939—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撰写的三篇古文字学、史学文章,其中《官书与民间书》《论史籀不是人名》两篇文章通过详实的古文字材料修订了王国维的古文字学观点,《镜子的起源》一文则提出了“鉴来”与“阳燧”的铜镜起源说,是学术界较早探究铜镜起源的研究文献。这三篇佚文凸显了陈梦家浓厚的古文字学、考古学研究兴趣与注重实证考据的研究方法,对于陈梦家学术思想和相关史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佚文 《官书与民间书》 《论史籀不是人名》 《镜子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梦家诗歌理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家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5-19,共5页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中的健将和代表人物。他上承格律诗派的余绪,下开现代诗风的先河,以其富有卓识的诗歌理论很好地完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他的主要贡献是在重视新诗格律的同时,对格律的要求提得更为宽泛;并从内...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中的健将和代表人物。他上承格律诗派的余绪,下开现代诗风的先河,以其富有卓识的诗歌理论很好地完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他的主要贡献是在重视新诗格律的同时,对格律的要求提得更为宽泛;并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中界定诗歌美的本质;他强调诗的内在意蕴,从而对消极浪漫主义的卖弱诗风有所匡正;他还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创作经验,不断拓展中国新诗的表现手法,使新诗成为,个深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品种。虽然,他的某些理论未必尽会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但却合于那个时代的诗歌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新月诗派 诗歌格律 诗美现代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开迷雾初见曙光——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在古文字学和西周史研究上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正 《南方文物》 2014年第2期22-25,4,共5页
按:陈梦家先生的“绝活儿”很多,他的铜器断代学说就是他的“学术绝活儿”之一。这一学问至今也罕有人能望其项背。这值得我们深深思考他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观点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一个问题。
关键词 陈梦家 西周史 古文字学 断代 铜器 学术观点 学术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梦家与汉简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沈颂金 《河北学刊》 2002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陈梦家首次采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汉简,即把简牍作为烽燧遗址的出土物,全面进行考察,《汉简缀述》是其代表作。此外,他对简牍形制学的探讨,不仅拓宽了简牍研究的内容,而且为简牍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陈梦家 《汉简缀述》 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梦家《铁马集》的“纯粹性”与“现实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昌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2-25,共4页
《铁马集》是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陈梦家继《梦家诗集》后的第二部诗集。诗集中的诗歌具有"纯粹性"和"现实性"的双重特色。结合陈梦家创作《铁马集》时期的诗歌理念和现实人生来看,《铁马集》的"现实性&qu... 《铁马集》是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陈梦家继《梦家诗集》后的第二部诗集。诗集中的诗歌具有"纯粹性"和"现实性"的双重特色。结合陈梦家创作《铁马集》时期的诗歌理念和现实人生来看,《铁马集》的"现实性"是受陈梦家诗歌理念——诗歌的"纯粹性"规定的"现实性";"纯粹性"是受源于诗人现实人生体验、感受的"现实性"制约的"纯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铁马集》 纯粹性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梦家的抒情诗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高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抒情诗 新月诗派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梦家自然诗的文化内涵
7
作者 史玉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陈梦家的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更是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文化景观: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越精神、儒家"仁者乐山"的比德态度、佛禅的妙悟畅神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意... 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陈梦家的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更是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文化景观: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越精神、儒家"仁者乐山"的比德态度、佛禅的妙悟畅神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意识、宗教情操、爱情至上思想、哲理倾向和谐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自然诗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图藏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未刊稿
8
作者 曹菁菁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131,共9页
清末民初,国运衰竭,文物之流散每使世人扼腕长叹。自罗振玉《海外吉金录》始,国人已有收集海外流散青铜器之自觉,然而在当时环境之下,要做成这一工作岂为易事。截至1949年,搜集流散日本欧美公私藏家之青铜器的著作不过三部:容庚... 清末民初,国运衰竭,文物之流散每使世人扼腕长叹。自罗振玉《海外吉金录》始,国人已有收集海外流散青铜器之自觉,然而在当时环境之下,要做成这一工作岂为易事。截至1949年,搜集流散日本欧美公私藏家之青铜器的著作不过三部:容庚《海外吉金图录》(1935年),梅原末治《欧米苋储支那古铜精华》(1935年),以及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194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陈梦家 海外 图录 中国 1949年 清末民初 流散
