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与碳通量观测塔的基本观测及晴天主要观测量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韦志刚 胡嘉骢 +8 位作者 董文杰 陈光巨 吴忠魁 魏信 郑志远 文小航 石文 邢飞 张治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3-436,共14页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再生森林,我们选择在凤凰山麓森林冠层较为平缓的低矮坡地建立了陆—气相互作用和碳通量的观测铁塔塔站。本文详...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再生森林,我们选择在凤凰山麓森林冠层较为平缓的低矮坡地建立了陆—气相互作用和碳通量的观测铁塔塔站。本文详细介绍了观测塔的地理环境、初步的仪器布设和基本观测,并利用已获得的资料分析了旱季典型晴天主要观测量的日变化特征。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光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日变化都是比较常规的中午最高的对称结构;冠层接收到的长波辐射比向上长波辐射低;气温日变化的峰值比太阳辐射滞后,白天达到最高值前的气温是低层高于高层,达到最高值后到落日前气温陡然下降,夜晚的气温是低层低于高层。相对湿度凌晨最大,下午最小,夜晚是低层相对偏湿,白天正好相反;11月份,珠海地区盛行旱季的偏北季风,有明显的海陆风的作用,白天的海风较强,夜晚的陆风较弱;森林冠层向大气释放的感热和潜热的量值基本相当,潜热基本为正;感热白天为正,夜晚基本为负;森林冠层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空气中水汽浓度达到最低,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在日出后的清晨最大,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同时空气密度也最大;由于森林冠层高、密度大,土壤湿度基本没有日变化;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振幅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变小,土壤热流的变化是下午高,清晨低。本文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需要以后根据充沛的资料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陆气相互作用 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番禺地区草地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雪娇 毕雪岩 +5 位作者 吴兑 梁建茵 黄健 李菲 张宏升 杜金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6,共8页
介绍了2004年在广州番禺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观测研究表明:新型的超声风温仪虽然带有雨滴鲁防护沙网,但雨滴对超声观测的误差影响显著,尤其是对u,w方向。雨天情况下(δa/U*)^3与z/L相关系数很低,湍流强度与稳定度不存... 介绍了2004年在广州番禺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观测研究表明:新型的超声风温仪虽然带有雨滴鲁防护沙网,但雨滴对超声观测的误差影响显著,尤其是对u,w方向。雨天情况下(δa/U*)^3与z/L相关系数很低,湍流强度与稳定度不存在1/3次方关系。涡动相关法和能量平衡法计算的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比较接近,感热、潜热通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99和0.8633,两种方法带来的误差主要发生在近地层稳定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刻,即在午间热通量的峰值或傍晚或晚间热通量的低值,其中能量平衡法计算的感热、潜热普遍具有较大的正负峰值。涡动相关法计算的Qh+Qe普遍偏小,与可用能量Rn-Qg多数情况下存在能量不平衡,说明了忽略热存储项的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局限性。番禺夏、秋季近地层各能量具有与太阳辐射相似的日变化特征,但夏季的潜热大于感热,而秋季则相反。近地面二氧化碳从5—8月是一个减低过程,尔后上升到12月份浓度最高,总体浓度值在350×10^-6~400×10^-6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涡动相关系统 感热 潜热 近地层能量平衡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陆面模式的发展现状 ,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 2 0多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和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陆面模式 ,分析了当前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陆面模式的发展现状 ,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 2 0多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和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陆面模式 ,分析了当前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陆面模式 研究进展 大气 地表反照率 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单机坤 沈学顺 李维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3-1421,共9页
文章回顾了大气对地表性质的敏感性研究,以及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尺度天气过程的影响.说明了地表性质与积云对流及对流降水之间的联系。地表性质的改变对行星边界层的热通量、水汽通量、对流有效位能产生影响,并通过湍流的垂直输送,进而影... 文章回顾了大气对地表性质的敏感性研究,以及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尺度天气过程的影响.说明了地表性质与积云对流及对流降水之间的联系。地表性质的改变对行星边界层的热通量、水汽通量、对流有效位能产生影响,并通过湍流的垂直输送,进而影响到其上大气的性质。陆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性质不均匀的下垫面造成地表向大气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差异,从而在近地层大气中形成温度和气压梯度,产生局地环流,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对流。并产生降水,而降水的不均匀分布,又维持了下垫面的不均匀性。土壤湿度对对流的影响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其中天气尺度过程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由非均匀的下垫面所产生的局地环流能够触发积云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性质 陆气相互作用 对流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遥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博 郭维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1-814,共14页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植被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约30%的人为碳排放,在全球碳循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植被实际光合作用,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植被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约30%的人为碳排放,在全球碳循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植被实际光合作用,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回顾了叶绿素荧光遥感产品发展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陆气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全球植被总初级生产力估算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发展方面的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陆地生态系统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碳循环 陆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气相互作用中普通双源模型与ALEXI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永红 贾根锁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着天气过程,进而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基于站点的地表能量平衡研究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尺度拓展。遥感模型为地表能量平衡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条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资源领域,而较少为气候变化研究服务。介绍了以遥感... 陆气相互作用影响着天气过程,进而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基于站点的地表能量平衡研究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尺度拓展。遥感模型为地表能量平衡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条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资源领域,而较少为气候变化研究服务。介绍了以遥感手段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的双源模型,并通过对比普通遥感双源模型与ALEXI(Atmosphere-Land Exchange InversionModel)模型的物理过程,探讨了ALEXI模型在大尺度应用的优势,分析了以ALEXI模型为代表的双源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应用领域,指出了ALEXI模型在陆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际尺度 热红外遥感 alexi模型 陆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塔通量数据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辰 韦志刚 +3 位作者 董文杰 朱献 陈广宇 郑志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69,共9页
针对广东省珠海凤凰山森林生态系统2015年的湍流原始数据,分析了各修正过程对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点较多,需要考虑去除;频率响应修正对通量结果影响不大;倾斜修正的影响在3%左右;超声虚温修正对感热通量的影响变化幅度达30%;WPL修... 针对广东省珠海凤凰山森林生态系统2015年的湍流原始数据,分析了各修正过程对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点较多,需要考虑去除;频率响应修正对通量结果影响不大;倾斜修正的影响在3%左右;超声虚温修正对感热通量的影响变化幅度达30%;WPL修正对碳通量结果影响可达25%左右。经过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价,感热通量约有85%,潜热通量和碳通量约有80%的数据可用于通量分析。感热通量在1年中的变化幅度不大;潜热通量变化显著,尤其在季风后迅速增大;碳通量变化与森林下垫面密切相关,夏季变化幅度大,冬季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数据 质量控制 质量评价 陆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祝金鑫 王大刚 +1 位作者 吴欢 汤秋鸿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08,共1页
陆气关系研究是地球物理科学的水文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陆气相互作用,即陆地表面与大气之间热量、动量、水分交换及其对地表能量收支和水文循环的影响和调节,揭示大气活动对陆地表面特征响应及反馈机制,定量表征气象气候系... 陆气关系研究是地球物理科学的水文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陆气相互作用,即陆地表面与大气之间热量、动量、水分交换及其对地表能量收支和水文循环的影响和调节,揭示大气活动对陆地表面特征响应及反馈机制,定量表征气象气候系统响应外部强迫和调整内部变化。陆面热力状况、土壤湿度、积雪、植被覆盖等要素通过潜热/感热通量影响边界层垂直结构和混合过程,进一步对陆地本身、边界层、大气环流、区域乃至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水文科学 全球气候 感热通量 水文循环 陆地表面 大气环流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土地利用产品的华东地区夏季陆气相互作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昝雨露 高艳红 +1 位作者 蒋盈沙 苏培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700,共14页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LUCC)通过影响局地陆面过程及陆气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局地天气和气候。为探究LUCC产品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三套LUCC产品,包括USGS、Landsat和MODIS,模拟研究不同LUCC...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LUCC)通过影响局地陆面过程及陆气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局地天气和气候。为探究LUCC产品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三套LUCC产品,包括USGS、Landsat和MODIS,模拟研究不同LUCC产品对华东地区土壤和近地面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LUCC产品的土地利用类型差异主要在城市、农田和以草地、森林为主的自然植被。与USGS产品相比,Landsat和MODIS产品的城市和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2%和15%以上,农田面积则减少了17%左右。模拟结果表明,Landsat和MODIS产品的城市面积增加导致该区域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感热通量分别增加了28.1 W·m^(-2)、68.3 W·m^(-2),潜热通量分别减少了28.3 W·m^(-2)、81 W·m^(-2),这使得2 m气温增加了1.5℃左右,相对湿度减小了约9%。USGS产品中的农田和草地在Landsat和MODIS中改变为森林也使得土壤温度、湿度和近地面能量通量、温度和湿度的空间分布随之产生变化,但相比于城市面积改变导致的变化较为复杂。此外,不同LUCC产品之间的城市面积变化对土壤温度、湿度和近地面能量通量、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要大于农田和自然植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后,对比三个试验模拟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2 m气温和相对湿度结果与GLDAS(the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或站点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均方根误差、平均偏差和认同指数可以发现,使用更准确、细致的Landsat产品的模式对近地面气象条件的模拟性能要优于USGS和MODIS产品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WRF模式数值模拟 城市扩张 陆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对副热带高压气候的影响
10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2 位作者 李建平 宇如聪 周天军 《中国科技奖励》 2008年第9期45-45,共1页