原文传递
陈梦家先生河西历史地理研究述评
9
作者 李锋敏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6期136-138,共3页
陈梦家先生是简牍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将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简牍学研究,依据汉简的出土地点成功地复原了额济纳河流域汉代塞防体系并考证出其中大部分烽隧的具体位置。他还将简牍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对汉河西四郡的设置年代、... 陈梦家先生是简牍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将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简牍学研究,依据汉简的出土地点成功地复原了额济纳河流域汉代塞防体系并考证出其中大部分烽隧的具体位置。他还将简牍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对汉河西四郡的设置年代、汉玉门关与玉门县等问题都作了严密的考证,为利用简牍材料研究历史地理问题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河西历史地理 简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日群雄谁泰斗——重读陈梦家先生的《殷虚卜辞综述》
10
作者 刘正 《南方文物》 2013年第1期33-39,共7页
如果说百年来甲骨学研究所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在“草创时期”(1899—1928)和“发展时期”(1928—1937)是“四堂奠基”的话。那么在1949年以后的“继续发展时期”,应是“五老弘扬”了。陈老(梦家)、唐老(立庵)、商老(锡永... 如果说百年来甲骨学研究所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在“草创时期”(1899—1928)和“发展时期”(1928—1937)是“四堂奠基”的话。那么在1949年以后的“继续发展时期”,应是“五老弘扬”了。陈老(梦家)、唐老(立庵)、商老(锡永)、于老(思泊)、胡老(厚宣)等学者在“甲骨四堂”研究的基础上,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诚如刘正教授文中所说:“《殷虚I-辞综述》以详细的考证、丰富的史料和卓越的眼力。给我们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兼有甲骨学、殷商史、中国早期宗教史、古文字学史、商代考古学等多重学术价值和意义的学术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陈梦家 卜辞 重读 1949年 甲骨学 继续发展 中国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梦家诗歌的生命意识
11
作者 史玉辉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5,共5页
作为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陈梦家的诗歌追求生命与自我的真实表现,有着浓厚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诗人观照个体生命,在超越现实中发现自我。道家精神与基督教情操使陈梦家执着地追求返朴归真的境界,并获得心... 作为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陈梦家的诗歌追求生命与自我的真实表现,有着浓厚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诗人观照个体生命,在超越现实中发现自我。道家精神与基督教情操使陈梦家执着地追求返朴归真的境界,并获得心灵的安顿;其二,陈梦家的死亡意识呈现出道家、基督教与儒家的死亡观相融合的丰富的文化图景。诗中既有对死亡的超越(或归于自然或归于天国),又包含对死亡意义及死亡伦理性的价值诠释;其三,时间意识映现着诗人的心灵境界,使他从线行性和周行性相融会的时间流程里感悟生命。陈梦家的时间意识是一种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的时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诗歌 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梦家对诗美观的追求
12
作者 史玉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论陈梦家对诗美观的追求史玉辉(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徐州,221009)中国新诗获得生存以后,面临审美观念的重新选择。20年代中、后期,新格律派和初期象征派为新诗的诗美建设作出了共同的努力。陈梦家20年代末登上诗坛,他... 论陈梦家对诗美观的追求史玉辉(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徐州,221009)中国新诗获得生存以后,面临审美观念的重新选择。20年代中、后期,新格律派和初期象征派为新诗的诗美建设作出了共同的努力。陈梦家20年代末登上诗坛,他的创作生涯只有短短的七年,但他的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诗美观 诗的内在精神 象征主义 象征派 诗歌理论 内容与形式 格律派 规范美 诗的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梦家诗歌艺术论
13
作者 史玉辉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6-98,102,共4页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情感。二、构思精巧 ,想像丰富 ,比喻新奇。三、追求诗歌的内在意蕴美。四。
关键词 陈梦家 诗歌 艺术 中国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月诗人方令孺与陈梦家的交游及其文坛影响
14
作者 张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16,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初,两位新月诗人方令孺与陈梦家在来往书信中表达了相互关爱和相互激励之情,传递着真挚的友谊。从他们共同喜爱的英国著名童话《彼得·潘》以及相互之间诗文切磋与交流诸方面来看,他们之间的友情总体上呈现出平等性和... 20世纪30年代初,两位新月诗人方令孺与陈梦家在来往书信中表达了相互关爱和相互激励之情,传递着真挚的友谊。从他们共同喜爱的英国著名童话《彼得·潘》以及相互之间诗文切磋与交流诸方面来看,他们之间的友情总体上呈现出平等性和爱助性特征;两人的交游主要与南京文德里文艺沙龙、新月派刊物《诗刊》和《新月诗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以及新月派诗歌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令孺 陈梦家 新月派 文德里沙龙 《诗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人信仰系列之三十一:陈梦家
15
作者 包兆会 《天风》 2016年第7期44-45,共2页
陈梦家(1911-19666),浙江上虞人,生于向京,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29年,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为发表大量新诗。著有诗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存》及... 陈梦家(1911-19666),浙江上虞人,生于向京,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29年,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为发表大量新诗。著有诗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文化名人 《梦家诗集》 信仰 历史 《新月》杂志 古文字学家 考古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梦家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3期87-100,共14页
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所构成的张力场中,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文化阵营内部的文学社团逐渐凝聚成影响着后来整个现代文学发展进程的三大文人集群,即文学研究会——语丝系作家群、创造系作家群及新月系作家群。其中,新月系作家群体的核... 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所构成的张力场中,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文化阵营内部的文学社团逐渐凝聚成影响着后来整个现代文学发展进程的三大文人集群,即文学研究会——语丝系作家群、创造系作家群及新月系作家群。其中,新月系作家群体的核心,是一部分接受英美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现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往往经过日本的中介。而近代日本经济的现代化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不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作家群 新月诗派 现代中国 文学社团 诗歌创作 徐志摩 象征派 方玮德 梦家存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民族大学藏台湾地区高山族文物流传过程考——从潘光旦致陈梦家的一封书札说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铭心 陈丽丽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156,共13页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珍藏有一批清至民国年间我国台湾地区高山族文物,是研究高山族风俗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这批文物的入藏过程却并不清楚。一封20世纪40年代末期潘光旦致陈梦家书札的发表,为揭示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契机。据之可知...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珍藏有一批清至民国年间我国台湾地区高山族文物,是研究高山族风俗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这批文物的入藏过程却并不清楚。一封20世纪40年代末期潘光旦致陈梦家书札的发表,为揭示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契机。据之可知,这批文物系金祖同受丁惠康资助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在台湾访得,从台湾带到大陆,又因参加1949年10月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从上海来到北京,经潘光旦、陈梦家积极争取与协调入藏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最后移交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族文物 清华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陈梦家 潘光旦 丁惠康 金祖同
原文传递
陈梦家小传 被引量:1
18
作者 皮远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6期116-118,共3页
陈梦家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诗流派——新月派的后期代表诗人、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古考家。他一生著述宏富,在诗歌创作、尤其在学术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于五十年代初期出版的《殷墟卜辞综述》,至今仍为古文字学界... 陈梦家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新诗流派——新月派的后期代表诗人、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古考家。他一生著述宏富,在诗歌创作、尤其在学术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于五十年代初期出版的《殷墟卜辞综述》,至今仍为古文字学界的权威性著作。对于这样一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诗人和学者,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的研究者都缺乏全面的了解、介绍,以致港台的一些现代作家传记,对陈梦家先生生平的记述,多有错漏。为此,将这篇经陈梦家的夫人赵萝蕤先生审订的“小传”刊登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古文字学 殷墟卜辞 五十年代 学术史 铜器断代 考古研究 研究者 考古学 青铜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梦家1929-1930年情诗背景考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泓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53-61,共9页
1929-1930年陈梦家写了不少情诗,其中《迟疑》、《那一晚》、《露水的早晨》,如今在各种选本和介绍中,被视为表现初恋和爱情的作品得到欣赏和关注。但是,本文通过对陈梦家相关情感际遇的钩沉考查,认为这三首诗及这批情诗的背景不是正常... 1929-1930年陈梦家写了不少情诗,其中《迟疑》、《那一晚》、《露水的早晨》,如今在各种选本和介绍中,被视为表现初恋和爱情的作品得到欣赏和关注。但是,本文通过对陈梦家相关情感际遇的钩沉考查,认为这三首诗及这批情诗的背景不是正常和真实的爱情,而是"灵肉分离"的青春期的迷途,陈梦家自认鄙弃并痛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梦家 新月诗人 中国新诗 情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与主的神光相遇”——论陈梦家诗歌的基督性
20
作者 薛媛元 《科学.经济.社会》 2015年第4期151-156,共6页
家庭宗教背景的浸淫使陈梦家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基督性特征。基督性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维模式和语言逻辑。陈梦家创作全盛期的作品体现出谦卑自尊的自我观、灵肉交融的爱情观与向死而生的死亡观。三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诗人独立于时代... 家庭宗教背景的浸淫使陈梦家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基督性特征。基督性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维模式和语言逻辑。陈梦家创作全盛期的作品体现出谦卑自尊的自我观、灵肉交融的爱情观与向死而生的死亡观。三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诗人独立于时代共名的思考,并为他的诗歌带来撼动灵魂的神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性 陈梦家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