主要获奖项目简介 因大气能量方程在副热带不能简化,发展副热带气候动力学成为大气科学面临的挑战。开展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平均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和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能为提高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水平提供理论... 主要获奖项目简介 因大气能量方程在副热带不能简化,发展副热带气候动力学成为大气科学面临的挑战。开展海陆气相互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平均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和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能为提高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属当代“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前沿。1990年代以来,项目组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发展FGOALS_s气候系统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开展理论研究和诊断分析,主要发现点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陆气相互作用 气候动力学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气候系统模式 时空变化规律 大气科学 获奖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陆地-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艳红 程国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9-784,共6页
陆地和大气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仅陆面分布与地表过程对大气变化有着响应过程,而且陆面物理过程、地表特征分布对大气过程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分布极不均匀,是水资源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脆弱地区。这里,由... 陆地和大气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仅陆面分布与地表过程对大气变化有着响应过程,而且陆面物理过程、地表特征分布对大气过程也有着重要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地形分布极不均匀,是水资源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脆弱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度起伏造就了以水为主线的上游山区冰雪、冻土—中游森林、绿洲—下游戈壁荒漠的多个自然景观带共存的内陆河流域,是开展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场所。文章集中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冰雪/冻土与大气相互作用、降水异质性、人类活动影响以及尺度等问题,阐述了流域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指出发挥各学科优势,将大尺度的大气过程与中间尺度和小尺度的陆面水文/生态过程结合,建立流域尺度大气—水文—生态过程真正的双向耦合模式,不仅研究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生态的影响,同时探讨陆面小尺度过程对大气的反馈机理,探索流域尺度的水循环过程和驱动机理,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陆气相互作用 水循环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地区近地层大气与上层土壤的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德良 冯金朝 +2 位作者 谢正桐 王明珠 何圆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3-20,38,共9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 .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 ,针对人口密度大的低丘红壤区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等状况 ,而提出了红壤地区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 .... 本文主要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 .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 ,针对人口密度大的低丘红壤区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等状况 ,而提出了红壤地区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 .详细描述了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的特点 ,该模式研究了大气湍流的作用与耦合效应 ,并将它应用于我国江西鹰潭红壤生态系统的水热输运研究 ,揭示红壤地区水热交换规律 ,同时 ,介绍了当地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察情况 .最后 ,利用本模式对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地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与测量值吻合较好 .可为研究局地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地区 土壤 季节性干旱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气候 低丘红壤区 近地层 陆气相互作用 热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忠明 高文良 闵文彬 《四川气象》 2002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对近两年大口径闪烁仪 (LargeApertureScintillometer)LAS观测资料的分析 ,揭示了乐至县丘陵地区感热通量的气候变化特点 ,并探讨了感热能量与其它气象要素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当地陆气相互作用。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丘陵地区 遥感监测 LAS 陆气相互作用 大口径闪烁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气协同作用对华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凯 冯信贤 黄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5-675,共11页
通过统计分析并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多组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前期土壤湿度异常与夏季高温热浪的关系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强度的影响。当西太副高异常偏强时,其西侧南风携带来自热... 通过统计分析并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多组敏感性试验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前期土壤湿度异常与夏季高温热浪的关系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强度的影响。当西太副高异常偏强时,其西侧南风携带来自热带海洋的大量水汽至华北地区南部并增加该区域降水,不利于前期土壤湿度干异常的维持,从而限制了前期土壤湿度异常对高温热浪的贡献。相反,当西太副高偏弱时,华北地区前期土壤湿度干异常持续能力较强,有利于局地高温热浪的发展。西太副高强度与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有关。当夏季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处于暖位相时,西太副高强度相对较弱且华北地区南部降水偏少,有利于前期较干土壤条件的维持。此类情况下前期土壤湿度异常可以作为高温热浪的预测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海气相互作用 陆气相互作用 季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北部冬季增雪“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机理研究——陆面季节演变异常的“纽带”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15,共19页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夏季陆面季节演变异常是上述"隔季相关"的重要纽带:当冬季TFSE偏大时,欧亚北部大范围积雪—冻土自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融化进程明显减慢,受其影响,至夏季,东亚中高纬区积雪和地表冻土的融化异常强烈,土壤温度明显偏低,这种夏季陆面异常可能通过自身的冷却作用,通过加强东亚中高纬异常北风对东亚中纬区夏季变冷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乃至与我国江南夏季降水异常产生关联;冬季TFSE偏小时相反。分析表明,冬季TFSE信号在东亚中高纬局地的春季积雪—冻土融化过程中被加强,并在夏季达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增雪 欧亚北部 季节演变 陆气相互作用 东亚中高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地区陆气耦合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德良 张强 +1 位作者 杜岳 何圆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本文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站地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对植被内部湍流交换的物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特...  本文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站地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对植被内部湍流交换的物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特别考虑了叶片气孔为非饱和水汽条件下的交换情况,并且给出了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陆气耦合模式分别对大气、植被、土壤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利用本模式对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站地区油菜地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该模式成功地模拟了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水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地区 油菜地 水热交换 陆气耦合模式 湍流输运 数值模拟 陆气相互作用 水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陆气过程、边界层观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联寿 徐祥德 于淑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1999年第0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大气科学 中尺度 不稳定层结 多普勒雷达探测 强对流系统 陆气相互作用 辐射温度计 水汽输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科技热点
18
作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18,共1页
2024年12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HS)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出水文科学探索和水文技术应用领域15个热点问题。1.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水文循环规律及水资源演变特征。2.基于陆气相互作用的极端... 2024年12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CNC-IAHS)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出水文科学探索和水文技术应用领域15个热点问题。1.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水文循环规律及水资源演变特征。2.基于陆气相互作用的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演变机理及中长期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科学 陆气相互作用 极端水文气象事件 中长期预测 水文科技 气候变化影响 循环规律 国家重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6月4日沙尘暴过境时敦煌地面气象要素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72
19
作者 胡泽勇 黄荣辉 +1 位作者 卫国安 高洪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在敦煌进行的“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年6月4日在我国西北所发生的沙尘暴过境时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地表能量平衡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沙尘暴过境时地面水平风风向经历了从稳定到多... 利用在敦煌进行的“我国典型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年6月4日在我国西北所发生的沙尘暴过境时的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地表能量平衡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沙尘暴过境时地面水平风风向经历了从稳定到多次调整,再到稳定,最后崩溃的演变。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而调整之后,风速加大,同时伴有很强的上升气流。沙尘暴天气来临前,地面空气呈干热状态,处于低气压控制之下;而在沙尘暴过境时和过境后,地面空气显得相对湿冷,地面气压急剧上升,并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沙尘暴过境前后,地表的能量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净辐射大幅减少,地气间的感热和潜热输送变弱,土壤全天向上释放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象要素 能量平衡 甘肃 2000年 陆气相互作用 风速 风向 地面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20
作者 林朝晖 刘辉志 +2 位作者 谢正辉 王爱慧 刘少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35-949,共15页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陆面水文过程的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在中国区域所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国际上现有陆面模式对干...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陆面水文过程的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在中国区域所开展的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通过资料分析揭示了国际上现有陆面模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陆气相互作用模拟的偏差,指出典型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修正的必要性;随后重点描述了陆面过程模式中积雪覆盖度和冻土参数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大尺度水文模式的研制和应用等;最后给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水文模式 陆气相互作用 土壤湿度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